查看原文
其他

“他进入了梦乡,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袁老,天堂里好好休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福建卫生报”


今日的长沙街头

悲痛、肃穆

一声声“袁老走好!”

让人听了心碎不已

人们的脸上

都布满了泪痕

还是等来了

这样的消息


5月22日13点07分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好多人不敢相信

无法接受

不愿面对

仿佛只有这样

那个说着自己是“90后”

笑呵呵地背九九乘法表

说自己有十个“螺”的“老男孩”

就不会离开



这一刻

所有人都在怀念他

不敢相信消息是真的

“有的人伟大到,仿佛没有生老病死”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举国同悲

   袁老千古!



惊悉袁隆平院士逝世后,钟南山院士送上简洁而深情的缅怀之辞:


隆平大哥!我的挚友!天堂里好好休息。你己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空就指导一下学生继续“三系”攻关。你是一个真正的、最值得我敬佩的学者!——钟南山


泪奔,“医食无忧”组合再难同框!


早在2011年,钟南山在某颁奖盛典上为袁隆平颁奖时曾劝其戒烟。2013年,袁隆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已经戒烟了。此后,这位抽了60多年烟的“老烟民”,没有再吸烟。他的戒烟决心令人惊叹。





有人说,现代人的小确幸有一半都来自美食。吃东西对人来说有多重要?吃喜爱的食物时多巴胺单位分泌量能达到130,比按摩和疲倦时睡觉还要高。


米饭,对中国人来说,是美食中的主心骨,首先得吃饱,才能谈“吃到喜欢的东西”。



袁隆平的故事永远离不开水稻。他一生的传奇,就在这淡淡的稻香里流泻开来。当岁月的风雨远去,沉淀在这位人民赤子心中的,惟有对信仰的忠诚。


“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


今年3月,91岁高龄的袁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




入院之初,袁老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护士说28℃。他急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回忆当时的场景,一位医务人员忍不住哭泣:“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袁隆平

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

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真正让袁老认识到水稻的价值,并决心开展水稻育种,是1960年前后的“三年困难时期”。


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样,袁隆平至今对饥饿记忆犹新。


袁隆平:“像我们这样的年纪,过过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饭吃,日子是真难过啊,要饿死人的!特别是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粮食安全特别重要。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到自己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们现在就是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我们在奋斗。”


人只有经历过饥饿,才更知道粮食的重要。没有粮食,什么都谈不上,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可以说,吃不饱,就不会有中国人的现在。




神农氏返回了天国,

留下人间稻米满仓。

袁爷爷

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您!

我们无法抵抗浪潮,

但永远记得灯塔



福建卫生报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南日报、红星新闻、新浪微博等


编辑:兜兜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往期推荐:




痛失!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


关于新冠疫苗接种,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2分钟脊柱保健操 | 颈椎不适,3步放松!


福利免费送!拍片+正骨理疗体验套餐,限额30人,速来!| 世界脊柱健康日


白领莫名头晕失眠、手指发麻……一查病根竟在颈椎上!


微信搜一搜福建卫生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