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一项科研成果刷屏了!但有个让人痛心的消息......
近日,来自厦门大学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刷屏了。
厦门大学研究人员21日在国际期刊《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临床中糖原累积导致肝肿大与肝癌的致病机理,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糖原是人体内葡萄糖的一种储存形式,是由大量单糖分子聚合形成的细胞内最大可溶的超大分子。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多种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阶段的肝脏组织并结合肝癌的临床样本,发现在肝脏早期肿瘤病灶及小肿瘤中普遍存在糖原过度累积的现象。
研究团队介绍,该发现暗示了早期癌变起始中的癌细胞汲取葡萄糖后,可能更多是以糖原储能的方式在细胞内存储起来,而不是以无氧糖酵解形式代谢分解葡萄糖,从而改变了对肿瘤代谢已有的认知。进一步研究发现,糖原除了营养能量储存功能外,过多糖原累积还会发生液-液相分离。累积的糖原相分离会造成重要抑癌的Hippo信号通路失活,激活下游原癌蛋白YAP,从而驱动肿瘤的起始。
论文通讯作者、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大旺说:“现有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技术有限,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肿瘤的晚期阶段。我们这次不仅发现了早期肝癌会有糖原积累的现象,还发现了糖原相分离造成抑癌的Hippo信号通路的失活导致肝肿大和肝癌的分子机制,这为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人类对早期肿瘤起始及其如何演变为恶性肿瘤的过程知之甚少,因此,发现与鉴定肿瘤早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厦门大学发布的相关文章中,网友注意到这样一段话: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刘清许、李佳薪、张炜极、肖琛及博士后张世浩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周大旺与陈兰芬教授。”
“本工作的第一作者刘清许同学因白血病不幸于2020年6月11日离世,他生前向红十字会登记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厦门大学医学院,用于教学与科研工作。本项研究工作起始与多个重要发现均由刘清许同学承担完成,向刘清许同学致敬。”
网友纷纷在评论区向他致敬:“看到学校发了Cell,本应该是开心的,但是读到最后内心却不免有些沉重。”
一路走好!致敬!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福建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发送词语:风险 | 获取最新中高风险地区名单
发送词语:核酸 | 获取福建九市一区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
(在这个位置点击编辑框上的“公众号”,插入福建卫生报的公众号)
来源: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厦门大学等
编辑:兜兜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