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宇视,咬住了
作者 张栋
1、基因之重
2、潜伏之要
张鹏国判断,未来中国社会只会存在三类企业:1. 负责国计民生的资源型企业(国企、央企...)2. 负责商品流通的平台型企业(BAT,TMD...)3. 专业领域中有独特产品或深度服务的小公司(宇视等...)第一类市场门槛高企、突破不易;第二类市场水大鱼大,也不易;更多的创业者聚集在第三大市场。“狼多肉少的竞争环境中,要想活得好,先要活下去,到最后其实比的就是谁命长。”复盘宇视过去近十年的竞争突围路,其实走得比较坎坷。一张张不俗成绩单背后,围绕宇视的负面声音也接踵而至:香港上市中止、并入A股上市公司等。譬如,2017年年底,宇视正式加入千方后,行业态度褒贬不一,毕竟轰轰烈烈的并购,成绩平平甚至暗淡离场的案例也不少。“不必理会成长中的一些小议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宇视能打一场漂亮仗所做的潜伏。”张鹏国说,人们总是倾向性高估自己的能力,其实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能否跳出自身之外客观看待自己的水平,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在他看来,于2017年时期的宇视,最合适的选择便是千方了。今天来看,宇视这一步落子,又选对了。回顾双方结合之路,可以喻作互补的缘分:刚好你要,刚好我有。先看宇视。那几年,海康、大华迎来最快的业绩增长报表,行业价格战呈白热化;平安城市、轨道交通等存量和增量市场带来的工程项目尽收眼底;机场等高端市场还被牢牢握在国外安防品牌手里;医疗、教育、公检法等非高价值市场钱少事多。作为传统制造业,安防产业链长、成本高也是摆在宇视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几千号人的队伍,加上巨额的营销、研发成本,宇视想要一直紧咬海康、大华发展势头,变得越来越艰难。一切都需要钱去推动,必须找到一定的资本去支撑。彼时的宇视,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分别为贝恩资本和杭州迈尚,对于一个营收和利润都持续增长的公司,再引进资本稀释股权并非明智之举。还有哪里可以找到钱?IPO上市。2017年以前,外资控股公司想在国内A股上市,体制等各方面都不成熟,政策风险太大,所以与其可能瞎忙活,还不如直接走向港股。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宇视对于未能在香港证券市场IPO的解释是估值太低,估值过低对于控股方与宇视来说都不是双赢的局面。后来,宇视将目光瞄向了纳斯达克的敲钟锤。无奈的是,华尔街投资者对于传统制造业兴趣并不大,美国战略性轻视制造股,早已世人皆知。同时,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外资控股公司,会增加很多宇视在国内拿下政府监控项目的不确定风险。再看千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它长期专注于交通集成领域,急需增长动能。双方一拍即合。将宇视招入麾下,可以快速将业务范畴延伸到安防制造领域,并且可以跳出智能交通这个井底,将业务触角延伸到智慧城市这个国家新的大投资战略上。同时,也可以借助宇视在公检法、医疗、教育、能源、企业、零售等领域的资源,将自身在交通领域的集成产品拓展进去。之后,人们所熟知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便趁势而出,主打智慧交通和智慧安防双核心业务。2018年千方业绩数据中,宇视营收40.7亿元,同比增31.3%;净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20.5%;2019年千方营业收入89.92亿元,同比增长24%,利润10.04亿元,同比增长31.6%。加入千方后,宇视的行业排名也从全球第六上升至全球第四。(数据来自IHS)技术上,宇视基于安防大数据和AI技术,结合千方在智慧交通领域优势,构建协同指挥的“主动防控”全新解决方案。渠道上,宇视顺利对接千方原有客户,海外销售范围得到拓展。截至2019年底,宇视产品和方案已交付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新增高端项目超过1100个;已落地8家海外分公司。 可以说,婚姻生活甜甜蜜蜜,一家其乐融融。 值得一提的是,在千方宇视联姻一年半之后,阿里也加入了这个家庭。进军安防的阿里,它的志从来就不在安防。自2016年阿里云城市大脑登场的那一刻开始,阿里就将枪口瞄向了智慧城市。在合作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千方与阿里便在智能交通网络方面已经共同推出“城市大脑·交管”、“城市TOCC”、 “智慧公路”等多个联合解决方案。科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也许今天你遥遥领先,明天突然就冲出一匹厚积薄发的黑马,这也是它可怕的地方。没有谁是永恒的佼佼者,过去几年被淘汰的传统安防企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