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考作文题新鲜出炉!竟为碧桂实验学子“量身定制”?

宣传办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实验学校 2024-04-01

2020年佛山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


请以“给XXX的一封信”为题目,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给老师、亲友、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要求:


(1)明确收信人XXX,将题目“给XXX的一封信”补充完整;

(2)统一以“小华”为写信人,不得透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

(3)不少于500字。



昨日下午,备受关注的佛山中考作文题目正式出炉,要求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写一封信。“这个作文题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一样!”刚走出考场,碧桂园实验学校的考生们信心满满,“我们学校的校风特质就是自律、自学、自立,联系我们平时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简直文思泉涌!”


碧桂实验学子题写的校风石刻


作为碧桂园实验学校三大校风特质之一,“自律”一词排在首位。当然,校风特质可不是简单地写写而已,碧桂园实验学校创新设计,“真枪实弹”地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自律,主要指向行为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靠教育者盯着,这是他律;还有一种,让孩子明明白白知晓规则,并创设大环境引导孩子自我管理,这就是自律。”在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钱林看来,好的教育要追求自律的境界,“不仅只是行为习惯教育,还关系到独立人格的培育。”


01

小学:为孩子人生储存好习惯

 

“行为习惯教育不能只靠教育者盯着,而是要让孩子明明白白知晓规则,并创设大环境引导孩子自我管理,从他律走向自律。”在陈钱林看来,好的教育要追求自律的境界,“这不仅是行为习惯教育,还关系到独立人格的培育。


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们精心设计的“小口令”短小精悍,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武器”之一。


“习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心,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幼儿阶段是黄金期,小学低段是白银期,小学高段要有所作为,等青春期开始之后再抓习惯,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在陈钱林看来,习惯培养好了,就像是在银行存了很多钱,孩子可以一辈子享受其带来的利息。



评价内容“动”起来,习惯培养也能“个性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孩子们来说,规矩立得太宽,便不好执行。出于对习惯培养的重视,碧桂园实验学校出台了《一日常规46条》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从上课、课间、两操、用餐、午休、锻炼、卫生、集会、安全等方方面面,详细而具体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细致而具体的常规要求,让学生有规可循,也让习惯培养有了抓手。


然而,规矩太细,会不会泯灭学生的个性呢?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碧桂园实验学校设计了具有原创性的《学生好习惯自主评价表》,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机制两方面进行创新,用个性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好习惯自主评价表》


在评价内容上,《学生好习惯自主评价表》体现动态发展。每月初,学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立习惯培养目标,填写本月的“好习惯项目”。


“好习惯项目包括学校规定动作、班级自选动作和学生个人动作,每月侧重培养的好习惯都不一样。”三年级班主任许议文介绍。每月初,德育处针对上月的常规检查情况,会拟定两至三项好习惯项目;班主任会根据本班情况,拟定三至四项好习惯项目;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拟定自己想要培养的好习惯项目。“这样一来,好习惯项目每月更新、动态发展,同时又满足了习惯培养个性化的需求。


班主任拟定的好习惯项目,会有针对性地从上个月班上出现的一些常规问题出发,或者在班会课上号召同学们自主提议,共同拟定班级好习惯目标。


来看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吧,这是2019年10月,三年级学生陈思安的《学生好习惯自主评价表》,其中共填写了7项好习惯项目,包括德育处拟定的“按时回校、回班”、“安静就餐、安静午休”两项;班主任拟定的“自觉整理个人物品”、“早读、晚修前自觉看书”、“积极思考、大胆发问”三项;自主拟定的“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上课不插嘴”两项。7项好习惯项目,涵盖了课堂、用餐、午休、卫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个月班上流行折纸游戏,同学们都在比手巧、比创意,但在不经意间也制造了纸屑、废纸等垃圾。”陈思安说,为此,自己设立了“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的好习惯项目,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也希望能为班级的卫生贡献自己的小小力量。


此外,上月的课堂上陈思安曾两次在数学课上抢着发言,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却没留意到打断了老师的课堂。对此,陈思安坦诚地说:“老师说得对,虽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要等老师讲完以后再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谈及《学生好习惯自主评价表》,班主任刘娇凤表示,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听了不等于能理解,懂了不等于能记住,而在评价表上亲手写下好习惯项目,一方面能够让习惯培养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每周自评中反复确认自己的好习惯项目,逐个突破,从而有效地培养良好习惯。


原创“周评月奖”,科学评价激发学生内驱力


《学生好习惯自主评价表》的另一个亮点,是改变以往注重他评的评价制度,从儿童心理学原理出发,推出“周评月奖”评价机制,以自主评价为主、小组评价为辅,激发学生培养好习惯的内驱力


《学生好习惯自主评价表》共设立了“好习惯项目”、“自主评价”、“小组评价”、“班主任评价”和“申领习惯卡”5个栏目。每周,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好习惯项目的完成情况填写“好”、“一般”以及“不好”进行自评;每月,小组每位成员会根据自评意见签署“同意”或“不同意”;结合学生自评意见和小组成员的评价意见,班主任再进行评价,确认是否同意该学生申领习惯卡。


“和班主任评价相比,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更细致、更真实,更贴近学生实际,效果也更加明显。”刘娇凤表示,每周自评有利于学生每周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行为习惯,同时,作为校园生活中最亲密的小伙伴,小组成员的评价可信度更高,是一种很好的同伴教育。


为了能让学生诚实对待每周的自评,减轻心理负担,《学生好习惯自主评价表》并不设置惩罚措施。“每周自评时,我都会一一对照当月的好习惯项目,回想自己做得怎么样,写下真实的评价,并下定决心下周要做得更好。”学生李若溪说,如果自评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小组成员在评价时就会签署“不同意”,这样也拿不到习惯卡了。



显然,评价仅仅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只要行为端正、积极完成好习惯项目,学生基本都能成功获得习惯卡。


“班上超过90%的学生都能拿到习惯卡。”二年级班主任邓瑞萍表示,如果遇到有学生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她也会及时提醒,为学生指明进步空间,并以奖励习惯卡的方式鼓励学生。结合《学生好习惯自主评价表》,邓瑞萍每月还会利用班会课评选文明礼貌小明星、坐姿端正小明星、学习小明星、举手发言积极分子、文明用餐小明星等,通过正面激励,鼓励学生都积极养成好习惯。

 

向教师大胆“放权”,让习惯培养接地气

 

在碧桂园实验学校,习惯教育贯穿了教育教学的所有过程,从课堂到课间,从就餐到午休,都能看到培养学生健康习惯、学习习惯和做人习惯的教育细节。


以学校的“自主课堂”模式为例。“自主课堂”模式以“学科特征、校风特质、小组合作、当堂训练”16字为导向,其中,“校风特质”4字便直接指向在课堂上渗透坐姿端正、保护视力、遵守纪律、自主学习等良好习惯。


自主课堂


同时,碧桂园实验学校大胆“放权”改革,实施年级组长负责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年级组的主动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年级组各自开展年级集会、常规类年级比赛,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该年级的常规问题。


学校还强化对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培训,提升班主任育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每周的班主任例会,其中一个重要议程便是分享习惯培养的有效案例,或针对学生的习惯问题,集思广益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一次班主任例会上,二年级班主任邓瑞萍分享了自己在习惯教育方面的小妙招:根据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老师必须不厌其烦。例如在健康习惯方面,每天课间务必提醒学生上厕所、洗手、喝水,必须吃加餐保证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必须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活动课必须到操场参与体育活动等。


在做人习惯方面,邓瑞萍以游戏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担家务活,学会感恩。班会课上,学生在便签条上写下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放到箱子里,每位学生随机抽取,并在周末完成便签条上的家务。叠被子、剥虾、扫地……在游戏中,同学们解锁了一项又一项“新技能”。


习惯教育不仅在校园内生根发芽,更延伸到校园外。其中,《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计划表》便是习惯教育家校合作的载体,把家长纳入评价体系,锁定阅读、学艺、健身、探究、劳动等项目,目标明确地共同培养学生安全防范、讲究卫生、自主健身、视力保护等健康习惯;感恩家人、自理生活、自信说话、远大志向等做人习惯以及喜欢阅读、喜欢探究、自主学艺、英语会话、劳逸结合等学习习惯。


通过《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计划表》,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具体项目,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培养良好习惯。它同时也让家长的参与与监督变得更加自然。“每次爸爸妈妈签署评价意见以后,都会和我一起分析有哪些地方需要纠正、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陈思安说。


《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计划表》


02

初中:“AB互助岗”催生的校园协商共治

 

对碧桂园实验学校的学生来说,去食堂就餐也是每天生活中一项小小的快乐。


与许多学校不同的是,这里实行的是无人管理、自助就餐。整洁明亮的食堂内,色香味俱全的各式菜品格外诱人,排成两列摆放在自助餐桌上。下课铃响,初中部学生安静地来到食堂,自觉地排队取餐。虽然没有值日老师维持秩序,取餐过程快捷而不忙乱。学生们显然都习惯了,没有人“夹塞儿”,更没有嬉笑打闹,在“自给自足”中享受可口的美食。


秩序井然的自助餐取餐现场


这样良好的就餐秩序,常常让参观者为之赞叹。要知道,食堂就餐管理一向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为什么这里没有人维持秩序,还能如此井然有序?


究其原因,这都得益于学校一项科学而人性化的制度设计。


碧桂园实验学校初中部推出了“AB岗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创新举措,借助于同伴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我的道德力量。同时也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管理细节,让整个校园变成了一个高度自治、协同发展的现代性组织。

 

惩戒背后是尊重和信任


在小学低段,学校以“他律”为主,重在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到了小学高段,学校通过班干部轮换制等办法,让孩子们在“管理”和“被管理”中,逐渐培养行为自觉,学会换位思考。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从“他律”走向“自律”的关键期,学校适时推出了“AB岗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成为实现校园民主自治、学生自我教育的一大法宝。


“每个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又是精神人。”在陈钱林看来,好的教育,既要尊重天性,更要弘扬人性、培育灵性。尊重天性,并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天性中既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恶丑的一面,要弘扬人性,就是要弘扬天性中真善美的东西,抑制假恶丑的东西。


为此,碧桂园实验学校有着一整套助力学生自主管理的严谨制度——《AB岗课外活动权利、义务规则》。从早上起床、自主早读、按时就餐,到课间的集体跑操、自主健身,再到晚上的自由活动、睡前阅读、就寝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以及对违规者的惩罚措施。


《AB岗课外活动权利、义务规则》


貌似事无巨细都严格规定,实则充满了教育的智慧。比如,学生若没有按时自主健身,就将被取消自主健身的权利。当然,别以为这样就可以“偷懒”了,事后会有老师强制安排的健身作业。


“自主是你的权利,你没有珍惜,那么这个权利就要被取消,代之以强制健身作业,既是惩戒,也是义务。”陈钱林笑称。


正如英国哲学家、思想家约翰·洛克所言,“给孩子最好的奖励是荣誉感,对孩子最大的惩罚是羞耻感”。像这样的惩戒,在《AB岗课外活动权力、义务规则》里还有很多,看似一点都不“厉害”,却充满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也因此,学生们并不害怕,却格外在乎,唯恐失去某一项权利


当然,既然有规则,就要有人监督。在碧桂园实验学校,靠的不是老师严防死守,而是人人都是监督者。每个班级的学生,两两搭配组成“AB互助组”,在学习和生活上既互相帮助,也互相监督和提醒。


在此基础上,3至4个AB互助组组成自主管理小组,由小组成员推荐产生一位组长,任期一个月,既监督小组成员,也负责维护小组成员的合规权益。每个月,各班班主任组织民主测评和综合评价,凡落实《AB岗课外活动权利、义务规则》合格的小组,每位成员均奖励“自律卡”一张;其中选出一个特别优秀的小组,在班级分享自律经验;不合格的小组,由班主任私下集体谈话,查找原因,给予改进建议。


为了保障“AB互助组”的运行,碧桂园实验学校更整体设计了初中部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架构。


初中部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架构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各自主管理小组组长组成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每班选出一位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长,总负责自主管理相关事宜;初中部学生会下设自主管理委员会,各班自主管理委员长兼任学校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


学生监察委员会:初中部学生会下设监察委员会,每个自主管理小组每月推荐一位同学担任校级监察委员。除了在发现本自主管理小组存在问题时可直接向班主任汇报外,校级监察委员还定期在学生会领导下,组织对自主管理小组执行《课外活动权利、义务规则》情况的抽查考核。监察委员不得由组长兼任。


就这样,整个初中部就是一个“人人参与,层层管理”的自治系统。有了这样的管理系统,也就不难理解,学生就餐为什么能秩序井然。


你看,在就餐过程中,“AB互助组”成员相互提醒,小组长负责维持本小组秩序。更妙的是,每班学生以自主管理小组为单位,每天轮流安排优先吃饭,如上周取餐顺序为1、2、3组,本周取餐顺序为2、3、1组,下周取餐顺序则为3、1、2组,保障公平合理,避免学生争先恐后带来的不和谐与安全问题。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先取餐,也会经历后取餐,从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只取所需,不要浪费,顾及排在后面的同学。


“以小组为单位排队取餐的规则,充分杜绝一些孩子为了早点打餐不惜抢跑等不自律行为。”陈钱林说,“在一个很有规则的大环境中,天性中的假恶丑自然就会受到抑制,自律也就水到渠成,弘扬人性也就水到渠成。”



从“损友”到“最佳拍档”


让学生相互监督,会不会造成“人人自危”?实际情况是,学生们都很喜欢这样有趣的伙伴组合,他们在共同进步中学会了相互合作与宽容,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在七(2)班,刘海涵和黄越组成了“AB互助组”。“损友”是他们起初给对方的称呼。可不是嘛,一开始,黄越实践观念不强,作业经常不能完成,为此多次被刘海涵向组长“举报”。黄越挺不服气,又无可奈何,只好乖乖改正。当然,刘海涵也会帮助和提醒他。同时,刘海涵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黄越自然也“毫不包庇”。


就这样,最初,为了行使“监督权”,刘海涵和黄越经常形影不离。慢慢地,他俩变得越来越默契。不仅一起玩耍,而且学习上相互督促。“我们一起去玩的时候也会‘飙’几句英语,偶尔会突击抽背历史、政治等科目的知识点,为了赢对方,我们平时会更加努力地学习。”黄越笑道。现在,两人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伙伴,各项活动都表现突出,甚至周末也会约着一起去打球、跑步。


“初中部实行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长,如果光靠老师去监控和管理,跑断腿也顾不过来。”初中部原德育主任申思说,也因此,学校想出了“AB互助组”这个新办法,把管理的权力交给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因为学校在教学上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AB互助组”自然呼应和契合了教学改革,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引导学生健康交往,拥有好的人际关系。


每学期初,学生可自由申请组成“AB互助组”,然后由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微调;针对单数学生或不提出申请的学生,由班主任征求学生意见分配落实,组成“ABC互助组”。每班的“AB互助组”会定期重组,以培养学生应对人际关系变化的能力。


有了这样科学的制度化设计,让“AB互助组”成员真正“利益与共,荣辱共担”,成为学习和生活上的“最佳拍档”。


一直是好朋友的黄佳悦和洪家美,在组成“AB互助组”后,感情变得更深厚了。每天早晨,两人一起规划当日的学习计划,课间互相抽背知识点,在各项活动中相互督促,也一起接受奖励和惩罚。“做什么都在一起,就感觉我俩像双胞胎一样。”黄佳悦笑道。


一学期下来,两人的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黄佳悦的成绩由中等跃至班级前列,洪家美最头痛的数学也大有改善。“起初碰到难题黄佳悦都会耐心为我讲解,现在我也能独立完成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题了。”洪家美自豪地说。

当记者问她们最想跟对方说什么,小姐妹俩不约而同地说出同一句话 “谢谢你!”

 

校园是未来民主社会的雏形


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创新,“AB岗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绝不仅仅是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么简单,而是包含一系列精细化的人性举措,尽可能淡化“管理痕迹”,给学生制度内的自由,让学生在自律中感受道德成长的喜悦与满足。



针对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特点,“AB互助组”成员有担任“辩护律师”的权利在陈钱林看来,犯错的孩子其实是一个“弱者”,老师对犯错的孩子作出相应的处理,初心并不是为了批评孩子,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为了尊重“弱者”,“AB岗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特别设计了“辩护”制度,当其中一位成员被老师批评时,“AB互助组”的另一位成员可担任“辩护律师”,以客观、准确的“证据”进行维护。


在一节历史课上,洪家美被老师误会是不认真听课,课后被老师带到办公室谈话。因为紧张,她又有点词不达意。幸好黄佳悦来到办公室向历史老师解释,及时化解了这一误会。“这一个设计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冤假错案’,或让孩子及时认识错误、心服口服,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陈钱林说。


另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是自主管理小组组长的选拔。在自主管理小组中,组长有权利对小组成员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量化考核,由小组成员投票选取,每个月选一次,可连任两个任期,两个任期后不得再连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长,提升学生领导力。


初中3年,碧桂园实验学校的孩子们跟不同的同学组成“AB互助组”,在同伴相处中激发自主意识,学会自主管理;又在自主管理中经历“管理”与“被管理”,学会遵守规则,体验人际交往中的合作与摩擦,培养自律意识和独立人格。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中来,既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校集体的重要一员,共同享受优质管理带来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陈钱林也深信,当学生们从这里走向未来社会,学校所给予他们的这些锻炼,既会让他们成为社会制度的建设者和推进者,也会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公民素养拥有更和谐的人生。


图片 Photographer/资料图

文字 Writer/白宏太、潘宇莹

编辑 Editor/潘宇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