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撞机 | “数字人文研究推介”:思想史/概念史研究法的数位转向(Digital Turn)

2017-06-01 邱偉雲 零壹Lab

数位人文学(Digital Humanities)研究范畴甚广,广义而言可包含数位典藏、GIS、Data Mining、Text Mining、社会网络分析、图像标注分析、数位哲学、数位媒介文化传播、资料库建置、语料库语言学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而在数位人文宏大研究版图中,在Text Mining这一区块已有历史学家长久耕耘于此,这群人文研究者从人文学界的英国政治思想史方法、德国概念史研究法出发,试图推进思想史/概念史方法的数位转向(Digital Turn),而数位转向之可能,乃建立于1960-70年代后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影响下之“语言学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之基础上,因为语言转向使得思想史/概念史研究关注“词汇/语言”,而在“词汇”此一向度上,就使思想史/概念史研究得以与同样关注“词汇”的Text Mining技术进行对话,推动了思想史/概念史方法在21世纪的数位转向工作。

 


对于想投入思想史/概念史之数位人文研究的学友,建议可以先阅读思想史/概念史相关方法论。在英国政治思想史方面,可阅读Quentin Skinner的著作。 Skinner在“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1978)中,即从词汇/语言角度深化了思想史研究,他尝试还原“词汇”在文本中的“语言”作用,不仅关注词汇字面意义,更深切关注“词汇”在说话语境脉落下的“语用”层次,最后归结出要观察“词汇”作为“语言”时的“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force)与“以言取效”(perlocutionary force)功能,在此层面上即可为Text Mining的词汇研究模型加深其探索层次,不再只关注词汇,还应进一步关注词汇所在文本中的位置与作用,这是英国剑桥学派思想史理论能蜕新Text Mining研究视野的一处关键。



其次是德国概念史理论部分,可阅读"Reinhart Koselleck的Begriffsgeschichte and social history"(1982)一文。Koselleck的概念史方法有两个重点:其一,着重于概念,视概念为一有机物,有其自身变化及意义,并受海德格与伽达默尔时间理论的影响,着重观察概念在过去、现在、未来三重时间向度上的互动轨迹,特别关注概念在时空语境/时代命题迁移中随之变动的过程;其二,概念史方法主张从对等概念(equivalence concept)、对立概念(opposite concept)、补充概念(supplementary concept)三者去勾勒概念的发展,在此层面上也可为Text Mining的研究模型提供一个有效建议,即关注词汇在三种概念关系结构上的动态历史发展,以及关注时代社会事件与概念推移时的双向影响,这是德国概念史学派理论在深化Text Mining词汇研究模型上的贡献。



与上述两种人文理论相呼应,金观涛与刘青峰两位先生自1997年开始即在香港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资助下,设计与推动建置一个得以研究思想史/概念史的大型研究数据库,名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以下简称“数据库”)。此一数据库包含文献时间点横跨1830-1930年,即全球知名历史学家张灏先生所言中国近代思想的转型期。数据库中收集了一百年间重要的政治思想文献,包含清末民初近代期刊、晚清档案资料、清季经世文编、清末民初士大夫著述、晚清来华外人中文着译、西学教科书等六大类文献,可以说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概念史最佳的数据库,因为相较目前可见的大型报刊资料库仅收集期刊,数据库包含着更多不同类型的政治思想著作,具有其独特性。金、刘两位先生即运用此数据库,进行了中国近代观念史相关研究十余年,陆续发表了诸多重要论文,最后集合成《观念史研究》一书,2008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而在2008年后,金观涛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转任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适逢当时台湾大学项洁教授开始在台湾推动数位人文研究,金刘两位先生即在台湾政治大学带领着横跨文学、历史、哲学、资科、统计等跨领域学人,持续推进思想史/概念史研究法的数位转向工作,自2010年开始至今连续七年在台湾大学所举办的七届数位人文会议中都提出了研究论文,一方面推进了Text Mining技术的人文转向,一方面也推动了思想史/概念史的数位转向,相关成果可参见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所编的“数位人文研究丛书”(共六册)。

 

综上可见思想史/概念史方法正是在关注“词汇/语言”上能与Text Mining研究相结合,深厚的思想史/概念史人文理论得以提供Text Mining技术新的视角,而Text Mining技术则可促进思想史/概念史人文理论方法的数位转向,不管是人文或数位方面都可在“数位人文学”的互动中深广自身的理论厚度!期待有更多人文学者与计算机、统计学者加入,一同推进思想史/概念史研究的数位转向工作,为人文学研究开展出新的篇章。


作者简介

邱偉雲: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研究員,臺灣政治大學歷史與思想數字人文實驗室成員。臺灣政治大學文學博士、博士後。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學術思想史、晚清報刊、圖像與視覺文化研究、觀念史/概念史研究、數字人文學。


参考资料

  1. Quentin Skinner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Vol. 1: The Renaiss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2. Koselleck, Reinhart(1982) 'Begriffsgeschichte and social history', Economy and Society, 11: 4, 409 -427

  3. 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

  4. 项洁主编:《从保存到创造:开启数位人文研究》(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数位人文研究丛书 1”

  5. 项洁主编:《数位人文研究的新视野:基础与想像》(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数位人文研究丛书 2”

  6. 项洁等主编:《数位人文在历史学研究的应用》(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数位人文研究丛书 3”

  7. 项洁等主编:《数位人文要义:寻找类型与轨迹》(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2),“数位人文研究丛书 4”

  8. 项洁着编:《数位人文研究与技艺》(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数位人文研究丛书 5”

  9. 项洁主编:《数位人文: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6年12月),“数位人文研究丛书 6”

  10. 国立政治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及文学史专业数据库计划(1830-1930),http://digibase.ssic.nccu.edu.tw/


END



主编 / 陈静

责编 / 徐力恒 顾佳蕙

美编 / 张家伟



零壹Lab

记录数字媒介之日常

反思科技与人文精神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