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 | 或许不用赋予一趟旅行那么多意义

张小呆 Dear小呆 2023-01-25


在学校这一次组织的ELP上,我去了日本。


对于日本这个地方,我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情怀,有也只是淡淡的,对于日本有着像岩井俊二电影中的那种浅浅的憧憬而已。


在到来之前,我对于日本的了解就还停留在很久之前好奇学校日本常识周的系统输入。


在来日本之前,ELP小组上也有说要前期准备,但是因为临近期末,每一个人都很忙,也就没有人去准备了。


总之,来到日本就是晕晕乎乎得地就来了,没有准备也没有期待。


这篇文章很长很长,是我写公众号以来最长的一篇文章。

在此说一下本文的结构吧

我的行程(每一天的行程,以及做的事情)

我的思考(四个大板块)

1.求签和御守

2.金阁寺和三岛由纪夫

3.祇园祭的传承

4.绘画中的印象派的诞生,而未来的摄影艺术将会走向哪里





在日本的这些天主要是分为三大板块,在大阪,在京都和在高松。(大多数的照片都是我的摄影作品,不是我的摄影作品我会在下面标注来自哪里)





路途上的一些人脸

到达日本以后,我们要去到我们的居住的地方,这些照片是我在路途上拍摄的一些照片。我们在机场等候,在候车厅等候。


寻找住宿的路上

下了JR以后,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路。繁华如大阪这样的城市,在晚上9点以后都静谧地如同空城。我们拖着箱子走了很远的路。走过很多的巷子,遇见了骑自行车的人。在寻找住宿的路上,一如恍惚的夜,这张照片诞生了。





这一天算是在日本游玩开始的第一天了,之前对于日本也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做什么攻略,我们我游学方式(其实我觉得是游玩)是分为小组的。我们小组一共四个人,大家的线路也都是前一天晚上一起商定出来的,也没有规定得很死。


因为没有经验,并初来乍到。对于日本的什么都感觉到新鲜,对于大阪也没有了解,干脆就直接冲着人最多的地方去了。


天守阁

天守阁在大阪公园里面,大阪公园的绿化特别棒,我们去的那天下着小雨。有很多人在晨跑,我们当时还开玩笑,如何区别此景区的日本人和中国人,就看晨跑的人和披着丝巾摆拍的人,自然能明白。


我们小组的合照,图片来自Sab

天守阁我们根本就没有进去,因为要门票,我们也不确定好不好玩,就静候在出口的位置,随便拉一个中国人一问,便决定就不去了。


从大阪历史博物馆望出去

大阪历史博物馆,我感觉是一个特别棒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有盖章的地方)对于逛博物馆,我没有太大的热情也没有什么经验,到底要怎样逛博物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我每一次逛博物馆都没有什么太大的知识性的收获。这一次也不例外,我在博物馆里就只顾着去欣赏和感受了。


大阪博物馆的落地窗,正好能看到城市和天守阁

(噢,还有盖章)大阪博物馆给我感受就如同我拍摄的照片那样,有点神秘但令人神往。


这里有一段痛苦的回忆。吃午饭的时候,我们做出了要去难波我决定。于是我们就启程了,我本以为我们能顺利地到达。结果我们顺利地折服在了日本的铁路之下。我们想要去到的地方叫做难波,如果我们想要去到这个地方,我们中途就需要转车,转两次车。第一次转车在天王寺站,我们第一趟车是一辆环线,但是天王寺站却是终点站。(到站了,我们需要下车???来来回回转了好几辆车,我都忘了当时我有多绝望)继续往前以后,我们需要在一个站下车,转乘到难波的绿色火车。每一次我们满心欢喜地坐上一个车,以为能顺顺利利地到达难波,可是每一次都坐车做到一个叫做”大正“的站上。


令人绝望的大正

一次,两次,三次。大正则也成功地成为了我心中最穷凶极恶的地方,也是因为一而再再而三地遇见”大正“,我们去难波的决心也加强了。虽然等我们到了难波以后,发现一点都不好玩,就是一个商业街。


难波的商业街差不多长这样





我们从大阪坐JR到京都,我之前一直以为京都是一个超级繁华的地方,像是关西地区的中心一样。但是我们坐车从大阪到京都的感觉就像是从城里到了乡下。我们在京都住在四条上,当我们来到京都的这个日子正好有祇园祭,祇园祭的灯车就分散在四条的街上。我们一路上看到了不少灯车。


来到京都的第一站去到了清水寺。



清水寺和清水寺门票

清水寺是一个红色的寺庙,里面供着的是观音菩萨。我在清水寺的时候还求了我在日本的第一个签(这也奠定了我日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求签的欲望)。


清水寺的一个小塔

从求签的地方望出去,就是这样的画面,红配绿真的非常好看。当时一眼望出去的时候就感觉到对面的红色小塔好像在生活着。存在在群山中。


清水寺

从清水寺离开以后我们穿过了关门了的锦市场(京都人民关门休息真的好早啊),繁华的四条河原町。





先去了万花筒博物馆,这是一个私人的博物馆。里面有不同种类的万花筒,虽然展馆很小,但是当我在观察的时候,能从万花筒中看到世界的另外一种形成。万花筒博物馆不允许拍照,所以没有照片。


京都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从万花筒博物馆走到京都御所差不多两公里。为了省钱,我们一组人打算走过去(日本的公交实在是太贵的……我感觉我真的好穷)。


京都御所的园林和中间的假白鹤

京都御所的主殿

京都御所是古代日本天皇居住的地方,我本以为会是像故宫一样恢弘。但是当我进去以后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在京都御所里面有很多的房子,色调较暗淡。看起来能知道是一所宫殿,但是却想象不到是什么人住在这里。在去京都御所的路上,我们组的大家也在聊着,日本天皇的权利和日本的政教分离。


金阁寺和金阁寺的门票(金阁寺的门票真的好好看)

从树丛中看到的金阁寺

我们小组的合照(图片来自Sab)

金阁寺可能是我来日本最想要去到的地方了,之前看过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对于金阁寺的印象更多的是像书中描写的那样以为。当我真正来到金阁寺面前的时候,说不上失望,就是感觉和我自己想象有些出入,可能是游客太多的原因吧。


当街上的灯车亮了

穿着浴袍的我(图片来自Sab)

我们决定晚上去看祇园祭的灯展,那些街上停着的灯车,到了晚上就亮起来了。昨天晚上的时候我买了一件日本的传统浴袍,决定在晚上的时候穿着出来。到了晚上,四条这道街已经被挤的水泄不通了。街上各色各样的人,各种日本的小姐姐穿着超级好看的浴袍,带着穿着日本浴袍的小哥哥。还有很多很多的游客,听酒店的前台小姐姐说,因为祇园祭,京都挤进来了30万人。






这就是本能寺遗址,一个石碑,后面是一个小学

本能寺是织田信长被烧死的地方,冲着织田信长的名气我也想着来京都应该去一下本能寺遗址看一看。但我走到的时候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不像金阁寺还有重建,那里就只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本能寺的一些历史和新的本能寺现在建在了哪里。


锦市场

离开了本能寺石碑以后,走着走着就走到了锦市场。锦市场是一个特别特别窄的市场,很长很长一条。当我往里面走的时候, 能感受到人的味道混在着海鲜的味道弥漫在一个长条形的穹顶中。锦市场里面感觉都特别特别多好吃的,几乎全是日本的小吃,还有买菜的。在路途上不仅仅只看到了游玩的人们还有京都的本地居民过来买菜。为什么日本的菜市场能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呢?


锦天满宫

从锦天满宫向外看到的锦市场商店街

在锦天满宫求的签

走过锦市场以后就进入了锦市场商店街,锦市场商店街有特别多的商店。我很喜欢逛日本的商店,很多小东西都特别精致!在锦天满宫的旁边有一家印章店,小小的店铺中有好多好多的印章,每一个印章都特别好看和精致。锦天满宫是一个神社,里面有一些游客也有一些本地人。当我在神殿面前盖章的时候,看到旁边的一位日本老爷爷,在写一个木板是写给他的妻子,愿她早日康复。


教练和蜘蛛侠合影

鸭川河上的桥上的人群

一个视频,在鸭川河边等雨停

后面就在锦市场商店街和四条河原町各种转圈圈。其中还坐错了地铁,不得不说日本的地铁实在是有点恐怖……当你想要换乘地铁的时候,是需要先买一个到中间换乘地铁的站的地铁票,然后出站走一大段路到另外一个地铁站才可以换乘。本来想着去铁道博物馆的,但发现时间根本就不够。所以我们去了八坂神社,在去八坂神社的路上,路过了鸭川。鸭川是一条河流,我们坐在鸭川河边听雨(本来还是晴天,突然就下雨了),听歌(在旁边有一位日本大叔在表演吉他指弹)还遇上了蜘蛛侠。


八坂神社前的人群

八坂神社里面的房子和灯笼

祭祀表演

表演天鹅的小姑娘

眼看着雨小了,我们就开始启程前往八坂神社。向着八坂神社的方向走过去,看着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明天就是祇园祭游行,警察已经开始在前面封路了。当到达八坂神社的时候,里面正在有着祭祀的表演。人挤的整个八坂神社水泄不通,我们都没有机会走到正殿里去看一看,这样恐怖的人潮也吓得我们没呆多久就离去了。


从住所望出去的京都




祇园祭的车

站在祇园祭车上的人

拉车的人

祇园祭

就要离开京都了,我们下面的行程是要去到高松濑户内海艺术祭。庆幸也正好是祇园祭的游行,我们赶到四条河原町的时候,已经堆满了人。有好多好多的灯车也开始动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如此隆重的庆典,当大的灯车开始动的时候,上面的人就开始说着话,吹着笛子或者是用身体摆动着。


前往高松的我(图片来自Sab)

前往高松是漫长的旅程,从京都出发,差不多花费了6个小时才到达高松。中途换乘了地铁,新干线还有JR。到达京都了以后,因为艺术祭做义工,所以要去到小虾队办公室报到,报道以后就被安排好了住所,以及明日的工作。


高松是紧紧挨在海边的一座城市,晚上吃饭完,心血来潮跑到海边就看了一眼,然后跑回宿舍。我们的居所是一个寺庙,我们需要在22点半之前回去。




上岛的船票

昨天我们接到通知的时候是说我们是去丰岛,我之前一直就很向往丰岛,因为上面有一个特别大的美术馆,我们一开始准备要花钱去参观的,但是很可惜我们都没有预约上。我以为这一次我们能去到丰岛美术馆去帮忙。但是谁知道,我们兜兜转转,来回转了2趟船,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才上到丰岛上面去。


海上

好在小虾队的人还有车接送,我们坐在车里来来回回,先跑到一个地方去拿镰刀和手套,然后我们的领队特别好,一位日本大叔。带着我们兜风,去看了很多丰岛上面的艺术品,也见到了我神往的美术馆。当我们到达美术馆的时候,我以为是要下车了,可是谁知道日本大叔说“Today is not here(今天不是这里)。


我们到达的艺术品

后来我们到达了另外一个艺术品,是一个粉红色的房子有很多很多的窗户和木头架子。到达以后,我们接到的任务就是——除草。一人拿一个小镰刀,蹲在地上去把路边的草都给拔掉。这项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不一会就全部除完了。距离我们的时间还有很久,而我们接下来根本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去做。于是我们就坐船回去了,所以义工干活就是割了一个小时的草


值得安慰的是能看到船开到了房顶上





当时坐船从高松到男木岛的路上经过了女木岛的港口

从ONBA Factory望出去的风景

现在艺术祭已经正式开始了,我今天接到的任务是要去到男木岛的ONBA factory展品那里负责签到。当天特别冷,下着雨,我们那个展品也就只是几个小推车放在那里,好像也没有什么人愿意来看的样子。旁边有一个ONBA coffee,布置的特别温暖。我一开始觉得特别无聊,什么都没有,我这个摊子也就只有几个小推车,其他的展位有好多好多厉害的艺术作品,为什么我就那么惨呢?后来的时候,我了解到了ONBA factory的一些故事,我才明白这个艺术品的艺术性。


ONBA Factory的制作工厂和艺术家

小推车的故事是这样的:在很久之前,有一位艺术家上了岛上。看到了很多村民都推着小车,这种小车叫做ONBA。这位艺术家本身就是男木岛上的人,所以想要帮助村民们做点什么,于是他和他的伙伴们就一起改装了ONBA小车,把小车装饰了以后还给村民们。后来很多村民们觉得这样的小车特别酷,就有很多人找到这位艺术家请求帮忙,但这位艺术家帮助这些村民们都是免费的。就有人问他,到底是怎样维持生活的呢?在这个地方的对面有一个ONBACafe,艺术家一家人当时就是由这个咖啡馆去维持生活的。


从离开的船上看男木岛

因为我要看一天的摊子,所以我和我搭档的小姐姐说好。我们一人看一会,闲下来的人可以去到岛上看一看男木岛上的其他艺术品。当时我就去到了岛上逛了一圈,心血来潮剪了一个小视频,在我做视频的时候为了让整个画面看起来不无聊,就即兴配了字幕。现在看起来这样的字幕像是一首碎片般的诗。


吞噬在進行中

朝著海的方向

海浪

在被吞沒

和我的褲子在一起

繼續繼續著

朝著對岸的方向

燈塔在等他

他在等海浪

海浪

和我的褲子一起

迷失在

海上不知名的方向

只身前往男木島

在這裡

馬上就到了

你好

流水你好

吞噬還在不斷

你還好嗎

在看不見的地方

滾動著

不要停下來

你的存在

被吞沒在

這裡

無盡的

轉動中

像這樣

卻不似那樣

是旋轉

而不是輪迴

觸摸不到的

並不是你看不到的地方

是未完成的

是期待著的

目光所至的廢墟中

那裡

曾經儲藏著你的靈魂

你的身軀

海浪吞沒著

但卻不包括你

結束的慶典

送別的高歌

送給那些迷失的人們

你知道的

總有人在等待海浪

像這樣的海浪

其實它不是海浪

只是波光

而海浪

也在等待著

那些等待他的人

是誰都不重要

他只知道

他在等待一座燈塔

等一束光亮

很可惜

好像並沒有人告訴他

他永遠都等不到

他想讓自己有變化

他開始成長

去吞噬

去獵殺

瘋狂的

愚昧的

無知的

狂妄的

自大的

他開始不顧所以

他實在太渴望

燈塔的光亮

他一直都不知道

被他吞噬掉的

正是燈塔所渴求的

燈塔在用她的光

去尋找

去照亮

她看見的

那一些

被吞噬之前掙扎的

恐懼的

無家可歸的

靈魂們

和那些

迷失在男木島的我們

再見

那些

迷失在男木島的人們


一定要看我的视频啊!




留给我们的也就只有一天可以看展了。经过了昨天男木岛展品的惊艳,对于今天的看展表示十分期待。


直岛上的风景

我们今天是要去直岛。在没有去之前,我就只知道Naoshima(直岛)上面有草间弥生的大南瓜,还有莫奈真迹。一大早上出发要去Naoshima(直岛),坐船需要一个小时。等我们到了Naoshima(直岛),才知道这个岛特别特别大,要去很多地方都需要走很远的道路。


我们去到了Ando Museum(安藤忠雄博物馆)看到了很多Ando(安藤忠雄)博物馆里面的作品。但是当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安藤忠雄有多么想象不到的厉害。但是等我们后面在岛上看到了更多他的作品以后就不由自觉地感叹他是一个多么厉害的人啊,。从他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一种最原始的感觉。Ando的标识就是保持一个建筑最原始的状态,做到最极简的样子。当一个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成名了以后一定是需要一个最有标识性的东西。当我们参观完Ando博物馆以后,我们就去到了Ando的作品——南寺参观。以我的感觉看来,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了,而是在其中有了更多的含义和意义。当我在沉浸其中的时候,我会感觉它在给我一种特殊的能量,让我安静下来,去适应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并且去感受,那像是一种无尽的虚无状态。当你想要站起来,向前延申的时候,你以为的尽头并不是尽头,在更远的尽头以外还有更多的尽头。我觉得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就应该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回忆。


去地中博物馆的路上遇上的大垃圾桶

后来我们翻山越岭去到了地中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师也是Ando,博物馆也真的巨棒!但是不允许拍照,虽然我在博物馆里面的时候真的特别想要拍照,因为是真的太棒了。里面一共就只展出了三个作家的作品,有一个作家的作品和刚才的南寺特别像。那种无尽的感觉,给人的错觉,好像要给我什么启示,但是好像又没有,在感受的那一刻,我就只想要去感受,对于要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我还是愿意等之后的日子去慢慢回忆和沉淀。有一个展厅满是金柱子中间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球,那一个作品我其实没有特别明白。最让我触动的还是莫奈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不可思议的并不是莫奈本人的名气,而是在我看到他的画作以后,我对于自身产生了一些思考。




我在日本这些天,看了那么多的东西。

体会了那么多不一样的文化。对于在日本看到的一些现象和一些图象由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下面的文章就是我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或许没有解答,却是最真实的现状。



1.求签和御守

我在日本玩了这么些天,发现自己花了很多钱在求签和购买御守上面。也不知道是冲动消费还是迷信,就是看到求签的就忍不住。但是也就是这样,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日本在很多地方都哟设置求签的地方,不仅仅是特别多的寺庙和神社,有些小商店里面也有这些,在祇园祭的灯车面前也有求签的地方。也或许是因为想着中国没有求签的地方,把求签和求御守当成了一种日本的独有文化去体验。


金阁寺求的签(金阁寺是求签机器)

但是,为什么日本会有这样的求签和求御守的文化呢?


“相传来源始于在唐代,益州有一称为闭珊居集的乌蛮族巫师,曾用49枝细竹片来占卜吉凶,这便是抽签的开始。”(Wikipedia)


原来求签是从唐代开始出现的,众所周知日本有过很多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我猜求签那个时候带走的众多文化中的一小抹。不过对比起日本求签文化的盛行,我觉得在中国这个求签的发源地,我好像并没有感觉到像日本那样浓厚的求签密度和求签氛围。


而御守这种东西,我也没有在中国见过,唯一长得有点像的也是中国寺庙中的护身符。


八坂神社的御守类型 (来自网站:https://shukuken.com/)


我在日本的时候听同学说,每逢考试前期就会有很多人去到很多不同的寺庙和神社中为朋友求御守。


对于求签和求御守这样的事情在日本那么盛行的原因,我在网上并没有找到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论述,所以以下的结论都是我自己的想法(我自己瞎编的)。


日本的求签和求御守的文化那么盛行的原因,我认为是和日本的宗教有关。

(来自Wikipedia: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5%AE%97%E6%95%99)


这张图是反应了现在日本有信仰的人的比例,在日本有信仰的人群中百分之99的人都是信仰神道教的。我也查询了一下日本神道教的历史。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张日本神道教的历史的图。

神道教的历史和大事件 (姚逸凡)


这样看起来,神道教在日本的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神道教被废除之前,曾在明治时代和大正时代,神道教彻底战胜了佛教成为了日本的国教。在看神道教发展的历史当中,我们能看到它和佛教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当佛教传到日本的时候,神道教才刚刚开始起步,神道教一边抗衡佛教的势力一边则不断的借鉴佛教中的经典。


可能求签和求御守这两个带有一些佛教色彩的玩意儿也被记载进了神道教,流传到了现在,成为了一种日本的文化。我最集中地看到求签和求御守的地方是京都,而京都作为日本的文化古都,也会有很多的文化象征的东西。生活在那里的人,在我的观察中也更多的是老人和游客。老人和游客这两个群体也正是求签和求御守的住哟啊人群,京都很多的老人都比较传统,不管是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祇园祭还是路上形形色色的穿着和服的人们,都好像透露着京都人的骄傲和传统。而求签和求御守也是一种传统的延续。


锦天满宫

我在锦天满宫的时候,我旁边站着一个日本老爷爷,他步履蹒跚地求了一个御守再求了一个签,并在神明面前低头祈祷,投完钱再慢慢离开。而游客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还是抱着算命的心态又或者是想要了解日本的文化,求签和求御守这样的东西正是这些游客们最容易动心的纪念品,又不贵又独特。所以这才是为什么我眼中的日本会有那么多的求签和御守。




2.金阁寺和三岛由纪夫

在京都的时候,我终于去到了心心念念的金阁寺。因为本身对日本都没有什么了解,之前看了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一次旅行中最有了解的我觉得就是金阁寺了。但是当我抱着满心希望来到金阁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金阁寺和我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不过,我觉得正好我也可以了解一下金阁寺本身的历史和三岛由纪夫笔下的金阁寺的一些异同。


“鹿苑寺现址原为镰仓时代西园寺家所拥有的宅邸,为藤原公经(后改名西园寺公经)所建,曾经荣华一时,但在历经多代之后因为缺乏整理而倾圮。应永元年(1394年)足利义满以位于河内国的领地与西园寺家交换获得这块当时称为“北山第”的山庄,开始大兴土木整理改建。隔年他卸下征夷大将军职位让渡给其子足利义持并出家,只保留太政大臣的头衔督政,应永四年(1397年)他将北山第改名为“北山殿”,并且以主要核心建筑“舍利殿”作为自己修禅的场所。由于义满将舍利殿修筑得金碧辉煌,当时的人就已称其为“金阁殿”。义满死后,其子遵照他的遗愿,劝请梦窗国师开山,将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为禅寺,并以义满的法号命名为鹿苑寺,山号则为“北山”。


在之后的应仁之乱中,鹿苑寺境内大部分的建筑物都遭到焚毁,只有主建物舍利殿得幸免,成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筑遗址,因而被日本政府在战前就列为国宝。昭和25年(1950年),舍利殿因为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而完全烧毁(金阁寺放火事件),放在殿中供奉的经书、足利义満木像、观音菩萨像等也一同化为灰烬。


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1955年)时依照原样重新修复建造的,昭和62年(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状态。”(来自Wikipedia: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9%BF%E8%8B%91%E5%AF%BA)


金阁寺

在我查询的资料里面,金阁寺好像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历史悠久也没有特别令人耳目一新的传闻和成就。其中最令人乍舌的也应该就是焚烧金阁寺事件了,而三岛由纪夫也是把这个事件当成了他的小说《金阁寺》的背景。


我个人其实很喜欢《金阁寺》这本小说,我觉得我能在这本小说中感受到很多那个时代的京都。书中对于金阁寺本身的描写没有那么突出,更主要的则是用金阁寺这样美好的东西去象征一些生命中的美好。而也正是书中对于美好的磨灭和嫉妒,以及男主人公甚至是书中的男主人公的朋友的一些处事方式或者是经历,让我对于金阁寺有了超乎对一个旅游景区的盼望。在去之前,我就一直在幻想金阁寺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地方,我在去之前也没有查询图片,因为我想要去看去感受当我真正到达这片土地上,那片土地那个寺庙带给我的冲击。


纵然当我真正到达以后,觉得好像有点失望。但是也正是这样的东西,把三岛由纪夫,金阁寺和我串联起来,其实没有必要把所有东西赋予意义。我明白了,金阁寺就是金阁寺,那个三岛由纪夫笔下美得令人着魔的金阁寺。




3.祇园祭的传承

当我们到达京都的时候,正好赶上祇园祭。


祇园祭是日本京都每年一度举行的节庆,[1]不但为“京都三大祭”(葵祭、祇园祭、时代祭)之一,也为“日本三大祭”(祇园祭(京都)、天神祭(大阪)、神田祭(江户))与“三大曳山祭”、“三大美祭”(秩父夜祭(埼玉县秩父市)、祇园祭(京都府京都市)、高山祭(岐阜县高山市))之一。并被认为是其中一项最大规模及最著名的祭典。整个祇园祭长达一个月,在7月17日(前祭)和7月24日(后祭)则进行大型巡游,京都的33个区,每区均会设计一个装饰华丽的花轿参加巡游。”(来自Wikipedia: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5%87%E5%9C%92%E7%A5%AD)


当我们到达的时候,是祇园祭的前祭,走在街道上有很多的灯车,有很多的游客,也有很多穿着日本传统浴袍的游客或者是本地人。这些祇园祭的灯车会停在京都四条的街道上,到了晚上四条的大道上或者是小巷中都挤满了人。但那些灯车也确实点亮了整个京都的夜空。


祇园祭的人们

在上面的资料中也提到了,在7月17日的时候会有大型巡游。那一天我们是准备出发去高松的,不过也很幸运赶上了游行的尾巴。我们在四条河原町(京都的商业中心)的地铁站前,目睹了这样的一次盛大的游行。有很大的车,也有很小的车。拉车的人,跟着跑的人,演奏的人,表演的人,观看的人。大家都聚集在这条路上,感受祇园祭的到来,感受这样的文化气息。


“祇园祭起源自平安时代公元869年[2],当时人口急增疫症爆发,医学知识不足将疾病原因归咎于怨念作祟,此想法来自于印度的牛头天王传说影响,为了平息怨灵,作法供祀为神祇。[2]于是在京都东山的祇园社(现今八坂神社)把牛头天王供为神祇祭祀后,瘟疫就平息下来。[2]在当时只有发生瘟疫才会举行法事,到了公元970年起才成为惯例,在容易发生流行病的6月7日跟6月14日固定举行。[2]到了日本改制新历后,则改在7月在京都市内举办例行祭典[2],祈求洁净及消除瘟疫。” (来自Wikipedia: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5%87%E5%9C%92%E7%A5%AD)


祇园祭这个传统流传到今天已经1150年了。我很惊讶,为什么祇园祭可以这样一直不断地传承,每年那么盛大的祭典,需要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而日本到了近代,神道教已经不是日本的国教了,而现在的日本百分之50的人口都是无宗教信仰。为什么祇园祭能这样传承下来,经历了二战和那么多风波。


在还没有查询资料之前,我的猜想是这样的:


猜想一:祇园祭是一场盛大的祭祀,神道教在日本也是盛行了那么那么长的时间。在废除神道教之前的日本人民甚至相信天皇就是真正的神仙。也可能是天皇作为神仙这样的存在更加加深日本人民对于神道教的相信。所以人民会相信,举办一个盛大的祭祀就可以保佑自己或他人平安。


猜想二:先不去想祇园祭背后的历史意义,我觉得祇园祭作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是有很强的用户需求的。按照我的思考,我会觉得人是需要一些节日或者庆典去放松或者是点亮生活中的仪式感的。可以设想一下,一千多年前的京都,在那个时候生活的人们没有手机电脑或者是像现在这样那么多的娱乐场景。设想一下那个时候的大家盼望一个盛大的祇园祭可能就像是我小时候盼望春节放假一样。可以在祇园祭上交朋友,玩耍,放松。也可以成为一种传统,约定俗成的一种娱乐方式。所以也就渐渐流传下来了。


假设完毕了,我现在开始查询资料了。

(来自Bilibili,作者wyn,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739780/)


按照这个资料来看,祇园祭从一开始是有政府背景的。到了后来才慢慢地融入民间。到了民间以后,就慢慢地变得商业化很多时候都是商人或者是当地的一些组织去开展的。我相信应该也是加入了不少娱乐性。


     

(来自Bilibili,作者wyn,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739780/)


原来在日本还有这样的一个保存会,将祇园祭这样的盛典继续运营。


如果对于祇园祭感兴趣的大家,非常推荐去阅读一下我查找资料的这一篇文章(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739780/)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对于祇园祭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光是对祇园祭的传承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祇园祭本身也了解了一些。


衍生问题:为什么日本这样高发达国家会传承像祇园祭这样的底蕴悠久的祭祀或者是节日?




4.绘画中的印象派的诞生,而未来的摄影艺术将会走向哪里

日本·直岛·地中美术馆·莫奈


在离开日本的前一天我们去到了直岛的地中美术馆,到了莫奈的展厅看到了莫奈的原作。当我看到莫奈的画的时候就突然想到一些东西。我最近在日本也一直在摄影,我一直期望我能拍出一些和之前不一样的照片。可是我发现我好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在摄影上怎么都突破不了。当我觉得摄影是一类艺术以后,我就不再去追求拍的像这一条了。我希望我的摄影也可以有艺术感,可以突破现实再去反应现实。


男木岛的展品

当我看到莫奈的画作以后,我就在思考。绘画从一开始也是为了画得像,但是后来有了摄影机,绘画逐渐变得抽象,更注重表达而不是描写和记录。我总觉得摄影也会和绘画产生相同的命运,现代的科技日新月异,很多更加能体现现实的先进玩意儿也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而这个时候摄影所拍摄出来的“像”岂不是已经一文不值了。摄影也理应出现变革,不管是现在很多超现实主义的摄影师拍摄的作品还是现在很多不规矩的图象表达,可能都是对于摄影出现变革的征兆。我也像把我和我的作品一起投放进摄影变革的潮流中。


(这一段,我没有查询什么资料,有点像自己的碎碎念。我觉得这个话题我会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等我研究完了以后,我应该还会再出一篇文章)




以上就是本次我的日本之行

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