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无处不落差 ——叶敬忠院长在人文与发展学院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愿随化雨之春泽,未许云间一片心 

殷殷师语,眷眷离情

致启程的毕业生




|


各位同学:

 大家好!

 经过数年的学习,大家圆满地完成了学业,成功地拿到了学位,我在此祝贺大家!此时此刻,每位同学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激动和兴奋之中。在即将奔赴各自岗位之际,我想祝愿大家工作顺利、事业顺心、生活顺意!今日之前,你们在家里有父母呵护,在学校有老师包容,你们“任性”而自由地成长。而今日之后,你们将远离父母,远离老师。“校门一出深似海,从此未必能由人”,前半句有点夸张,后半句却是真实。你们将从丰满的理想走进骨感的现实,所要面对的未必都如美好祝愿那般“顺利顺心顺意”,而可能是一个又一个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此毕业之际,在这分别时刻,我想特别叮嘱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你们要直面落差、承受落差、跨越落差。当今社会,有些人不能直面落差,遇到挫折便怨天尤人;有些人不能跨越落差,遇到失败便萎靡不振。最危险的是,有些人不能承受落差,遇到失意,或选择报复社会、伤害无辜。这并非危言耸听,上半年在大连、安庆、昆明等地就发生过因人生不顺而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不久前,在《超级演说家·正青春》的一个被热议的励志演讲中,一位青年学生展示了期望通过高考“改命”的拼搏精神和坚定决心,令我感佩不已。我相信他一定会成功。但是,这位同学也直言道,“我知道有一种落差叫没能达到自己最初的期望,还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就我而言,我承受不了这样的落差”。这段话令我颇感忧虑,因为这或许反映了当下青年人的某种普遍心理状态。我绝无苛责这位青年学生的意思,但有过丰富阅历的人都会明白,无论是谁,无论多么成功,谁没遇过困境,谁没有过落差?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生无处不落差。我们都会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改变命运,但过程常常充满艰难和挫折,伴随压力和痛苦,而结果往往与期望存在距离,这便形成了落差。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就人生目标而言,能够实现的和最初树立的,二者之间常常存在落差。 但是,对于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遭遇的挫折、困难和人生落差,在当今社会,常常被认作是“内卷”的结果。我其实不愿意追逐“热词”,但“内卷”一词已经被严重误读和误用。“内卷”原本是呈现小农智慧和小农精神的学术话语,但今天却变成了关于激烈竞争、社会不公、焦虑不安、人生不顺等愤怒情绪的发泄口。作为农业大学从事社会科学的师生,我们有义务为“内卷”正名,有责任重拾“内卷”的意蕴。诚然,在“内卷”已经成为太多人情绪出口的今天,这样做或许会有“寡不敌众”的风险,但那又怎样?“内卷”一词在1963年人类学家格尔茨的著作《农业内卷化》里,是指在缺乏其他机会的情况下,虽然劳动者人数增加了,但农民通过精耕细作和精湛技艺,保持了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的稳定,实现了产量的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稳定或小幅提高。因此,“内卷”本指农民战胜困境、战胜自我的过程,是小农的一种生存智慧。社会学家范德普勒格指出,小农带着骄傲和自豪,保持团结和互惠,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融,依靠劳动和创新,不断追求农业的精细化、精密化、精致化和精美化,实现对劳动成果的自主控制和人人共享。因此,在小农那里,劳动乃是一门艺术。小农直面挑战,向内寻找出路,依靠自己追求卓越,实现自我超越,彰显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匠人精神,我称之为小农的“内卷精神”。可见,小农的“内卷”并不是内耗或内损,更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内卷”的结果也不是停滞或倒退,更不是“废弃的生命”的“躺平”。在我看来,“内卷”不仅不是造成“落差”的原因。相反,小农的“内卷精神”可以帮助人们直面落差、承受落差、跨越落差。面对落差,我们需要像小农一样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人生需要理想,但在目标尚未实现时——即遇到落差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习小农的“内卷精神”,通过自我奋斗,实现自我超越。可以说,小农在行动上从不“躺平”:无论面临什么条件约束和外部挤压,他们总能向内寻找出路。然而,小农在心态上却是“躺平”的:他们享受劳动的过程。例如,毛利人用大量时间整理菜园、清除杂草、修建围栏,为的是精致和审美;他们追求卓越,但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我希望你们在未来能够以小农般的匠人精神,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对待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面对落差,我们需要像小农一样苛刻自己、包容他人。有些人在遭遇挫折和落差时,常常会归因是他人的影响和外在的不公。恰亚诺夫指出,小农在面对多变的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时,并不怨天尤人,而会不辞辛劳,投入更多劳动,压低家庭消费,进行“自我剥削”。人们常常强调人文情怀。在我看来,人文情怀就是要对自己苛刻,对他人包容。我希望你们在未来能够像小农那样,多琢磨自己,少琢磨他人;多与自己比较,少与他人比较;对自己“内卷”,对他人“躺平”。面对落差,我们需要像小农一样找回常理、遵循规律。面对人生落差,有人每每寻找“攻略”和捷径,采取所谓“超常规”手段。范德普勒格指出,小农的劳动过程始终围绕劳动对象的需求,而不是外部市场的变动。农民会根据牛的生长情况和日常表现来确定喂什么和喂多少,而不会像有的企业那样,根据不同饲料的价格高低确定喂什么和喂多少。农民说,“那样会毁掉你的牛”。这就是常理,这就是规律。我希望你们在未来能够像小农那样,围绕工作对象的需求,而不是依照自己的名利欲望开展工作,不能将工作对象变成自己获利或成名的工具。面对落差,我们需要像小农一样守住底线、关怀生命。有些人在经受落差所带来的挫折或打击时,心生戾气,失去底线,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而小农向来以谦卑著称,保持底线。费孝通先生曾描述道,当农民听到城里人按汽车喇叭时,慌张得东避西躲,司机或向农民啐一口:“笨蛋”!而当城里人指着田里的包谷说“麦子长得真高”时,农民只是微微一笑。我在甘肃农村调研时,见到农民家里正要吃饭,我说要离开,等他们吃完饭再回去访谈,老农拉住我说,“使不得,使不得”!可以说,小农即使对于劳动对象,也同样讲求“关怀”和“精心照料”,充满了对生命的无比尊重。我希望你们未来在遭遇落差时,能够坚守底线,尊重生命。无论何时,一定不要迁怒于人,不要藐视他人。同学们,当现代性被广泛拥抱,当“小农”几乎被当作“落后”的代名词,当“内卷”普遍成为人们的情绪发泄时,我却提出要向小农学习,要重拾小农的“内卷精神”,似乎很不应景。也许有人会说,“这太浪漫主义了”。在我看来,这是肯定的,也是必须的。试想,若如今的大学都不能保留一点点浪漫,何处尚能?也许有人会质问,“你想回到小农社会吗”?其实,我们都明白,重返过去是不可能的,人们应该生活在当下的社会之中。但通过对人类生活史的追溯,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履行责任、治理国家。在大家即将开启未来人生之际,我分享小农智慧和小农的“内卷精神”,就是希望大家在现代社会里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落差。同学们,在你们进入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曾告诉你们:大学和大学生活应该是理想的、浪漫的、多姿多彩的;当你们离开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却告诉你们:社会和未来人生会是现实的、曲折的、充满落差的。其实,人生就是理想与现实、成功与挫折、兴奋与失落的交响曲。希望你们未来能够继续坚持理想、坚守情怀,顺利跨越落差、保持前行。这样的人生也许会充满不确定性,但却没有委屈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生也许会坎坷不平,但一定处处充满惊奇和惊喜。为了改变,我们都努力拼搏,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富有,有人贫穷。作为结果,大多数人终将还会是普通人。即使是普通人,我们也会继续努力拼搏,但不要带着对环境的怨怼、对平凡的恐惧、对同辈的敌视、对落差的愤恨和对普通人的鄙夷。我们为了超越自己、完善自己而努力拼搏,哪怕最终还是普通人,我们的人生也该是无悔的、快乐的。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学院,踏上新的征途。未来无论你们多么杰出或多么普通,多么出众或多么平凡,我都希望你们永远健康、平安、快乐!希望你们的人生永远有价值、有意义、有意思!

谢谢大家!

2021年6月26日




春风化雨 · 毕业季


在复杂的社会里守住纯真

——叶敬忠院长在人文与发展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叶敬忠院长在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给不知道和不确定留出空间

——叶敬忠院长在人文与发展学院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多些相信 少些不幸

——叶敬忠院长在人文与发展学院2017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2024年度最佳推荐:华为轮值CEO孟晚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毕业典礼发言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他是重大教师孙魄韬
卷不动了,怎么办?
“长沙好人”汪祥欣致师大法学院2024级全体新生的一封信
复旦梁永安:当下年轻人,如何找到意义?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