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更难找工作?团中央建议,精准帮扶!

今年春节,梅胜收到不少曾帮扶过的学生发来的问候和祝福。听说他们在工作单位干得不错,有些已取得些成绩,梅胜替他们开心。

梅胜是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输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近年来一直承担对学院低收入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2021年帮扶了4名,2022年帮扶了6名。”梅胜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细数了最近几年的“成果”。

2022年,全国共3.03万名像梅胜这样的团干部与2022届困难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累计帮助7.87万名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找到工作。

经过走访调研,并结合一线团干部帮扶经历,共青团中央发现,促进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普通青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关系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稳定大局,需要切实把帮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因此,今年全国两会上,共青团中央提交了团体提案《关于精准帮扶地方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精准画像这群青年最需帮助
在帮扶过的学生中,梅胜对一名来自湖北黄冈的学生熊帅(化名)印象深刻。梅胜第一次见熊帅是在办公室,熊帅个子不高、身材瘦弱、性格较内向,“感觉他很胆怯,似乎急切想结束和老师的见面”。熊帅家此前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梅胜坦言,要帮助熊帅并不容易,“他的就业优势并不很明显”。

通过长期观察,梅胜认为,自卑、迷茫、对未来不太确定是不少就业困难学生的共同特征,“由于缺乏原生家庭的支持,他们虽然有迫切的就业意愿,但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找到好工作”。这与《提案》对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群体画像相符,“对形势判断相对悲观,就业自信心不足……有的出现了盲目、迷茫、无力、‘摆烂’等负面心态”。

为帮熊帅提升自信心,梅胜专门为他组织模拟面试,鼓励他当众发言、勇敢地展示自己,还为他提出着装建议,帮助他提升外在形象。

“较少顾及能力素质提升,职业规划意识不足。”通过调研,共青团中央发现,困难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用功于书本学习,参加实习实践往往以打工赚钱的兼职为主,缺乏求职能力和职业素养,人际交往、技能特长、社会认知、眼界视野等方面处于劣势。

对此,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汽车系辅导员王连强很认同。他曾帮扶过的一名学生由于来自单亲家庭,家里经济困难,一入学就利用空闲时间兼职挣钱,补贴家用,有时因此耽误了上课,影响学习成绩。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境况,但他们还没有习得相应技能,只能干一些体力活,这并不能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和职业素养。”王连强解释说。

此外,共青团中央调研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困难学生未能得到家庭的足够支持,在素质教育投入、心理关怀、社会关系提供等方面更是无能为力。“而无差别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对缓解这一群体的就业困难作用有限。”《提案》提出。
“一对一”精准帮扶增强公益就业供给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稳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

如何帮扶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帮扶地方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对此,《提案》指出,要建立健全精准识别机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就业帮扶。

虽然很想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但王连强并没急着制止这名学生兼职,而是选择走访他的室友、同学、任课教师,深入了解这名学生。“每个学生的个人需求与生活实际都不一样,要想做好帮扶工作就要实施‘一人一策’”。王连强说。

为此,他从聊天开始,逐步取得学生信任,不仅为他争取了校内勤工俭学岗位,还推荐他到一家汽车修理公司实习。“这样不仅能获取一定报酬,更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锻炼相关技能”。在王连强的帮助下,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被当地一家重点企业看中,早早签订了就业合同。

《提案》提出,要“把目光和关怀进一步聚焦到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等最需要帮助的学生群体上,科学动态追踪帮扶对象状态,掌握具体需求与情况变化”。

据了解,2022年共青团中央联合专业服务机构,在全国举办106场“千校万岗”招聘会、双选会,充分发挥各级青联、青企协会员等作用,累计将16.67万家企业提供的364.22万个岗位信息直接送达学生。

《提案》还建议,“加大政策性、公益性岗位倾斜,拓宽定向支持就业渠道”。“西部计划”就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切实帮助更多大学生,近年来,“西部计划”进行了合理扩容。2022年共新招募3.67万名2022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参加志愿服务,其中全国项目1.1万名,地方项目2.57万名。自2003年起,累计41万名志愿者通过参与“西部计划”深入基层开展服务。“西部计划”客观上已成为一种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方式。

此外,共青团中央建议,发挥市场化手段的撬动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失业保险金的杠杆效能,合理设定补贴期限、完善补贴认证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等,支持企业吸纳困难学生就业。同时,以中央财政牵动、地方财政为主,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开发基层服务项目。

鼓励学生积极就业注重提升社会化能力
2021年9月开学不久,兰州理工大学2022届毕业生马斌(化名)已开始为就业感到焦虑。在经历几次面试不顺后,他开始怀疑自己。他给校团委副书记王文霞发消息说,自己状态特别不好,“我觉得肯定找不上工作了”。

早在马斌上大二时,王文霞就在一次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评估测试中注意到了这名学生。“他来自低收入家庭,自信心不足,未来规划也并不明确,只想通过考公务员的方式回到老家。”王文霞说,看到马斌的留言,很快就回复了过去,询问当天面试的情况,分析他的职业竞争优势,“他属于工科专业,找个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不太难,可如果选择考公,不仅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准备,竞争优势也并不明显”。

针对像马斌这样执着于考公、考研的大学生,《提案》专门提出,要“充分发挥灵活就业‘蓄水池’作用,引导先就业、再择业”。共青团中央建议,要纠正“精英化”就业偏差,引导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多元就业、灵活就业,减少“慢就业”“缓就业”现象。

在王文霞的开导下,马斌重拾信心,反思面试环节暴露出的问题,最终进入一家央企工作。在王文霞看来,像马斌这样的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巨大跨越很少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在实习实践中积累经验。

因此,《提案》建议,加大政策、经费投入,支持一般院校有组织、有计划地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支持共青团全面推进实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更大规模地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通过“第二课堂”引导低收入家庭学生广泛、多次参与活动,在躬身实践中不断提高社会化能力和就业能力,为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打牢基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作者:杨宝光责编:冯云慧审核:刘洪侠复核:王岑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