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读懂习近平的教育观?9年义务教育大变动

玉东观察 2019-05-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两会开幕,各界委员代表纷纷针对国计民生献计献策。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今年又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启动之年,教育一定是重要的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学习。


今天,思响哥推荐阅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刊发于人民论坛杂志的最新文章,系统梳理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三大特点与核心要义,一起来看!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周光礼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点之一

坚持中国逻辑

习近平认为,中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决定我们只能走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中国逻辑。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扎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是与其文化模式相适应的,加快教育现代化,必须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教育上有两个基本传统:一是重视古典人文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明明德,以修身为本,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配天地。”二是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要为政治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作为现代文官制度的源头,科举制将教育系统和政治系统合二为一,倡导“学而优则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对古典人文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体现。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扎政治制度之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扎基本国情之根。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一变两不变”,即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但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基本战略是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对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扎教育规律之根。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我们既要坚持教育改革创新,善于从中国的实践中总结带规律性的东西;也要遵循世界文明的共同轨迹,善于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就是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反映。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点之二

坚持大教育观

作为一种教育改革发展理论,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治国理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是一位政治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教育的全面审视。


教育改革必须“跳出教育谈教育”。现代学校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学校的结构和行为归根到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事实上,社会变革是教育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纵观全球教育发展史,绝大部分的教育改革都是由社会变革引发的。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发了美国对课程内容的深刻反思,最后提出了重视数理基础知识、强调STEM教育的课程改革运动。立足大教育观,习近平对新时代新形势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


坚持大教育观,必须破除将教育视为狭隘的“学校教育”“课堂教育”观念,要建立起与社会、时代相适应的大教育体系。大教育体系在空间上包括家庭、社会,在时间上拓展到人的终身。所以,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贺词中,他在强调终身教育的同时,指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点之三

坚持问题导向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要解决的都是牵动性强的深层次问题,我们围绕“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正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出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比如如下两点:


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与目标。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习近平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从教育与人发展关系的角度,他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育目标是教育使命的具体化。新时代教育的目标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更加公平和更有质量的教育。我们要坚持教育的人民性,这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宗旨。


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路径与保障。习近平提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强国。其战略举措主要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核心要义

“九个坚持”

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概括为“九个坚持”。“九个坚持”是习近平关于教育事业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系统化,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宗旨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遵照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要求,坚持教育的人民性,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道路观。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教育目的观。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立德树人,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事关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坚持“强国一代”的学生观。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当代青年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国一代。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强国一代”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坚持“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教师观。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依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好老师必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要做好“四个引路人”,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坚持问题导向的教育改革观。教育改革有两种,一种是理想导向的教育改革,一种是问题导向的教育改革。理想导向的教育改革常常脱离实际,可行性差。教育改革应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教育改革创新。针对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不良倾向,改革评价制度;针对教育事业活力不足,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针对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脱节问题,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开放观。当今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要通过更加紧密地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实现奋斗目标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保障观。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上文略有删减

原标题 | 系统理解习近平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

教育部正式宣布:9年义务教育大变动!

■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全国教育改革有了最新动向和历史性变革!家有正在上学孩子的父母们,赶紧看看吧,这个很重要,将关系到孩子的高考和未来前途!


划重点



对于读书少

不读书、不思考

少思考、写字慢

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

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

而是审判



01

孩子现在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不久前,“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着实让在场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吓了一跳!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自去年9月,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后,主编温儒敏就成了家长和老师追逐的对象——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


主编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 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 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继续透露,“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也就是说,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只看所谓的课内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划重点


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

只看所谓的课内教材

别说高考语文

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紧跟小学、初中教材的是接下来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变脸!正在着手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曹文轩说:


“新的语文教材要对教师学生有制约作用,比如文章后提供书目。这个书目不是可看可不看,你必须看,因为要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评估直接挂钩,所以你想不看都不可以。”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对于阅读少、不读书、不思考、写字慢、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只顾眼前的苟且,看的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的家长真应该从孩子奥数题中、作业堆里,赶紧抬起头看看远处,别走错了方向,选错了赛道,耽误了孩子。然而,我们知道,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必须功夫在平时,而且是苦功夫。


高考全面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说实话,高中生关注已经来不及;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正当时!


划重点


高考全面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

初中生,还有救

小学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

正当时!

02

史无前例的颠覆性教育改革,不只是语文,所有科目都将考验阅读水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


这次的新教改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所以说,语文为王时代已经不是口号,而是真的来临了!


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了!


原来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是9000+字。


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


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你依然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划重点


如果你依然说

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

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

放弃所有学科


有趣的是,据了解,在北京,原来通过奥数掐尖来的很多知名重点中学,正在前所未有地通过多种办法去提高那些奥数牛的孩子的语文和人文素养。

03

抓住阅读红利期,你的孩子才会成为教改中的赢家!


瞬息万变的社会,常常有人说到“红利期”这个词。有人抱怨,自己错过了这个那个红利期,错失了很多机遇。那是因为,他们只顾一路狂奔,却不会停下来看看方向。


前几年,有人赶上了参加奥数竞赛升名校的红利期,于是,无数小学生家长拖着娃盲目地跟着“奥数”大军一路狂奔,一面刷题、追分……一面抱怨没有时间阅读……


可是几年以后,当你发现孩子因为阅读能力的缺乏,连考试都没法应付的时候,你是否又会抱怨错过了阅读的红利期呢?


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且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持续下去!


划重点


未来语文的地位

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

而且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

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

第一重要的习惯

并将持续下去!


得语文者得高考

得阅读者得语文


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坚持大量阅读。你要明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他的书房,让孩子读足够的书,不仅能让你省下万金,更能给孩子一个通往“罗马”的人生。

04

很多家有还没上小学的孩子的家长,觉得教改这种事离他还很远!


“孩子还小,现在不急。”

“我又看不太懂政策。”

“到时候再说。”

“不行那时候再找人问。”

……

殊不知,家长的某一个犯懒不负责任的想法,很可能就会耽误孩子一辈子。所以随着教育部考试政策的一次次改革,家长真的要警醒了,不让孩子从小进行大量的阅读,你的孩子就会被这个时代狠狠地抛弃。


同时,也有一些家长知晓到最新教改动向后,并且了解到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要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时,似懂非懂地认识到孩子要大量阅读,只要量够大,孩子的阅读水平就一定能提升。所以纷纷买来大量图书让孩子读,生怕孩子落后。


买书从来不是件难事,但是你在买书的时候,是否考虑书的内容适不适合孩子读?是否考虑孩子能不能坚持读下来?简而言之,一是书籍内容问题、和阅读时间问题。



 阅读内容问题 


童书市场上书目鱼龙混杂,有些并不适合孩子读,家长们不能因为一时心急,把好的坏的内容一并给孩子,让孩子自行分辨。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读名著,因为新课标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目90%以上都是名著,而且名著考题更是全国各地中考乃至高考试卷中的座上客。


多读名著既能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又能让孩子们在今后的考试中少失分,多得分。


文章开头我们已经说过,“部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已经明确表示:“高考语文要让15%的人做不完!” “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0000字。”


很多老师听到这一信息都吓了一跳!


卷面字数达到1万字以上——高考语文的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150分钟),刨除写作文需要的45~60分钟,意味着在90分钟内完成1万字的阅读与答题,一分钟过目文字至少100字以上!


其中包括:实用类文本(例如难懂的科技说明文)、文学类文本(例如答题要点很难把握的记叙文)、长篇文言文(例如《史记》中的人物传记)、诗词鉴赏(并不难,但你很陌生的诗词)……还要包括思考、答题和填涂答题卡的时间!


其影响不仅仅是15%的考生做不完题,就算是85%能够全完成的考生之中,又会有多少因为时间匆忙,来不及斟酌而出错?!


如果阅读量增大,阅读板块占用太多时间,导致最后必须在30分钟,甚至是25分钟内完成800字的作文!对于构思难、写作慢的同学,又会是极大的挑战!


是的——再不阅读,高分将与你无缘!


高考改革后的语文考试,不再是依靠解题技巧得高分的“技术活”了!卷面字数达到1万字的高考试卷,不仅要你“读得快”,还要“想得快”,信息把握准确,理解感悟到位;作文不仅要“写得快”,而且要构思迅速,表达准确、深刻。


虽然截止现在,我们还没有见到高中语文新教材,但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公布!其中对于名著阅读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掌握阅读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 


一、文化经典类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


二、现代诗歌


毛泽东、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等中国名家诗歌;


海涅、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等外国名家诗歌。


三、小说


四大名著、鲁迅《彷徨》《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周立波《暴风骤雨》、路遥《平凡的世界》;


外国名著:《堂吉诃德》《悲惨世界》《欧也妮·葛朗台》《大卫·科波菲尔》《战争与和平》《约翰·克利朵夫家族》《老人与海》;


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


四、散文


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叶圣陶散文。


五、剧本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郭沫若《屈原》、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六、文学理论


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


七、其他:当代文学、科学人文


在这两个类别里,虽然新课标没有例举特定的阅读书目,但近年来当代文学和实用类(科学人文类)文本阅读每一年都会在高考中占有不小的比重。——应对高考,阅读不可不广泛!



其实,不必把阅读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任务,阅读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在于日常积累,习惯成自然!


就以国学经典这一个类别来说,如果从小让孩子读经典,从《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类国学读物学起,背诵积累一定量的古典诗词,例如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等名家的“代表作”都有所积累;经常诵读经典古文、名家名篇,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出师表》《陈情表》《陋室铭》《爱莲说》《世说新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文言文都能“耳熟能详”。


面对高中的国学经典书目,就可以做到“水到渠成”轻松应对。孔、孟、老、庄、《史记》等大部头的国学经典著作也可以“涵泳其中”得其真谛了!


名著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小学和初中阶段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高中面对《彷徨》《呐喊》《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这些颇具深度的著作,也就不再觉得无从下手、手足无措了!来源:中改研究


往期精彩回顾

                

两会“早”知道|代表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 政协举行二次全会
一位中国空姐的长文:万米高空看中国国民素质,我很悲伤!
广东名校给学生配“罪犯手环”?教育舆情管理也亟需“智慧”升级
每周放假改为2.5天?网友却说算了吧,因为...
囯务院新规:街边摆摊合法化,再也不用怕城管!
两会热点舆情观察(一):委员提案给狗立法,“狗官”也能成夸人的话?
为什么要说“春捂秋冻”?(看完大悟)
王健林潘石屹悼念褚时健
在“根本性的大问题”上犯糊涂,中纪委官网点了5个人的名!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