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金3银8铜!重师学子“挑战杯”荣获佳绩!

重师大新闻中心 重庆师范大学
2024-09-09


挑战正青春,挺膺创未来

重师学子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重庆市选拔赛中

共斩获金奖5项银奖3项

铜奖8项

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创得佳绩



“泡”出未来:科技泡菜的创新之路


我校“智酵科技——国内标准化泡菜工艺团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重庆市赛区金奖


团队采用“菌群库+中药名方+智能化工艺”复合的尖端发酵技术,拟定了11项企业内控标准,并获得了第三方机构的权威检测认可。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重庆师范大学赛区特等奖


泡菜坛子边长大的孩子


团队负责人艾琪雅从小就在泡菜坛子边上长大,父辈从事泡菜行业。三十年前,父辈在家乡建厂起家。但随着头部企业的不断集中,使用传统工艺的家族企业发展变得举步维艰。生产的产品常常存在着“有害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高,健康隐患大”的问题。


作为泡菜坛子边长大的孩子,艾琪雅不希望传统泡菜就此没落,所以她决心改变现状,力图将科技注入传统工艺、用创新助力传统产业


团队成员在进行实验设计


以“标准化”为关键,不断创新创造


传统泡菜企业在现代化市场失去活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传统泡菜亚硝酸盐含量过高、炮制时间过长、不能达到同时同质、制作流程较随意。对此,团队精准打击各个痛点,提出有依据、有特色的建议,以标准化赋能泡菜工艺,推动传统泡菜工艺创新发展


针对传统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太高这一弊病,团队从传统中医找到“智囊妙计”。他们在制作工艺中引入特殊中药名方,使产品的亚硝酸盐含量相较传统产品降低了50%,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20mg/kg,更加健康。


为解决原料营养成分大量流失的问题,团队充分利用中药功效,并构建泡菜发酵新型优势菌群库,大大降低泡菜发酵的时间成本,也减少了泡菜的营养流失。


在生产流程上,团队为改善粗放型的传统工艺,改善设备实现流程智能化和同时同质,并以“标准化”为关键制定了一系列制作规范:从源头保证“标准化”,制定系列内控标准,规范统一原材料质量;从环节落实“标准化”,设计监控反馈机制,监督监管好每一个制作环节;从成品贯彻“标准化”,制定严格检测机制,保障产品品质。


以小创新撬动大产业,用小泡菜解决食品安全大问题。这些凝聚智慧、创新智能的措施都让泡菜工艺更加向“智酵”转变,不断实现创新创造,推动泡菜产业转型升级。


杨宪老师(左)指导艾琪雅(右)


最大的挑战


纵然团队已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设计,在泡菜工艺上做到了智能化转变,但距实现全国泡菜生产商转型升级的终极目标,还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如何实现项目落地


团队通过调研泡菜市场,发现目前的泡菜企业多是工厂式、作坊式生产的,规模较小又各具特色,因此为了实现项目落地,帮助这些企业转型升级,就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制合理的转型方案,让企业真正地创收增效。


团队成员大多来自生物专业,对于商业知识了解较少,在项目商业落地全局设计和把控上难度较大,因此团队积极吸纳来自经管学院的同学,学习相关商业知识,在商业网站上研究对比营业数据,丰富完善之前的方案书,使得项目更有实践性和可行性。


终于,在现场参观调研了一家泡菜企业后,团队更加细致地了解了该企业的现有工艺和实际情况,再结合该企业的具体营业信息数据,为其量身定制了合理的转型方案,推动实现了真正创新升级,也得到了该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团队在重庆市选拔赛决赛现场


每一次挑战,都是进步的机会


“现在的成绩不仅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也激励着我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和交流。”对于未来,队员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们将以优化中药和菌种的配方为主要攻坚方向,让生产的时间成本进一步降低,让生产的泡菜产品更加健康。他们希望“智酵科技”的创新理念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推动泡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纵然在项目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智酵团队始终认为,每一次的挫折和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是进步的体现。他们希望每一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不会轻言放弃,都可以用勇气和毅力在“挑战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取得优异的成绩!



智酵科技赋能传统泡菜工艺

推动构建标准化制作流程

为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添砖加瓦

羽行残障支持社则深耕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用知识与爱、尊重与协作

帮助残障大学生

推动残健共融



“羽”你同行——做残障大学生隐形的翅膀


我校羽行残障支持社——高校无障碍环境建设者(项目)曾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市市赛金奖、第四届重庆市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重庆赛区选拔赛决赛金奖


团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重庆市选拔赛决赛现场


“我想为更多像我一样的残障大学生提供支持”


周立业,我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同时也是羽行残障社的团队负责人。周立业八岁那年,被确诊为白塞氏综合症,双眼视力也因此下降。


2021年,周立业被重师教育学类专业录取。但就在即将迈入大学校园前,他的视力突然再次下降,原本“正常”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有接触过残障领域,对于如何寻求帮助、如何适应视障生活,周立业几乎一无所知。正式迈入大学后,学习上的问题开始接连出现,例如无法阅读纸质教材、坐第一排也无法看清黑板、无法做笔记等。


羽行残障支持社负责人周立业


2022年,周立业如愿以偿通过专业分流进入了特殊教育专业。学校领导老师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不断帮助引导着他。在专业老师的推荐下,周立业进入到了一个汇聚全国优秀视障者的学术交流群,在这里他了解到残障领域的最新资讯和理念,也知道了什么是“合理便利”、“无障碍”,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电子产品的无障碍辅助功能……


这些知识都很大程度上帮助周立业解决了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周立业开始自我觉醒,主动关注残障领域,接纳认同自身的残疾,提升了残障意识。他逐渐领悟到,“其实我们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有无限的可能性,我想为更多像我一样的残障大学生们提供支持。”


后来,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所学的特殊教育相关专业知识,他开始进一步关注高等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以及高校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并在本校老师和其他社会公益导师的大力支持下,在大二下学期寻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残障伙伴,招募了部分特殊教育和教育康复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依托我校融合教育研究中心、手语与听障教育研究中心等专业平台力量,整合资源,建立了“羽行残障支持社”


羽行残障支持社团队合照


做残障大学生“隐形的翅膀”


“羽行”,意为“羽翼相伴,畅行天下”,这不仅是团队的服务理念,也是团队行动的航标,隐喻着团队成员们想成为残障大学生隐形的翅膀,伴其前行。


团队始终着眼于高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坚持残障互助、助人自助、朋辈相助和多方协助的理念,充分发挥残障大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作用,并创新性地为推动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构建了一套可行且可推广的体系,从多维度为残障大学生提供支持。


在充分尊重残障大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羽行残障支持社多次开展走访调研,全方位收集残障学生的成长诉求和意见建议,为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可行性方案,通过校内基础设施改善、课程调整等措施,增强残障大学生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师生的助残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关爱氛围。团队成员在校内外积极开展数次相关宣传,传播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新残障理念。


科技助残活动现场


在一次活动中,成员们认识了渝中区最美残疾人苏同学。当团队了解到她决定继续深造学业考研时,主动为她提供相关考研信息,并在调剂时为她分享院校信息,积极协助她合理便利地申请院校。最后,苏同学成功上岸社会工作专业,并加入了羽行残障支持社,她渴望在之后的生活中去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


目前,团队已有一支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队伍,先后组织开展听力障碍大学生英语辅导、残障毕业生就业指导、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推广等多场活动,受到新华网、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未来,他们将持续助力更多残障大学生,为营造温暖有爱、残健共融的校园氛围贡献力量。


“这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以及特殊教育系主任魏寿洪、专业教师梁玉音等老师的指导。师生共同参与,目标一致。他们帮助羽行团队组织项目观点、明确项目目标、研究项目运行模式,针对高校管理者和个体学生进行宣传。


针对羽行团队中的不少成员是残障者、自身面临着不少困境的问题,魏寿洪教授会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解决问题。在他的指点下,同学们深入思考和分析,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慢慢摸索出一套涉及学生个体、教师教学以及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支持模式,成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服务范围、拓展内容深度,实现从受助到助人


魏寿洪教授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在筹备比赛期间,梁玉音老师耐心指导着团队开展项目。残障者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上场经验,不同残障者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不同,不同的学生课余时间不同……面对种种问题,梁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导团队残障成员参与路演,协调团队管理,尽量平衡成员们的课余时间,激发每位成员的特长,打破残障者之间的信息差,让残障者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


羽行残障支持社在第四届重庆市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金奖


“同学们心怀公益之心、全身心投入项目,这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在相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善于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团结互助,给指导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部分成员虽然身体有一些障碍,但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真正做到了“激发内在的自我意识、自我求助、自我成长”,真正贯彻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宝贵精神。


“羽翼相伴,畅行天下,做残障大学生隐形的翅膀,伴其前行。”这不仅是羽行残障支持社响亮的口号,更是他们不断前行、突破万难的初心和动力。羽行残障支持社希望未来能够帮助更多社会残障群体提升生活质量,让他们的人生也能演绎不一样的精彩。




科创筑梦,智造未来

祝愿比赛团队们在国赛中再创佳绩

愿青年们都能做新时代的“挑战者”

用智慧与情怀

点燃青春火花,点亮人生明灯



采写 | 郭小荷 张雨轩 尤浩 何政庆 李静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重师青年

封面 | 屈辉

排版 | 宗州娟

校对 | 王银银 曹曦月

执行编辑 | 蒋欣蕾 屈辉 葛伊玲

责任编辑 | 胡帆 孙小珂


声明: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推送内容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65362723。


往期回顾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师范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