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有什么“凤凰涅槃”,只不过是苦练内功抓住机遇熬过去

中欧创业营 中欧创业营 2023-03-12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17年前的春天。
 
2003年,对于携程来说就像坐过山车一般:

2003年3月非典疫情开始爆发。


2003年4月份开始,携程的营业额剧降,人员没有了流动,飞机客座率往往是个位数,很多宾馆关门,经营利润直接跌破了公司红线,差点让整个旅游行业停止运转。


但是影响来得快去得也很快。
 
非典结束之后的第一个月,旅游行业就迎来了“报复性增长”:

2003年的7、8月份,携程的业务量就大幅度反弹,甚至超过了“非典”前的水平。


2003年12月,携程在纳斯达克敲响开市钟。首日交易收盘涨88.56%至33.94美元,成为了纳斯达克当时期开盘当日涨幅最高的一只股票。
在2003年十一黄金周,携程平台上的机票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2004年的五一黄金周,这个同比数字暴增到511%

携程在2003年上半年时,业务还因“非典”停摆,下半年就到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敲钟了,可谓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当年携程应对非典的一系列举措,堪称企业疫情危机操作指南,可以对现在的企业应对新冠疫情有所借鉴。

01


17年前:6大举措苦练内功
 
2003年,这家成立仅5年的公司,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酒店分销商和机票代理商。在两大支柱业务的订单激增之下,携程已经实现了盈利。

 
这意味着携程已经有了自我造血的功能,不再是依靠融资烧钱而活着了。
 
早在携程成立之初,“携程四君子”——梁建章、沈南鹏、季琦、范敏,就已经规划了上市的目标。到2003年第一季度,随着携程的业务和盈利能力成熟,上市指日可待。
 
可是,非典的突然爆发,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从4月份开始,携程的营业额剧降,经营利润直接跌破了公司红线。
  
非典之下,没人住店、没人出行,对于分销酒店客房和代理机票的携程来说,形势的严峻可想而知。如果疫情延续几个月的话,携程就会陷入灭顶之灾。
 
此前,曾经有很多公司希望收购携程,其中包括一些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但是梁建章都不为所动,婉言拒绝。因为他觉得这些公司给出的价钱,都达不到自己的中长期预期。
 
而非典袭来时,梁建章心里也慌了。他心想,只要再有公司来收购,我就卖了吧。
 
可是,整个非典期间,原来广受青睐的香饽饽,却成了无人问津的滞销品。没有一家公司提收购意向。
 
想卖又卖不掉,梁建章只好咬牙坚持。
 
携程召开了董事会,研究如何应对这艰难的局面。
 
梁建章向董事会表示,他预计非典在2-3个月就会过去,如果这样的话,携程应该能撑下来。并且,非典过后,旅游业一定会迎来报复性的反弹。
 
很多董事并不同意梁建章的判断,他们对携程的未来表示很悲观。好在梁建章此前5年中已经在董事会树立了足够的权威。
 
在梁建章的力排众议之下,携程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1. 激励士气
 
“人确实是需要点精神,特别是在这个非常时期”,创始人团队一直和员工奋斗在一起,没有退缩。
 
在最艰难的时候,梁建章连发几封内部信。他指出,要相信中国政府能够控制住疫情,并且相信非典过后,旅游业会迎来报复性增长。
 
“非典过后,携程会更好!”他的这句话成为当时携程内部最重要的口号。
 
果然,在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的首个十一黄金周,携程平台上的机票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2004年的五一黄金周,这个同比数字暴增到511%。“报复性增长”如期而至。
 
2. 坚持不裁员
 
当时很多同行纷纷裁员过冬,而梁建章坚持不裁员,甚至连原来合同到期,拟不再续约的员工,都一并保留。
 
这一决定,主要是为了应对非典后业务的报复性反弹。如果非典时期把人员裁掉,那么公司将没有足够的人手应对疫情结束后200%~500%的超高速增长的业务。
 
3. 降低运营成本
 
在非典时期,由于业务急剧下降,员工的工作不饱和,携程采取一线人员轮岗制,对轮岗的人员发放补贴,保持业务不中断。
 
此外,管理人员和部分部门每天只上半天班,发60%的工资
 
这些举措,使得人力成本大幅降低。实际上,很多人员虽然是被安排上半天班,他们依然会义务加班,坚守整天。
 
4. 开拓新的业务来源 
 
市场合作部在原有业务归零的情况下,受命开拓新的业务。
 
他们争取到与招商银行合作开展信用卡电话销售的项目,同时向招商银行出租携程闲置的呼叫中心,为招行外呼发卡。
 
此举不但盘活了非典期间闲置的座席资源,还为携程争取到了可观的现金收入,为携程度过非典危机贡献了力量。
 
5. 坚持战斗在一线
 
非典时期,机场门可罗雀,大部分商家都关闭了机场柜台。携程内部也曾对要不要关闭携程柜台存在争议,但最终决定坚守战场。
 
时任销售部负责人方继勤说,此时此刻是真正考验销售人员的时刻,谁的信念更坚定,谁的团队更有支撑能力,谁就能取得胜利,顶不住压力的人迟早会退出竞争,最终胜出的无疑都是比别人更能忍受的意志坚定者。
 
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携程的销售人员始终坚持在一线发卡,同时还配合机场等相关部门,做好乘客的安抚和服务工作。
 
在别人都已经撤出战场的情况下,依然活跃的携程柜台与携程人员,成为那段时间机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给携程做了最好的公关推广。
 
6. 苦练内功
 
一家业务飞速增长的公司,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做制度和流程的改造,以及给员工做长时间、大面积的培训。
 
而非典提供了这个时机,让携程的脚步慢下来,用足够的时间审视自己。
 
由于业务量变得很小,携程在这段时间抓紧修改完善了企业规章制度,梳理和改进了业务流程。
 
携程人事培训部的忙碌程度甚至超过了非典之前。他们专门为员工开设了许多进修的课程,让不少员工在非典期间重拾书本重回课堂。携程的客服人员,趁着空闲,每天加紧背诵各种业务资料,例如话术、流程、地图等。
 
预订部员工们进行了近乎严苛的语音、语调测评,员工之间的互相“纠错”、“找茬”,每天进行一次业务考察,目的只有一个:让员工摆脱自怨自艾的情绪,让服务技能趋于完美,迎接复苏的时刻。
 
在上述六大举措之下,非典时,携程的人员始终斗志昂扬,现金流也撑过了最难的时间,公司内部运作效率大大提高,人员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同时还通过非典战役的洗礼,发掘、培养、提拔了一批业务骨干,为后来携程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抓住黄金机遇,纳斯达克敲钟
 
梁建章的乐观预测,是非典2-3个月就会过去。而实际情况比梁建章预测的还要乐观。最黑暗的时期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就过去了,业务开始慢慢恢复增长。
 
又过了一个月,携程的业务就恢复到非典之前的水平。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疫区名单中排除。“双解”的到来,给北京旅游业发出了一个强劲的复苏信号。压抑已久的国内旅游市场,彻底释放了出来,随后中国旅游业开始“奇迹”般的快速反弹。

 
一直在积蓄力量的携程抓住机会,迅速吸收了一大批从传统旅游企业中流动过来的人员,积极扩张,一举坐稳了行业龙头的地位。
 
7-9月三个月,携程的营业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800多万元,与第一季度相比增长了73%。
 
当时,国际资本市场一直在寻找通往中国庞大旅游市场的通道。在美国,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有几家与携程业务类似的旅行服务公司成功上市,并且创造出良好的业绩,如Expedia,Travelocity等。
 
而携程无疑就是一个中国版的Expedia或Travelocity。非典过后的报复性增长,使得携程一下子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
 
在联合创始人沈南鹏的大力推动下,携程只用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
 
12月,携程成功登录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获得了超过15倍的认购比例,首日交易收盘涨88.56%至33.94美元,是全球3年来首日上市涨幅最高的股票,也是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此时,距离非典过去,仅仅只有半年时间。

03


17年后:今非昔比下,仍审慎乐观
  
时至今日,携程(TCOM.NASDAQ)已经成长为一家市值高达199亿美元(约1400亿人民币)的行业巨头。今天的携程,在面对新冠疫情时,就已经显得非常从容。
  
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相信,“在政府和全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乃至武汉一定会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得到完全遏制,中国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完全恢复常态。”
 
梁建章认为,“疫情可能主要影响一季度,实际上旅游行业的一季度相对属于淡季,特别是春节后的2、3月份,不是最关键经营阶段,因此全年影响来看预计是相对可控的……尽管这场疫情影响不容小视,但是一定会迎来难关过后的强势恢复,我们有这个信心。”
 
相比于17年前的非典,携程已从小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此次疫情的发生对于携程来说已不是“灭顶之灾”,可能仅会影响一季度的收入。所以从大方向上来看,携程的应对措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分为两部分:
 
1. 对C端客户:尽量保证服务体验,先行垫付保证能顺利退款。
 
1月20日开始,携程内部开始评估疫情发展带来的后果,梳理出涉及到武汉的机票、酒店、跟团游等订单,他们内部有SOS应急机制,对受灾地区的订单提前准备;
 
1月21日,面对激增的退订电话,当日连出两次政策,只要是武汉相关的用户同意无损退订措施;

在酒店方面:

 
1月22日晚上,携程在面对B端酒店方的eBooking平台上,连夜上线“安心取消保障”计划,呼吁全国酒店参与,给消费者免费取消或者改期入住。若用户定的是“安心取消保障”的酒店,可以在线上自助取消,不需要经过人工客服。
 

在机票、火车票方面:



1月22日,响应国家铁路部门免收进出武汉火车票退订手续费的要求,宣布免收武汉进出机票的手续费;
 
23日,已经将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免费退订政策扩展至全国,启动1亿保障金。
 
此外,27日起,全国暂停境内外跟团游和“机票+酒店”半自助旅游产品。携程下线2月29日前的此类产品,此前已经下单的自由行、玩乐、用车、定制游、景区等产品无损全退。消费者退款均由携程垫付。26日,携程升级重大灾害保障金至2亿。
 
2. 对B端合作方:进行安抚,包括共同分担损失,以及未来营销资源的倾斜。
 
为吸引酒店参与,携程会在主APP中,对这些酒店打上“安心取消保障”的标签,做重点推荐,并给出当疫情结束后,给予一定资源补偿的条件,包括疫后“爱心酒店”标签和亿级营销资源。并对部分酒店及产品佣金给予6个月至12个月的减免措施。
 
彼时国内酒店也逐渐意识到疫情严重,23号当天20万家酒店参与免费取消,目前有40万家酒店参与。
 
线上自助取消一下子缓解了人工客服的压力。但海外酒店由于无法感知疫情的严重,并不接受给用户免费取消。
 
携程由CEO孙洁牵头,开始对国际酒店的谈判。“特别是欧美国家的酒店,他们是没有意识的,不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们就把利弊给他讲清楚,真等到客户一个一个给酒店打电话取消的时候,最终增加的是酒店的人员成本,会让你们的呼叫中心吃不消。与其一个个找你们,不如交给我们,让用户直接在线上自助处理。这是双方人力的最大优化。”
 
谈判先在连锁酒店中开展,希尔顿、香格里拉、万豪几家头部酒店率先同意,有了领头羊的带头,其他连锁酒店逐渐跟进。
 
据了解,目前海外允许免费取消的酒店也达到了近10万家。
 
2月5日,携程向其平台上的机票、酒店、旅游度假等领域合作伙伴宣布推出“同袍”计划,投入10亿元合作伙伴支持基金和100亿元额度小微贷款。
 
针对旅游度假平台团队游供应商,减免其春节前投入的广告推广费用,减免春节期间订单的交易佣金,退还平台系统使用费至少3个月。另外,还将为其承担春节退订订单中无法减损的机票、酒店、签证、用车及地接资源费用,并将结合携程平台争取到的资源方政策为供应商伙伴尽力减损。
 
携程全国8000家旅游门店将获得免除3个月管理费的支持,其门店各自签订的任务额度将可延期3个月,以缓解门店的经营压力。
 
金融支持方面,携程金融分别针对酒店和旅游供应商推出经营贷、程信链产品,携手多家银行合作伙伴,为携程平台商户提供不少于100亿元额度规模的小微贷款。同时,对湖北地区商户的资金需求优先受理,专项支持。湖北地区的合作伙伴还将获得携程联合中国平安免费提供的“新冠”疫情公益保险。
 
3. 苦练内功
 
与17年前非典时期不一样的是,如今的携程同时倡导平台百万家供应商伙伴一起苦练内功,免费开放其携程大学、携程酒店大学、携程旅游学院2000门精品课程。
 
携程在致合作伙伴的信中说:“携程将与所有旅游同仁一道,利用好这段特别时期,用心打磨每一款旅游产品,提升每一道旅行服务,关心每一位游客的需求。待到春暖花开,一起用旅行为中国加油!”
 

04


结语
 
“风暴之后会更好!” 
 
——这是时隔17年之后,携程最高层再次如此表态。
 
2020年,以疫情开年的中国经济会好吗?目前下结论或许为时尚早,但是与17年前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对于疫情的应对能力,以及各行各业的综合实力都已今非昔比。
 
旅游业易受政策、天灾人祸影响,但恢复起来也是最快的。疫情总会过去,就像非典一样,只留名字不留痕。
 
各行各业也是一样,抓住机遇,苦练内功,立春已至,寒冬即逝。

参考来源:
虎嗅APP《当数百万张“取消”订单砸向携程》
何加盐《非典时携程差点垮掉,年底却成功上市,梁建章做对了什么?》
编辑 | Josie
图片来源 | 站酷海洛,Unsplash


//////////

# 特别报道 #
(点击图片,更多分享)


 -The End - 






2012年,中欧在中国率先开设中欧创业营课程,旨在发现中国最具潜力的创业人才,通过提供最优质的创业管理指导,帮助他们提升个人格局、开拓国际视野、搭建创业资源与投资资源整合的平台。


课程紧密围绕创业者的痛点问题,以创新思维为主旨,内容涵盖精益创业、创业战略与平台化思维、组织创新与激励、资本创新等创业者最关注的核心内容。除了特邀多位中欧知名教授担纲授课之外,还力邀众多全球顶级创业导师、企业家、投资人及行业专家走进课堂联袂授课。今年9月,中欧创业营第八期将开启为期一年的认知升级之旅,同学们将在三洲八地进行九个模块的学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课堂笔记


 -The End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中欧创业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