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药撷英】敲黑板!关于石膏的临证心法,注意事项都在这里了


今期推荐

【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门诊!


【爱心名片】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 cntcm01 )


石膏为一种矿石,主要为含水硫酸钙。性味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石膏,有生、熟二种,生者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主要用于清泄多种热邪;熟者是指用火煅后形成的煅石膏,有收敛生肌之效,主要用于外科敛疮。二者功效迥异,不可混用。

■ 

临证心法


热病烦渴

石膏辛甘而性寒,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寒能泄热,《本草新编》认为其“乃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自古以来,石膏就是治疗伤寒、温病等内热炽盛的必用之药。

伤寒阳明热盛 从现存文献来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最早运用石膏,其主要功效就是治疗阳明热盛证。最能体现石膏核心功效的是《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原书主治“三阳合病”,症见“腹满身重,谵语遗尿,口不仁,面垢”,与同书第6条中所载“风温,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相类似,均属于外感热病中的高热昏迷状态。此方重用石膏至1斤(250克),配伍知母、炙甘草、粳米,以清解三阳经之无形热邪。后世多以该方治疗阳明热盛,高热烦渴,面色红赤,大汗出而热不退者。同书之白虎加人参汤则于方中加人参,治疗阳明热盛大汗伤津,高热烦渴者。后世诸家以石膏治疗伤寒热病之高热不退者,代不乏人,如《重订通俗伤寒论》以石膏与大黄、玄明粉、知母等同用,名白虎承气汤,治疗阳明热病,高热神昏,烦热口渴,便燥尿赤者。再如《太平圣惠方》石膏散、《普济方》之青丸子都是以石膏为主,治疗外感热病之高热。

温病气分热炽 石膏在伤寒病中应用颇多,对于温病及温疫热病,同样也是必用之品。其实,《伤寒论》之伤寒病,本自包括温病及温疫在内,只是名称不同,故后世有“阳明为成温之薮”的说法。因此,温病学家也将石膏广泛应用于温病、暑病、湿温、温疫等诸多热病见有高热烦渴者。他们在临床上不仅广泛应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还以两方为基础创制了很多新方。如《温病条辨》的三石汤(合石膏、寒水石、滑石),治疗暑湿病湿热充斥三焦,邪在气分;《类证活人书》白虎加苍术汤,以白虎汤加苍术,治疗湿温病身热多汗,胸脘痞闷。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紫雪丹、《重订通俗伤寒论》之柴胡白虎汤等,都是医家常用之方。

需要说明与强调的是,石膏用于治疗外感热病的热盛烦渴,不论伤寒抑或温病,其用量必需要大,张仲景用至1斤,余师愚、张锡纯也是大剂取效,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有些人认为石膏不溶于水,即使开大量也无用,或是认为石膏性大寒,惧其过用伤阳,都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表明:石膏不用大量根本起不到解热作用,笔者用石膏泄热起手即是50克,最大量曾用至100克,常常应手而效,若用量小于30克,则基本无效。

近年来,用大剂石膏为主治疗小儿流感高热、麻疹、乙脑、流脑等高热不退,大热烦渴的报道层出不穷,也再一次印证了石膏清泄阳明、气分热邪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里热兼表 石膏配伍解表药物,还可用于里有蕴热而表邪不解者,《伤寒论》大青龙汤就是杰出代表。本方将石膏与麻黄、桂枝、杏仁相伍,治疗外寒内热,无汗烦躁者。《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清解汤,则以石膏与薄荷、蝉蜕、甘草同用,治疗“温病头痛,肌肤壮热,背部恶寒”,可以说是大青龙汤的缩小版。再如柴胡白虎煎、防风通圣散,也是解表、清里合用的典范。


斑疹出血

石膏不仅善于清阳明与气分之热,而且由于其有辛甘透发之性,可以透发郁火,对于气营两燔,甚至热入血分,热盛动血之证,亦颇为适宜。如《温病条辨》之化斑汤,即是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用玄参、犀角而成,治疗温病气营两燔,高热口渴发斑。《疫疹一得》之清瘟败毒饮,则以大量石膏(180~240克),配伍生地、黄连、丹皮、栀子、玄参、犀角、连翘、芍药等,治疗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症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四肢或抽搐,舌绛唇焦者。《万病回春》牛蒡芩连汤,则以石膏与牛蒡子、大黄、黄芩、黄连、玄参、连翘等同用,治疗积热在上,症见头顶肿起,或面肿,或从耳根上起之大头瘟毒。

石膏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热病之发斑,当今临床更多用其治疗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红斑狼疮、银屑病、玫瑰糠疹、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慢性苔藓样糠疹、扁平苔癣等,只要辨证属于血热炽盛、迫血妄行者,均可以石膏配伍清热凉血药治之。


痰热咳喘

石膏性寒,入肺胃经,善清肺胃之热,因而对于痰热壅肺,肺失宣降之咳嗽喘息,效果良好。治疗痰热咳喘的代表方当属《伤寒论》中的麻杏甘石汤。笔者认为,对于肺有蕴热,肺气不宣所致之咳嗽、喘息、哮证,没有任何一方的疗效可以与此方相媲美,本派传人用此方治疗肺热咳喘取效者比比皆是。由于本方含有麻黄、石膏,有人畏麻黄如虎、畏石膏如蛇蝎,故而很多人治疗咳喘不是首先考虑本方,而是先想到止嗽散、桑菊饮之类,诚为可惜。自《伤寒论》以后,用此方加减治疗痰热咳喘者代不乏人,如《仁斋直指方》之五虎汤,即在麻杏甘石汤基础上加茶叶而成,治疗咳喘痰多色黄。近代则以此方为主治疗麻疹肺炎兼心衰者,效果颇佳。

用石膏配伍其他药物治疗痰热咳喘之方,还有许多。诸如《症因脉治》石膏知母散,以石膏、知母为主药,配伍桑白皮、地骨皮等,治疗“暑热伤肺,咳嗽发热,烦渴咽干”。《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以石膏配伍桑叶、麦冬、杏仁、枇杷叶等,治疗“温燥伤肺,气逆而喘,干咳无痰”。《温病条辨》之宣白承气汤,用石膏配伍大黄、杏仁、瓜蒌皮,治疗“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笔者曾自创一首治疗哮喘验方,由麻杏石甘汤加当归、半夏、苏子、陈皮、前胡、厚朴、旋复花、蝉蜕、僵蚕、地龙、大黄而成,治疗各种类型哮喘证属肺热挟痰湿者,效佳。当代学者则以本方加入鱼腥草、桑白皮、葶苈子、瓜蒌仁、黄芩,灌肠治疗小儿咳嗽100例,总有效率91%;以麻杏喘咳饮(麻杏石甘汤加前胡、枳壳、连翘、川贝、地龙、桔梗等)口服治疗小儿肺炎喘嗽148例,总有效率达100%。


胃热呕逆

胃热炽盛,气机壅滞,胃气不降则发为呕吐,石膏可清阳明胃热,且质重沉降,故善治阳明胃热之呕逆。《伤寒论》载有竹叶石膏汤,首开石膏为主治疗胃热呕逆之先河,本方以石膏一斤,配伍半夏、麦冬、竹叶、人参、甘草等,治疗“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则以石膏与桂枝、甘草、白薇同用,治疗“产后虚热,心烦呕恶”。后世《圣济总录》石膏竹茹饮,效法仲景,以石膏与竹茹为主药,配伍白茅根、玄明粉、半夏、人参,治疗胃热呕吐。《千金要方》止呕人参汤,则以石膏配伍人参、芦根、黄芩同用。《医略六书》竹茹石膏汤,以石膏与姜半夏、陈皮、竹茹等同用,治疗小儿麻疹呕吐。据笔者经验,上述清胃热止呕方中加入连翘,临床更增效力。


头面热盛

阳明经行于面,而火性炎上,外感风热或内热炽盛,循经上攻,壅滞于上,可致头晕头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石膏善清阳明之热,且《本草衍义补遗》认为其可“上行至头”,故对于头面热郁所致之诸证有效。

阳热上壅之头痛 热壅于上,清窍堵塞,不通则痛。治疗热壅头痛,石膏为古代医家善用之品。如《圣济总录》神朱石膏丸,以石膏与川芎、冰片同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仁斋直指方》芎芷散,以石膏与荆芥、白芷、川芎同用,治疗风邪上壅,头胀头痛;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之太阳丹,以石膏配伍乌头、白芷、甘草、川芎同用,治疗风痰上壅之头痛眩晕。笔者在临床上,对于热壅于上之头痛,多以石膏与川芎、白芷、白芍、牛膝相伍,效果满意。

胃火牙痛 足阳明经挟口环唇,入上齿中,络齿龈,阳明郁火或阳明热盛,循经上冲,可以导致牙痛龈肿。石膏善清阳明郁热,故为治疗风火牙痛之要药。如《景岳全书》二辛煎,即以石膏配伍细辛,二味皆辛,皆可行散,一寒一热,互为配合,治疗“阳明胃火上炎,牙根口舌肿痛不可忍”。《外科证治全生集》则以石膏配伍生地、防风、薄荷等,治疗“风火牙痛”。《医宗金鉴》清胃散(清胃散加石膏),以石膏治疗小儿热蕴于胃,牙龈肿如水泡,胀痛难忍者。笔者用清胃散合二辛汤治疗实火及虚火牙痛,效果满意。

口舌生疮 《小儿药证直诀》之泻黄散,以石膏与藿香、栀子、甘草、防风配伍,治疗小儿脾胃伏火,口疮口臭,肤热唇干之证。《医宗金鉴》以石膏配伍黄连、黄芩、生地等,治疗小儿鹅口疮。

火热咽痛 足阳明胃经过咽喉,胃热循经上攻,可以导致咽痛。石膏入阳明而性寒,故为治疗胃火上冲咽痛之要药。如《喉科秘诀》石膏汤,即以石膏为主,辅以知母、玄参、天花粉、甘草,治疗“肺胃热盛,咽喉肿痛”。《外科正宗》凉膈散,以石膏配伍栀子、天花粉、牛蒡子等,治疗“咽肿痰盛,膈间有火”者。石膏配伍其他药味,尚可用于治疗咽喉疫病之患,如《疫喉浅论》竹茹石膏汤,以石膏配伍竹茹,治疗“疫喉白腐”;《疫痧草》夺命饮,以石膏与羚羊角、赤芍等同用,治疗“烂喉痧”。

风热目痛鼻疾 阳明经行鼻旁目下,石膏有清透之功,故对于眼目及鼻疾属热者,也可建功。如《圣济总录》石决明散,用石膏配伍石决明、菊花、黄连、甘草治疗“目赤涩痛”;《奇效良方》以石膏配伍丁香、苦丁香、粟米、赤小豆,治疗鼻不闻味,或生息肉。朱仁康先生创凉血清肺饮,则以石膏配伍生地、丹皮、黄芩等治疗酒糟鼻及痤疮,效佳。


湿热内郁

由于石膏性寒,且味辛能散,故自古多用于治疗湿热内郁之证。如《金匮要略》越婢汤,以石膏与麻黄、生姜、甘草、大枣同用,治疗风水化热,遍身浮肿者;木防己汤,则以石膏配伍人参、防己、桂枝治疗膈间支饮。后世《太平圣惠方》龙胆散,以石膏配伍白茅根、木通、大黄等治疗湿热黄疸。《小品方》三物茵陈汤以石膏与茵陈、栀子同用,也治湿热黄疸。

笔者认为,当今临床用石膏为主治疗湿热痹症最为多见,即现代医学诊断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以及其他风湿免疫类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斯蒂尔氏病等。笔者治疗此类病证,喜用恩师刘渡舟先生推荐的《温病条辨》加减木防己汤。此方由经方木防己汤加入杏仁、滑石、通草、薏苡仁而成,原书用治暑湿痹,此方对于风湿类疾病,只要是湿热偏盛者,效果颇佳,尤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红斑狼疮效果更佳,其用药的关键就是要重用石膏,用量需在50克以上方效。


胃热消渴

石膏清热泻火、甘寒不峻,治疗郁热型糖尿病确有疗效。《伤寒论》中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自古以来就是治疗消渴病的有效方剂,而《古今录验》之五蒸汤,以石膏配伍知母、生地、竹叶等,治疗肝肾阴虚,骨蒸劳热,口干而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人参石膏汤,以之配伍人参、知母,甘草,治疗上消多饮;再如《辨证录》止消汤,以之配伍生地、玄参、知母,《景岳全书》玉女煎,以之配伍熟地、知母、牛膝、麦冬,均可治疗肾虚胃火,烦热消渴。笔者对于临床上最常见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自拟一基本方(生石膏、知母、黄芪、人参、玄参、山萸肉、枸杞子、鬼箭羽、天花粉、川连等),随证加减化裁,疗效满意。


外用敛疮

石膏生用治疗范围甚广,而煅用也有其妙用。煅石膏主要用于外用,笔者一概不用煅石膏内服治病。石膏煅后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湿疮烫伤 《青囊秘传》以石膏与黄柏同用,治疗湿疹发痒。《中医外科学讲义》以石膏配伍青黛、滑石、黄柏,治疗一般湿疹,焮肿痒痛。《外科大成》青蛤散,以石膏与轻粉、海蛤壳粉、青黛、黄柏同用,治疗黄水湿热等疮.笔者曾在临床配伍应用过此方,疗效确实。《肘后备急方》单用石膏研末,治疗汤火烂疮;《梅师集验方》以此治疗“油火烫伤,痛不可忍”。现代临床报道,用煅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分泌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还有学者报道用大黄、煅石膏、滑石粉、海螵蛸研末外敷,治疗乳头乳晕湿疹效佳。

疮疡溃后不愈 《外科正宗》生肌散,以石膏与赤石脂、龙胆草、血竭等同用,治疗“多骨疽、腐骨脱落,肉迟不收”。《医宗金鉴》九一丹,以石膏与升丹按9:1比例研末外用,治疗“疔疮溃破,拔疔根,搜脓清热生肌”。当代临床报道,以化腐生肌膏(红粉、雄黄、煅石膏等)涂敷治疗溃疡不愈50例,治愈率达90%。

酒糟鼻 以石膏与生石灰等份研细,用时以酒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次,一般连用3次,治疗12例,均愈。但皮肤有破损者忌用。

■  

用药眼目


石膏的药性

《神农本草经》记载石膏药性为“微寒”,《本草经集注》始谓其性“大寒”,且后世多尊之,尤其金代张元素谓石膏为“阳明经大寒之药,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宜轻用”之说出,对后世临床应用石膏影响极大,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但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传承《神农本草经》之旨,明确石膏药性为“微寒”,《药品化义》谓其连寒都达不到,称其“性凉”。近代名医张锡纯更是善用石膏,极有心得,也谓石膏“性凉”,并说“其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也认为,“谓石膏大寒之说,主要倡于唐、宋之后,沿袭成风”;“一般认为其性大寒,实则石膏之性是凉而微寒。凡内伤外感,病确属热,投无不宜,奈何今之医者不究其药性,误信为大寒而不敢用。尝因摒医家如此,故病家见方中用石膏,亦畏之如虎,如此谬误流传,习而不察之弊,乃余所大惑而不能解也”。综上所说,笔者结合51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石膏性凉,最多算作微寒,故而临床可以放胆用之,不必太过拘谨。

石膏的用量

由上所述,石膏性微寒,并非大寒,况且其质重而不易溶于水,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其用小量无效,必以大量方可,从张仲景动辄用半斤、一斤,后世余师愚、吴鞠通、张锡纯、孔伯华等医家大量用石膏的经验来看,笔者认为,一般以30~100克为宜,病重者可更加之。另据现代临床报道,用生石膏80~120克为主治疗小儿高热,或以生石膏50~150克为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均取得较好疗效,而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石膏的煎法

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石膏不溶于水,但是石膏的药效不一定完全由硫酸钙决定,其中还含有其他微量元素,也可能参与其药效作用。石膏的煎法一直以先煎为主,但是从张仲景、张锡纯等大量用石膏的方剂看,还有一点并未引起别人的注意。即在大量应用石膏时,一般都要加入含用淀粉的物质同煎。如张仲景配用粳米,张锡纯配伍山药,个人认为,这是其增加其药效物质溶出性的关键,因此,在临床大量应用石膏时必须注意,或加粳米、或加山药,以便提高其药效。

注意事项

石膏毕竟性微寒,且临床用量偏大,因此对于脾胃虚寒、阴虚内热、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患者,当忌用或慎用。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
图 | 百度图片









往期推荐





1.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专治痒疹和胃病2.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治疗痒疹胃病医生张仲林
3.三代好医生——致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的村医张仲林4.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赞痒疹胃病良医张仲林
5.潮安医生张仲林,善治痒疹与胃病
6.张仲林登上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

7.《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8.牙痛得效方治牙痛之验证

9.镇衄汤治血尿

10.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11.史上最全公卫资料合集,人人有份

12.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13.潮安健康文章大全(2019年版)

14.张仲林痒疹胃病好文盘点(2019年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16.新闻大报登

17.新闻传媒赞张仲林

18.【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19.【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20.【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12月回顾




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门诊!

【中医医话】巧用“腹诊”辨治脾胃病

【薛艳玲】眼儿媚 · 咏菊

【皮肤病】狐臭 ( 腋臭 ) 效方





免责声明





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文章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工作室不做任何承诺。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