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绿洲系统医学研究所(gh_ff26117870ec)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及功能性疾病,世界各地报道的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不一,且大部分调查未经内镜、消化道钡餐等检查以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使用的诊断标准亦各不相同据一项全球性研究统计,以上腹痛为标准的消化不良患病率为7%-45%,以上消化道症状为标准的消化不良患病率为23%-45%,以罗马Ⅰ标准调查的患病率为18%-38%,以罗马Ⅱ标准调查的患病率为24%左右,目前基于罗马Ⅲ标准的患病率调查很少,而据一项系统评价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总患病率为11.5%-14.5%全球各国的消化不良患病率相差较大,影响因素与所采用的诊断标准、研究对象、调查方法等不同有关。
亚洲消化不良患病率为8%-23%之间,日本的调查显示FD的患病率为13.0%,韩国报道为9.5%,马来西亚的报道农村人群为14.6%,城市人群为24.3%,新加坡的研究表明消化不良的患病率为7.9%,不同地区FD的患病情况不同,原因除了对FD的定义不同之外,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水平等影响亦要考虑在内。一、现代生物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认识
FD是指经检查排除引起早饱、上腹痛、上腹胀、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病情发作可呈反复性或是持续性,病程时间较长,一般可在一个月或在过去的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患者在进食后发生胃底容受舒张障碍、内脏高敏或是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等情况均可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引起和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因素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外界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等均有一定关联。通过行血尿便常规检查、生化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沉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或是B超、CT、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内镜检查均可排除患者消化道及肝、脾、胆、肾、胰等器质性病变情况,根据罗马Ⅲ标准,依据主要症状的不同,可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BS)两个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征性,患者多可出现以早饱、食欲不振、上腹痛、上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且症状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一组症状出现。(1)早饱: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可使患者明显减少摄入的食物量。(2)上腹胀:餐后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发生上腹胀症状的主要时间段,同时患者的上腹胀症状呈持续性,可在进食后加重症状。(3)伴有嗳气的早饱和上腹胀:多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早饱和上腹胀症状时多伴有嗳气,并不常伴随有恶心、呕吐症状。一般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多为患者发生了明显的胃排空延迟情况,且呕吐物多为当餐胃内容物。(4)精神症状: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还可伴随有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头痛、无法集中注意力等。伴有精神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与其“恐癌”心理有关。(5)症状可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病程中症状可发生变化,且患者多起病缓慢,症状可呈反复性、持续性发作,经年累月,不少患者有诱发因素,如精神、饮食等。二、现代生物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对症治疗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方式,且在治疗中应遵循个体化治疗以及综合治疗为原则。应当使患者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患者接触烟、酒,尽量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食谱并无特殊性,但应拒绝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会诱发症状的饮食。同时一般治疗也包含为患者行心理治疗,在为患者心理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特点及性格等具体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治疗。若患者同时存在失眠或是焦虑等症状,可遵医嘱适当为患者应用镇静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效药物,可以根据治疗经验进行治疗。1. 抑制胃酸分泌药;通常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选择性的通过应用H2受体拮抗剂或是质子泵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药进行治疗。2. 促胃肠动力药;通常以早饱、嗳气、上腹胀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选择性的通过应用多潘立酮或是伊托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进行治疗。3.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小部分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使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能有效,若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可试用该方法。4. 抗抑郁药治疗;若患者应用以上种种方法后,症状均未明显改善,且伴随有焦虑、抑郁、失眠、头痛、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精神症状时,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试用抗抑郁药治疗,比如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剂,或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均为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但在服用过程中应对服用后是否有出现药物副作用进行观察,并且初始剂量不宜过大。5. 其他治疗。比如使用铋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麦滋林-S等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参考文献:
[1] 朱滢,孙超,陈洁,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20,10(6):272-278.
[2] 钱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J].东方药膳,2020,(10):272.
中医古籍中并没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病名,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公布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将该病归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积滞”的范畴。《景岳全书•痞满》云“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认为痞满应从虚实辨证。《景岳全书•心腹痛》有“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关于气,盖食则气满,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因此提出该病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治疗应以条畅气机为原则。《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云:“风寒有余之邪,由表传里,而作胃实腹满”、“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认为痞满是由外邪犯胃或痰湿内蕴,中焦脾胃失运而致。《素问•痹症篇》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而《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亦有云:“亦有膏粱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者”“或多食寒凉,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说明饮食失宜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而致痞满。《景岳全书•痞满》提到:“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叶天士曾说“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因此情志不遂,肝失调达,横逆犯胃,故易引起胃脘满闷疼痛。综上所述,古代医家多认为FD病因与感受外邪、饮食失宜、脾胃中气虚弱、情志失调等相关,其病位主要在胃肠,且与肝、脾二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基本病机是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证型为肝气犯胃、脾虚气滞、胃气不和、气滞湿阻、痰热内扰等证型,各型分别以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柔肝理气、疏肝理气、辛开苦降为治,同时配合使用消食、化痰、活血之法。[1] 李赟,黄适,董星,等.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20,22(3):72-74,82.[2] 任小军,陈英.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20,51(4):78-80.[3] 玉颖,黄适,岳珍珍,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4):172-174. 1、外来病原物质入侵人体(外邪)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经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其病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幽门螺杆菌予以根除,方能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国内研究表明,Hp感染能明显增加FD患者的上腹痛等不适症状的严重程度,这可能是因Hp可生成胃蛋白酶、尿素酶直接损害胃粘膜,在局部造成高PH值环境,损害胃酸-胃泌素调节机制,导致胃肠激素紊乱,引起胃泌素高分泌状态,导致壁细胞增生与分泌增多,胃酸含量增加,抑制了胃动力,脊髓传出通路和胃的神经的形态及功能被改变,从而产生上腹痛症状。也有研究表明可能是感染导致胃的感觉神经肽含量增多,增加了内脏高敏感性,引起内脏痛觉阈值下降,从而发生上腹痛。也可能是由于Hp导致MC数目增多及Hp引起胃十二指肠的炎症后导致胃粘膜固有层中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cells,EC)含量上升。MC7(肥大细胞)和EC受到胃腔内各种刺激后,均会释放大量5-HT等生物神经递质。5-HT作用于初级传入纤维的5-HT受体,增加胃内神经冲动发放,从而增加患者内脏敏感性,导致上腹痛症状产生。Hp感染可能加重FD中如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发生。通过实验也证明,Hp感染会增加患者上腹烧灼感、嗳气和便秘等不适症状发生的概率。这可能归因于Hp本身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气体,并且FD患者胃十二指肠运动存在障碍,胃部气体上升,从而引起嗳气症状。但一般也同时认为,Hp产气会导致腹胀、反酸等症状。克拉霉素是临床中常用的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阿莫西林属于广谱抗生素,能够快速溶解、破裂球状细菌,其杀菌效果较好,经研究发现能够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 许逢燕,刘纯伦.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7):821-824.[2] 阿忠花.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20,7(9):42.[3] 谷静.胃肠道免疫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04-1806.[4] 范飞燕.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中国医科大学,2017.2、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虚)
3、人体组织数量发生变化(阴盛)
4、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虚)
近年来,慢性炎症在F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逐渐重视。FD患者的胃肠黏膜不仅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也发生显著改变。同时,炎性反应和免疫激活不仅存在于胃肠黏膜,局部聚集的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的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也可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胃肠神经系统,影响胃肠道动力和内脏感觉功能。因此,慢性炎症可能是促进FD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经研究发现,FD患者十二指肠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高于健康人,其十二指肠局部黏膜中T淋巴细胞大量聚集,巨噬细胞明显堆积,可见胃肠道的急性感染可引发患者黏膜免疫异常,促进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同时,FD患者不仅其胃肠黏膜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和免疫激活,FD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10、IL-5和IL-13的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多种原因也能诱发、促进炎性因子的分泌,如Hp感染可显著上调胃黏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促进TNF-α、IL-1、IL-6、IL-8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产生。越来越多的研究不断证实各类病因所致FD病理过程中均伴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提示慢性炎症在F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p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很可能是通过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促进FD的发生、发展。同时,慢性炎症与FD患者胃肠动力及感觉异常也密切相关。另外,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也是FD较为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主要包括胃排空延迟和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正常人在空腹时,胃肠收缩活动的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此类型的周期性变化,通常将其称为消化间期移动性运动复合波,通常在餐后1.5-2小时内出现,在这个期间胃内的积聚消化液以及未被消化的固体食物会一起进入到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动性运动复合波对于幽门、十二指肠以及胆管运动的协调性都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经研究发现,那些出现早饱和呕吐症状的患者,大都存在胃排空延迟。胃容受性的舒张指患者于吞咽食物过程中,食团对咽与食管处感受器产生刺激作用,经迷走神经的反射致使近端胃舒张,以便容纳食物。不少研究者采用恒压器、超声显像、ECT等检查发现至少40%FD患者存在胃容受性异常。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损伤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障碍发病的重要环节。且肠道微生物与肠道细胞线粒体功能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可直接或通过短链脂肪酸、硫化氢和一氧化氮等代谢产物间接影响与线粒体相关的能量代谢过程,调节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调控线粒体甚至整个机体的免疫反应。另一方面,肠道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和基因组的遗传变异也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1] 杨文广,刘露路,王珏,等.慢性炎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01-1803.[2] 罗欣,王玉珍.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8(76):91-92,107.[3] 张佳琪,张丽颖,王雪,等.从线粒体功能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8):3637-3639.5、人体功能发挥发生变化(阳亢)
6、气体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气滞)
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是FD较为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胀气就是其常见的症状之一。当暴饮暴食或食用豆类等易增加气体摄入的食品时,都容易发生胀气的症状。而经过研究发现,运用理气治疗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胀气情况。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消化系统的表现,主要是由内分泌功能减退和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及心理因素引起的,胃排空延缓是胃动力障碍的主要病理改变,可引起胀气等主要症状,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学科,可增强胃肠道蠕动功能,排出胃肠积气、积物,还可增加细胞的氧供,促进胃肠道黏膜的修复,减轻炎症,从而改善胃肠道症状。[1] 谭国丽.胀气早饱吃得少,胃镜又查不出什么问题?也许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惹的祸[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3):29,69.[2] 王蕊.田从豁“调理气机”学术思想及消胀方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3] 董艳,邢兰访,朱爱华,等.更健汤合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9):1355-1358.7、血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血瘀)
研究发现FD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经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治疗后,患者的显效率明显增高,无效率降低,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FD的又一影响因素。血液流变学主要是检测血液的浓稠性、聚集性、粘稠性及凝固性。有研究发现,FD患者表现为血液粘稠性增高。血液高粘滞性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微循环方面,可致微循环障碍,胃肠道粘膜缺血、缺氧,导致局部粘膜受损,神经、肌肉及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相关症状。因此,针对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治疗可能是缓解FD症状的一种新方法。[1] 王小虎,张卫国,吴清明,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3):133-134.[2] 严光俊,桂壮.活血化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1):20.8、体液交换功能发生减弱(湿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无明显胃器质性病变并以饱胀、嗳气不舒、呕逆等为临床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胃排空延迟,部分表现为胃液体排空延迟,研究发现,茯苓能显著促进FD模型大鼠胃中液体排空,其作用可能与提高胃底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降低胃底一氧化氮(NO)含量的机制有关。已有研究证实,FD的发生过程中常伴有胃黏膜组织中多种蛋白的异常表达,例如水通道蛋白3的异常表达,AQP3蛋白作为跨膜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胃肠道上皮细胞层内,对水分转运起重要作用。Occludin、Claudin-1蛋白属于紧密连接家族蛋白成员,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间作为骨架蛋白起连接作用,是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生理结构完整性的重要保护蛋白,对维持水分子、细胞大分子等物质进行细胞旁通透有重要意义,两者的异常表达会造成胃肠黏膜紧密连接功能异常和组织渗透压失衡经实验研究发现,正常组大鼠黏膜组织腺泡内AQP3、Ghrelin蛋白阳性表达较多,其中Ghrelin蛋白在黏膜至黏膜下层都有明显表达;Substance P蛋白阳性表达较少。模型组大鼠黏膜组织腺泡内AQP3、Ghrelin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其中AQP3蛋白表达从黏膜至黏膜下层逐步减少;Substance P蛋白阳性表达较多,在黏膜至黏膜下层表达明显。而将不同剂量的茯苓甘草汤单用或者与多潘立酮联用,可使AQ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从而促进水液代谢、减少胃内水液潴留;可使Ghrelin、Claudin-1、Occludin等连接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从而减轻水液潴留所致腹胀、胃动力低下的症状;可使Substance P、VI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从而减轻胃肠蠕动抑制,减少血管因扩张导致的通透性增加,减轻水液积聚。[1] 曹峰,刘杨,秦源,等.茯苓甘草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9,30(4):473-477.[2] 吕林,王静,唐旭东,等.基于脾主运化水液理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J].中医杂志,2016,57(6):470-472.9、肠道交换功能发生减弱(肠滞)
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胃十二指肠高敏感、胃十二指肠感染、肠道菌群紊乱、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和神经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调控异常有关。其中,肠道菌群数量和结构紊乱是FD的多种重要病因之一。口腔菌群在十二指肠的定植可能导致FD发病,而小肠内容物(包括胆汁和小肠细菌)向胃内反流可能导致胃液菌群结构改变,从而产生症状,然而,特定菌种对FD影响的机制仍未阐明,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道免疫、改善肠道微环境等有关。益生菌制剂已逐渐用于FD的治疗,双歧杆菌可明显缓解健康人群的胃肠道不适,如餐后不适、上腹痛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增加肠道产气,进而引发腹部饱胀感、腹痛、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研究证实肠黏膜某些菌群丰度与FD患者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如以普氏菌为肠道优势菌群的患者疼痛感减轻。总之,肠道菌群异常可引发多种胃肠道症状。近年来,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对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作用正不断被阐明。现有研究结果提示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肠道功能之间存在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其共同构成的脑-肠-菌群轴在人体健康与疾病层面上均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FD作为一组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其中脑-肠-菌群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且经过研究,多方面因素如精神压力、病毒感染等等症状均可造成肠道菌群的紊乱,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大部分存在着焦虑、抑郁等情况,改善紊乱的肠道菌群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为明显的疗效。[1] 何旭霞,李景南.肠道菌群对脑-肠轴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J].胃肠病学,2018,23(10):622-625.[2] 李娟娟,王凤云,唐旭东,等.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1):77-81.[3] 张雨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精神心理因素与IL-1β、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8.[4] 周丽,徐派的,张红星.肠道菌群与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9(6):756-760.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导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变化主要有外邪(如果存在)+阳虚+血瘀+气滞+湿阻+肠滞,因此制定出如下肝硬化的系统医学诊断图谱:
从上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变化分析及诊断图谱,按照其治疗的优先性顺序,我们制定出如下的治疗原则:1、增强人体功能发挥(补阳)
补阳类药物推荐:附子、干姜、桂枝、芡实、甘草、秦艽、威灵仙等。暂未发现直接性治疗FD的温阳类药物,但研究发现,FD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10、IL-5和IL-13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经过大量药理研究实验发现,大部分温阳类药物均有抗炎作用,改善体内异常的炎性因子。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采用莫沙必利和黛力新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莫沙必利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体内示范乙酰胆碱,对胃肠道产生刺激,进而促进胃动力,对胃肠道症状有较强的改善作用。[1] 朱纪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探讨[J].健康必读,2020,(28):198.[2] 余钰萍.功能性消化不良怎么治疗?[J].养生保健指南,2020,(49):84.2、祛除外来病原物质(祛邪)(如果存在)
祛邪类药物推荐:黄连、黄芩、黄柏、蒲公英、金银花、连翘、虎杖等。经药理实验研究发现,黄连、黄芩、虎杖等祛邪类的中药,对于幽门螺旋杆菌和其他致病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于感染所致的FD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氧沙星,甲硝唑有效的抗幽门螺杆菌;增加胃动力,消炎,抗菌,提高胃肠的蠕动功能,升高胃消化酶的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 王显岭,邱振宇.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发病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20,(3):95.[2] 徐方方,周洲.中药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究现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9):945-948.[3] 邱春艳.近十年中药效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用药规律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9):17-19.3、增强肠道交换功能(通肠)
通肠类药物推荐:大黄、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决明子、芦荟等。肠胃动力障碍等因素也是FD的主要病因,经药理研究实验大黄中的大黄素具有一定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对于F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乳酸菌素片有双向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机体免疫。也可以应用促胃肠动力和抑酸剂的同时辅以嚼服乳酸菌素片治疗FD,疗效显著。益生菌的使用,能够弥补消化道损伤或消亡的双歧杆菌、肠道球菌,抑制病原菌繁殖且平衡菌群,益生菌也可维持消化道在酸性的环境,这也可抑制细菌生长,让肠道得以正常蠕动,避免病原菌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保护小肠功能。[1] 郝宗艳,李欣,李玲.大黄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相关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2017,49(5):1-3.[2] 邵振鸿,王秀玲,郭三仁.乳酸菌素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06,18(1):31-32.[3] 黄婉文,郭淑雯.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在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20,1(12):2946-2948.4、增强血液交换功能(活血)
活血类药物推荐:赤芍、川芎、当归、丹参、白芷、葛根、莪术、怀牛膝等。川芎、当归、丹参均有活血化瘀、消炎生肌之效。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具有促进肠胃动力,增强胃粘膜屏障的作用。[1] 严光俊,桂壮.活血化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1):20. 5、增强气体交换功能(行气)
行气类药物推荐:川楝子、柴胡、枳实、厚朴、豆蔻、枳壳、砂仁等。胀气是FD患者症状之一,行气类中药可较为明显的改善胀气的情况。[1] 赵翟,郭小雄.理气扶正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8):131-133.[2] 程伟玲,戴明明,王春鹏,等.健脾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20,22(9):70-72,75.6、增强体液交换功能(祛湿)
FD患者存在胃液体排空延迟和水通道蛋白3的异常表达的情况。经大量药理研究发现,中药的祛湿类药物如茯苓等,均可以促进胃液体排空,以及调节水通道蛋白的异常表达。[1] 曹峰,刘杨,秦源,等.茯苓甘草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9,30(4):473-477.[2] 王鹏程,赵珊,王秋红,等.利水中药功效发挥与水通道蛋白之间的关系[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272-2277.根据上述系统医学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变化情况,就可以制定相应的精准治疗方案了。从上面的论述,最佳的组合方案,就是根据上述的诊断图谱,制定出一个具有类似维度和数值的功效图谱的治疗方案。
对照功效图谱,我们使用上述提及的药物,事实上可以组合出无数的方案,下面我们分别为大家展示3种示例类型,分别是西药方案、中药方案和中西医混合方案。1、西药组合方案
系统医学是一种统一的医学框架,无论是对于生物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是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的。以下是西药组合方案举例。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西药治疗FD的效果暂不全面。若完善其他坐标的治疗方案,有效率将大大提高。[1] 崔峰.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J].健康之友,2020,(22):28.2、植物药组合方案
传统天然药物包含动物药、矿物药以及植物药三种类型。动物药涉及国家稀有野生物种,且不被国外市场接受,因此在系统医学体系中,我们杜绝使用动物药;矿物药又被化学药物大体涵盖,因此在系统医学体系中基本不使用。
芮亚成等将30例FD患者给予香砂养胃汤口服,治疗总有效率达96.67%。但从图谱我们可知,增加通肠、活血两个坐标的用药,有效率会更高。[1] 芮亚成,程天鹏.香砂养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与实验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1,(1):68.
将50例FD患者给予中西药口服治疗,治疗有效率达92%。如根据系统医学理论加以祛邪、祛湿的药物,疗效会更加显著。[1] 第五海勃.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特别健康,2020,(33):104.
该药方从疾病的病理病机出发,采用针对性的药物,并按照九坐标诊断图谱严重程度给出药物合适的剂量。将中药配方煎煮后服用,同时依据病情配合相配的生物医学方案,不管是植物药还是化学药,还是其他治疗方法,基于病理机制,选择在相关治疗原则上有最强效果的方案。
FD是我国大众的常见病,FD对日常的生活已造成较大的影响。FD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但是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仍处于摸索阶段。而且FD患者常常伴随着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对无论是自身还是家庭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更好的方法治疗FD这一疾病,而系统医学理论恰恰符合了这一需求,在系统医学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具有更加全面的方法治疗FD,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绿洲系统医学研究所 著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 ID:e620228 ) 除原创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 ID:e620228 ) 发布内容,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不能作为处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盲目试用,应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一切请遵医嘱。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编辑:张仲林
微信号:e53013
行程指引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位置导航。
健康咨询
张仲林,笔名寒香医路,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三代行医,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名列《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等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