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海林校长《岛上学校》连载之壹 学校DNA

NEBS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 2020-09-01

The School on the Island

岛上学校

李海林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这是一所学校的成长史,

也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


在浩瀚的中国东海岸,

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崇明岛。


几年前,一位教授辞去教职来到这里,想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打造一座充满惊奇的校园。他期待,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被尊重,每一个教育细节都能被认真打磨,每一个梦想都能被悉心呵护。


白纸上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然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却比人们想象得更艰难。可正是这克服万难的坚毅,赋予这所学校以自强不息的力量,并连同海岛那自由、浪漫、优雅的气质,融入学校的机体和血液,成为它成长的DNA。


李海林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创始校长。历任湖南省华容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湖南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湖南省岳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市洋泾中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等职。出版有《语文教师如何做科研》《言语教学论》《语文课程论稿》《李海林讲语文》《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 一位教育学教授的笔记》等。


写在前面的话

 

创办一所新学校,尤其是创办一所民办国际学校,历程非常艰难。我是学中文出身的,有一个习惯,每当自己受到莫大挫折,或者找不到出路,甚至陷入困境,总之是内心非常痛苦的时候,就坐在电脑前,毫无目的地在屏幕上敲下一个一个的文字。有的时候是疏理自己混乱的思绪,有的时候是记录当时的具体情形,有的时候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愤懑,总之是随心所欲,依性而为。有意思的是,每次总是乱糟糟气吁吁坐下,写着写着,思绪开始平静下来,慢慢可以感觉到自己刚才的一些想法是片面的,情绪是偏激的,慢慢可以看到自己哪些地方还不够老练,哪些地方已经失了火候,总之,情绪平静了,开始反思自己而不是一味怪罪他人,人也有点累了,就关机离开。这样,在我的电脑桌面,就留下了许多或长或短的这样的文字。常常是没有开头没有结尾,内容也不清晰,文字也很混乱,好多篇什事后自己看,也不知道当时具体写了什么,总之就是一些文字乱码堆在那儿。


心情好的时候,会随机打开一些看看。一来觉得有一些还写得有点意思,二来文字这么乱,看着不舒服。于是就会随手整理整理,修改修改,往往是加一个开头,补一个结尾,分一下段落,修改一些文字,当然,有些情绪失控写下的东西,把这个情绪也要调整一下。当时写的时候,也不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每次动笔,心里也曾想像着面前会有谁,有的时候是学校的老师们,有的时候是家长,有的时候是学校主办方的领导,有的时候是假设有专家在听我说,有的时候则是对自己的朋友倾诉。这也是我的一种文字习惯,就是明确的“读者意识”,我是写给谁看的,这个问题明确后,我才能写得出来东西。读者越明确,我的思绪越具体,也顺畅,文字也越有生气。


所以这本小册子其实是纪实。但重点不在纪事实之实,而是纪心态、思想之实。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当时的情绪大致上就是这样一种状况。这样的东西给读者看,会有什么意义呢?我还真说不出来。但它至少有一个价值,它里面所说的每一个具体的情境,每一点想法,每一点困惑,每一点反思,都是真实的,甚至都带有当时当地当事原初的气味,没有故意的隐瞒,没有刻意的遮蔽。至少,可以作为一个像我这样经历的人的个案,供有兴趣的人来观照,以此见识到当代中国教育的一个面相。我想,这个意义,似乎是有的。


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经整整35年矣。常有朋友说我太不安分,始终在各种身份和不同性质的工作之间切换,而且是反复切换。我要说,这都不是我愿意的。我更愿意沉浸在某一种工作情境中,深耕细作,在某一特定领域作出一点有价值的事业来。但实话实说,把我放到某一具体的情境中,过了一段时间,我总是对自己的现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意,总是想去尝试一下未知的东西。而且似乎越是未知的,越对我有吸引力,总觉得那不熟悉的东西里面,有我尚不知道但很奇妙的东西在,总觉得在我尚未尝试的领域里,我可以获得别人所尚未发觉的奥妙与尚未见识的精彩。人可能就是这样。但以我为例,这恐怕不是一种最好的人生状态。我曾在一本书里反思过自己的这种状态,我现在的感觉和当时一样,这是定力不够的表现。但俱往矣,现在反思也来不及了。假如人生可以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走这样一条路。


但至少此时此刻,我的热情在民办教育上。现在大家对中国教育非议多矣,矛头多指向学校。实际照我看来,学校乃体制之子,体制不改,单改学校,如撼山也。最简便有效的办法,是在体制之外,创出一片天地,倒过来逼着公办教育体系发生改变。当年企业改革即走的这条路。正在是这个意义上,我说过,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至少一部分,在民办教育上。倒不是说民办教育本身有什么神力,也不是因为民办教育现在搞得多么好,而是一种结构的力量。实际上现在世界上比较有活力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两种异质的运行机制并行,相互制衡,相互启发,相互补缺。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民办教育中人,多在求生存的道路上苦苦挣扎,以大任肩负于自身并奋勇前行的人,不多。


我任校长的这所学校,在美丽的崇明岛上。所以林茶居兄建议我把这本创校纪实的书名之曰《岛上学校》。我知道美国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很有名,当年在书店里看到书签上写着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就毫不犹豫地买了它回来读。这本小说其实情节很平淡,但它清晰地让我感受到了,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够将孤独绝望的我们拯救。我就在崇明岛上陆陆续续读完了它。每次都读一小节,下次读的时候,不一定是从上次读到的地方接着往下读,而是随意翻到前面读的任一处读起来。我要的是那种感受。有了这种感受,那些个平静而艰难的日子,就有了诗意和远方。


因为工作繁忙,也由于创校工作需要全力投入,我平时都是住在岛上的,只在周末的时候才回到浦东的家中。每当夜静人深的时候,我在校园里最后一次巡视。学校处在崇明岛国际生态园区,空气中有着淡淡的清香。晴朗的日子里,可以看到月亮和星星。这是城区学校很少看到的夜景,或者即使看到,也没有这么静谧的体验。这个时候,我对我们学校是一所岛上学校就有了很清晰的感受。我最后就确定书名为《岛上学校》,是想把这种感受也传达给我的读者。


谨以此书献给徐鸿女士和徐可道小朋友。为了这所岛上学校,我陪你们太少。

 

2018年7月2日



第一辑  学校DNA

 

我现在才明白一个道理,一所学校,未来它怎么走,走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最初的时刻,也就是在创校期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她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决定的。遇到的问题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抉择不一样,她后来走的路起点就不一样,基点也不一样。她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就这样浸入她的肌体中,血液中,成为这所学校的DNA。


一所新学校,在创校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焦虑甚至痛苦。人类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欢乐其实是非常容易忘记的,但一些痛苦的东西,却常常伴随终生。办学校也是如此,这些曾经痛苦地折磨过学校创办人的东西,就成为她不忘的记忆,就成为她特别在意、特别珍惜,或者特别警惕,甚至忌讳的东西。她就这样带着这些东西一路走来,整个学校的氛围,整个学校的风格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这一编里收集的这些文字,开始的两篇,是我在创校初期对如何办学的一些思考。我现在读来,一方面是为当时的激情所感染,另一个方面,我无来由地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当时的一种心态,一种我称之为迷茫的情绪在里面。是的,有迷茫。我想如实地呈现给我的读者,让大家知道,创办一所民办学校,首先遇到的挑战,可能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



一切源于热爱

  

2015年6月,我就任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NEBS)校长。实话说,对如何办这所学校,我一点想法也没有。我30多年的教育经历中,一半是在大学度过的,一半是在中小学度过的。在中小学的这十几年,又都是在公办学校里,我待过的两所中学,都是成熟的学校,我接手的时候,什么都是现成的,我主掌校长之职,就是沿着过去学校早已形成的道路,往下继续走。我要考虑的,就是发扬光大,不要走偏。但在NEBS,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实话实说,刚开始几个月,下一步怎么走,是不清晰的。


但是,到现在,我回过头来看,当时我和我的团队有一种宝贵的东西,这就是热情。2015年9月,我曾写下一篇短文:一切源于热爱。三年过去了,我现在回过头来看,还被当时自己那热情洋溢感动。是的,当时,我们一无所有,但我们有满满的热情。我们就是凭着这一份热情,从零开始,创办这所岛上国际学校。


一直到今天,还有朋友和同事跟我说,当时就是看到你这篇短文,开始关注这所学校,开始关注你本人的。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NEBS)的办学宗旨用一句话概括:一切源于热爱。


在上海,在美丽的崇明岛,我们这样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专业人士,怀揣梦想,聚到一起,创办这样一所12年一贯制的国际化学校。我们缘何而来?我们因何而聚?因为:我们热爱孩子的灿烂笑容,我们热爱教育的圣洁美好,我们热爱学校的书香纯净。


我们热爱孩子,我们热爱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们热爱陪伴着孩子一天一天成长,我们在这样的陪伴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专业的力量。我们热爱家长们殷切的目光,当你们把孩子的手交到我们的手里,我们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我们这么近切地看到父母之爱的光芒和人性至美,我们愿意与你们一道,陪伴孩子成长,把孩子送到他们人生的彼岸。


我们希望,孩子们走进这个美丽的校园,他第一眼就热爱上这个学校。孩子们第一眼看到我们的老师,就热爱上他们脸上的笑容。孩子们来到这个学校,能热爱上这里的校园生活,并由此热爱上这个世界。我们坚信,没有一种什么力量能比热爱更具有持久的动力,没有一种什么力量能比热爱更能温暖孩子的心灵。孩子们,你们来到NEBS,我们是来教你们如何热爱这个世界的:如何热爱生活,如何热爱知识和真理,如何热爱科学和艺术,如何热爱你们的亲人和朋友,如何热爱你们自己!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热爱!这是NEBS的灵魂之所在。她既是我们挑选与培养教师队伍时最重要的准则,也是我们认定孩子成长的内在标准。我们想办一所有内涵的学校,这个内涵就是:她的一切,均以热爱为标准,均以热爱为归宿。在我们的心中,热爱是人类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热爱是一种激情,但她有着持久的力量!热爱是一种痴迷,因为她寄托你的信仰! 热爱把人性至美发挥到极致,热爱把人性力量推进到高峰。热爱着的人,她是美丽的,热爱着的人,她是有力量的。所以,有人问我们,你们“热爱”什么?我们的回答非常坚定:我们热爱“热爱”。


如果你认定我们的理念,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如果你相信我们,请把孩子交给我们。以长者之心呵护孩子的心灵,以专业精神成就家长的梦想。这就是我们的承诺!


在我的办公室,每当我抬头,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在一起,走更远!我把这一句话献给每一位看到我这篇致辞的人。

2015年9月



“我想干什么?”

  

2013年,我辞去上海洋泾中学校长之职,调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担任课程与教学论教授。2015年,应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先生之邀,出任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NEBS)校长。


对于我的第一项变动,同事、朋友和领导都没有表现出诧异,大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但对我的第二项变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想干什么?


最初的那一刹那,真的一句话都说不出。辞去大学里的教职,到一所私立学校任职,对于我,是一个非常大的决定。从第一次接触投资方,到最后决定,也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反复权衡和思索。一张白纸上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句话说得好听,但其间的艰难困苦,我是知道的。但最后我毅然下定决心,没有任何犹疑和畏惧,从到职的第一天开始,就全身心投入到NEBS的创建过程中。


不过,我的确要对自己说清楚,我来NEBS,到底想干什么?这个选择,对我,对我将要主掌的这所学校,也包括学校的投资方,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不想颠覆什么,也不想创造什么,我就想让我主掌的这所学校,有点温度。


◇我不准备凭这十几年当教授修炼来的东西办这所学校。我就准备凭我的本性、我的内心的感觉来办这所学校。


◇这些地方,不需要什么教育理念,也不需要什么教育理论,只需要有一颗温暖的心。这样的心,校长要有,教师要有,职工要有,没有的人,不要进来。

 

我想办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已经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工作了33年,包括中学、大学和教育行政部门。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职业感受的话,这句话再简单不过:学校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学校是干什么的?是培养人的,但学校怎么会这样冷冰冰的!现在的学校,从校长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社会到领导,他们到底在看什么?一句话:分数。分数高,好学生,分数低,不好的学生;分数高,好学校,分数不高,不好的学校。但是,在这些简单的分数后面,有多少复杂的细节,多少具体的情境,多少生动的过程,被忽略掉了。这些丰富的内涵性的东西,是多么的重要。但显然,大家都几乎一致性、合谋性地,都忽略掉了。学校、孩子,这是一个生命体,怎么能用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来承载和表征?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校长、教师的劳动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劳动,但是在这样简单的数字面前,这一切简直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这样的学校,给人最深的体会,就是冷冰冰的。她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关心孩子内心的需要,内心的成长过程。孩子快乐吗?孩子有成就感吗?在学校的每一天、每一堂课,在学校获得的每一个分数,老师对他说的每一句话,给他的心灵怎样的感受?它们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有哪些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这些对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在许多学校,变得最不重要,校长、老师,甚至家长,都不在乎。我觉得,这是教育的绝命之地。真正的教育,绝对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你们要问我,我到NEBS这所学校来干什么?我的回答是:我不想颠覆什么,也不想创造什么,我就想让我主掌的这所学校,有点温度。我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灵健康。我是曾担任过大学教授,但我不准备凭这十几年当教授修炼来的东西办这所学校。我就准备凭我的本性、我的内心的感觉来办这所学校。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了,这么小,就住在学校里。他们会不会照顾自己?天气冷了,洗澡的水够不够暖?他们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怎么办?这样的饭菜他们吃得下吗?孩子们每天是否喝够了水?怎样保证他们喝到的是绝对卫生的水?教室里、寝室里的家具太多尖尖角角的东西了,碰到怎么办?教室里有门,寝室里有门,卫生间里有门,孩子们在一起,开门关门,夹到手怎么办?那不行,要想办法。走到楼梯,发现转弯处的空隙差不多有15厘米,那万一有个孩子调皮,把头钻进去怎么办?……这些地方,不需要什么教育理念,也不需要什么教育理论,只需要有一颗温暖的心。这样的心,校长要有,教师要有,职工要有,没有的人,不要进来。


NEBS的每位老师,都学会了面对孩子微笑,习惯了给孩子拥抱。这是我要求的。只要见到学生,就要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就是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孩子。孩子是我们的审美对象,所以看见孩子,你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你就会微笑。孩子在学校会犯错误的,犯了错误是要批评的,这是学校里常有的事,是不可避免的事。现在有许多学校孩子犯了错误不敢批评,这是对孩子的放弃,是不足取的。但在我们学校,这一天,哪个孩子犯了错误挨了批评,老师是有一个责任的,那就是在放学或者回寝室的时候,老师要拥抱一下这个孩子。犯了错误必须挨批评,这是老师的职责,但老师是爱你的。何以见得?看,老师要真诚的拥抱你。我的老师告诉我,拥抱了自己的学生,自己也好像获得了一份温暖。是的,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一所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学校,要有教育良心,要有自我约束。


◇德行、学问、体魄、礼仪、美学,这就是我们为孩子终生负责设立的五个价值座标。


◇我们挑选家长的唯一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认可我们关于人生、关于成功、关于幸福的标准。

 

我想办一所负责任的学校。


在中国,好多学校,看上去是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们在加班加点,校长在反复告诫学生,不认真学习,就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今后就只能做苦力,过不上有钱人的生活。有的校长说得更吓人,不认真学习,今后就会低人一等,就永无翻身之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家长们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这样的学校,往往是当地最火的学校,家长削尖脑袋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


但我是一个教了33年书的教师,我深谙其中奥妙。这不是对你的孩子负责,这只是对这个校长和老师个人当下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负责。这些老师、校长,他们其实是懂的,一个孩子要真正成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才有可能。智商、情商理论他们早就熟悉了。一个孩子只是成绩好,情商不高,今后很难成功。直接以做人上人这样陈腐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刻苦学习,人的心灵被扭曲到这个样子,连做人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成功?这样的例子还少吗?这样的例子还不振聋发聩吗?这样的学校,其实是最不负责的学校。她其实只对学生的考分负责,因为这个考分会给他们自己带来实际的好处,包括名声、金钱、地位、权力。这一套,在体制内呆上一两年,就都懂了。至于考分背后学生是不是真正学到了知识,是不是真正学到了管用的知识,除了知识之外是不是还要学其他东西,学生是不是真正得到人生的发展,这些,他们是不管的。如果他们真的是不懂得这样的道理,还是可以原谅的,可怕的是,这些校长和老师,他们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因为这是教育最简单、最直接的道理,不可能不懂的。他们是假装不懂!如果有人跟他们来谈这个道理,他们还要装着来跟你辩论的。


我们要办一所负责任的学校,说的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真正的标准是他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对他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标准,所有搞教育的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到十年以后、二十年后,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来评价学校?这在“教育管理”的范畴内是无法进行的,是没有可操作性的。教育管理的可操作的范围,只能是学校当下的所作所为,以及当下做出来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于是就产生了两个标准:一个是真正有价值的标准,即长期的标准,也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学校教给学生的东西在他今后的人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一个是短期标准,即学校当下做了什么,以及学校所做的事在学生身上可以立即看得到的东西。这两个标准可能有统一的地方,但更有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互相冲突的地方。对于学校来说,短期标准也是要的,因为长期标准与短期标准也有相统一的地方。对于长期标准,社会可能没有直接的评价,甚至连间接的评价也没有。但一所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学校,要有教育良心,要有自我约束。一方面,我们要抓住短期评价的东西,另一方面,凡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益的事,即使在短期评价中完全体现不出来,我们也要与短期评价一样重视,甚至要更重视。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什么是教育良心?这就是教育良心:对自己并没有好处,甚至别人都看不出来,甚至都不知道,但只要对学生的一生有益,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做好。


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知识当然重要,所以NEBS要认真教好知识。但是除了知识之外,还有太多更重要的东西。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格局的是什么?是品行。我们不会开设一门或几门课来给孩子说教,我们用我们的办学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做人要诚实。我们要在学校树立一个价值观,学问、专业的东西是人类最值得景仰的东西,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做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人,今后凭自己的本事打天下。做人要有力量,这种力量感首先来自于你的体魄。孩子们在我们学校,要养成终生喜爱的健身方式。一个人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一个人的礼仪,待人接物的规矩,所以我们把礼仪教育放到与德行、学问、体魄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非常重视科学的世纪,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审美无处不在。美学教育,是我们着眼于孩子未来魅力发展而设定的一个重点的价值座标。


德行、学问、体魄、礼仪、美学,这就是我们为孩子终生负责设立的五个价值座标。我们认为一个人最终成功,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五个价值点是要保证的。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这五个价值点展开的。在NEBS,我们不忌讳说是挑选家长的。挑选家长的什么呢?不是他们的财富,也不是他们的社会地位,不是这些东西,我们挑选家长的唯一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认可我们关于人生、关于成功、关于幸福的标准。一句话,就是是否认同我们的价值观。

 

◇让一个活生生的孩子,通过长期的、系统的、细致的规训,让他最后变成一个符合他人标准的人。这绝对不是教育的本质。

◇学校把社会要求以教育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以教育的方式保护着学生个性的东西。这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不准备“修改”孩子什么,我们只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力。

 

我想办一所适应孩子的学校。


可以说,自从学校产生以后,就没有适应孩子这一说。学校自古以来就是要求孩子适应学校的;教育学理论称之为“社会化”。就是按社会标准把孩子塑造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这个所谓“社会标准”,在实际中,其实又不可能真正做得到。因为关于社会标准,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实际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版本的“社会标准”发放给每一位领导、校长、老师执行。所谓“社会标准”,大都是办学校的人所理解到的社会要求。这样一来,所谓“适应学校”,其实大多就是适应校长、适应老师、适应领导。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的教育最大的不人道。让一个活生生的孩子,通过长期的、系统的、细致的规训,让他最后变成一个符合他人标准的人。这绝对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定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社会的维度,一个是个人的维度。所谓人的发展,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对话,孩子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会遇到社会,然后感受到社会的要求,社会的期待,他对这些要求和期待作出符合自己本性的选择。他可能选择社会要求的东西多一点、自己本性的东西少一点,也可能选择自己本性的东西多一点,社会要求的东西少一点,但不管怎样,第一,是以我为主的选择的过程,第二,一定是社会要素和个人要素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是什么?学校是让他与社会对话的场所,更是给他的个性发展提供舞台、让他个性飞扬的场所。学校把社会要求以教育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以教育的方式保护着学生个性的东西。这二者缺一不可。


一所学校,用一个统一的课程、规范和标准来规训孩子,然后看孩子有哪些方面没有达到我的标准,哪些方面与我的标准不符合,然后把学生装到这个系统里去,不达标的补,不符合标准的修,几年以后,学生都达到这个标准,成功。这样的学校说到底是很容易办的,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即可。但是现在我们想办这样一所学校:孩子是各各不同的,我们不去找孩子哪些方面跟我的标准不一样,我们去找孩子们有什么优势,有什么潜力,我们的任务就是激发孩子的潜力,把他的优势、长期做到极致。坦率地说,我们不准备“修改”孩子什么,我们只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力。我们的立场是:学校不是“以学校为主”的,而是“以学生为主”的;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孩子你有什么潜力,我们尽可能准备这方面的资源,包括课程、教师、教材、评价标准、设施、实践场地,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关注着你,指明你可能的方向,告诉你走到了哪一步,为你下一步的走向做好准备。


我把学校分成两种,一种是所谓“修正型”的学校,就是看学生是不是符合我的标准,不符合,就修正他们,让他们符合我的标准。另一种是所谓“滋养型”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是适应学生的,她不准备修正学生什么,她只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滋养。我们不准备做前面那种学校,我们想要做后面这样的学校。


办一所这样的学校,其实是非常难的。第一是观念上的挑战。学校“以学生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所谓“以学生为本”不能停留在“重视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的层次上,而是“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选择权”:学什么:由学生选择;怎么学:由学生选择。老师干什么:指导、建议、评价、资源提供。第二是对学校办学资源的挑战。学校要有足够的选项,要为每个学生的选择提供足够的课程、教师、教材、设施、实践场地等,学校要有足够的预备。这意味着,学校在资源方面要有成倍的增加。第三对学校结构和工作机制的挑战。


我曾专门实地考察、研究过美国的学校,我发现中美教育最大的不同(也是中国的学校最大的差距)是学校的工作机制。中国学校的工作机制是:我准备好了这一切,学生来了,“按规矩来,照标准做”。美国学校的工作机制是:我准备好了这一切,学生来了,“你想做什么,请你选”。比方学校课程,分成很多类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组合自己的课表,这就是美国学生每人一张课表的来源。“所有学生一张课表”和“每个学生各有一张课表”,这完全是两所本质不同的学校。这两所学校的工作机制也是完全不同的。第四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挑战。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的“上班族”,不是按标准定制的“工程师”,教师是研究者,对话者,研究每个学生的不同,与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对话。


仔细算算,我充其量还有十年的工作时间。我的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基本办成我理想中的学校。我知道,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我知道,其间有无数的困难和考验。但是我有梦想,我要努力。我觉得我不追求,我不努力,我会后悔。

 

◇一切源于热爱!这是NEBS的灵魂之所在。她既是我们挑选与培养教师队伍时的最重要的准则,也是我们认定孩子成长的内在标准。


◇所谓热爱学生,就是保证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所有不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所谓教育,都是对学生的压迫。


◇教育的本义不是“改造”,教育的本义是“寻找”。

 

我和我的团队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做出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当前我要做的核心的事是两项,一是学校的文化,一是学校的课程。

NEBS以“美式教育,中国灵魂”为文化品牌标志。为什么要提“美式教育”?是不是崇美?是不是会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我们也在思考。我想说明的是:这一选择是以我对美国教育的深入研究为前提的。我曾在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一本研究美国学校的著作,系统地研究过美国学校的具体工作机制。我的结论是:美国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形式”,包括学校管理形式,课程设置与评价,以及教师队伍管理方式。这套“形式”体现了美国教育真心实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点与我们学校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不惧怕别人说什么,我们要大胆地引入,真诚地学习,勇敢地超越。我们不会因为担心有人说我们“哈美”而放弃自己认定的教育理念。


美式教育,中国灵魂,她们的结合点在哪儿?我觉得结合点就在学生个性发展这个关键词上。在我的教育观念中,所谓热爱学生,就是保证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所有不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所谓教育,都是对学生的压迫。不管出于什么美好的期望,不管寻找到什么动听的词语来装饰这种教育,最后的结果都是对学生的摧残。教育的本义不是“改造”,教育的本义是“寻找”。教育不需要把学生的个性改造成为教师认为的更好的样子,而是寻找学生的个性之美,成就学生的个性之美。而美式教育有一套完备的形式保证了学生个性发展。我们说教育之本在热爱学生,但这句话不应该是一句口号,甚至不应该只是一种观念,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必须将这种理念转化成具体的工作机制。美式教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这一套工作机制。


我在大学里是教课程论的,我终生研究的领域也是课程论,但我把NEBS发展的主力战略放在课程上,倒不完全是因为这个。


课程在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学校的课程上,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的成果,最后也都要通过课程来承载。抓住了课程,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核心。但客观地说,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最大的差距,正在课程上,包括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两个方面。我认为,对私立学校而言,所谓办学自主权,所谓机制优势,核心正体现在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的自主权上。我清晰地意识到,我正可以在这方面大下功夫,大有作为。所以在学校发展规划上,我明确“以课程取胜”为学校发展的主力策略。


我的最终目标,是融汇中西课程之所长,建设世界一流的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2年一贯制课程体系。这一目标,听上去似乎有点大,但如果没有这一目标,基本上我没有必要来NEBS。换一句话说,我来NEBS,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中小学课程体系。或者准确地说,是做出一个我认为的世界一流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学校样本!我一辈子研究中国中小学课程体系,我对中国中小学课程的利与弊都有自己的研究和判断。我在中国三个省市的中小学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工作,我有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


我曾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研习,考察他们的中小学课程体系理论及实践。我的一个结论性的总结是:关于中小学课程,研究的人多,发议论的人多,但愿意投身到艰难的实践中,一步一步、一点一滴把一个理想中的课程体系做出来的人不多。我用10年时间,带领我的团队,亲自设计、实践,做出一个活的、实在的中小学课程体系,这就是我的梦想。对于研究者而言,我在做他们想做而没条件做的事。对于一线的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学者来说,我在做他们可能困难更大的事。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只要做成这一件事,虽死无憾。


小学课程,我不要目前这种分科课程。理由很简单,分科是成人的世界图景,甚至还不是一般的成人世界的图景,是一少部分成人世界的图景。用这一少部分成年人的世界图景来教小学生认识世界,是滑天下之大稽。学习是多么有意思的事,但为什么小孩子都没有感受到快乐?不是方法问题,是教学内容问题。这个内容与小孩子感受到的世界不一样。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一些有见识的教育工作者在探索“主题课程”,就是将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分成一个个主题,围绕这些主题来组织小孩子要学的知识。我认为,主题还是太抽象,各式各样的“主题”,说到底还是成人的解释。我要建设的,是一个“情景化的小学生课程体系”。


小孩子遇到的世界,其实是一个个“情景”,我们以这些情景串起我们的教学体系,将学生带入他们经常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一个一个生活情景中,把孩子们要学的知识,隐藏在这些情境中。那会是一个多么生动有趣的世界。这是孩子们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是我的课程世界。


初中课程,我会承认目前这种分科的必要性。在此前提下,我要推综合化。区分不同学科的最核心的因素,一方面是不同的研究对象,但更重要的,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分科学习,对掌握不同的思考方式大有好处。但是,不同的思考方式本身并不是价值自足的,思考方式只有用它来思考问题时,它才是有价值的。我所谓“综合化”,是指在分科学到不同的思考方式的前提下,综合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思考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研究、探索、分析与讨论。


如果说,小学生的课程,重要的是教他们感受这个世界,那初中生,重要的是教学生来分析这个世界。综合化不是不分学科,而是要在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思考方式的前提下,养成用不同学科方式来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我们会在高年级设置“中东问题”章节,利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心理、文化等学科的概念和工具来讨论,达成综合化的教学目的。初中课程,是我的重点。初中课程改革,会极大地提高初中教学效益。其关键是,让刚刚开始睁开眼惊奇地看世界的初中生,接触到理性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并养成终生理性的思考方式。


高中课程,要坚决地“拔高”。高中课程在中国是一种奇怪的状态。一方面,奇难。知识量、知识概念、知识体系,都明显难于其他国家的高中课程。另一方面,又非常的小儿科,跟我们在美国、英国这些教育发达国家的相比,我们高中生的视野、胸襟、见识、思维能力,明显要低,有的时候甚至是傻。为什么会呈现这样一种状态?很简单:我们是把成人世界的最后结论性的东西,一古脑要学生掌握。成人世界的东西,都是在特定背景下形成、并与特定背景相关联的,脱离这些背景性因素,学生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我们又从不把如何从特定背景中总结、抽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教给学生。对于成人世界来说,真正高大上的、真正有含金量的不是那些知识,而是这种生产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但就是这个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在高中课程中又舍不得教给学生。


我们的高中课程,“知识”本身要降低,但这种“知识生产”的东西,我们要成批量地教给高中生。这就是我所谓“拔高”的含义。我相信,这种不以知识体系为特征而是以“知识生产”为特征的高中课程体系,就是未来世界最需要的高中课程体系。我要用这样一套高中课程体系与世界最优秀的课程体系对话。


2015年,我从体制内相对比较高的位置辞职,来到NEBS,我想干什么?我一句话来回答:我想在实践上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把我在专业上的一些经验和研究成果,在一所具体的学校里真正把它们做出来。对,“做出来”,这就是我想干的!


“做出来”,这就是我的口号,也是NEBS的口号。我认为,这也正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要!

 

2016年3月


未完待续.......

精彩故事.敬请期待


嗨,亲爱的各位读者、各位家长、各位关心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的朋友们,大家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学校官方微信平台连载李海林校长的著作——《岛上学校》。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用了两个晚上读完,同时陷入深深的思考和震撼之中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新纪元双语学校,已经走过四年创业之路,第五个学年即将开启。阅读《岛上学校》这本书,你能看到李海林校长带领新纪元全体教职工在这四年的奋斗历程,每一个为学生定制设施温暖设计的落地,每一个教育理念的实施细节。学生发自内心的笑声、老师们视校如家的情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故事......


渴望把这里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这个有关勇气的故事!



赠书活动


送给您一本《岛上学校》如何?

在每一期的连载文章中,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可以谈谈读后感、谈谈你对教育的思考,或者谈谈自己和孩子的有趣故事......


赠书规则:

1、留言内容健康向上。

2、入选留言在72小时内获得最多的点赞送出一本由李海林校长签名的《岛上学校》+新纪元明信片一张。前十期连载的微信文章每期送出一本,共计送出十本《岛上学校》

3、入选留言在72小时内获得最多的点赞的前五名读者获得一张新纪元校园文化主题明信片,每期都有不同的设计样式更新。

4、统计截止时间以微信文章推送时间+72小时为截点。

5、获得赠书及明信片的读者,请将您的邮寄地址、姓名及联系方式留言给新纪元微信后台,学校工作人员会与您电话(微信)确认。(您的隐私信息我们将做到严格保密)奖品将在一周内寄出。

6、上海周边地区获奖读者,欢迎您来我校领取奖品。我们将迎接您的到来,更多精彩故事等你来挖掘。

7、获奖截图及名单(微信昵称)将在下期连载中公布。


学校热线:021-59430168

学校地址: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陈西村1518号



本期活动送出的新纪元明信片样板


高于见识  雅于品味

纯于德性  正于言行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