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发展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
摘要
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机遇,高等院校应把握战略机遇,谋求自身发展。通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战略、社会资源、学校政策、学科特色等方面展开论述,就高等院校如何对接时代发展需求,推进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李军红,温州医科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讲师,温州 325035;曹建明,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温州 325035。
“一带一路”战略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构想,也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我为主、兼容并蓄,提升水平、内涵发展,平等合作、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促进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加强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等工作,对接沿线各国发展需求,倡议沿线各国共同行动,实现合作共赢。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教育行动》”),倡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同心协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勇担使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发展中,扩大来华留学规模,优化来华留学结构,提高来华留学质量,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由于其专业学科的特殊性,生源国有很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教育学科水平的提高、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对外合作的扩大,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生源国逐步扩大至中东欧和发达国家,这为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一、“一带一路”战略是发展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历史机遇
“一带一路”主要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13个国家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52个国家,共计65个,覆盖全球超过64%的人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为沿线国家提供医疗卫生领域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是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举措。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沿线国家医学人才紧缺,急需医学教育资源
在全球医疗卫生领域,人才缺口一直较大,而这一问题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表现得尤为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医疗保健领域还需要700万技能熟练的专业人士才能弥补目前的缺口。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地区和大部分非洲国家,医务人员短缺的情况非常严重,甚至到了危险的程度。大部分非洲国家和尼泊尔等南亚国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在非洲布隆迪,一个国家只有5个眼科医生;在塞尔维亚、波黑等东欧国家,由于受战乱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较缓慢,存在高等教育资源欠缺、医学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印度、巴基斯坦等人口众多的国家,医学人才人均缺口较大,医学教育成本高。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这些国家需要通过向外借用医学教育资源,输出人才留学深造再回国工作,来解决医学人才短缺问题。2016年,在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总数为205个,约有21万来华留学生攻读医药、工程、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热门专业,约占在华国际学生总数的47%。泰国、巴基斯坦、印度来华留学总人数分别排在生源国第3、4、5位,是来华攻读医学类专业的主要生源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我国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培养医疗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帮助沿线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疾病防控能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版图的延伸和扩大,加之医学教育就业前景好、市场大,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学生将通过各种渠道选择来华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2.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扩大教育服务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迅猛,留学生教育在国家服务贸易中的作用也愈加凸显。1995年泰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入世”并对教育服务做出承诺的国家,“教育服务的自由贸易”“国家竞争力”等成为驱动政府致力于国际化的重要外部力量。很多传统的留学生输出国现在成为输入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扩大外国留学生计划,约旦希望到2020年能吸收10万国际学生,日本则希望在2025年将留学生总数增加到100万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服务贸易“双向流动”的增高,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为54.45万人,较2012年增幅为36.26%,来华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输出与输入的“逆差”仍在扩大。当前,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以接近于全球两倍的速度急速扩大,成为支撑全球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增长的主体区域。来华留学学历生中,就读人数最多的学科依次为医学、工学、经济学和管理学。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来华留学吸引力的匹配度将进一步提高,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助推下,沿线国家未来势必成为我国来华医学留学生生源的主要供给区。
3.提高人才培养层次,为国家战略提供人才和人脉储备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软实力”这一概念,即一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在2006年毕业典礼上曾说:来此求学的海外学子,学成回国时已有所改变,而他们又会改变他们所碰到的那些人。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从坚持和平发展、促进重点领域交流的角度,使之成为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人脉储备的重要渠道。以非洲国家为例,来华医学留学生大多来自高阶层家庭,在所在国地位显赫,对这些留学生的培养既是培养满足当地社会迫切需求的医学人才,更是对所在国潜在的政治或医疗、教育领域未来领袖的培养。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吸引了一批志向更为远大的学生,他们对个人未来发展抱有更大的期望值和更明确的目的,因而更加符合国家的外交利益和发展战略。这些留学生来到中国的留学感受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回国后对我国的评价,对于塑造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友谊,培养未来领袖型的战略合作伙伴有着直接影响。
4.培养知华友华爱华人士,推动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现阶段,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既是国际教育贸易,更具有国家政治文化功能。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研究生数量,加快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情怀,促进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与民心互通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和立足点。医学生有其特殊性,他们是一个国家维护人民健康的使者,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因而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交流的重要途径。我国培养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成果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希望与沿线国家友好往来、共同发展的代言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医学——中医药教育的对外输出和来华留学教育,培养中医药领域的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物理疗法,在沿线国家有巨大的开发市场,中医药学科的市场拓展、药物研究,也将是未来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心 之一。
二、当前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倒逼我们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全面审视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尽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对于医学及其他生命科学相关领域来说,由于留学生经济因素、学习目的,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国际标准的吻合度及师资水平等问题,目前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
1.高层次来华留学生总量偏低,招生量增长速度缓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在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仍存在着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高层次来华留学的研究生所占比例较小。2016年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达6.4万人,占总人数的14.4%,虽然比2012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但与来华留学生教育总量提高35%相比,数量仍然偏少。在医学教育领域,由于留学生学医目的性强,希望尽快获得医生资质,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我国高等医学学科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一定差距等原因,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总量和比例偏低。以我国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走在前列的几所高校为例,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在校攻读医学及相关专业全日制学历留学生1251人,其中研究生102人,占学历留学生总数的8.2%。温州医科大学现有全日制学历留学生746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占比43.1%,其中研究生54人,占学历留学生总数的7.2%。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出台了相关举措,医学留学研究生数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总量仍然偏低,使得进一步培养高素质来华医学留学生,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更加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受到限制。
2.专业设置国际化程度不够,培养模式不成熟
就医学教育而言,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基于本行业国际通用的标准,其国际化的目标在于培养熟谙国际医学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专业培养方案是制订留学生培养计划的主要依据。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专业培养方案往往以本国学生培养方案为主要依据,与国际通用标准的衔接还不够。在研究生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尚缺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的调研与对接,专业设置存在“以我为主,为他所用”的不对称现象,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在医学教育的学制上,我国医学院校留学生教育主要沿袭了苏联医学教育学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差别较大。如美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是在完成了其他专业4年本科教育后,再完成4年医学教育学业从而获得MD(医学博士)学位;欧洲许多国家的医学生是完成6年制学历教育后,获得MD(医学博士)学位。我国临床医学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是获得6年制本科医学学位(MBBS)后,再读3年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内容相当于国外的MD(临床型医学博士)或者部分PHD(学术型医学博士)的教育内容。不同学制之间存在的差异,给学生的学业选择带来了困难。
3.师资水平与动力有待提升,国际化专业认证不健全
在师资方面,由于我国高校许多导师的英语水平有限,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不能与来华留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由于符合条件的导师数量不足,使得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受到影响。还有一些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授课模式,存在讲课内容深度不够、最新理论欠缺、科研成果过时、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情况。由于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一些临床医学教师的临床科研压力大,对留学研究生临床带教缺乏动力、用心不足,同时也出于医疗安全考虑,较少给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为各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生产发展水平不同,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科研能力与我国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再加上语言障碍,都给留学研究生培养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许多医科院校都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医学院校名录》,因此,包括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许多国家认可我国学历学位,但也有诸如泰国、毛里求斯等国家需要学生另外通过该国相关部门的专业认证,否则他们就不具有在当地执业的资质,这对于从事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学校来说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立足特色优势,构建“一带一路”战略中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格局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等院校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利用自身办学特色,集中优势学科资源,优化来华留学生源国别、专业布局,建立来华留学生质量和管理保障制度,找准适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契合点和着力点,紧抓机遇,乘势而上。
1.积极开拓资源,吸引优秀生源
发展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需要高校不断拓展招生渠道,扩大招生媒介,吸引优秀生源。①加强招生平台建设。通过加强学校英语网站建设、参加国际性教育展、选好留学招生机构等畅通招生渠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政府与高校在留学生招生上的联动,如浙江省商务厅、教育厅从2015年起每年组织省内高校组团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举办中国(浙江)国际教育服务洽谈会,为有意留学中国的当地学生架起了面对面了解中国、了解浙江的沟通平台。②顺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学教育需求,加快医学教育国际化步伐。如广西医科大学积极利用地缘优势,成为“东盟卫生人才培训基地”,使学校成为东南亚地区接受来华高层次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甘肃省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匈牙利等丝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卫生领域合作,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③利用海外合作院校和孔子学院的宣传和影响吸引学生。2006年温州医科大学与泰国东方大学共建了中国第一所以中医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的同时,提高了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力。一些友好院校的学生通过来华参加短期进修等,进一步来校接受研究生层次的学历教育。④加强与海外大使馆、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直接推荐所在国政府奖学金生或优秀生源来华留学。⑤积极利用留学生校友资源。要高度重视留学生校友对母校的感情,鼓励来华本科层次 优秀留学生进一步深造读研究生,另一方面借助他们 在所在国的影响和推广,拓展国际化教育的海外市场。
2.立足学科特色,合理设置专业
就医学及相关领域来说,高校要利用自身特点,结合学科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①利用优势特色学科丰富的国际化资源培养留学研究生。温州医科大学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专业主要设置在学校优势学科,包括外科学、眼科学、儿科学等,还专门设立了留学研究生精英项目,分布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国内领先的特色优势学科——眼视光学、药学等学科专业,这些学科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学科带头人、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和创新氛围,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优越的科研条件。②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紧缺、关键领域的医疗卫生人才需求设置招生专业。尤其在医疗和公共卫生的技术合作与应急救援领域,急需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熟悉政治经济与卫生体系、具备医疗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③立足实际调整专业类型。根据国内医学学制的特点和留学生就业、学习目的与意向,调整临床类专业型研究生数量,增加学术型研究生数量,扩大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努力发挥科教融合、科研育人的作用,构建“早做项目、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的科研实践教学体系,促进留学研究生创新思维、科学素养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形成。④扩大中医药特色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医药学科因其厚重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治疗优势在国际研究生教育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西中医学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招收优势特色专业——中医骨伤科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该校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等10多个专业每年招收硕、博士来华留学研究生,形成了鲜明特色。
3.严格导师选聘,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队伍是保障医学留学研究生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前提。为构建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留学生师资队伍,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这一中心任务开展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①通过开展留学生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因为留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生活习性等与中国学生有着深层次差异,所以教师要从思想上确立留学生教育的新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医学)至今已为53所高校500多名临床与基础医学专业教师进行了全英文教学与跨文化课程培训,对提高医学留学生师资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②实行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准入制度。制定“留学生英语授课师资认证”制度,对教师英语授课水平进行考核,把好留学生师资准入关。通过在职称评定中对从事留学生教育的师资实行激励与约束政策等方式,提高教师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积极性。③加强留学生师资的海外培训。通过建立海外教师培训基地,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名校研修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理念与授课水平。④选聘高水平专家作为研究生师资和导师。温州医科大学聘请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前院长Larry Clausen、获得国家千人计划的外专千人等外国专家给留学研究生授课,遴选优秀海归专家、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学科带头人,选聘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优青项目获得者等优秀科学家担任研究生导师,提高了研究生师资队伍水平。
4.设立多种奖学金,发挥杠杆作用
奖学金设立在国家战略、扩大规模、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上得到体现。享受2016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的49 022名学生中,硕博研究生比例高达69%,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生占比61%。就各高校来说,除积极争取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以高质量的教育获得更多生源国、我国国家及地方政府来华奖学金生名额外,还要努力拓展其他类型奖学金,发挥杠杆作用,扩大生源数量,提高培养质量。如四川大学于2016年率先在国内高校设立了总额为1亿元的“‘一带一路’四川大学留学基金”,为沿线国家来华攻读医学及相关专业和其他非医专业的留学研究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同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设立“丝路”助学计划,主要资助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盟等国来华留学生,对硕、博士研究生每年分别资助2万~3万人民币。高校还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联系企业、商会等为留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培养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的医学人才。如广西医科大学除设立校级奖学金外,还设有东盟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京源外国留学生企业奖学金”等,以表彰优秀的外国留学生。温州中非商会与温州医科大学共同推动非洲国家留学生教育计划,2017年出资100万 元设立非洲学生奖学金基金。
为规范培养过程,要不断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加大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控。为解决医学留学研究生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温州医科大学按照国际标准,出台了《温州医科大学加强留学生形成性评价》《温州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生)培养方案总则》等制度,保障留学生教育质量。学校还加快进行国际化专业认证,目前学历学位已获得50多个留学生生源国的认可。天津医科大学建立了“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留学生教育教学专家督导委员会”等教学督导机构,“外国专家顾问委员会”由来自美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7名医学教育专家组成,通过定期督查指导,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5.发挥互补优势,探索合作办学创新项目
《教育行动》中提出,要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鼓励沿线各国高等学校在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学生,推动联盟内或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我国高校要创新思路,主动走出去寻找合作伙伴,集中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实现强强联合,依托合作办学项目打造留学生教育品牌。
目前中医药教育已积极实施“走出去”办学措施,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教育交流格局,与“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联合办学与科研合作关系。甘肃省在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法国等4国建立了中医中心,在俄罗斯、新西兰等8个国家成立了岐黄中医学院。在西医教育方面探索了合作办学新途径。如“华佗项目”是温州医科大学与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合作举办的临床医学国际教育项目,2016年开始招生。该项目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第一次走出去的境外办学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培养临床医学留学生的合作办学项目。“华佗项目”充分利用中方丰富的临床医学教育资源和波方学历学位被欧盟认可的资源优势,联合进行医学留学生培养。由于中国和欧洲医学教育的学制和课程不同,双方进行了课程对接和融合,学生通过在中波两校的6年学习,毕业后将获得温州医科大学MBBS(医学本科)和卢布林医科大学MD(医学博士)学位。这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也是我国第一个反向的合作办学项目,“华佗项目”成为两校抓住“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进行优势资源共享、协作的创新性尝试。两校还将开展师资互派培训计划、互招博士生、科研合作等,促进两国医学留学教育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