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6月9日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王博致辞并主题发言,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一级教授韩庆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冯颜利研究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胡长栓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博雅讲席教授丰子义,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王东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郭建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孙代尧教授参加研讨会并发言。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学校主题教育指导组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主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现场
王博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对中华文明“精准画像”。这五个突出特性贯通着历史和现代,是对中国文化特性、中华文明精神的全面把握,也是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对创造新文化的深刻思考与恢弘擘画,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贯通旧邦与新命、传统与现代,既是文化复兴的必然途径,也是当代学人的重要使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遵循,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路径,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博作主旨发言
韩庆祥指出,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国化”“化中国”“理论成果”三个维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两个结合”重要论断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体现了对“两个结合”及二者关系的深刻理解。要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扎根,以便中国人理解、把握、接受马克思主义。
韩庆祥发言
郝立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需要在“两个结合”中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实现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两个结合”中形成新的文化有机体,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更重要的思想智慧。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及特点,推进“两个结合”,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指明了方向。
郝立新发言
冯颜利指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苦难辉煌历史、新中国七十多年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成就都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因为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开了思想创新空间、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彰显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性和主体性。
冯颜利发言
胡长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深刻把握现代文明发展规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百年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不断结合的历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这一逻辑的实际表达,既是我们接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不断实现飞跃的理性结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及其实践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具体化的理论逻辑为基础的。继续引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也必然要坚持具体化的理论逻辑,在“两个结合”当中把握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方法。
胡长栓发言
丰子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很多新命题、新判断,为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在传统文明基础之上生发出的现代文明,这就必然要求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丰富的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对中国具体经验的逻辑概括,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不断深化对文明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在开放互鉴中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新的、更加重要的贡献。
丰子义发言
王东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必须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王东发言
郭建宁指出,深刻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关键是“两个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关键还是“两个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重要论断,有利于帮助我们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面向未来的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路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郭建宁发言
孙代尧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是一篇大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要深入把握和全面阐释“第二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自信,以及在这两种思想文化形态的交融中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自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孙代尧发言
仰海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为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各位专家学者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极富学理性和哲理性的解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者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中华文明的当代华章。
仰海峰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