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走进蒋峪之广场文化春风抚

2016-07-02 郭宝学 临朐

☞【临朐】走进蒋峪之古镇文化气韵浓

☞【临朐】走进蒋峪之寻幽问史访古村

☞【临朐】让(临朐)老教师体面退休

☞【临朐】一步一步走远的父亲

年轻人走了,古老的村落里剩了妇孺老弱,村头的大槐树孤独地遮蔽着家园,还有留守人的寂寞。打发乏味的日子是他们的无奈,翘首儿女的归来则是他们唯一的期待。农村衰微了,乡村文明没落了。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然而,在蒋峪,因为文化广场的兴建,因为“出彩蒋峪人”的火爆上演,偏僻寂静的小山村却热闹红火、人气大旺起来。

村村都建起文化广场,村村都有文明一条街,村村都上演“出彩蒋峪人”一台戏,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人都成了咬文嚼字、吹拉弹唱的文化人。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槐树底下的笑语,是摇在手里的蒲扇,是胡子里冒出的故事。走进蒋峪的村落,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美好、温暖的乡愁。干净的街道,整齐摆放的垃圾箱,爬满墙头的蔷薇花……泥泞道路没有了,垃圾围村不见了,墙上乱贴乱画的小广告也被图文并茂、清新悦目的文化匾牌所取代。更令人欣喜的是,蒋峪镇村村建起文体广场,“出彩蒋峪人”文艺汇演靓丽登场,成为这个夏季最炫目的风景。 

我先后看过东浦沟、刘家营两个村的文艺演出,一个是海选的,一个是进入前十的,档次有差别,精彩、热烈却是一样的温度。夜色降临,村民们扶老携幼走出家门,走出街巷,汇聚到广场,参加自己的文艺盛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舞台上的表演,憨厚朴实的庄稼汉唱起了流行曲,腼腆羞涩的农家女跳起了广场舞,那种质朴,那种洒脱,那种源自本真、发于内心的喜悦和豪迈,绝对会感染你,让你情不自禁地一次次把掌声奉送给他们。

分管文化宣传的领导介绍,“出彩蒋峪人”分四个层次进行:村级初选、社区选拔、晋级出彩、晚会颁奖。参演人员四千多,加上亲友团,参加人数超过两万,成为蒋峪镇有史以来的“文化之最”。“俺要进广电,俺要上春晚”,几乎成为每一个演员心中的梦想。都说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可没有舞台,心灵何所依傍?梦又何处绽放?昨天不敢想,想了也不敢说的话,今天嘎嘣脆地大声喊了出来。这就是蒋峪人的喜和乐,这就是蒋峪人的精气神! 

 “骑着电动车打盹”,“蒋峪的猫都饿瘦了”,这是2015年的夏天,流传在蒋峪,又很打动我的两句乡间俚语。过去路子坎坷,“颠断肠子”。目今,主干道全部硬化,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骑着车子行驶在上面,暖风吹,太阳照,惬意慵懒自逍遥,真是醉了!在李子行村,围在罩油机械周围的是一个个开心的村民。大热天,刚罩过油的路面还很烫,就有村民小孩子一样踏上去,图个新鲜。村支书高兴地说,文化广场建成使用了,篮球场地基清理好了,河道清淤也动工了,再铺上柏油路,俺村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猫饿瘦了”指的是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村村动员,人人参与,“三大堆”不见了,街街巷巷干净透亮了,原先垃圾为生的野猫没吃的了,可不就变瘦了?幽默、风趣里透着蒋峪人迈向新生活的喜悦、自豪和满足。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清楚地知道,这些巨变来源于镇党委政府大笔挥写的“三篇文章”:一是“净”的文章。按着“整治提升—提报验收—达标销号”的路子,他们集中一个月时间对道路两侧及村庄巷道、河道、房前屋后的老大难“三大堆”进行了清理,达标一个村、验收一个村、销号一个村,村村落落“旧貌”换了“新颜”。他们还投资500万元配套完善了环卫设施,聘请了足够的保洁员,建立起“镇—社区—村—网格”的四级保洁体系,“庄户人不讲究,窝窝囊囊做财主”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嫌。二是 “水”的文章。从2013年开始,他们投资1.8亿元,对汶河、蒋峪河进行综合治理,修复河道、建坝蓄水、建设广场,千亩莲湖公园奇迹般在古老的蒋峪靓丽呈现,引来游人如织,引来白鹭翩翩旋飞,引来天鹅曲颈高歌。三是 “路”的文章。投资5800多万元,先后建成蒋段路、蒋蒲路、常王路以及李子行至西圈等13条81公里的乡村道路,村村通上了柏油路,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子也越走越宽广。

歌德说过,建设才使人类享受到纯真的幸福。一个地方的建设发展,与普通群众的幸福息息相通,这才是建设者最大的成就和荣光。没有豪言壮语,不讲待遇报酬,每一名镇村干部都顶着烈日,忙碌在每一个建设工地,每一个活动现场。“累并快乐着”的感觉,已成为蒋峪镇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最美享受。

在这个夏季,我们感受到了蒋峪人不一样的火热情怀。


郭宝学,寺头镇鹿皋村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爱好写作,发表新闻、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出版《岁月如歌》《守望》等作品集。创作歌词多篇在《歌曲》等杂志发表。临朐作协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