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ME影视计划剧本工作坊—系列讲座精选

AME影视计划 AME影视计划 2022-08-03

第一讲

杜海滨


陕西人。自幼学习绘画,1996年至2000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学习,1998年在校期间开始独立影像创作至今。

 

主要作品及获奖记录

 

纪录片《铁路沿线》 获2001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

2001年中国首届独立映像展最佳纪录片,

入选2002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

纪录片《人面桃花》 获2006年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纪录片创作基金。

纪录片《石山》     2007年中国平遥摄影节纪录片大奖。

纪录片《伞》入选2007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入选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最好纪录片单元”,2008年获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提名奖。

纪录片《1428》 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法国巴黎环境电影节评委会奖。

   纪录片 《少年小赵》2015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评审团奖,2016年英国伦敦华语视像节评委会奖,2016年巴黎中国独立电影节大奖,2015年中国独立影像展纪录片单元大奖等。


作品《少年小赵》海报



AME 大师讲座第一场由中国独立影像代表人物,导演杜海滨老师首先开讲,并且由中国美术学院高世强教授主持。

杜海滨老师讲座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作历程和个人经验分享,第二部分是与学生互动,解答困惑。

 

杜海滨老师从自身经历开始讲起。1998年在电影学院就读二年级时,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影像工作,当时选择电影是认为自己所擅长的绘画和现实之间有巨大鸿沟,而电影对自己来说有很大的挑战。当时感觉纪录片是把摄影机当作笔,非常灵活,认为纪录片是一个更容易上手的影像形式,非职业演员和现实场地。


人生就像一辆车,开到公路的岔口上,本来我可以走另一条路,现在却走了这条路

 

06年的时候遇到了可以转回剧情片的机会,当时已经拍摄了几部长记录片,而那一年歪打正着遇到了现在的纪录片制片,三部片合作完就到2015年了,而过程中并没有和剧情片断了联系,对于电影剧本的写作并没有停,遇到没有办法用纪录片记录时,会在脑子里想能不能用剧情片展现。

 


60年代—70年代是电影的自证过程,证明自己是艺术而不是工业。再把目光放当下,电影从没中断过智性表达,不要把自己框定在某一范围之内。


作品《伞》海报



有学员问起一直对纪录片感兴趣,同时也很关注女性修行人,如何找一个切入点去记录她们。杜老师回答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相处一下,在民间信奉中有很多生态,要想清楚要做什么,人为什么要去信,找到具体的拍摄对象,首先要完整清晰的表达。一部电影再长,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想要的素材,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由电影语言表达,是对一个富有人性,有血有肉的,而不是符号化的存在。


杜老师最后用一句话结束了讲座“电影的感性,是基于理性的基础而达到的感性

 

第二讲

戴漓力


     1984年出生 2002年参加第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二等奖,因此被武汉大学特招保 送到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半年之后,她考到了武大的国学实验班

2002年,武侠·灵幻长篇小说《铃儿响叮当》,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武侠·灵幻长篇小说《忘归箭》,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武侠·灵幻长篇小说《胭脂红》,上海人民出版社

现为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影视研发中心总监


AME大师讲座第二场是来自华策影视公司的影视研发中心总监戴漓力,中国美术学院范厉老师主持,戴总从影视公司行业角度来讲《如何做一个能和甲方沟通的故事》。

首先从一个问题“我们的故事都给谁看了”开始,将学员引入思考。戴总认为:1.不要给亲朋好友,以及那些无条件支持你的人看。2.不要给参与这个故事创作的人看。3.给那些可能会伤害你,但也可能有能力的合作方看。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遇到的甲方也许是以下几种人:从没写过故事的责编、刚毕业的学生甚至实习生、有经验但暂时没钱的制作人、有钱但不懂创作的投资方。戴总分析了读故事的人:有名的编剧不会做评估和责编;而评估和责编一旦有了经验,就会自己去搞创作;大公司需要把控制作的标准和流程;小公司有个人特色却不够大。


甲方们的思考方向:投入产出的风险和利益;艺术的口碑和品牌,也是利益;社会影响力和对目标群体的影响。

甲方需要从故事中读到什么:在简介中找大纲;在大纲中找分集;在分集中找剧本和场景;希望直接看到剧本。

 

剧本是个半成品的情况下如何思考:半成品需要解释和解读;创新需要付出代价;想要尝试一个新概念;脱离舒适区充满了怀疑和不确定性。

 


当编剧面对甲方时要如何战斗:1.针对利益需求,亮出你卖的世界观/概念;2.针对阅读时间问题写出解释,包括解释剧情、人物关系、情感转折,那些暧昧朦胧的感觉;3.针对想要更多的甲方,增加适量的细节场景;4.针对怀疑和不确定,每一阶段不要给太多东西,每次确定几个问题,下次再确定另外几个问题;5.用文学性语言,写出阅读快感。

 

第三讲

雎安奇


1975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接受了电影教育。

目前备受国际瞩目的中国新一代电影导演和当代艺术家之一。

他的创作涉及实验影像、叙事性电影、绘画和LED灯箱系列作品,是中国观念艺术创作者中的罕见个案。作品曾于巴黎蓬皮杜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展出。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2000年处女作《北京的风很大》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成为日后中国实验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2015年《诗人出差了》在44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首映并获得了最佳亚洲电影大奖,以及第16届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3届西班牙巴塞罗那Casa亚洲电影周的最佳导演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2016年拍摄由二十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共同出演的电影《失踪的警察》;七月拍摄《钻的人》入选瑞士文化基金会全球九人艺术计划、2017年完成由西班牙戈雅奖新科影帝扬·可耐特(Jan Cornet)主演的影片《阿尔莫多瓦的演员》。《北京烤鸭》是雎安奇最新的电影计划,剧本获得盛大文学全球剧本大奖国际著名影评人汤尼·雷恩(Tony Rayns)称其为百分之百的电影创造者。

2003年雎安奇和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七人上书国家电影局被媒体称为“独立电影七君子”。


作品《诗人出差了》官方海报


 


AME大师讲座第三场由有“独立电影七君子”之称的雎安奇导演开讲,中国美术学院高世强教授主持,雎导用一个占卜小游戏与学员们展开轻松愉快的互动,通过测字与学员们交流了对电影的感受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一一解答了学员们对电影和工作的问题。学员们反响热烈,与雎导互动频频,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讲座结束后,学员们依依不舍地簇拥雎导离开会议室,纷纷表示出对占卜的浓厚兴趣。






(文字:王怀民   摄影:孙晓宇   编辑:雪子)




A=Academy(学院);M=Movie(电影);E=Education(教育-育人-人才); 


AME影视计划包括:

一次“影像艺术向何处去/回望与前瞻” 学术论坛

一个剧本工作坊

一个国际影视实践者论坛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全国艺术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影视分会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协办:华夏徑山微电影小镇、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参与院校: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