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场还是荒野?
注:关于金丝野牦牛的文章,将修改后重新推送。
---------------------------------------
草原生态系统既是放牧牲畜的草场,也是野生动植物生存的荒野。草原保护的目标是保持健康的、富有生产力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青藏高原可以从世界上其它草原生态系统的成败中借鉴什么经验?
动笔写这篇序言时,我们发现自己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草场,包括坦桑尼亚角马迁徙洪流搏动的塞伦盖蒂,西藏高原和蒙古大草原。草场一直萦绕脑海或记忆的边缘。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大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40%。人类的贪婪、无知和疏忽对草原造成了剧烈冲击,因此理解草原的生态学迫在眉睫。科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要获得实现有效的长期保护所需的信息,科学是我们掌握的唯一工具。生物界的许多信息仍不为人知,甚至一些看起来简单的生态系统,其运行机理我们也知之甚少,比如草原。越来越多的草场被开垦成农田,脆弱的土壤受到风蚀,或草原因过度放牧而退化,为了物种的生存和游牧文化的传承,保护势在必行。人类把草场变成沙漠,却称之为发展。
在恶劣环境中开展多年的野外工作,需要超越科学研究的热情投入。身在草原,天空看起来更加广阔和深邃,一望无际。在这朴实无华的广漠之中,一切都变得寂静、孤独、轻淡却又生机勃勃。旷阔的草原反而给人一种莫名的空间上的归属感。每个投身野外工作的人都会切实体会到这种复杂的感受。这或许不足为奇。人类起源于广袤的非洲大草原,许多狩猎采集社会直到近代都与这种环境息息相关。各种形态的人类社会从约13000年前开始通过培育各种作物和驯养野生有蹄类动物而逐步演化。因此,我们不仅关心这片土地,也关心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在过去数千年里,草原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游牧民及其家畜随季节变化转移到牧草更好的地方。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草场上,都有家畜放牧一年或几个月。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政府推行游牧民定居以便更容易地进行管理,传统的放牧方式正发生急剧的变化。许多草地开垦成农田,这种转变大多发生在根本不适合农耕的干旱区,但如今经基因改良的作物有可能在这里种植。集约化农业比牧业能为每个人提供更多的食物——第一批专门划出来支持畜牧业的地区之一,坦桑尼亚的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就呈现这种趋势。
公共牧地渐渐被建有围栏的私有牧地代替。这些私有牧地往往由于家畜过度放牧而逐渐退化。无论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牧场,还是肯尼亚的小牧场,都出现了这种现象。甚至在中国广阔的青藏高原上,现在也已经把草场划分到户,即使那里因海拔太高不适宜农业。在干旱或大雪季节,家畜无法转移到更好的草场。政府资助修建的围栏进一步降低了放牧的灵活性。到目前为止,只有蒙古政府抵住诱惑,没有在东部大草原(全球现存最好的温带草原)上围围栏。无论什么样的土地所有制,发展都致力于增加家畜数量,而不是草场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一个生态系统是静止不变的。草地可转变为灌丛或荒漠。这种变化趋势无疑会随着全球变暖对植被带的改变而增加。同样,人类文化也不断适应和变化。这些变化往往急剧,且对土地有破坏性。这使得自然保护成为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尝试新的观点、概念、政策和方法来应对持续变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一个基本的目标是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为了没有替代生计的牧民,也为了同样没有其它存活方式的动植物。
草场因其美丽和多样性成为有代表性的生物宝藏。有些物种是地方特有种,如中亚的野生郁金香、北美洲的穴鸮。还有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野生动物景象,如藏羚羊、蒙古原羚、角马的大迁徙,以及许久以前,北美野牛的大迁徙。所有大型有蹄类动物都受到围栏的威胁。在非洲博茨瓦纳,野生动物为围栏阻碍无法到达饮用水地而大量死亡。在中国,极度濒危的普氏原羚试图钻过太高的围栏时被挂死。藏野驴因损坏围栏而受人厌恶。可是,难道牧民应该忍受一大群藏野驴把留给家养牦牛、绵羊和山羊冬季牧草吃掉吗?
无知的政府政策也对草地有影响。在北美草原,草原犬鼠曾经数量众多,如今十分罕见。人们认为该物种与家畜竞争草料,视之为害兽,即使有证据表明它们的活动有利于草场。专性捕食草原犬鼠的黑足鼬几乎因此灭绝。类似的灾难性政策在中国的青藏高原上重演。中国正在毒杀与草原犬鼠有同等生态价值的高原鼠兔,这最终将对生态系统造成大范围的、全方位的影响,从以鼠兔洞为巢的雪雀到植物的营养成分。难道这样的错误一定要一犯再犯吗?成功的管理,要紧的是干预的时机和种类,而不是随意的、冲动的行为。
人类及家畜与野生动物的竞争和冲突,在许多地区由于野生动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而加剧。塔吉克斯坦的狼、坦桑尼亚的狮子、蒙古的雪豹,这些大型捕食者捕食家畜、造成人兽冲突,特别是在它们的自然猎物已经被消灭或大量减少的地方。这的确是个难题,然而我们必须有应对方案,即使目前的方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事实上,野生动物管理是管理人。要想在生存空间日益拥挤的条件下实现野生动物与牧民的共存,必须考虑当地人的诉求。当地人与土地休戚相关,他们的生计不能被牺牲。任何管理措施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知识、文化,与他们合作。解决方案往往复杂,需要综合性的实施方式以达到长期的、持续的效果。管理也必须面对限度的问题,如人口、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数量,以及围栏、道路和其他发展项目。理想的情况是社区主动参与保护和管理他们的资源:保护最终依靠他们的意愿和参与。这样的主动参与已经点燃星星之火,还需要扩展形成燎原之势。例如,在中国有几个藏族社区已经建立保护委员会:他们保护和监测野生动物,为野牦牛、岩羊等物种留出专门区域,禁止家畜采食。
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发展和当地人的生存,这几方面的复杂和彼此矛盾的需求必须达成一定水平的动态平衡。然而,每个国家还希望保留一些自然遗产的碎片,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每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对历史的珍藏,也是对未来的馈赠。生态完整性、审美价值、精神价值和伦理观也是自然保护不可分割的部分。保护地必须要建立,并不折不扣地维持下去,不被贪念左右。这些保护地将见证我们保护物种生生不息的道德使命。保护地是至关重要的物种宝库,特别是那些无法与人类共存的脆弱物种。保护地是可以研究和监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地方,可与其它地方的变化进行比较的实验样地。
然而,在人类社会的海洋中,作为保护的孤岛,大部分保护地注定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在隔离中无法持续。众所周知,在隔离的栖息地中物种会灭绝,保护整个景观已迫在眉睫。人类社会与荒野之间矛盾重重,且发展往往优先于保护。草地提供了“软边界”,严格保护地和乡村社区之间的“软边界”。严格保护地完全杜绝人类使用,而在乡村社区,家畜放牧与自然栖息地的维持相一致,并于野生动物共存。因此,草地能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土地利用中起缓冲作用,这也是开展社区保护的基础。社区保护与1998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上制定的“马拉维原则”相吻合。原则背后蕴含了两个基本宗旨。第一,所有利益相关者必须参与制定保护计划;第二,保护规划必须把整个生态系统而不是单一的物种作为管理单元。这些原则尤其适应于草场,因为有大量来自利益相关者和科学家的关于生态系统动态的信息,也因为放牧本身十分有利于草场的长期利用和本土物种的保护。
我们做出这些评论是为了强调,草场保护的目标是为了保持健康的、富有生产力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中既有生机勃勃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其中大部分地区也生活着牧民和他们的家畜。他们之间是动态的关系,我们必须维持这种动态关系。草地具有弹性。虽然草场都已经或多或少被人类改造,但幸运的是,还有广阔的区域保存下来了。已经有了良好的管理措施可供选择,只需要基于知识、智慧和毅力应用解决方案。本书的案例来自世界各地,从蒙古和阿根廷到美国,涉及到许多问题和细节,包括草地管理、疾病、捕食作用、历史和政策。这些事实和观点稍加改动可以应用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草场,寻求建立在对土地的爱、尊重和责任上的生态和谐。
译者:
宋瑞玲,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
本文译自《Wild Rangeland: Conserving Wildlife While Maintaining Livestock inSemi-Arid Ecosystems》一书的序言。序言作者Anthony R.E. Sinclair和George B. Schaller在半干旱草场上开展了多年的草原和野生动物研究。
期待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靠谱地谈论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保护。
20160418 | 雁落之春
20160411 | 瑞士牧民怎么保护高山牧场
20160404 | 格日的手段
20160328 | 猛兽的价格
20160321 | 生于青藏高原
20160206 | 高原纤之殇
20160128 | 藏羚羊:中国最后的有蹄类大迁徙
20160122 | 拉达克的藏野驴
20160114 | 野牦牛:看不到尸体,不等于安全
20160108 | 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
20160101 | 斯皮蒂峡谷的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