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丧失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敬畏之心,固守思维模式不变?
王雨豪 | 芝麻学社创始人,天使投资人。
活动:2017年3月21日,2017 Mini 创业营二期开营典礼,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与嘉宾审阅授权发布笔记。
责编 | 喻清野
深度好文:2521字 | 4分钟阅读
阅读第1306篇笔记之前,请先思考:
创业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李善友在5年间完成个人认知进化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什么造成项目的试错成本如此昂贵?
如何让项目“破镜重圆”“起死回生”?
全网首发·完整笔记·商业思维
诸位同学下午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个话题——多元思维模型。
一、关于不确定性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前段时间杨振宁先生重回故国成为中科院正式院士的新闻很是热闹,有人宣称有重大数学发现“杨先生和翁帆结婚时,一个是82岁,一个是28岁;11年后,一个是39岁,一个93岁”,这算哪门子发现呢?不过,这个小插曲激发了我对杨先生和李政道先生共同发现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好奇心?它到底说的是什么?
后来我花了半天的时间查阅了关于宇称守恒、宇称不守恒、杨李两位先生各自论述、吴健雄实验等等有关资料,今天对于宇称不守恒定律我这样描述:
两个相同的基本粒子,在相同的环境,衰变时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
宇称不守恒定律被认为是20世纪和相对论同样量级的定律发现,对宇称不守恒的了解给我带来了认知上的震撼,翻译成现实创新界、商界当中的场景就是:
同样一个人,做同样一件事,在同样的环境中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过去一年来善友老师不遗余力地宣讲创新中的不确定性论,非连续性创新曲线等,今日一思量,却有别样有趣巧合。
笔记侠注: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由吴健雄用钴60验证,也就是说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并不相同。1956年,科学家发现θ和γ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θ衰变时产生两个π介子,γ衰变时产生3个,这又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粒子。
既然世界本质上是不确定性,创新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二、关于面对不确定性的三个问题
有三个问题如下:
第一个问题:
2012年秋大约五年以前善友在创业营开始上第一堂课,关于小3大战小米&360的故事(笔记侠注:指360特供手机与小米手机之间的互相指责,有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CEO雷军与 360安全中心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上的骂战。另有腾讯董事长马化腾等参与),课件中充盈着故事和现象。
5年后,一批批研习社的学子社员被“颠覆式创新”“认知革命”迷倒、心仪不止,善友本人后来鄙视彼时的课件内容的浮于表面。那么是什么让善友在5年间完成了他个人认知进化论?完成“封神”的过程?
再来一个问题:
2年前我开始了一个大胆的试错,企图搭建一个覆盖中国社区的邻里社交平台,我找了我当时认识的最棒的互联网平台的某一个产品大拿,争取他入伙。不过当时有个行权获利的问题,就是如果他不离开之前的东家,年底会有一两百万的股权收益进账。
我那时的想法是“吸引人才咱们是不惜重金的”,我说:这样吧,给我一个帐号给你三百万,速来。哥们来了,带着一支曾经“打过硬仗的产品特种部队”,全情all in。
然而“王子和公主”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六个月后,哥们跟我说 “豪哥,抱歉我看不到项目的方向,付出的努力也没看到成绩,我真的感觉无能为力啦,三百万算我的欠债行吗?”不眠之夜后我同他讲:“兄弟,来日方长。
在创新的过程中,人才很贵,比人才费用更贵的是营销费用,比营销费用更贵的是战略方向费用。
钱就不要了,反正你也困难。我要感谢你,我们可能是花了三百万的费用省了3000万的战略方向试错的费用,硅谷有句话fail fast fail cheap,祝我们未来好运”。
之后15个月过去了,我和那个哥们今天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在他新的位置上继续创新,而我和后来的伙伴们把一个起始于邻里社交的项目迭代成为上海最大的会员制个性化教育机构,就是今天大家知晓的“芝麻学社”,探险仍在继续,未来尚未确定。
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么优秀的一个产品人才在已有的确定性成功之后面对新的不确定项目会陷入那样的窘境?为什么一年多前的一个几乎死掉的团队会有今天蓬勃的新局面?是什么让项目“破镜重圆”“起死回生”?
第三个问题: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在我身边我熟悉的创新者中,有三四人,一年间完成2~3轮融资,单个项目融资超过3个亿,或超过5~6千万美元,一时风光无限。谁料一个春夏秋冬之后,钱没了,项目却并没有成功升级到从1到N的美好阶段,要么公司清算,要么产品另起炉灶,要团队碎片一地重新来过。
是什么让融资高手、无限看好其创新方向的投资人都一并面对如此尴尬?是他们的思维模型出现了问题吗?为什么大家集体丧失了对未来不确定性起码的敬畏心?为什么一个个项目的试错成本如此昂贵如此令人心痛?
三、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所有这些问题,我在今年初春三万英尺之上的一个午后机舱里找到了答案。我要感谢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先生,他的一本书《穷查理宝典》帮助我找到了答案。书中这样讲:
“他的多元思维模型(据他估计,大概有100种)便能提供一个背景或者框架,使其具有看清生活本质和目标的非凡洞察力。他的模型提供的分析结构使他能把纷繁复杂的投资问题简化为一些清楚的基本要素。这些模型中最重要的参考来自包括工程学中的冗余备份模型,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和化学的临界点、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以及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这种广谱分析法…”。
这正是我苦苦寻找的答案。对于善友而言,来自巴拉巴西的网络科学思维模型,来自王东岳先生的代弱递偿思维模型,来自张首晟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模型,帮助其构建起雄傲时代的创新理论体系。对于创建亲邻公司的我而言,从0到1面对不确定性局面中的精益创业思维模型给我绝处逢生的可能。
对于我那些一年花几个亿的哥们,其融资中的思维模型和创新试错中的思维模型竟然毫无两样,这让他们过去心如刀割。像查理·芒格一样,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在创新的路上化繁为简、由终及始,这是每个创业者都需要知道的基本道理。
我相信每个思维模型都有其边界,这是这个伟大世界奇妙的地方。每一种思维模型都是武器,关键看你怎么用。
譬如台下的一位先生,他来自地产行业,那曾经是一个多么暴利的行业啊。他曾经和我聊过他的思维模型大约是这样——带着一个女孩去LV专卖店,瞄了一眼,对店员讲:这一只,那一只,还有第三只,这三只包放在一边,其余全部打包,拿下。
他的这种思维模型彪悍吗?有价值吗?必须的。遥想地产黄金时代,搞定银行行长,拿下五亿贷款,然后就能获得二十亿净利润,时间就是金钱啊,还挑什么挑?那么今天这个思维模型还有价值吗?恐怕就不那么好用了吧。此上为玩笑。
最后按照查理·芒格的风格,送大家一句话:要想一生过得悲催,那很简单,弄一种思维模型,可劲儿造。
最后祝各位事业有成!
更多精选文章,点击以下标题链接☟
笔记侠联合喜马拉雅FM推出
《新商业进化论》
长按下图二维码收听系列完整音频课程
每周两期,每期15-20分钟,一年共100期,1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