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只要被群体同化,成熟的判断力和敏锐洞察力便荡然无存

古斯塔夫·勒庞 笔记侠 2019-04-07


内容来源:本文是《乌合之众》读书笔记。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审核授权发布。

图片设计 | Holly    责编 |戈多 文斌

 第1888篇深度好文:4945 字 | 8 分钟阅读


全网首发·精华笔记·商业思维


本文新鲜度:★★★★★      口感:葡萄干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 群体有哪些和个体迥然不同的新个性?

  • 群体心理有哪些特点?

  • 群体的力量是如何激发并用进现实的?


在外海的护航舰“贝勒·波拉”号正在寻找在一场风暴中失散的巡洋舰“波索”号。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大白天,有一个值勤兵突然发现有一艘遇难船只的信号并指给其他的船员看,很多船员都顺着信号指示的方向,他们都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发出遇难信号的船和载满了人的木筏。

 

船长放下一条船去营救遇难者。在接近目标的时候,船上的官兵仍能看到和听到“一大群活着的人伸着手,夹杂着很多混乱的声音和歇斯里地的哀号。”

 

到目的地后,之前的那条木筏和一大群被困者的身影和哀号声都不见了。不过是找到了几根树枝。

 

他们看到的那一幕不过是群体性的幻觉。群体中于是出现了这样荒诞的一幕,现实中存在的事情被无端扭曲,无关的幻觉则笼罩了整个真相的原本面目。


 

而这件事情是曾被《科学杂志》报道过的真实事件。

 

个人只要被群体同化,原本在他们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成熟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都会荡然无存。

 

一、群体表现出和个体迥然不同的新特性


汇集到一起的一群人,他们原有的个性都不复存在,自觉将个人思绪都集中到同一个方向,这样形成的是我们所说的群体心理,这种群体也叫组织化的群体

 

对群体所具有的心理进行描述时,我们往往很难做到准确,原因有二:一是构成群体的这个组织会在民族和组成方式上有差异;二是群体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因素会有属性和程度上的差异。

 

1.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群体分为两类:异质性群体;同质性群体。

 

异质性群体。

 

不同职业、不同智商、不同特征的个人构成了这种群体。种族是影响群体的一个基本型因素,它会使各种异质性群体几乎毫无共同点。而除了种族因素之外,异质性群体最重要的分类依据就是该群体是否具有名称。

 

同质性群体。

 

同质性群体可以分为三类:宗派、身份团体和阶级。

 

在这本书中,我们讨论的范围只局限于异质性群体当中。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已经达到组织化这个程度的群体。

 

组成群体的个人所表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起到绝对的控制作用;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作用下,思想和感情会逐渐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暗示的观念会使人产生即刻将其转化为行动的冲动。



一个群体,不管是由什么人构成,不管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多么不同,不管他们的性格和智商的差异有多大,都会促使这些群体中的成员获得一些共性——集体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与他们是一个孤立个体时截然不同,这是群体表现出的和个体迥然不同的新特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群体形成的方式上存在跟之前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移动互联网之前,群体的形成方式集中于线下,正因为集中于线下,一件事情发生时,聚集在一起的人会形成快速地反应。

 

在情绪的激发上,往往由于大家可以直接产生交流,而将激愤(喜悦)而感染众人使其扩大化。这是由于人们可以在线下产生连接,并形成意见的参考人们会倾向于参考大群体的意见,而非更多听从自己的内心,每个人都像是有一张能更好躲在人群中的假面。

 

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得相对完善后,在情绪的感染上,会因为个体的觉察时间长短,接触的信息多少等因素影响,而对群体事件的反应产生迟延或者更理性的对待。

 

2.群体和个体迥然不同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群体的数量众多,这种数量会赋予个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从而激发出人本能的欲望。群体会消除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使个人很难约束自己的欲望。

 

其次,传染。在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极其强大的传染性,这会使个人产生一种与他本性非常对立的倾向——随时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


 

最后,这种传染会造成群体极易接受暗示。

 

心理学家已经证实,一个人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后,在群体的催眠影响或其他一些我们无法得知的因素的影响下,就会进入一种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完全失去自我意识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无法辨别自己的行为,丧失了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现今群体交流的方式发生变化,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力变小。由于上条感悟所述原因影响力变小。

 

第二,但在群体的数量上会比上个时代更庞大。因为人群可以聚集起来的方式更多,聚集起来的人群数也更大。

 

比如,前段时间的明星鹿晗恋爱事件,在这个时间上聚集的人群以及鹿晗的4千万粉丝使新浪微博一时间陷入了瘫痪。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这么庞大群体是没办法一时聚集的。

 

二、群体心理有哪些特点?

 

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群体行为并非是一种经由大脑理性思考后的行为,而是在脊椎神经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本能行为。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是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本能地产生反应,就好像“膝跳反应”一般。

 

在某种意义上讲,群体不过是刺激因素的奴隶而已。影响群体的刺激数不胜数,而群体总是屈从于这种刺激产生的冲动。


 

群体不会做任何预先规划。他们易于被最为矛盾的情感激发。但又如同木偶一般受到当前刺激因素的摆布。他们就像被风暴卷起的树叶,被不同刺激所产生的气流吹着向每个方向飞舞,然后又落到地上,回到自己最原本的状态。

 

群体的这种易变性使得群体难以统治,尤其当公共权力落到他们手里。由于群体没有做长远规划的能力,注定他们狂乱的愿望形成后很快就会被抛弃,无法持久。


一些社会公众人物(明星、高官)出轨或者丑闻曝光,媒体和网络一边声讨的同时,会有一些人说:很快,这些事情又会被大家遗忘。这就体现了群体的冲动、易变。

 

前一分钟还骂陈赫出轨的人,后一分钟可能又会祝他新恋情幸福。人们被情绪驱动,时而跟着大家喊生气,又时而变理智。

 

遇到这些突发事情的群体,不会理性分析,也不会冷静判断,只是“勇敢地一头扎入流言蜚语的大军”,但当另一件抓人眼球的事情出现后,人们便立马会被吸引并忘掉前一件。

 

2.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的丧失自我意识的特点,使得它特别钟情于非理性的事,也会听从所谓的暗示,没有任何判断能力和辨别理性,就只剩下极端的轻信和盲从。

 

群体通过形象进行思维,而形象本身也会马上引发与之毫无关联的一系列新的形象。比如,人们把楼顶上的一线烛光看作是向围攻者发出的信号,但稍加思索就会知道,数理之外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烛光的。

 

案例1: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报道,两个小女孩在塞纳河溺水身亡,五六个目击者信誓旦旦地说他们认出了这两个孩子。孩子的母亲也说是自己的孩子。所有的证词都证实这两个女孩已经死亡,就连法官都认为没有任何疑点,毫不犹豫地签下了死亡证明。为孩子举行葬礼时,两个本来已经被认为死亡的孩子出现在人们面前。

 

暗示经常起始于某个人的特定的模糊的记忆所产生的幻觉,当这些幻觉被肯定和盲从后,就会在人群中大肆传染,最后造成集体性的幻觉事件。

 

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中的人对事情的现象都是被动接受的,而且不加以区分和辨别就肆意地传染和扩散,最后以非常快的速度和难以想象的范围极度地放大这种效应,达到某种无法想象的后果。正因如此,群体才最有可能也最容易干出那些最恶劣的极端事情。

 

群体只能把人的感情或是情绪带向极端,要么极高,要么极低。这种情绪当然与群体中的个人的智力水平没有丝毫关系,因为只要个人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他的智力就会大打折扣,他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就会受到整个群体的约束。

 

案例2:

 

曾经被所有剧院经理拒之门外的《查莱的姨妈》,最后因为一个股票商人的出自而在法国演出了200多场,在伦敦演出了1000多场。

 

显然,剧院经理不能代表观众,他们自称是非常有资格辨别喜剧好坏的人,却总是不知不觉掉入自己的情绪所设定的泥潭中。

 

4.群体的偏执、专横与保守


 

只要是简单的意见、想法或是信念,群体从来不加以辨别和筛选,也不做任何解释,要么一概拒绝,要么全盘接受。群体经常利用自身的强大将自己的理想和偏执强加给每个个体达到专横的目的。

 

群体在专横和偏执下开始对情感有着清晰的区分,而且很容易产生这种情感,一旦有人煽动起这种情绪,他们马上就会将其付诸实践。

 

群体从来都不会怀有怜悯悲慈之心,但他们却在骨子里对强权马首是瞻。一边对强权低声下气,一边对软弱温和者霸道。

 

5.群体的道德

 

假如我们阿斌群体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如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对平等自由的渴望等,算作“道德”的内容,那么他就会表现出崇高的道德境界;但是如果我们把群体的道德看成是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和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太好冲动和反复多变的群体显然是毫无道德可言。

 

群体既可以表现出那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残忍道德,也可以做到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无私奉献和敢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三、群体的力量是如何被激发和运用进现实的?

 

两种因素决定群体的意见和信念:间接因素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指的是能够让群众接受并忠诚于某些信念的因素。某些观念的爆发和实施有时候看起来显得有些突然,不过这只是表象,它肯定是受一种准备性力量的控制和推动。

 

群体信念的间接组成因素,大体可以划分为: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教育。



1.种族每个国家及种族群体都具有其不可被完全替代的特性,无法被其他的群体传播来的东西所取代的,即便是在经历多次的融合之后,我们依旧能够从中看见他们各自所具有的特征。

 

2.传统。传统代表着过去的价值观、习惯、和感情思想,是历史、环境等因素综合在一起的产物。

 

3.时间。在群体意见的形成上,时间对群体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由时间装备起来的,因为它至少为它们准备了生长的土壤。

 

4.政治和社会制度。在历史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当你想要找到影响群众的某种工具时,你只能从制度中找到。

 

5.教育。对当前教育制度的剖析,让其弊端呈现于世人雪亮的眼睛前是非常及时而有必要的。良好的教育可以使群体和民族得到极大的成长。

 

直接因素是在经过长期的准备后可以用来说服群众的因素。但是,要是没有之前的铺垫,它们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它们是使观念采取一定形式并使其产生一定结果的因素,而它们也会导致集体突然发力,比如说,一次骚乱,或者一场罢工。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包括:形象、话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

 

1.形象、词语和套话。

 

词语和套话所反映的形象不一定客观存在,但却能使人印象深刻,使其鲜活起来,也就更容易左右群体的想象力;但同时也可以控制群体的想象力,平息事态——简直可以黑白颠倒,杀人于无形。一旦有了这些词语和套话的存在,一切科学都变成了被抨击的对象,集体无意识的群体只会甘心俯首帖耳。

 

有些词语在特定时期内约定俗成地对应着特定形象,但并不是所有词语都精确对应某种形象,有时也会因时因地而错失该种形象,不再产生影响群体想象力的力量而成为空话。

 

2.幻觉。


 

人们受够了不合口味的科学,甘愿成为幻想的奴隶,哪怕牺牲,也要享受瞬间的醉生梦死。要是谬论对他们的诱惑力更大一些,那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投入谬论的怀抱。

 

凡是能让他们产生幻觉的,都可以轻易地控制他们;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3.经验。

 

经验是能够让真理存在于群众内心深处最有效的手段。它是能够让真理生根发芽,并且让危险性降低到最低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但为了实现这种目标,经验必须在大范围内经常出现,经常发生。

 

4.理性。

 

推理并不会影响群体,群体能够理解的只能是一些拼凑的观念。所以,那些懂得如何去影响它的演说家们总是借助于它们的感情而不是理性。对于群体来说,逻辑定律毫无作用。

 

案例3:

 

巴黎围困时期,一群怒不可遏的人因为怀疑一名将军把国防计划卖给了普鲁士人,所以把那位将军压到当时的政府驻地罗浮。一位政府官员,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大声呵斥要求处死这名囚犯的人。

 

政府官员向那个囚犯宣布:“正义一定会得到伸张!在护国政府对你们的要求作出决定前,他会被我们圈禁起来。”人们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人群慢慢散去了。仅仅过了十几分钟,将军就回到了自己家里。要是这位演说家用逻辑论证来劝说愤怒的人群,一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所以,理性最好的去处就是留给哲人,我们没有必要让它统治人。与其说理性并不是所有文明的主要动力,倒不如说即便有理性存在,感情,比如说尊严、自我牺牲等依然是文明的动力。


推荐阅读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页面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发现好活动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