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姆·查兰:不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而是你懒得想

赞赏小侠 笔记侠 2019-04-07


内容来源:2018年10月26日,在《哈佛商业评论》举办的中国年会·2018上,世界知名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以“新技术新管理”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延伸阅读内容来源于源码资本(ID:sourcecodecapital)。


今日笔记达人 | 筱米

封图设计  | 泉十七  责编 | 嘉琪

第  2658 篇深度好文:5096 字 | 8 分钟阅读

完整笔记•组织管理


本文优质度:★★★★★    口感:爆浆芝士


笔记君说:


管理,似乎是每个公司,每个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在现今这样一个智能发展的时代,各种技术层出不穷,那在这样的新技术时代,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呢?


接下来,和笔记君一起跟随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的思维探寻答案吧~

 

 一、人机结合,机会更大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事件:

 

曾经,一位CFO出身的CEO给大家分享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事。2003年他的企业还不是很好时,乔布斯就给他打电话,并且乘坐私人飞机来找他。来了之后就说要他的玻璃,就是手机屏幕。

 

在2003年,没有人想到过智能手机长什么样,甚至没有人会想到有这么一天,但乔布斯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正在努力。一开始乔布斯还没有直接跟他说要玻璃,因为乔布斯的风格就是高度保密,苹果公司现在还沿袭这样的风格。

 

然而这个玻璃厂1976年已经关了,但乔布斯要他把这个厂重新开起来,无论多少钱乔布斯来开支票。这个CEO说可以开,但需要两年时间。乔布斯说我要6个月,就要你的玻璃。




讲这个事情,是想要告诉大家:


我们今天讲技术,好像都是往前看,但是事实是一些技术已经存在,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看到它的商业用途,以及其他更多用途。

 

大家都认为,乔布斯是用一些全新的方式把它们综合在了一起,但我想说技术从来都不是一个技术问题,重要的是每一个企业家,甚至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如何创造性地用好技术,真正造福于民,真正做大,这也是我们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以前的很多技术都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我们认知世界的能力,但没有一个像现在的智能技术、数字技术这样,能够真真切切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

 

这次数字时代智能技术的出现,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他们在考虑机器如何像人一样思考,甚至比人更细致,去帮人做决策,提升我们的能力。可以说,在这个方面是极大地赋能了我们。

 


当人和机器智慧结合在一起时,会有更多巨大的机会展现出来。

 

这项技术很有意思,我们叫它人工智能也好,算法也罢,它会帮人思考,收集、分析信息,做出决策。

 

其实最基本的原理在1763年就有了,但今天的算法有了一些新的应用,乃至于真正创造出一个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

 

无论你是谁,你在那里,也无论你在手机上买什么东西,都可以随时下单,可以看到物流等信息,根本上就在于它的智能技术,并且,所有人工智能底层都需要这样的算法。

 

而这个算法1763年就有了,并且算法这样一些基本原理再看2000年以前也有人用,但为什么直到2001年以后才做出来,到今天才突飞猛进?因为现在有很多技术条件支撑,像计算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智能技术的这种创造力非常重要,可以在现在创造各种各样的商机,可以对我们进行改变。你会看到智能技术随着其他配套技术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知道的BAT、亚马逊等领军企业,就在做类似的事情。

 

所有的智能技术,底层都离不开算法。我们常用的最基本的是1763年诞生的绿色算法,它在现代展现出大巨大的能力,正在改变人类社会、商业社会。

 

 二、智能技术时代,

企业持续发展三要素

 

在这样一个新技术时代,当我们发现有这样的东西出现时,应该如何帮助我们的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呢?这里有三件具体的事情:

 

1.让公司里的所有人集体学习,对智能技术有一个认知。

 

如今,时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走,所以首先一定要让公司里的所有人对智能技术有一个认知。

 

这里的认知,不是说都要学编程成为程序员,也不是都需要学算法,而是当我们从业务角度去想这个问题时,要知道怎样去习得技术,还要知道它能帮我们做什么。

 


中国人讲贫穷限制想象力,但很多时候你不知道,是因为你根本不想知道。当然,有的时候打开天窗需要一个认知,尤其是我用了这样的技术最终能给我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作为中基层管理者,一定要学。因为随着智能技术出现,你的工作将会跟原来有很大不同,你会极大地从繁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所以美国很多大企业是强制性要求所有员工对智能技术有一定认知和了解。

 

2.用户为王。

 

这个时代,是真正的用户为王。当用户面对更多更便宜更好的选择,更快捷的体验,更极致的服务时,他为什么选你?

 

你将要做的一切,将对用户体验会产生什么样影响?优于现在吗?客户需要为你变更使用习惯吗?

 


很多年轻的企业可能都希望借助算法、视频等新技术,给客户带来自认为很酷的新体验,但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客户的真实感受。

 

我们要去想怎么重新组织企业的各个资源,使一个人能够更好更快捷地去服务用户。

 

外部变化速度非常快,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的管理模式是什么,在管理模式当中,硬件部分就是你的组织架构。

 

但很多时候,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中,组织层级条块分割,是不利于企业快速灵活做决策和调整的,所以在这个方面,每个企业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管理模式要做什么样的改变。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


必须真正从客户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技术而技术。

   

3.为每个人赋能。

 

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去谈管理的时候,依次往下可能会看到下面几个老总、几位管理层、员工。这是组织变大后的正常现象。

 

但通过智能技术,你可以为每一个人,为每一个员工创造不同的机会,可以真正让每一个人的潜力得以发挥。

 

过去我们看每一个人,只是一个简单、重复的人而已,但每一个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华,适合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责。

 

通过智能技术中的数字技术,可以把每一个员工当成一个独特个体,像对待用户一样对待他们,发挥他们的潜能,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是真正赋能的。

 


为什么这个事这么重要?


要知道,一个组织持续创新的能力,不是光靠上面一两个人,去发现奇思妙想。靠一招吃遍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创新到了什么速度呢?美国有些企业,每天可以有一个新的APP,有新的功能的更新。对于持续创新,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可以释放这种潜力,这就要靠智能技术给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极大赋能。

 

 三、小结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新技术新管理”,当我们想到新技术时,希望多数时候不是去发明创造一个新的技术,而是思考怎么更有创造性地把已有技术用到客户当中,用到每一个人当中。

 

总结今天的三点:

 

第一,组织里所有人都可以去学习,人力同事可以做一些相关推动工作,因为只有了解,才敢于想象;只有想到,才能做到



第二,我们去想新技术时代时,每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会有所不同,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管理决策,亦或是其他什么,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都要进行数字化改变。

 

第三,聚焦的同时,你核心的资产就是每一个人,很多算法都是免费的,很多技术也可以请人做,只有企业里的人才可能是你最重要的资产。

每个人都会、也都在成长。2003年见到康宁的CEO,他是一位非常传统的企业家,但今天他是亚马逊公司董事。

 

我们每个人可以有一个更广大的舞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更大的格局,每个人都去努力,让智能技术不光服务整个中国,也为整个世界服务。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HBR)创建于1922 年,是哈佛商学院标志性杂志。


作为世界顶尖智慧资源平台,汇集了全球一流的商学院研究成果及来自各行业企业高管和专业人士对商业实践的总结洞见。目前,HBR 在全世界拥有10 种语言的11 个授权版本,包括在台湾地区发行的繁体字版和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简体中文版。

 

延伸阅读



用技术推动管理的案例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曾说:“今日头条是一家科技公司、一家信息服务的平台型公司。”

 

其实,张一鸣不止一次强调过,今日头条是一家技术公司,不是媒体。


按照张一鸣的描述,今日头条用算法理解人性,除了性别、终端、年龄、地域分布等用户属性分析外,还对用户的兴趣和情感倾向进行分析,从而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筛选出符合用户阅读喜好的内容,呈现在app头部位置。

 

那今日头条的管理策略是什么呢?

 

了解今日头条的人,可能都知道,是“Context,not Control”。但具体是什么,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备注:两者都是编码技术语言。


context:语境、上下文、背景、环境,在今日头条的算法机制机制中,会根据上下文、语境等信息,审核判断内容是否合规;


control:控制、管理、限制、支配、键盘上的控制键。


1.Context和Control的区别

 

计算机有两种处理任务的方式:一种是超级计算机,用一台计算机处理很密集的任务;另一种是分布式的运算,让很多机器把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分解,共同处理任务。

 


在企业管理的模式上:

 

  • Context


指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集合,包括原理、市场环境、整个行业格局、优先级、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以及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等。有更多的人参与决策。

 

  • Control


包括委员会、指令、分解和汇总、流程、审批等。根据指令来执行。

 

为什么今日头条倾向于“Context,not Control”?

 

在张一鸣看来,Control往往会带来一些危险。人类在判断自己的理性控制能力时会有一种幻觉,对于聪明理性的人更是如此,常抱有理性的自负。



但忽视了一点:


行业是不断发展的,你所具有的知识虽然丰富,但在行业不断变化中依旧是有限的。自上而下的宏大战略往往都是灾难。

 

比如乔布斯第一次离开苹果做NeXT,他提出一个非常理想的做计算机的模式,包括优雅的操作系统,完全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语言,但是最终也没有卖出多少台。

 

Control除了会带来战略上的问题,还会因为追求控制感而导致企业反应迟钝。由于CEO精力有限,大量的审批延时,让很多事情平白增加了一天到两天的时长。



2.Context管理模式的五点好处

 

第一,分布式运算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决策。


作为管理层,你做审批决策只花30秒,但别人可能花了三个小时,做了更多的调研之后才判断。

 

第二,可以更快速地执行。


不需要层层汇总,不需要汇总到一处,能够及时地响应。

 

第三,充分的外部信息输入。


相比单靠CEO接触外界情况,了解市场行业或者宏观经济,让更多的同事,更多主管直接面向行业,信息会更充分,角度也不一样。

 

第四,参与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发挥员工创造力。


做同样的事情,如果员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会比只知道指令,做起来更有意思。

 

第五,可规模化。


Context的建设,表现形式可能是内部的系统,可能是知识共享文档,这些都是可以复用的,是可规模化的。


 

当然,有时候也需要Control,比如,紧急情况和重点项目;创新业务和新部门的早期;不匹配的职位安排。

 

总结而言,今日头条团队认为好的组织应包括优秀的人和“充分Context,少量Control”的管理模式。能保证组织内的交易成本最小,并且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基于这个理念,在公司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习惯先问Context是不是不够充分,而不是增加Control。

 

3.具体操作层面的实践

 

第一,减少规则和审批。


第二,组织结构灵活,拒绝领地意识,能灵活调整汇报关系。


第三,弱化层级跟title。


第四,我们鼓励内部信息透明。


第五,我们认为做到充分建立context,需要好的内部系统做支持。

 


笔记侠好文推荐:


不要学华为?

任何人都会辜负你,唯有到手的能力不会

曾鸣:面对这样的对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看完了,给笔记侠点个赞再走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