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评价“一些国家的表现还不如我们”?

直新闻 2020-08-29

点击上方蓝字直新闻关注我们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




 QUESTION 

直新闻:日本厚生劳动相加藤胜信昨天在记者会上,就“钻石公主号”邮轮出现23人下船前并未检测病毒的疏失进行道歉。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多地陆续报告发现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你怎么看日本当下的防疫抗疫形势?







 ANSWER 特约评论员 吴蔚:日本的防疫形势非常严峻。在此之前日本的这场战疫分为两个战场,一个是“钻石公主”号邮轮,一个是日本本土各行政区域。截至目前,二者相加之下日本累计的确诊病例已经达到了769人。
而当2月21日“钻石公主”号完成了最后一批乘客的下船工作时,这两个战场之间的界线被彻底打破,当下的日本战疫只有一个战场,那就是全国上下。这些乘客在进行居家隔离的时候是否会引发新的“人传人”,甚至发生集聚性感染,都是需要日本政府万分警惕的。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厚生劳动省昨天透露,“钻石公主”号上已搭乘包机回国的外国人中,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均发现了确诊病例。这是一个十分值得警惕的信号,它意味着日本政府对“钻石公主号”上2000多名乘客的隔离检疫方式存在着不小的“漏诊率”。这样的机制性“漏诊”远比因为厚生劳动省工作疏漏导致的人为漏诊更值得警惕。
造成它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们已经知道目前PCR核酸检测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强,但是敏感性却不高,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概率。由于“钻石公主”号上不具备医院里放射科的CT设备,在影像学分析缺席的情况下,出现“漏诊”几乎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最初有些措手不及,核酸检测的效率还没有提上来,这导致了船上乘客必须分批接受检验。这里面有一个漏洞:日本当下的核酸检测周期大概在3天到5天左右,其检测结果仅能表明乘客在采样当天的健康状况,在其等待结果的这几天内是否会发生新的传染,甚至是无症状感染,我们是无从得知的。
这就引出了“钻石公主”号最大的问题:船上的隔离措施严重不足。此前有登上“钻石公主”号的日本防疫专家提出警告:船上没有进行红区、黄区、绿区的分隔,这让整艘游轮的“海上隔离”丧失了有效性。
也就是说,假设乘客们至今没有被安排上岸,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最终都有可能被感染。因此有许多人质疑日本当局,为何不安排乘客统一上岸进行隔离?我想日本方面有自己的苦衷,安倍政府的顾虑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国内经济形势压力、即将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全国医疗资源的调配矛盾以及与世界各国的协调、世界卫生组织的沟通等等。
但我必须指出,对“钻石公主”号这样一艘停靠在日本、船籍是英国、运营主体属于美国的邮轮,在权责模糊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已经展现出了它一定的担当。
但对于更多被一些国家拒之门外的邮轮,它们的命运如何,是否会成为一座座海上的“孤岛”,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钻石公主”号出现的人道主义危机是世界邮轮史上的孤例,我衷心希望这样的故事到此为止。



 QUESTION 

直新闻:除了日本,韩国的防疫形势也不容乐观。截至今天下午4点,韩国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已经增加至602例,死亡5例。吴先生,韩国的情况是否比日本更糟呢?







 ANSWER 特约评论员 吴蔚:在对新冠肺炎进行防疫的过程中,流行病学调查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牛鼻子”。
在中国暴发疫情的初期,是否具有“湖北及武汉的旅居史”是流行病学分析的关键指标;在日本,是否具有“钻石公主”号的旅居史也是关键指标;那么在韩国,最初通过对有湖北旅居史的人群进行针对性识别与隔离后,为何还发生了疫情的全面扩散,这就非常值得警惕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韩国当下已经面临的可能是日本尚未或者即将面临的严峻局面。
一方面韩国很可能已经出现了二代甚至第三代感染者,另一方面我们仍然看到群体集会、礼拜、聚餐甚至邪教聚会等极易造成集聚性感染的活动仍然在韩国多地进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昨天在首尔光化门广场上的民众集会。首尔市长朴元淳在台上苦口婆心地劝告大家赶紧回家,不要扎堆聚集,台下那些普遍没有佩戴口罩的人群还在高喊着各自的诉求与口号。
疫情防治是讲究科学逻辑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韩国这一次非常可能会因为出现“超级传播者”而尝到苦头。回归理性,保护好自己才能对他人负责,这是韩国人民需要思考的。
2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韩国总统文在寅通电话。双方就共同开展疫情防治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我想中国在这场举国战疫中积累的许多经验是值得韩国朋友借鉴的,而我们总结的不少教训更应该值得韩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警惕。



 QUESTION 

直新闻:随着邻国日本及韩国出现疫情蔓延的严峻形势,我们国内也出现了一些诸如“一些国家的表现还不如我们”的声音。吴先生,你怎么看待这些声音?





 ANSWER 

特约评论员 吴蔚:这次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的强大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同心抗疫的做法,的确给世人留下深刻认识。


但面对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想我们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哪些方面我们做得好,哪些没有做好,哪些还能够做得更好。


事实上,在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世界各国从政府到民间都存在一个从错愕慌乱到冷静应对的过程,这之间的差别可能体现在“从惊慌失措到从容应对”的时间消耗多少。当下,世界许多国家正在面临的恰恰是我们一个多月前遇到的局面,当我们缓过神来看到他们此刻的慌乱时,出现认知上的落差是很正常的。况且,在各国政府努力应对疫情的当下,我们显然不能得出他们干得很糟糕的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非常复杂,但应对它的防疫逻辑其实非常简单直白,就是三件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纲举目张,做好了这三件事,这道坎才能迈过去,做不好这三件事,国家和人民就会遭受严重的损失。我想这对每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成立的。


但话又说回来,“比烂”的逻辑虽然不可取,但它的确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我想这更多体现在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需要及时安慰的“刚性需求”。


正如我之前所说,这场举国战疫既有防疫抗疫的科学战场,也有安抚民众的人情战场。客观地说,在这场战疫里,国家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是战斗员,每一个人也都是英雄,因为每一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参与这场战疫、响应配合国家的号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也都付出了代价。


日子总要继续,并且要越过越好,我想这是中国人民的共识。在完成心理建设的过程中,人们难免需要自我安慰,相互安慰。因此,当我们高喊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的时候,还有一句中国加油,它背后的逻辑是:中国人加油。


我们当下正面临科学防疫与全面复工双管齐下的难关,如何协调好这对矛盾,对我们而言绝非易事。所以说与其关注别的国家在应对我们一个多月前的难题时的表现,不如专注于干好我们当下的事情。关关难过关关过,中国好起来了,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回复“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