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息量极大:中国-世卫组织59页联合报告里的关键

公子念 直新闻 2020-08-29

点击上方蓝字直新闻关注我们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组于2020年2月16日至24日在中国开展为期9天的考察调研。2月24日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考察组外方组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介绍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艾尔沃德博士“代表世界再一次感谢武汉人民”的发言引发了广泛共鸣。

2020年2月24日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今天,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放出了《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这份长达59页图文并茂的联合考察报告作为此次联合考察的最终成果,全面介绍了此次联合考察的目标、成员组成与工作方法,从病毒学、流行病学、传播动力学、临床医学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考察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发现。从国家、省、市三个层级全景展示了中国政府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的行政决策、贯彻实施、民众动员、资源调度等应对措施。对中国及全球在下一阶段应对疫情做出了全面评估,并对中国及国际社会提出了中肯建议。

随着疫情在世界许多国家出现进一步蔓延的趋势,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截至目前,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数次记者会均大量引用了这份《中国-世卫联合考察报告》。在此背景之下,全面详细研读这份报告将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这场正在影响全人类命运的疫情,笔者认为它也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最权威、涵盖内容最广、提出的相关防疫政策经过实践检验的联合考察报告。

2020年1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博士

笔者在开篇直接亮明观点:这份报告体现了客观、透明、务实、严谨的总体基调,是对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的系统总结,具有较高的警示性、预见性与参考价值。这份报告的问世让笔者想起2020年1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博士时说的一句话:“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

以下是笔者通读报告后梳理出来的一些关键信息,以飨读者。

考察目标与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和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所取得的效果;
·与各国分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或存在输入风险国家为应对疫情进行的准备及防控经验;
·为中国和其它国家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调整应对措施等提出建议;
·针对疫情防控相关的知识、应对及防范工具等关键局限领域,确定下一步工作和研发的合作优先事项。



考察组成员构成


联合考察组由来自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美国和世卫组织的25名中外专家组成。外方组长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中方组长为梁万年博士。

考察组成员名单如下图所示:

这份成员名单传递了以下信息量:


联合考察组成员涵盖了诸多专业领域,如疾控、传染病防治、流行病学研究、全球疫情防控机制、公共卫生政策、呼吸疾病研究、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家庭医学、动植物管控等;

多位专家具备SARS、MERS、埃博拉等重大流行病防治经验;



多位专家曾在国际、国家媒体平台进行疫情防控情况介绍;



多位专家曾在疫情暴发之初前往武汉一线进行考察;



多位专家目前正担任各国、地区政府防疫专家委员会核心成员,如港大袁国勇教授目前是香港特区政府应对肺炎疫情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



北大第一医院呼吸病危重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曾前往武汉一线考察并感染新冠肺炎,经治疗康复。


工作方法与考察行程


从联合考察组此次在中国为期9天的考察行程中我们能够窥见他们所使用的工作方法。

考察组行程安排如下图所示:

从行程安排中窥见的信息量:


行程涵盖国家、省、市三级行政层级;

行程涵盖疫情最早暴发的湖北省武汉市、与武汉交通接驳的邻近省份四川省的交通枢纽成都市、春运返程防疫压力最具代表性的广东省深圳市、广州市;



人流量大的交通枢纽设施是重点考察对象,如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福田高铁站、成都双流机场、成都东站;



行程不仅涵盖一线集中收治医院、方舱医院,还包含承担综合疾病诊疗职能的综合医院,更包含了社区卫生中心、疗养院、城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市场集市等“基层中的基层”;



行程不仅涵盖进行微观研究的医学疾病实验室,还包含了对人口流动进行宏观追踪的大数据疫情防控中心,如位于深圳的腾讯公司;



研讨对象包涵省市政府领导、应急响应团队、资深科学家、一线临床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社区街道工作者、志愿者,囊括了疫情防控治疗指挥链条与基层实施链条上的诸多环节。


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组在武汉一线考察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上述地区实施考察之后,联合考察组在最终报告中亮出了四张《新冠肺炎疫情曲线及主要防控措施》图表,这四张分别反映了中国全国、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在疫情局势发展的三个阶段政策制定、贯彻实施、以及确诊病例数之间的联系,每张图表都涵盖了:政府管理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领域。

四张图表如下图所示:

中国全国

广东省

深圳市

四川省

笔者认为,这四张位于报告附件位置的图表非常容易被人忽略,但它所体现出的价值意义非凡。尤其是在世界许多国家均面临疫情进一步蔓延的燃眉之急下,这四张涵盖国家、省、市三个层面的疫情发展与政策实施对照表将具有指标性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考察组外方组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现场举例说明时手里拿着的就是这几张图表。

在新闻发布会上,外方专家组长艾尔沃德博士手持中国全国数据图表进行讲解

主要发现



1


病毒学与病理学:

·2019年12月30日中国得出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通过比对发现与蝙蝠携带的SARS样冠状病毒RaTG13株全基因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6%;

·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2月中旬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患者标本分离出的104株病毒呈99.9%同源性,无明显基因突变;

·实验室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受试动物的肺部、肠道组织中均能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

·病理学在尸检观测中发现患病死者的肺部、肝脏、心脏等标本组织学检查均显示出“弥漫”与“渗出”特征,肺泡内可见病毒侵入导致的细胞病变。



2


人口学

·截至2月20日,在报告的5592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年龄中位数为51岁,大多数病例(77.8%)介于30至69岁之间,其中51.1%为男性,来自湖北的病例占77%。


3


动物溯源

·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蝙蝠似乎是该病毒的宿主,中间宿主尚未明确。


4


传播途径

·新冠肺炎在无防护下通过飞沫密切接触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间传播;

·尚无空气传播的报告,且根据现有证据,也不认为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

·医疗机构中在对患者进行医疗操作时或存在以气溶胶为载体空气传播

·粪便排毒已在一些患者中得到证实,但根据现有证据“粪口传播”并不是主要传播方式;

·新冠肺炎在中国的主要人际传播主要发生在家庭中;


5


密切接触者追踪

·来自武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的密切接触者被实验室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

·以上密切接触者患病率得到了深圳市、广东省、四川省的流行病学调查验证:在深圳市对截至2月17日2842名已确认的密切接触者当中2240名结束医学观察的人中,88人(2.8%)被确诊。


6


传播动力学

任何疫情暴发的传播动力学本质上都与具体情境有关,联合考察组研究表明目前在中国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传播模式:

·武汉传播模式、湖北除武汉以外的传播模式、中国除湖北以外的传播模式、医疗机构监狱和其他封闭场所的传播模式。

中国-世卫组织联合考察组对该病毒的传播动力学研究结果对世界各国防范疫情有着至关重要的指标意义。


7


临床表现与病情发展

·新冠肺炎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集中表现为无症状、重症肺炎和死亡等;

·截至2020年2月20日5592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87.9%)、干咳(67.7%)、乏力(38.1%)、咳痰(33.4%)、气短(18.6%)、咽痛(13.9%)、头痛(13.6%)、肌肉或关节疼痛(14.8%)、寒战(11.4%)、恶心或呕吐(5.0%)、鼻塞(4.8%)、腹泻(3.7%)、咯血(0.9%)、结膜充血(0.8%);

·患者通常在感染后平均5~6天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症状,平均潜伏期5~6天,范围1~14天

·轻症和普通患者占约80%、重症患者13.8%、危重症患者6.1%,存在无症状感染报告,但相对罕见也不是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

·重症及死亡高危人群为60岁以上,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基础性疾病患者;

·儿童病例较少且病情较轻,19岁以下病例约占总报告数2.4%,极少数19岁以下病例发展为重症(2.5%)或危重症(0.2%);

·在55924例确诊病例中有2114例死亡,粗病死率为3.8%,该数据根据地区与传播强度进一步体现差异,如武汉地区为5.8%,中国其他地区为0.7%;

·截至2月20日,已有18264人(24%)痊愈,其中广东省发现的125例重症病例中的33例(26.4%)已痊愈出院,58例(46.4%)转为轻/中度病例。

2月25日下午,深圳又有13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

中国的应对措施


报告显示,中国政府的全国防控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两个标志性重要事件将这场疫情的时间轴一分为三:一是2020年1月20日新冠肺炎纳入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和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标志着由前期的局部防控进入到依法全面采取各项控制措施的转变;二是2020年2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中国防控工作进入疫情防控与全面恢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统筹兼顾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在疫情的三个阶段中所采取的防控方针与具体举措是有所区别的。





第一阶段:围绕武汉等湖北省重点地区防输出、全国其他地区防输入为防控目的。以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预防扩散为主要策略;
第二阶段:围绕降低流行程度,缓疫削峰的防控目的,在武汉等湖北省重点地区以积极救治、减少死亡、外防输出为主要策略,在全国其他地区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群防群控为主要策略;
第三阶段:围绕减少聚集性疫情,彻底控制疾病流行,统筹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全国范围内统一指挥,分类指导,科学循证,精准施策为主要策略。其中在武汉等湖北省重点地区突出“救治”和“阻断”,强调继续做实做细上一阶段“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等各项措施。采取以风险为导向的地区差异化防控措施,强化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管理和高危场所聚集性疫情防控。




深圳作为中国的制造业重镇也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城市,采用了“专机接人”的方式兼顾防疫与复工科学开展

总体而言,疫情从暴发至今已有两个多月时间,中国所经历的疫情防控从阶段上看的确走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粗略地比较下,日本、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当下正处于中国疫情发生的第一、第二阶段。中国在国家、省、市三个层面、三个阶段的疫情防控思路对其他国家具有不小的指导意义。

在这份59页的联合报告里,联合考察组还对中国及全球下一步的工作及应对措施作出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并在附件3中详细列出了技术调查的结果,内容涵盖应急处置、病例与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风险沟通与社区防控、临床病例处置与感染控制、实验室检验、诊断与病毒学、相关治疗药物、疫苗研发的展望等。附件4报告还非常务实地承认在这个新型冠状病毒面前,人类存在现有知识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学习研究、更新认知,完善防疫措施。


希望这份信息量极大,客观、透明、务实、严谨的联合报告能够对人类应对这场疫情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也希望笔者的解读与梳理能够帮助更多人客观理性地认识到国家各级政府,科研人员、医护人员、部队官兵、警务人员及社会各基层工作者在这场疫情中作出的巨大努力。尊重科学、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坚定信心,做好我们各自的工作,继续战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

如需转载, 请在后台回复“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