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蔡英文当局要跟大陆供应链“脱钩”?想得太简单了

李怡 丁舒航 直新闻 2020-10-13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为了阻扰两岸交流,蔡英文当局最近小动作不断。9月12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将满10年,协议是否延续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就在这个时间点上,美在台协会与台外事、经济部门,以及日本、欧洲在台代表合办的所谓“重组供应链”论坛在台北召开。台外事部门吴钊燮在会上声称,“要摆脱对其他地区的过度依赖,现在正是改变产业链的时刻”。有外媒解读成,这是向大陆发出供应链“脱钩”的信息。


为此,直新闻专访了台湾在大陆学者,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副教授林承铎,他认为,蔡当局将“重组供应链”想得有点太简单了。过去台商跟东盟之间,经由大陆的这层关系,间接地享受到了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便利。如果要“重组”,意味着商人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对台商而言,要实现产业转型,最佳的方式是将优势产业留在大陆,这些优势产业再去采购东南亚的资源,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所以应该是关系更加亲密,而非“脱钩”。


至于民进党当局的这种政治操弄,林承铎认为,蔡当局阻止的是那些原本就没有“走出去”的、在外投资经验为零的台企。之前她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滞碍了,现在换成“新供应链”,蔡英文当局最应当想清楚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助推这些企业的发展,能不能给到好的发展平台。在林承铎看来,这是非常困难的。




直新闻: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本月12日将满十年,ECFA存废引发讨论。就在此时,由美在台协会与台外事、经济部门,以及日本、欧洲在台代表合办的“重组供应链”论坛在台北召开。有人认为这是对外释放与大陆经济“脱钩”的信号,您如何解读?所谓“重组供应链”是否存在可能?

林承铎:重组供应链,我觉得目前来讲的话,他们想得有点太简单了。原因是据我们所知,过去(台湾)整个制造业的基地是在中国大陆,那么现在大陆进行产业转型,也是从2015年以来,台湾有很多的企业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做产业的调整跟布局。有部分传统的、淘汰的产业,实际上也已经转到东南亚了,现在反过头来是跟大陆产生合作关系。

那么现在配合蔡英文他们“新南向”的动作,要往东南亚去发展。但是遇到一个情况就是,东南亚有东盟十国的这种合作关系,跟大陆之间有“10+1”“ 10+2”“ 10+3”的合作关系。那么在后续他们如果要打破这样的一种关系,要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

过去跟东盟之间,经由大陆这层关系,台湾间接地享受到了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这种便利。现在他之所以提出“重组供应链”,首先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操作,在现实层面来讲的话,其实并不可行。严格来讲应该算是一个我们所谓的“产业的转型”,但是“产业转型”其实是把它套了一个“重组供应链”的外衣,内部实际上是自己内在的一种转型需求。所以当然这些企业有可能因为各自的需要,往东南亚去转。那么优势的产业我们留在中国大陆,优势的产业又回过头来去采购东南亚的资源,形成一个互补关系。所以在这种情况来讲,不可能说是“脱钩”,反而这种关系会更加紧密,这是我的感觉。


直新闻:相比美国及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较强硬的态度,日本驻台代表泉裕泰致词则较为缓和,并未提到所谓“重组供应链”,只是强调与东盟建立“弹性供应链”。如何来解读日方的表态以及和台当局之间存在的温差?

林承铎:日方的表态很能理解,原因是东盟“10+1”的策略,就是跟中国大陆之间产生这样的实质性的经贸关系,那么“10+2”就是日本。所以一旦是中国大陆供应链产生的摩擦的话,随之而来的,就会影响到第二顺位的。所以第一顺位跟第二顺位之间,日本其实在这方面的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它觉得说既要配合你,但是我不是完全随着起舞,我还要关注到日本国内产业的需求。

因为现在安倍晋三辞职了,那么接任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能不能守住过去日本的经济,至少不要出现经济下滑的情况。所以之所以提出“弹性供应链”,实际上是基于日本本身的利益。所以台湾方面认为说它(日本)是加入了自己供应链的行列,但是实际上它想得太早了。应该从这样的一个落差关系来讲,就应该判断出日方的原本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直新闻:当前美国企图主导重整全球产业链,并要求台湾企业通过经济“脱钩”的方式减少对中国大陆依赖的做法是一直在进行的。而蔡当局从“新南向”到现在的“供应链”重组,也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经济链条以取代跟大陆的经济联系。而您认为台当局的目的是否可能得逞?

林承铎: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原因是很简单。因为现在大陆出台的惠台措施,26条、31条,其实在大陆“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是带着台湾企业一起往前走的,共同发展。

所以在这方面来讲的话,台湾企业也是很了解,那么因此它在进行产业转移的时候,它就要考虑后果跟成本。先不考虑后果,我们先说一下成本。商人最敏感的就是成本。那么他今天如果做一个产业转移的话,通过既有的这种路线来达到产业升级。我觉得他可以把优势产业继续在大陆这边,他可以继续享受政策上的一种支撑,然后他把部分的产业可以分流到东南亚,反而可以分散成本压力。

那么在这方面来讲,如果蔡当局打算去阻止这样的一个供应链。实际上来讲,首先她阻止到的只能是那一波本来就走不出去那些企业。那些企业是想要突破,他也不愿意来大陆,因为可能是他绿营的那些“死忠的铁粉”。那么他要走出去,岛内经济状况不好,然后他又往前走,去哪里呢?“新南向”?“新南向”现在看起来有滞碍了,于是来一个“新供应链”。新供应链呢,发现它的供应链实际上跟不上整个大环境的潮流,于是它现在打算单独地往东南亚的供应链当中去转移。

但是这个转移来讲,首先有前期的铺垫。过去在大陆发展这些台商,它实际上(产业)流程以及布局都已经非常完整了,现在只差的就是产业的转型,他最后一步配合到国家“一带一路”的部分一起发展。但是台湾的这些没有走出去的企业,他要从零开始这一步,其实蔡当局要想清楚,她到底有没有实力去帮助企业,去助推。在大陆方面来讲,台商借由大陆走出去的道路,实际上是有我们说叫做“如虎添翼”的这样一种概念。

但是如果是台湾岛内本身没有“走出去”这种经验,那么它今天要“走出去”的话,台湾的当局能不能给它同样的平台,我估计还是很困难的。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