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纳卡冲突背后是大国在里海的利益争夺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在欧亚分界的外高加索山区,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这两个原苏联国家因争夺“飞地”纳卡地区大打出手。在您看来,这个曾被成功冻结20多年的“火山口”,为何此时喷发?
特约评论员 吴健:用当地方言讲,“纳卡”的意思“深山里的黑色乐园”。那里的风光在高加索“无出其右”。可它还有个外号,“高加索的耶路撒冷”,是牵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民族、宗教感情的“火山口”,势所必争。据我所知,2009年欧盟牵线的慕尼黑纳卡最终地位谈判失败后,两国就没停止战备,只是俄罗斯、欧盟利用经援、军援等手段牵制斡旋,才暂时稳住局面,可只要国际气候紧张,尤其两国实力对比失衡,战斗便难避免。像阿总统阿利耶夫就讲过的,当和谈不能帮我们恢复纳卡主权,“那就用武力去实现”。而亚美尼亚也很硬,埃里温的标准说法是,“如果必要,亚美尼亚的士兵有信心让阿塞拜疆再次屈服”。
熟悉苏联民族关系的朋友都知道,苏联在“碎片化”的外高加索地区采取“多管齐下”的民族政策,一方面靠中央把格鲁吉亚与阿布哈兹、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俄罗斯与车臣等等民族矛盾硬压下去,一方面通过安排重大项目、经济移民、推广国民教育等等手段加强各加盟共和国的联系,希望当地人接受“苏联公民”这一新身份。可这一切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新思维”运动和狭隘民族主义沉渣泛滥后化为泡影,1991年,苏联内务部队发起“指环行动”,试图解除纳卡阿亚两族非法武装,却在一片反对声中归于失败。从此,这片被阿塞拜疆领土包围,却聚居亚美尼亚人的“飞地”就再无宁日。
耐人寻味的是,当年苏军平暴主战场——沙赫姆耶区,恰恰也是这次纳卡冲突的焦点,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人打得头破血流。当年,苏联武装力量里面,阿塞拜疆人一般是当工程兵、铁道兵等辅助兵种,而亚美尼亚人,大多当步兵、炮兵、坦克兵等主战兵种,这个人数不多的民族就出过三位苏联元帅,20多位大将、上将,论“战斗民族性”,至少在独立之初,阿塞拜疆是比不上亚美尼亚的。果然,经过阿亚独立之后的三年恶战,到1994年,纳卡基本为亚美尼亚控制,而且他们还打出一条陆地走廊,和亚美尼亚母国连起来。自那以后,亚美尼亚只要控制纳卡地区少数几个山口,就能居高临下,保持战略主动权,遏制阿塞拜疆的进攻。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阿塞拜疆特别是领导人来说,失去纳卡就丧失了执政合法性,因此始终谋求收复失地,特别是有同宗同族的土耳其长年鼎力支持,加上自身产油国的地位,使得滚滚“黑金”能为富国强兵创造条件。看这次作战,很明显一点,地理劣势对阿塞拜疆军队的影响降到最小,他们打造多年的炮兵和无人机部队,给占据制高点的亚美尼亚人造成巨大杀伤,网上视频显示,多辆藏在山体反斜面的坦克、牵引炮甚至地空导弹发射车都被“精准斩首”。说明阿塞拜疆打这一仗的底气比以往要足得多。
总之,如果大国不真正实际干预的话,这两个充满“打的欲望”的高加索小国有大概率把冲突升格为战争,这对地区局势极为不利。
直新闻:就形势看,两方谁占优势?
特约评论员 吴健:在苏联军界有句话,叫“人容易变,大山不容易变”,放到纳卡前线,还是受用的。我对比了几十年来阿亚交战的态势资料,发现他们只能沿着几个山谷隘口打来打去,根本无法展开大兵团,只能以营连规模相互攻防。最新的消息是,阿塞拜疆人在沙赫姆耶区取得重大进展,用兵力兵器优势打进瓦斯卡帕尔镇,但周围几个制高点还在亚美尼亚士兵手里,双方用大炮、无人机、直升机进行激烈的拉锯战。我的观察,如果阿塞拜疆的意图是占领整个纳卡而不是夺取一个战略山口再讨价还价,那么下一步它肯定会进攻马尔多尼区,那是纳卡首府斯捷潘纳克特的东南门户,如果那里丢了,亚美尼亚人的抵抗将宣告瓦解。
从目前作战样式看,阿塞拜疆人充分发扬了远程炮兵和航空兵优势,从媒体报道可看到,阿军几乎是向敌人倾斜炮弹,其中不乏像300毫米远火这样的“大杀器”,而且阿炮兵明显采取在多个预设阵地内游动射击,多个阵地去打一个目标,炮弹几乎同时弹着,既发挥火力密度,又干扰了亚美尼亚人对阿炮兵阵位的判断和反击。更重要的是,阿军掌握了高端的“无人机+大炮”战术,也就是拿无人机引导定位,指挥炮火急袭,隔断亚美尼亚武装前沿和后方的联系,或者干脆用察打一体无人机去消灭目标。
但请注意,直到目前,亚美尼亚人依然掌握大部分阵地,特别是纳卡与埃里温的生命线犹在,而且有俄军驻亚美尼亚200号基地撑腰,亚美尼亚完全不用担心阿塞拜疆或土耳其直接进攻其领土,可以从容调兵遣将,支援前线。我想说的是,当前的冲突,双方虽然都喊出举国动员,进入战争状态的狠话,但行动上仍保持“一定默契”。目前,亚美尼亚名义上在纳卡没有驻军,当地只有大概两万自卫队,虽然阿国防部指责里面基本是“撕去国籍标志的亚美尼亚正规军”,但哪怕是这种“伪装”,也给这场冲突降低了几分火药味,给外交斡旋提供了缓冲时间。
直新闻:您前面提到,纳卡冲突,不光看阿亚两国实力,更要看大国博弈,您觉得哪些大国会介入其间呢?
特约评论员 吴健:冲突发生后,我特意浏览过亚美尼亚高加索研究所所长伊斯坎达良的网页,他的看法是,这一轮冲突,不仅和阿亚两国“力量失衡”有关,阿塞拜疆经过几十年卧薪尝胆,不再是“军事侏儒”,而是“高加索的以色列”,鉴于纳卡地方当局“先宣布政治实体独立,再与亚美尼亚母国结盟合并”的趋势,希望以优势军力打断这一进程,继而迫使亚美尼亚与自己媾和,但另一方面,这场冲突正好发生在俄土、俄美地缘冲突加剧的时候,尤其土耳其在东地中海天然气开采、叙利亚、利比亚势力范围划分等等方面和俄罗斯对抗下,把“冲突因子”播撒到俄罗斯家门口,是最好的“围魏救赵”策略,这也符合美国在俄罗斯周边制造“冲突溃疡面”的意图。
实际上,历次纳卡冲突升级,俄罗斯都是最为难的一方,因为亚美尼亚是自己在外高加索最忠实的伙伴,而阿塞拜疆又是俄罗斯最亲密的突厥民族国家,每年都从俄罗斯购买大量商品和服务,特别是购买大批军火,并利用俄罗斯管道出口自己很大一部分油气,俄罗斯站到哪一边,都不合适。更关键的是,纳卡冲突背后,牵扯大国在里海的利益争夺。过去十年,先是美国,接着是土耳其,西方纷纷插足里海,与俄罗斯争夺里海开发,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就在美国支持下,签署共同保护巴库到杰伊汗的输油管道安全的条约,意味着未来土军甚至别的北约军队都能进驻阿塞拜疆,这对俄罗斯来说是难以容忍的。如果纳卡冲突扩大化,阿塞拜疆极有可能援引该条约,邀请土军驻扎,那将是莫斯科的噩梦。
很显然,如果不能尽快堵住“纳卡火山口”,俄罗斯在里海-高加索的优势地位,将会被西方所侵蚀,这是莫斯科决不会答应的,这也是莫斯科积极对纳卡危机做出反应的重要考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点“在看”才能收到即时推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