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当今世界最潮的致富朋友圈,印度为什么犹豫了?丨直说

曾子瑾 直新闻 2021-06-27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历时8年,覆盖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最终在11月15日正式签署。但在这场通过视频举行的仪式上,印度的身影未能出现。
 
不过,这个亚太最大“朋友圈”还是给了印度“特别的温柔”——RCEP未来一定期限内不接纳新成员,但待印度方面提出的要求得到完善后,就可以重返RCEP。不过外界普遍认为,印度要加入,短期内可能性不大。


印度为什么跑了?


时间回退到2019年11月,在经过数十轮谈判之后,包括中日韩澳新以及东盟十国在内的15个成员国终于结束RCEP20个章节的文本谈判,以及实质上所有的市场准入问题的谈判。
 
但就在达成协议前夕,印度宣布决定退出正在进行的谈判。挥一挥衣袖,告别过去7年的时光。
 
印度的转身离开,其实早有预兆:此前它在多轮谈判中多次临时新增要求,让谈判一再拖延。到了2019年11月,在所有谈判进入尾声之际,印度表示在关税、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和其他国家存在分歧。用莫迪政府的话说:协议内容没有解决印度的关切和“核心利益”,“当我评估RCEP时,我必须尊重所有印度人的利益”。
 
那么,印度究竟在担心什么?占22亿人口、全球GDP约三分之一、全球贸易额约三分之一的RCEP,难道不香吗?
 
可以说,印度是想伸手,但怕烫;想张嘴,但怕啃不下。
 
事实上,印度与日本、韩国以及东盟多国都有自由贸易协定,是亚洲自由贸易协定数量位居前列的国家之一。但骨感的现实却是,印度的自贸协定签得越多,贸易逆差就越大。
 
以2018-2019财年为例,印度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总体贸易逆差从上一财年的844.5亿美元增加至1036.3亿美元,其中对韩国(2009年韩印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日本(2011年日印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逆差,分别增加至120亿美元、79亿美元。
 
面对这样的情况,印度不免担心:万一加入RCEP,印度的贸易逆差会否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印度的国民经济,又会带来多大的影响?特别是面对中国,印度还是否有招架之力?
 
有分析认为,保护脆弱的经济领域是印度退出RCEP谈判的关键原因。印度担心RCEP会对本国农业等领域带来冲击,这关系到该国大量的农村人口。印度农业很大程度上依赖补贴,收割、加工、储存的现代化程度都非常低。如果向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先进的农产品生产国开放竞争,将让印度出现经济和社会危机,甚至连和农业相关的日用品和食品加工也会受影响。

2019年,印度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65%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此外,印度国内钢铁、橡胶制造等较为强大的行业也不看好RCEP,因为这些领域多由印度的家族式企业控制,本身就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属性。同时这些企业又容易与政治家庭结盟,对印度政界有着深远影响。而像与矿产品、化工产品、机电产品等有关的行业,也会担心其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都难与其他国家“同场竞技”,因此也趋于保守。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就注意到,就在RCEP签署之后,印度媒体给出了“莫迪的沉默”这样的说法。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印度这个国家对于加入区域合作组织的一种长期的看法:对于莫迪政府来说,核心还是在于要在国际资本的冲击下,保护印度自己的民族产业、保护自己的经济命脉。
 
尽管在RCEP中加入了反倾销条款,但作为一个关税比其他15个国家高出许多的国家,印度反复权衡之下,依然担心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商品的进入会极大冲击本国的经济。而这恰恰也是当时仍然处于谈判阶段的莫迪政府希望实现的目标,即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条款。可问题是: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儿?


对经济领域的影响并非不可预见,导致印度最终转身离开的导火索,是彼时印度国内的政治环境。
 
2019年,这个号称“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跌入低谷,第二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5%,是总理莫迪2014年执政以来的最差水平,第三季度更进一步放缓,同比增长4.5%。与此同时,印度国内的失业率持续走高,在10月份达到2016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8.5%,相伴而来的是居民消费水平下降,经济内需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而在去年5月赢得大选并成功连任的莫迪,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却接连在地方议会选举中失利。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力,让莫迪政府的执政目标更加倾向于刺激国内经济,稳定就业和民心,而不碰RCEP就成了安全选项——不做,也就不会出错。而在印度国内已经将RCEP高度政治化的背景下,退出RCEP更能被包装成顺应民意的议题,这对于稳住印人党的支持者有着重要作用。

印度还会来吗?

 
尽管11月15日的RCEP线上签约仪式未能等来印度,但RCEP仍然给印度的加入留下了接口。现在的问题是,印度加入RCEP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在钱峰看来,由于当前印度国内各界对RCEP充斥着质疑和不满,并且对部分西方国家抱有某种憧憬,因此短期内很难看到印度调整方向。
 
钱峰向直新闻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处于大流行的情况下,印度的经济受到极大冲击,国内经济的脆弱性也充分暴露了出来。但今年以来,由于中印关系的变化,使得“切断与中国经济联系”这样一种观点,在印度国内更有市场。印度的官员甚至扬言,要置身于所有涉及中国的经济协议之外,更多转向与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以实现所谓的“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
 
但这种谋求与中国在投资、经贸等领域脱钩的意图,实际上是说易行难。比如印度一直试图利用西方国家热炒的“产业链脱钩”,为本国的“印度制造”提供动力,但从目前的情况不难看出,一是产业链转移的难度很大,这种市场行为的背后依然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中国庞大的市场、开放的体系、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等,都有极大的吸引力;二是即便存在转移的产业链,更多是流向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印度想要从中分一杯羹,难度颇大。
 
此外对于印度的政治决策层来说,何时能够回归理性,对国际关系尤其是中印关系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都将影响印度重新拥抱RCEP的时间表。在钱峰看来,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尽管印度喊出了“自力更生的印度”等看似正确的口号,实际上却走出了一条“逆全球化”的道路,让政治凌驾经济,关起门来搞建设。这种无理性的行为,最终只能让潜在的投资者、潜在的合作者望而却步。


日本累了吗


而在印度与RCEP的“分分合合”背后,还有一个令人玩味的角色,那就是日本。

事实上,就在印度宣布退出谈判后,日本立即表态“日本不会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RCEP”,还强调会努力将印度拉回到谈判中。而日本给出的理由是,从经济、政治和潜在的国家安全角度来看,印度的参与都具有重要意义。
 
钱峰分析认为,日本之所以执着于拉印度入局,是因为日本始终将印度视为RCEP机制下增加其自身话语权甚至“制衡中国”的“战略砝码”。而从经贸的角度来看,日本也希望借助RCEP形成的多边框架来进一步打开印度市场,由此服务自身经济的发展。


此外,日本的行为背后,最终指向的还是其“印太设想”以及与此互为补充的美国版的“印太战略”。日本不希望印度在RCEP上掉队,更不希望印度在政治、安全等领域掉队。
 
但直到RCEP签署,日本还是未能“挽回”印度,不过日本官房长官已经公开强调:“面向印度重返,日本政府将继续发挥主导性作用。”何时印度能够调转车头,加入RCEP?未来日本还将如何运作,为印度铺路?且走且看。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点“在看”才能收到即时推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