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不平静的2020年即将过去,而平静却不平凡的中俄关系却在这一年里硕果累累。昨天(28日),中俄领导人互通电话,除了互致新年问候,更重要是强调两国牢固的关系是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固屏障。您如何看待这种关系?特约评论员 吴健:俄外长拉夫罗夫,还有俄驻华大使、汉学家杰尼索夫,曾多次用“是常量,不是变量”来形容中俄关系,而我们谈这种关系,是具有强大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不受国际风云变幻影响,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干扰,都是一个意思。为什么国际风云变化更加剧烈的今天,两个相邻而且历史上有亲密也有疏远的超大型国家能如此相处,关键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首先,当代中俄关系是源于1949年新中国和苏联建立的平等国家间关系,曾有过十年高潮和三十年低谷,之后是中俄至今快三十年越处越近的全方位合作,两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好感、信任度和合作空间可谓历史上最好,说它是“常量”当之无愧,是中俄超过15亿人共同的财富。我觉得,中俄当代关系,一是超越了意识形态斗争,世界从冷战岁月里走来,都明白建立在意识形态和内外政策一致基础上的国家关系是多么脆弱,今天是多元化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能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而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是这样相处的。第二,正确认识世界,防止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就我们而言,保持战略定力,奉行“睦邻、善邻、富邻政策”,永远“不称霸”,而俄罗斯明确否定西方关于它“再复制一个苏联”的“妖魔化”形象塑造,明确自己和中国都是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地缘政治独立的国家,既确定了中俄关系的本质,也确定了这种关系在自己和第三国打交道时的立场和原则。第三,中俄“结伴不结盟”,结盟会带来受制于人或背上沉重负担的结果,只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才最符合国家的利益。第四,中俄都反对搞大国主义,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什么“老大哥”“小老弟”的称呼都无法形成时髦,也不可能在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的鼓噪中产生“心理反应”。在这里,我不妨和大家分享几个普京聊中俄关系的故事,也就明白我们和这个最大邻国的关系经得起风雨考验。2007年的瓦尔代会议上,欧洲学者问俄罗斯为什么和中国发展比苏联时代还密切的关系,普京说,因为“世界上能像中国那样奉行独立外交的大国,也就俄罗斯和美国了,至多再加个印度,剩下的,日本听美国的,英法德听美国和欧盟的。”话少,但精准!还有一次是2008年,英国记者波波罗说“中国在俄罗斯跟原苏联国家发生冲突时,没有表达跟你们莫斯科一样的态度,是不是中俄战略伙伴闹裂痕了?”普京说,“分裂,开玩笑呢!我到北京看奥运,见到中国所有领导人,在这些问题上相互达成充分理解。况且,我们俄罗斯在任何时候、在任何问题上,从不乞求任何人!”把俄罗斯在同别的大国交往“不卑不亢”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点也是中国所坚持,所赞赏的。还有一点,我要指出,在两国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下,中俄各层级交往日益深厚,别的不说,今年抗疫,中俄相互支援抗疫物资,而代表两国长久共同利益的天然气管道已铺进华东,像上海都要用上俄罗斯天然气,这种从上到下,从战略到民生的合作关系,你说能不是“常量”吗?就像普京当年面对英国学者格兰特的问题:“中国经济越来越成功,你们俄罗斯不怕吗?”普京用了这样的故事,说“有个农夫一无所有,邻居却有一群牛,上帝说我也给你一群牛吧,这个农夫却说我不要,我只要上帝弄死邻居的牛!”。无论从现实还是未来看,中国和俄罗斯都不会成为那个“损人不利己”的农夫,而这就是我们今天关注和嘱目中俄伙伴关系的原因。直新闻:在体现中俄关系“是常量,不是变量”方面,外界最近非常注意两国顺延相互通报导弹及航天火箭发射协定,再就是两国战略轰炸机联合巡航任务。这些代表政治信任度的措施和行动,能为中俄关系未来发展带来什么支持呢?
特约评论员 吴健:中俄两军合作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想想看,从中苏时代7000多公里的共有边境线,到今天也有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稳定而互信的军事安全关系都是宝贵的财富。用俄高等经济学院汉学家卢金的话说,“西方总在给莫斯科制造‘中国问题’,同时跟北京制造‘俄罗斯问题’,但归根到底,俄中面临的问题是来自臆造问题的人。”从莫斯科的角度看,中国是个负责任而且更爱好和平、追求经济发展的大国,即便它今天军力得到发展,但那也是维护国家统一,保护正当海外利益的必要措施,和引人注目的中国经济相比,那也是绝对克制的,也是在俄罗斯意料之中的。卢金特意加了一句,“我们知道,美国因为不喜欢一些国家而轰炸它们,还想在全世界强推它所谓的‘民主’,可中国从没想到在俄罗斯去推行它的思想或者主义,这就是俄中军事安全合作的重要基础”。
事实上,就军事谈军事,中俄军队交往,军事技术合作,带给两国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中俄关系头十五年,确实是俄罗斯向我们提供军事技术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当年我们面对外部干涉台湾问题,特别是武装台湾地区达到疯狂的上世纪90年代,应急性质的引俄技术兵器起到了很大作用,最典型的莫过于苏-27、苏-30歼击机还有“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的来华,增强了我们反分裂斗争实力,但同时来自中国的订单,也让俄军工综合体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保持了基本的生产线。而后十五年,随着中国军队能力提高,中国国防科技创新出现井喷,中俄“互学互鉴”变得更为平衡,而交往的深入又促进双方在维护国际战略稳定和维护世界和平上有了更多认同点,这从我军连续三年参加俄罗斯首长司令部战略演习,共同进行亚丁湾护航,乃至共同发展高技术防御性装备可见一斑。
俄学者穆拉霍夫斯基曾这样回击唱衰中俄军事关系的人,“当他们谈论中国时,会说这是一个大国,有庞大的人口、雄厚的经济和强大的军队,但同时又渲染俄罗斯在中国旁边是多么渺小可怜,好像明天它就要被中国支配——可事实是,连中国都没有这样看待俄罗斯,更何况俄罗斯自己。实际上,相互尊重,也相互信任的两个大国背靠背,互通有无,将是世界战略稳定,防止冲突扩散的重要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