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拜登为啥不准备罢免特朗普?“把他罢免了我跟谁权力交接呀?”

狄竞 直新闻 2021-06-26
直新闻由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美国首都华盛顿1月6日下午发生美国政治史上罕见一幕。大批示威者闯入国会大厦、与警察混战,造成多人伤亡。事件发生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呼吁副总统彭斯立即援引美国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罢免现任总统特朗普,否则国会将发起第二次弹劾。


特朗普当下处境如何?离卸任不到两周,他被罢免或弹劾的可能性有多大?拜登为何既要求特朗普对冲击事件负责,却又不考虑推动罢免弹劾?直新闻记者周五约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带来深入解读。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狄竞:在您看来,接下来不到两周内,像1月6日暴力冲击国会山这样的类似事件还有可能在美国上演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我认为不会了。因为突破底线的行为已经引起人神共愤。即便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在这件事情之后,有一部分人在反思,有一部分人也不得不收敛。其实1月6号的事情是一场运动,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这个运动本身是由三部分构成的。


第一部分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国会山的骚乱。几百人冲进去,打断了联席会议,目的是什么呢?是要颠覆选举人团的投票结果。


第二部分是什么?这几百人之外,其实有更多的人在华盛顿特区内聚集。目前还没有看到统计和相关报道,但从直播画面看,当天现场聚集人数至少应该达到了10万至20万,把整个独立纪念碑广场都给占满了。也就是说,是全美各地的人聚集到华盛顿来进行示威集会,这与那冲进国会大厦里的几百个人是有关联的,他们集会的目的也是一样——颠覆选举成果,就是我们要“为特朗普而战”、要“保卫特朗普的选举结果”,这个是第二部分。


而第二部分里边还不仅包括在华盛顿的这些民众,1月6号当天,全美其他五六个州的首府都发生了类似的集会,包围州议会大厦、进行抗议。这就反映出当天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抗争活动。


第三部分才是核心。在国会内部的联席会议上,有100多名共和党的众议员以及6名共和党的参议员在联合抵制两个州的选举人团票结果。


这三部分其实诉求都是同一个:“这次选举人团票的统计结果是有问题的,你们必须得重新做”。说到底还是坚持特朗普说的,选举成果被偷窃了。这三部分其实构成了一整场运动,但是由于第一部分人踏破了底线,客观上终结了这场运动。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运动本身虽然被终结了,但其思潮还在继续蔓延。特朗普的思潮是什么?我们看这场运动的主要参与者,美国媒体概括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白人至上”主义者,一部分是阴谋论者,就是说“美国现在是有一个隐形政府在统治,叫Deep state,把特朗普给架空了,让其不能作为;美国已经不是美国了,所以我们要为美国而战。”Deep state这个词不是美国原创,最早是在土耳其有这么一种阴谋论,后来传到美国,即“如今是一些神秘任人物或金融大财团在掌控着美国。真正的权力并不在总统,也不在国会,他们都是木偶。”还有第三部分人是什么呢?是铁定相信选举成果被窃取了的人。


这三部分人有一个共同点,希望美国依然是传统的美国,所谓“传统美国”包括两条,第一条,人口应该以白人为主。按照预测,到2035年,美国的白人占比大约会少于50%,那就变为少数了。第二条,美国精神本质上就是靠个人奋斗——有本事干成了,算你运气;干不成,那对不起,你天生没本事,活该倒霉。这种价值观是对美国精神最通俗的概括。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传统右翼民粹开始聚拢,构成了特朗普的基本盘。特朗普讲的“美国第一、让美国再伟大”,其实讲的就是这个事。


因此这次整个集会也好,冲击国会大厦也好,全是打着特朗普这个“让美国再伟大”的旗子。所以运动虽然被终结了,这三部分人的诉求、那种特朗普思潮实际上并没有被终结,还会继续发酵下去,甚至今后会长期深刻影响美国政治走向。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狄竞:暴力冲击事件后,特朗普两次不同的表态释放出哪些信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事实上当占领国会山的暴乱发生之后,特朗普一直是默不作声。以至于当选总统拜登公开呼吁,说你特朗普现在应该站出来进行电视广播,呼吁抗议者立即撤离。这个时候特朗普才出来,还不是在电视台,只是通过自己的推特发表了一分钟的讲话。就几句话,说“你们要回家”。但第一,并没有对这个行为进行谴责,第二,没有对这伙人谴责。而且此后还不忘补充两句——第一句,用赞赏的口气说“你们是非常特殊的”,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词,在英文当中这个词其实是带有褒义的。第二句话就是,“我们的选举成果被窃取了”,这依然是一种煽动。以至于这一分钟的讲话刚一发表,脸书和推特公司立马就把他账号给封掉了,因为他这是一种散布假消息和煽动性言论的视频。


特朗普这番表态也引起了各界、包括共和党在内的抨击,由此才有了他被解禁之后发表的“谴责”视频。为什么一开始事情正在进行时不谴责,现在又出来谴责?其实就是形势迫使他采取的变化。国会山事件的出现突破了所有美国人的底线——以示威抗议的形式行使非法暴力,甚至占领美国的核心权力机构,迫使联席会议暂停,可谓是一次明显的叛乱。人神共愤之际,特朗普也不得不出来谴责。所以这本身对他而言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其实也反映出特朗普开始处于颓势,在一步步向后倒退。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狄竞:离特朗普卸任只剩不到两周时间,您认为他被罢免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对于特朗普未来十几天的命运,有两种安排,第一种就是弹劾,第二种就是依照修正案对他进行罢免。但是无论走哪一条路,实际上在剩下的十几天里,技术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只剩十几天,还要扣掉两个周末的4天,也就是说不足10天的情况下,无论是弹劾程序、还是按照第二十五修正案来定他适不适合当总统,不合适又应该如何操作,这些过程其实在这么短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


那诸多美国政客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些选项?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开始研究其可行性?其实就是象征意义大于决定。要做一个政治姿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指出你是错的。干不干得成?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经表态要干了。就是一场政治运作。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狄竞:那么您认为拜登既要求特朗普负责,但又不考虑推动罢免,其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所以说在这场政治运作当中,最微妙的就是拜登本人,他并没有赞成这样一个做法,说是要集中精力搞1月20号的权力交接。就职仪式不只是走个过场,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权力交接。因此他现在最关注的就是如何让权力实现平稳过渡。


这就涉及两个因素,第一个,要是果真在20号之前把总统罢免了,到时候你跟谁交接?跟一个刚接手的顺位副总统或者旁人,显然不可能形成一个平稳交接。第二,一旦罢免特朗普,引起国内政治反弹,那么整个政局又将不稳,你又怎么实现平稳交接?


因此,所谓平稳交接的背后,还是拜登脑袋当中所想的核心目标,就是“团结”和“治愈”。团结是前提,有了团结才能够治愈。如果仍处于撕裂状态,就根本不可能治愈。因此,特朗普的个人命运其实已经相对次要了,更重要的是国内政治能不能稳定?这才是当选总统拜登考虑的核心问题。相比起这个更重要的目标,特朗普个人是否该被罢免还是弹劾,那就是一个小目标了。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