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凯硕:中美地缘政治竞争已爆发

万涵一 直新闻 2021-06-24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4月20日晚,新加坡前外交官、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马凯硕接受了包括深圳卫视直新闻在内的四家中国媒体联合采访,就后疫情时代的中美关系走向、多边主义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等热点问题在线进行分析。


马凯硕表示,尽管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初步取得共识,但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在未来会日趋激烈,因为中美间的竞争是由结构性的力量驱动。美国之所以推出一系列遏华政策,正是对中国发展壮大的一种本能应对。


马凯硕称,在过去200年来,我们只有一个成功的文明,那就是西方文明。但是21世纪我们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文明,比如中国文明,因此我们需要从单一的全球文明世界转移到一个多元化的文明世界。


马凯硕同时认为,拜登这届政府正在回归以前美国所理解的中美关系。对于台湾问题,中美应该回到1979年的共识,不要尝试改变它,这才是保持台湾海峡和平最好的方法。


在将近50分钟的采访时间里,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马凯硕教授对中国在国际舆论场“失语”的解读和建议。事实上,在参与此次采访之前,笔者曾三度邮件联络教授,试图约他的专访,但很可惜都没有得到回复。通过此次采访,我明白了他鲜少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和在中国发声的原因:目前的国际舆论是由仅占世界人口一成的西方和西方媒体控制的,因此当他想要阐述某个观点时,选择一家西方媒体发声更易于传播。


马凯硕表示,由于全球各国信息的不对称,想要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在目前的阶段较为困难。但曾任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职的马凯硕建议,为解决中国在全球舆论场“失语”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联合国大会。


他还指出,美国关闭所有的在美国的孔子学院这一举措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可以通过孔子学院向美国传授一下不同的文明是什么。美国人不一定需要赞成这种文明,但是必须要了解这种文明。同样的,美国人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人必须了解美国的历史,这样才能达成共识,通过互相解释各自的观点,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事实。


以下是采访马凯硕教授的完整文字实录。



记者: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提到,不管中国如何发展,中国永远不会在扩张和军备竞赛方面做出举措,您觉得习近平主席的这番发言传递出哪些信号?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讯息。我最喜欢习近平总书记发言中的一点是,他反映了和当今世界上78亿人口息息相关的利益。我们目前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战胜疫情、恢复国家发展道路、消除贫困、以及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取了一段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我们需要开放和创新,才能给未来带来发展和繁荣。我觉得目前世界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我们78亿人口的共同需求,尤其是当现在很多人还面临困境。习主席还说,我们现在应该把所有地缘政治相关争论放到一边。


记者:最近美国开始进一步加强和台湾地区的关系,同时中国也对此发出了非常强大的军事和外交信号,您是否担心中美会在台湾地区发生军事冲突?中美两国关系是否会在不远的未来越来越差?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我非常担心台湾的问题。但是公平来讲,拜登这届政府正在回归以前美国所理解的中美关系,也就是说,目前在任的美国政府官员不会前往台湾,只有退休的官员才会前往台湾。特朗普执政期间曾经改变了这个原则,把在职的官员派去了台湾,但我觉得这是美国和特朗普政府所做的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


因为美国的官方立场一直声称要按照协议做事,且和中国非常清晰地制定了三个联合公报,大致理解就是美国政府和北京拥有正式的关系,且和台当局拥有非正式的关系。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改变这个协议的做法是一个错误,所以相比之下,拜登政府派了三个退休的政府官员前往台湾。


据我所知,这些官员非常了解这些已制定的规则。美国和中国需要好好了解互相的底线,且不要做出超越底线的事情。就像中美两国从1979年开始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台湾海峡保持了42年的和平,中美应该回到1979年的共识,不要尝试改变它,这才是保持台湾海峡和平最好的方法。



记者:关于您撰写的《中国赢了吗》这本书,你觉得中国赢了吗?如果是的,为什么?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答案是没有,更精确一点来说的话,是还没有。因为通过昨晚(19日)的博鳌亚洲论坛,我们可以从各个参与者的讨论中看到,中美的地缘政治竞争已经爆发了。这也可以从特朗普和中国的贸易战中轻易得知。我这本书的目标就是想避免这种政治风险进一步发展,且希望通过向中美解释“你们想要获得什么?如果是想要改善人民的生活,那你们应该明白只有合作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来让中美关系维持理性。


国家,尤其是强国的关注点,都是想要成为第一,而且美国大概从1890年开始,已经当了130年的世界第一。因此,美国已经习惯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我想对美国说的是,你们一定要在规模方面成为第一名吗?为什么不能在魅力方面成为第一名?这样你们就不需要用有最大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了。另外,美国同时拥有二战之后占全世界5%的人口以及50%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相对来说,中国和印度状态才是正常的。所以对于美国人民来讲,比起抗拒这些改变,他们应该更好地开展共同合作以改善美国、中国、印度和东盟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我这本书的目标是要避免中美之间的进一步冲突,而且说服他们采用更理性的做法。


记者:中美都在关注气候变化的问题,且双方在近日签署了共同协议来应对,然而有人担心美国会把气候变化的问题政治化,对此您的观点是什么?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公平来讲,拜登这届政府做得不错,因为他们重新参与了巴黎协定,并和中国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但是,当今美国是一个非常分裂的社会。上一次美国如此分裂可能还在1860年,也就是160年前美国内战的时期。现在拜登政府面临着非常困难的问题:他们希望能够为美国做出正确的事情,但是他想做的事情都会遭到共和党的反对,包括气候变化方面的问题。但是拜登非常勇敢地把事情带回到原轨,并且峰会非常成功。如果我们毁灭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的星球可以迁移,我们不可能把78亿人口全部迁移到火星。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世界上78亿人口更好地合作起来挽救和保护地球,所以拜登政府重新回到巴黎协定的决定做得非常好。



记者:我想问多边主义的问题,拜登政府在这方面是怎样的?作为学者,包括中国学者、美国的学者,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来改善中美之间的关系?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我想用一个类比来解释多边主义。在以前,78亿人口生活在193个国家,就好像生活在193艘不同的船里。当其中一艘船上发生了疾病,其他船并不会受到影响。但是随着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变得互相关联,现在对于78亿人口来讲,我们不再住在193艘不同的船里,而是住在同一艘船的193个不同的船舱里。所以目前的问题就是各国政府只管理船舱,没有人来管理整艘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全球治理,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国际多边主义的组织。作为占了12%的世界人口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组织方面做了很多错误,比如说世界卫生组织的预算,曾经超过70%的预算都来自于强制性的支出,现在只有28%来自于强制性的支出。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应该基于现有的联合国机制进一步地加强,这就是多边主义的意义。


其中,学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的时间点,当政府之间(如中国和美国)可能没有办法时常面对面进行讨论,就算见面之后也会产生很多争论。作为一个外交家,我认为最坏的外交方式就是公开进行争辩。如果大家有争执,应该私下进行争辩。因此学者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如果政府之间无法沟通,那我们应该创造“第二个轨道”。第一个轨道是政府和政府之间的对话,第二个是非政府非官方性的对话,比如说一些退休的官员可以参加这种会议,可以更加了解对方。我非常鼓励中美双方加强这类对话,所以我觉得美国关闭孔子学院此举是错误的,因为这阻断了沟通渠道。因此,拜登政府应该改变他们的政策,让孔子学院进一步运营。


记者:在现在的社会之中,我们总是呼吁中美之间有进一步的理解对方,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在很多时候人们都住在一个信息的空间、自己的空间里面,我们是否有更多的一些孤立呢?我们如何避免对互相之间的歧视?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我们不能随便贴标签,因为事实是永恒的,我们唯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寻求事实,事实本身是永远存在的,我在书里写到要尊重事实,哪怕这些事实非常痛苦。比如我花了30年的时间讲亚洲回归,现在当我们真正见证了亚洲的回归,人们才发现马凯硕教授说的是实话。当然这期间也会有误解。比如当谈到美中之间的情况,我们有两个相互有冲突的说法,这两个冲突的说法,都是独立不重合的。中国的说法就是,我在照顾自己的公民,我们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的人均收入增长了,我们的扶贫成就也是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GDP增长很多,因为当所有中国人民脱贫,GDP也会增长。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把中国视为威胁。


另一方面,美国的说法是中国为什么要和我争抢世界第一的位置,试图夺取我们在全球的地位。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很多的学者都在试图把一方的立场解释给另一方。我写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向把中国的立场告诉美国人,反之亦然。美国人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人必须了解美国的历史,这样才能达成共识,通过互相解释各自的观点,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事实。



记者:您认为这些中美间冲突争端和竞争的核心性质以及原因是什么?您认为跨文化交流能在改善双边的关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中美之间的争端并不是个人性质的,因为不管是前任的特朗普还是现任拜登,中美之间一直有这样的情况。当世界第二的中国,要去和世界第一的美国竞争,世界第一总是要压制世界第二,不让它与其竞争。第二个因素是对黄种人的恐惧感,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是我还是想跟大家说,130年之前,在1890年美国曾经出台了排华法案。


另一方面,美国两党之间达成了共识,有很多美国人觉得中国让美国失望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抱着一些非常不实际的期待和要求。跨文化的交流变得非常重要,在21世纪更是如此。在过去200年来,我们只有一个成功的文明,那就是西方文明。但是21世纪我们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文明,比如中国文明,因此我们需要从单一的全球文明世界转移到一个多元化的文明世界。


所以我非常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点,就是中国将要召开下一届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得确保第二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才能了解到世界上有不同的文化和文明,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和谐共处。因此,美国关闭所有的在美国的孔子学院这一举措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可以通过孔子学院向美国传授一下不同的文明是什么。美国人不一定需要赞成这种文明,但是必须要了解这种文明。我非常荣幸能够住在新加坡,因为这是亚洲唯一的一个拥有四大文明的国家。我们有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且四个文明在新加坡共存。


记者:在未来几十年,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成就,但我们知道我们要加强我们的软实力。那么您觉得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难吗?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说实话,中国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全球信息领域是不平衡的。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的12亿非洲人发生什么情况,你找不到任何信息,因为大家觉得非洲的事情不重要。但是当菲利普亲王逝世的时候,全世界都知道了。这就是世界信息的不对称。


全球信息是由西方白人媒体控制的,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两周之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提到拜登必须暂停与中国之间的对抗。这篇文章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了,所以可以传达给全世界。因此,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另外,很遗憾的是,我认为寻找另外一条渠道或者道路,让中国把故事传播出去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我作为新加坡驻联合国的大使的十年时间里,我觉得中国一定要充分利用全球议会,就是每个国家都参加的联合国大会,这样中国才能拥有一个平行宇宙。


尽管西方媒体,盎格鲁-撒克逊的媒体,它们会继续主导信息宇宙,但中国可以利用联合国大会传递你们的消息。就如我刚刚提到的文明对话,中国可以在联大上提议让190个国家集体发言,让西方世界的人意识到西方人口只是世界的12%,还有88%的世界人口都在西方世界之外。如果我们想要世界88%人口的心声得到重视,那我们就要利用联大。实话实说,中国有时候在外交上非常胆小且有点害羞,有时候需要更多的勇气,有时候需要别人推一把才敢发言。因此,中国必须充分利用联大,通过联大来制衡西方媒体。要做到这点不是特别容易,但是值得尝试。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需要迎接更多的挑战。



记者:关于美国的军费,您提到了美国现在非常依赖自己的军事“肌肉”,比如它在中东的军事集结,您认为美国此举有多大的用途?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从理论上看,美国的军事支出应该用于巩固美国的自身安全,就像你买一支枪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当你买了一百支枪且没有人攻击你,你的钱就浪费了。然而这就是美国的做法以及美国的军事开支。


《华盛顿邮报》的一个优秀记者写了一个非常好的专栏,他指出美国在军事防御上的支出比剩余的十个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多。美国这些军事支出看似帮助了美国,实际上正好相反。以前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都知道此举并没有加强美国的安全性,而是破坏了美国的利益,因为这些钱应该帮助美国底层5%的人。然而,在过去30年里,这些钱花在了军事,喷气式飞机和坦克上。美国浪费大量的军事开支的理由实际上是为了应对中国,然而美国需要准备的并不应该是军事方面,而是经济方面。


如果客观分析美国军事方面的开支,这些开支对美国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帮助,也没有对美国人民的幸福带来帮助。另外,美国花费1.7亿万美元来建F-35的军事飞机的同时,中国也花了同样的1.7亿万美元开展了“一带一路”的项目,包括在很多不同的国家建造港口、铁路、水坝等等。这些国家非常感谢中国所做的基础设施建造,所以这是一个更加聪明的投资。


美国花了1.7万亿制造的轰炸机可能永远也不会被用在战场上,但是中国花了1.7万亿帮助别的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作为美国的朋友,我想问美国为什么在军事支出方面浪费这么多钱,《中国赢了吗?》这本书中会看到我进一步深入分析为什么美国军事的支出是一种浪费。然而,美国在这方面也没有办法改变,它无法缩减军事开支的理由,是因为美国现在有很强的官僚主义。我希望大家读我的书时,能够了解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以及问题背后交织在一起的不同因素。



记者:您刚才提到,中国在中美竞争中没有赢,但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抱怨他们在和中国打交道过程中有很多损失。有些专家推断说这可能是一个“新冷战”,也有些专家说文明冲突即将成为现实。另外,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和美国是可以在文化不同的情况下合作的,但是对比今日,为什么对中国的歧视或者摩擦反而在不断增加?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马凯硕:中国人民需要了解的是,其他的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有很多担心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简单的做一个类比,如果采访开始的时候,我的房间里有一只猫,我不会感到害怕;但是45分钟以后,小猫变成了老虎,那我就会变得非常小心。按照同样的道理,中国以前是一只小猫,但现在像一只老虎。1980年中国的体量只占美国的10%,现在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西方国家对中国有很多的担心。


但是西方的国家也必须要了解一点,西方拥有的权力不仅大而且已经持续了200年。另外,今天我们仍然有相应的规则比如IMF的总裁必须是欧洲人,或者世界银行的行长必须是美国人。这些都是非常荒谬的规则。所以,当中国越来越强大,西方也需要适应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平衡,但是重新平衡的这个过程不可能是和平的。因此,西方必须放弃一些他们的权力和控制,特别是有关于国际机构和国际体制方面,而且学会分享他们的权力。


在历史上来讲,权力的变更一直都在发生,那么对于西方来讲,他们是时候应该放弃一些部分。比如说让印度人变成世界银行的行长,或者让中国人变成IMF的总裁,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好。当西方在抱怨中国时,我的观点是:中国的确变得更加强大且拥有越来越大的空间了,但是西方同时也有很大的空间,并且需要分享这个空间和分配这些权力。这是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并且我希望在这方面能有一个非常和平、没有军事冲突的转移。


作者:万涵一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