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健:中国协助印尼打捞失事舰艇,强在哪难在哪?

吴健 直新闻 2021-06-23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印尼“南伽拉号”潜艇日前演习时沉没,舰上53名官兵罹难。


直新闻:近期,外界关注印尼寻求外界帮助打捞失事潜艇的话题,最新动态是印尼向中方寻求支援,但西方媒体却传出不同声音,担忧中国从事打捞,将导致印尼军事泄密,还有印尼同西方军事合作受影响,您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健:印尼是东盟历史上仅次于泰国,最早拥有潜艇的国家,但长期缺乏深潜救援能力,像深潜救援平台、救援舱、援潜水重压器等等都没有。这不是印尼不弄,而是海军特别潜艇舰队规模有限,而且他们拥有的都是近海潜艇,基本在300米左右浅水区活动,印尼救援船搭配作业蛙人,靠自己的空气潜水装置,对付60到80米左右水深的救援基本够了,这也是印尼潜艇常见航行深度。但像这次潜艇失事深度,超出印尼海军既有能力,势必要向外求援。


目前,西方常见的跨国援潜模式叫“瑞豚”,是以美国为主导,一旦谁家出事,美方会出动深潜大队(也就是DSU),携带深潜器材坐大飞机驰援。反观整个事件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基本没怎么出面,而雅加达第一时间求助的新加坡、澳大利亚也对七八百米深度出事的潜艇无可奈何,这是“力有未逮”所造成的局面。


随着形势变化,印尼出于死者为安和调查真相的目的,希望打捞潜艇残骸,对外提出支援需求,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是向所有有能力而且和印尼友好的国家开放的。对于这一点,我相信也是中国能发挥作用的大背景。


“探索二号”船搭载的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抵近观察失事潜艇艉部


那么从技术来说,这些年来,中国无论军事防险救生,还是深海探测打捞,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像十多年前,公开报道我海军某深潜救生艇在大深度潜水中,达到518.2米深度,并打破同类艇507米的纪录,从公开报道看,我们的新式深潜救生艇能在开灯能见度1米,关灯能见度为零的恶劣环境下,用声波定位仪、图像声呐精确搜索,并且能顺利跟失事潜艇成功对接联,形成转移通道。不仅如此,大家更熟悉的蛟龙号等等深潜器更是达到几千米的深度,这都确立了中国深海探测救援的强大地位。


还有一点,那就是中国真诚平等的开放合作态度,扎实过硬的技术手段,印尼方面是有过切身体会的。


2014年印尼海军参观中国潜艇学院


我可以给大家展示两张照片,是2014年,印尼海军学员到青岛的我海军潜艇学院参观,亲眼目睹相关潜艇训练和抢险救捞设施,所谓“行家不打眼”,我们的能力,印尼海军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可以明确地说,随着拥有潜艇的国家越来越多,尽管这给地区安全局势带来复杂性,会给大家带来“技术竞赛”等等担忧,但另一方面,随着各国潜艇外出活动的常态化、远海化,一旦出现状况,及时救援的重要性就会更加凸显,考虑到时间和能力的因素,拥有深海潜水作业能力的国家反倒会意外获得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成为军事交往中的“特殊途径”。



直新闻:从您的介绍,我想到一句话,“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随着中国技术能力提升,说“救援外交”也好,“军事外交”也罢,中国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您觉得我们如何保持这种势头?


特约评论员 吴健:这让我想到马上“花开灿烂”的中国空间站建设,我们既强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同时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意为友好国家提供帮助,发挥技术应有的服务功能,这不是空话,是真真正正的行动。


纵观历史,任何技术的发明,都注定会传播开来,谁都无法将其永久垄断,核技术如此,信息技术如此,深潜救援技术亦如此。为什么那么多国家被“掐脖子”,在于整个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霍布斯丛林主义仍然盛行,真正的国际正义,是需要实力去支撑和保护的。


从这次印尼潜艇救援打捞放眼开去,诸如新冠疫苗开发分配,气候变化合作等等,哪一个不是最后靠技术、靠本事说话,具体到我们,作为联合国所承认的迄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发展中大国,正迈向技术创新的新时代,这不止是把我们自己建设得更美好,对国际治理体系的民主化也大有裨益。


你看,中国外交秉承的基本原则,包含珍视独立自主、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正因为这种“人民属性”,中国率先承诺疫苗研发后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因为更多的人被惠及,也更多地促进技术的进步,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冰箱、空调、汽车甚至高铁,不都是随着中国技术的突破,“中国制造”的渐成气候,特别是正确“义利观”引领下的中国对外合作,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享受到吗?


还是那句话,我们应该从中国受邀印尼潜艇打捞这件小事上,看到“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外交”的魅力,随着我们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间“技术鸿沟”,争取形成局部优势,带动国家整体科技实力与战略能力跨越式提升,为我们的和平外交事业和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做好力量支撑。


另一方面,我们要更加突出“周边第一”的方略,经营好我们国家的安全环境,通过多样化的双向互动,把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意愿推向深入,这才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作者:吴健,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