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董漫远:以色列政治目的达到了,但军事目的还未达成

陈柯 曾子瑾 直新闻 2021-06-23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本轮巴以冲突已经导致200余人丧生,但目前仍未有停火的迹象。根据历史经验,巴以冲突周而复始的原因是什么?停火条件又是什么?


董漫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巴以冲突至今不能解决的原因,首先是历届美国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秉持一种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和政策,并且历届美国政府都给予以色列大量的援助,包括经济援助、军事援助,从而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以强巴弱”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无论是谈判还是其他方式的争取民族权益的斗争,对巴勒斯坦人民来讲都变得十分艰难。这是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就是巴勒斯坦内部,特别是在《奥斯陆协议》签署以后,巴勒斯坦内部就形成了以巴解主流派,也就是法塔赫所主张的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来争取巴勒斯坦人民权益这样一条政治路线,和以哈马斯为代表的比较激进的巴勒斯坦力量,主张以“伊斯兰圣战”的方式,叫做无休止的“圣战”、无休止的战斗,来争取巴勒斯坦人民的权益,同时灭亡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所以这两条道路是针锋相对的。


内部不团结还体现在两派之间,围绕着巴勒斯坦未来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成了南辕北辙的立场。


也就是说,以巴解主流派为代表的温和势力,他们现在的政权形态叫做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要掌控约旦和西岸地带。他们主张这个国家未来应该是一个民主的、世俗化的国家,要走世俗主义的道路。


但是,以哈马斯以及伊斯兰圣战组织为代表的比较激进的势力,主张未来巴勒斯坦的国家形态应该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统治。这两大矛盾使得他们矛盾愈合非常艰难。


虽然我们也注意到像埃及、约旦、沙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这些年来一直不停顿地推进巴勒斯坦两派实现民族和解,建立民族团结政府,共同带领巴勒斯坦人民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同时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益。那么由于内部不团结,就势必影响到了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权益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拉大了“以强巴弱”这个态势,这是巴勒斯坦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两大原因。


现在由于“以强巴弱”态势,我们也注意到,在加沙地带目前开展的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军事较量,这个力量对比是非常悬殊的。这就决定了这场冲突,它的战场的节奏、烈度,主动方是以色列来把控,也就是说以色列把控了这场冲突的主动权,既然它把控了主动权,应该说何时这场冲突能够停下来,主要取决于以色列。



以色列现在围绕着这场军事行动,有政治和军事两大目的。现在看来,以色列的政治目的基本达到,那么军事目的接近达到,所以我认为这场冲突会很快平息下来。


当然了,以色列现在的军事目的还没有完全达到,所以它还有一定程度的军事行动要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没有外来因素,我指的是黎巴嫩真主党突然向以色列境内发射“喀秋莎”火箭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话,应该说这场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失控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以色列要达到什么样的军事目的?它的核心目的是要严重削弱或者叫重创哈马斯的远程火箭能力,这又包含着几个层面的任务。


第一要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把哈马斯所有的“喀秋莎”火箭生产设施予以摧毁。第二是要把哈马斯从事喀秋莎远程火箭的研发团队尽可能摧毁。第三,要把制造喀秋莎远程火箭的工匠团队尽可能的摧毁。第四要把它的原料仓库摧毁。这是它作战的核心目的。


因为这次跟2014年相比,哈马斯的能力令以色列是大吃了一惊,显然哈马斯的能力提升了,三款成熟的远程喀秋莎火箭,一是射程远了,能够在百公里开外;第二是打得准了,这次对以色列造成的人员和基础设施损失是远远大于2014年的,这样就使以色列感到哈马斯对以色列居民和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陡然上升,这是个心腹之患,必须打掉,这是核心作战目的。


如果这个核心作战目的达到了,那么以色列我认为是可以收手了,但是在围绕着核心目的展开军事行动的时候,也从“搂草打兔子带烧”这个角度考虑,还有两个附加目的,这两个附加目的是,一,尽可能对哈马斯主力或者哈马斯武装力量给予重创,能把它重创到什么程度就重创到什么程度。



我们注意到现在以色列在加沙外围部署了地面部队,拉开了一定的架势,并且扬言要对加沙地带展开地面攻势。目的是什么?目的是给哈马斯形成一个心理压力,造成紧张,让其部队动起来。因为既然以色列扬言要开展地面进攻行动,哈马斯就得有所准备,万一以色列打进来怎么办呢?那就要排兵布阵。你比如说有些部队就要去占领某座大楼,有些部队就要去占据某些攻势,而加沙地带是在24小时全天候下,是在以色列的视频监控之下的。一有人员调动,那么恐怕几分钟之后以色列的空袭就来了,以色列的导弹就来了,这样就能达到尽可能多地杀伤哈马斯武装力量这样的一个目的。


现在如果不搞这样的声势的话,哈马斯为了保存实力,是处在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那么以色列捕捉目标就很难。所以我认为,现在造势要搞地面行动,我感觉目的不是要真的要搞地面行动,而是为了更有效、更多地杀伤哈马斯的武装力量,因为以色列的主要作战目的是可以通过空中力量来实现的,而且没有政治风险。假如真的展开地面进攻,加沙的街道复杂,必然卷入街巷战,而且哈马斯人员是居高临下,这样的话,以色列士兵的伤亡就难免。难免的话,如果有士兵被俘,如果有尸体被哈马斯抢夺去,对以色列来讲是有非常大的政治麻烦。


我刚才提到以色列的政治目的达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内塔尼亚胡在第四次以色列大选之后,他组阁失败,这样的话,总统就把组阁权授予了拉皮德等人,而现在恰恰东耶局势紧张,以色列境内若干城市巴勒斯坦居民和犹太居民爆发冲突,加上加沙地带巴以之间的军事较量,就迫使拉皮德、贝内特等人不得不表态要打击哈马斯,不得不表态要支持犹太人在谢赫解拉这个地方建定居点,也不得不表态支持以色列军警对巴勒斯坦人的镇压,这样就使他原本想要组建联合政府、把两个阿拉伯政党拉过来的企图基本告吹,这个事儿就没戏了。


现在看来以色列第五次大选恐难避免,那么内塔尼亚胡他正好利用这一次对哈马斯的重拳打击,赢得更多的选票,使他在第五次大选当中翻盘,并且成功组阁。所以我说这个是他的政治目的。


那么现在还有一个附属的军事目的,那也就是说对哈马斯的高层指挥团队进行定点清除,使哈马斯多年来培养起来的高级指挥人才被定点清除掉,而定点清除掉后,可能换上来的人就不一定像原来的人那么有军事才能了。那么以色列也希望对哈马斯的指挥团队造成这样的打击以后,使其缺少高级指挥人才,而基层指挥员由于缺少把控全局的经验,会出现更多的政治失误和战场失误,从而也给以色列带来更多对哈马斯造成损失的机会。


所以我现在说,以色列概括起来就是政治目的基本达到,但是军事目的还没有完全达到,所以战况还要继续进行下去。直至以色列认为他的军事目的达到了,那么他会罢手。


现在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停火,虽然对以色列构成道义压力,但是以色列没有达到军事目的之前,是会对国际社会的呼吁置若罔闻,直至达到它的军事目的。



直新闻:本轮冲突是在拜登上台后不久发生的,拜登的中东政策对这次的冲突有何间接影响?


董漫远:前面提到历任美国政府对以色列只是偏袒的程度、力度不同而已,到了特朗普时期,那就是完全的亲以色列,彻底偏袒以色列。


到了拜登,他现在是有意与特朗普的政策拉开界限。比如说他现在表示要重返“两国方案”,又提出要重返伊核协议,就是要集中它的主要精力资源应对国内难题。


比如说如何战胜疫情,如何恢复美国经济,这是他的主要的议题,而且要集中主要资源来解决。同时在美国的国际议程当中,它的国际资源要主要投向所谓的大国竞争,而不是中东。既然是这样,美国不想在中东投入,同时美国现在在中东的投入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低的时候,他就希望以最低的成本维持地区局势的缓和和稳定。


这个稳定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热点的稳定,美国认为伊核问题是关键点,如果伊核问题上出现突破的话,等于能起到纲举目张这个效果,所以美国现在要重返伊核协议。第二,在巴以问题上要重启“两国方案”,也是为了实现这个地区局势的稳定。那么由于美国提出要重返伊核协议,并且重提了“两国方案”,就造成以色列的不满,也就是美以矛盾暴露出来了。


暴露出来,美国现在怎么办呢?我看是想鱼和熊掌兼得。一方面要对以色列进行所谓的情感安抚,比如说拜登跟内塔尼亚胡通电话,表示要支持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打击行为,支持以色列有自卫权,这是在情感上讨好以色列,同时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两次阻挠联合国安理会声明的发表,而且他是在阻挠国际社会发出正义的声音,这也是在讨好以色列,我把它比作鱼。


另一方面美国要拿熊掌,熊掌就是说,美国在安抚以色列的同时,要重返伊核协议,要重拾“两国方案”,所以两头都要。这个就是现在美国对待以色列的政策。这对当前巴以冲突有什么影响?


当前的巴以冲突不是基于“以强巴弱”的态势吗?“以强巴弱”的态势美国不是难辞其咎吗?就是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直新闻:美国总统特使上周五抵达以色列,上周六以色列空军就轰炸了美联社在加沙的办公楼。这是以色列对美国释放出的什么政治信息?


董漫远:首先以色列轰炸媒体大楼,声称是楼内有哈马斯情报机构,这个需要核查。但是把包括美联社、半岛电视台在内的新闻机构给它一锅端了,我感觉是以色列这些年来,对美联社驻加沙分社在巴以问题上的舆论感到不满,他现在也对半岛电视台的舆论感到不满,他等于用这个行动强行来封杀他们的声音,至少是把这个楼摧毁了、设施摧毁了,现在要发布消息新闻评论,这是要受到巨大影响的,我认为他就是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


直新闻:您看好“两国方案”吗?为什么?


董漫远:“两国方案”提供了一个正确思路,这就是说,依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来通过谈判建立一个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拥有完全主权的巴勒斯坦国。所以它的政治方向基本设计我认为是好的,是有助于巴以之间最后实现和平的。但是这毕竟是个方案,它需要谈,谈多长时间,那都说不准。


那么在“以强巴弱”态势下,即使是谈,以色列也必然要奉行强硬立场。而且现在“两国方案”的一些基础已经被美国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和以色列自身的蛮横行为给破坏掉了。


举个例子说,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的边界,用这个东西作为基础谈判,这个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注意到,现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巴勒斯坦人的定居点是一步一步被压缩,他的家园成了一个马赛克的状态。而且从1993年《奥斯陆协议》到今天为止,已经有43万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定居,有的恐怕几十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定居点。你说43万民众,得有多少定居点在那个地方?


所以把巴勒斯坦的土地不光是变成了马赛克化,而且是把好的地给犹太人拿去了,有水源、土地肥沃等环境好的地方都拿去了,把不好的土地让巴勒斯坦人继续去居住。所以土地这个基础不存在了。


第二,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耶路撒冷全城包括西耶路撒冷和东耶路撒冷老城,都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了,以色列在这个地方实施了实际上的完全的掌控,“两国方案”当中的巴勒斯坦国首都,以色列把它指定为东耶路撒冷郊外的一个叫阿布迪斯的小镇,实际上已经把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巴勒斯坦国的提议给它阉割了。但是为什么巴勒斯坦和国际社会还支持“两国方案”?毕竟它设计的基础还是对巴勒斯坦人民相对有利,其中巴勒斯坦人民的一些权益或许能够通过谈判争取回来一部分。这样的话,我认为“两国方案”总体上还是应该肯定的,它积极面还是大的,但是巴以谈判的过程必将是长期的、曲折的、会有反复的。



直新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此前表示,我们重申对巴以双方和平人士来华开展对话的邀请,也欢迎巴以双方谈判代表在华举行直接谈判。怎么解读中方立场?


董漫远:中方是要在巴以和平问题上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秉持公平公正这样一个立场。那么现在我们有一些有利条件,首先中国是本月联合国安理会的轮值主席,我们可以倡导安理会就巴勒斯坦问题展开会议,讨论磋商,然后乃至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等等。


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加沙地带和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出现了紧张局势,使得国际社会比以往更加关注巴勒斯坦问题,或者是叫关注巴以矛盾。这种关注,它会形成一个客观效果。客观效果就是说,由于中国等主持正义的国家,要求以联合国有关决议,以国际法以及“两国方案”重启巴勒斯坦和谈,就使得国际社会在关注巴勒斯坦问题的过程当中,关注“两国方案”的过程当中,进一步认清美国双重标准的面目,进一步认清美国长期以来偏袒以色列所造成的恶果,对地区和平稳定造成的恶果。


这样的话无形中会对拜登政府形成道义压力,我觉得这种道义压力下,也会迫使拜登政府不得不认真地考虑“两国方案”,不是仅仅嘴头说一说而已。同时我觉得通过现在中国方面对巴以冲突的反应,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在中东地区特别是在阿拉伯国家当中的道义感召力,我认为对我们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中东地区攻坚克难,为构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是有好处的,都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


嘉宾:董漫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