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杰:中美关系进入新的战略周期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无尽前沿法案》,如果法案最终通过,美国会在未来5年投入1000亿美元,以此提升美国的科技竞争力,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这一方案是去年5月,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与共和党参议员托德·杨,以美国的领导地位正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挑战作为理由而提出的。经过一年多的讨论和修改,法案在参议院进行投票,并以86比11得以通过。在这个过程中,法案从160页增加到了340页,议员们要为自己的选区争得更大的利益。这一法案就像唐僧肉一样不断地被分割,体现了更多地方利益诉求。法案最重要,也是最被关注的理由还是与中国进行所谓的竞争,贩卖的是美国衰落的焦虑感。美国朝野两党在对华战略竞争这一议题上形成了高度的共识,也是两党可以进行合作的为数不多的议题。这一法案并不是为了提升美国的科技竞争力,而是为了巩固美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对于这一法案,我想有虚张声势的一面,也有趋势性变化的现实表现。
第一,被中国赶超,或者说再不采取行动,美国就要落后,这种情绪在华盛顿蔓延,并且延伸到美国的对华政策上。美国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是不是在衰弱,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见仁见智,其实从全球的创新格局来看,美国依然领先,但是美国衰落的情绪变成了政客们的筹码捞取政治地位的手段。以这一法案为例,虽然以提升美国创新能力为理由,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包括已经衰落的工业城市也想从中获取拨款。美国的短板不是科学研究,而是制造业的外迁,从第一季度非农就业率也能看到这一点,所以,这一法案其实是头痛医脚的昏招,打着与中国竞争的旗号,议员们捞取了个人政治利益。
第二,这一法案也是美国对华政策趋势性变化的表现。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已经变成了安全议题,在最近几年中,从贸易逆差到技术合作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被打上了国家安全的标签,成为美国对华挤压和脱钩的靶子。这一法案的通过,更是以政治和安全的理由对科学合作进行干涉和打压。
从美国对华政策的趋势来看,这一法案的通过代表着拜登对华政策的轮廓基本成型。对于美国来说,这一法案是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重大行动,从美国国家发展来说,它一直处于扩张的状态,到19世纪末,美国历史学家特纳认为,美国的边疆已经关闭,美国从大陆扩张向海外扩张。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全面进入海外事务,而冷战期间,美国寻求新的边疆,与苏联进行竞争,包括核武器,太空武器等等。二战结束之后提交给总统的一份报告就是《科学:没有尽头的边疆》,换句话说,科学是美国持续进行扩张的边疆。
从这一逻辑可以看到美国提出的对华竞争方案,从美国战略传统来说,是一脉相承的,意味着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说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周期。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警惕,以更大的开放,更有成效的科学研究进行应对。美国将中国视为在新的边疆竞争的首要的竞争者和对手,从另外一个层面,也承认了中国的发展潜力和现实的地位。
直新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最近谈及中美关系的时候说,如果两个大国关系恶化并导致冲突,世界其它地区的一切都将处于危险之中,对中美也将是糟糕的结果。您怎么评价?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李显龙对于中美关系的现状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新加坡处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新加坡领导人对于中美关系的观察一向受到双方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李显龙的父亲李光耀先生是小国大战略家的代表。
中美关系在最近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拜登上台之后重新修复盟友关系,但其核心目标是为了打造一个遏制中国的同盟网络。新加坡与美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是新加坡也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典范。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并不符合新加坡的国家利益,李显龙对于中美关系的分析和担忧,其实也代表了亚太多数国家的立场,亚太多家不希望看到中美形成激烈的对抗,也不愿意在两强之间进行选边站。李显龙的呼吁和分析,无疑也是对美国的劝告,在此之前,李显龙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提出,对美国来说,接受更强大版本的中国将是一个艰难的调整。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中美需要发展一种建设性的关系,如果不合作,任由两国恶化成全面对抗关系,那么很多全球性问题就无法解决。基辛格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局势持续紧张,将可能会引发一场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没有任何赢家的战争。美国多家智库也公开发表声明,反对美国政府最近酝酿和出台的一系列反华方案。
无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焦虑,还是出台的各种法案,都反映了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中国是美国从未遇到过的复合型的竞争者和合作者。美国虽然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但是并没有成熟的方案或者必胜的把握,而是以盲人摸象的心态对待中国,更严重的是,美国对华政策建立在历史的滥用和误用之上,美国将中国想象为冷战时期的苏联、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甚至一战之前的德国,根据不同的臆想,制定所谓的战略竞争方案。无论是“修昔底德陷阱”,还是“冷战陷阱”,都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中对历史的误用。
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日本或者德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中国也是一个与美国相互嵌套的经济体。中美关系很难以某种理论或者历史经验来界定,而是不断演化的复杂关系,中国是美国的复合型的竞争者与合作者,中美关系也必然是复合型的,很难以胜败来衡量,美国需要放弃零和式的胜败理念,更要放弃绝对胜利的目标,以开放与合作顺应中美关系的文明基础和时代要求。
作者:孙兴杰,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