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湾区专员袁民忠:香港将回归民生层面 大湾区是年轻人最好机遇

秦玥 直新闻 2021-06-23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2020年11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宣布,正式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以加强推动和协调特区政府有关大湾区建设的工作。袁民忠出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近日,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秦玥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热点问题对袁民忠进行了专访。


民忠谈及职责时就表示,“我们会做一个铺桥建路的角色,便利两边的沟通”、“沟通和合作是无间的”。


大湾区城市的体制不同,合作怎样展开,政策如何落地,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袁民忠指出,“最重要的点是香港和广东省或者和相关的内地城市,大家在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去协同发展?怎样去获得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这一点大家认同的话,去解决中间的那个过程就比较容易了。”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香港在疫情后恢复经济动力的重点方向。谈及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的建设意义,袁民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它的目标最主要是希望帮到香港更好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里,更好和全世界竞争。


同时,大湾区发展也能帮助解决香港民生问题,如年轻人就业的问题。袁民忠认为,大湾区的发展就是香港年轻人最好的一个机遇,给香港的年轻人多一个选择。他自己可以看得到这个选择的好处在哪里,该如何把握就要看他自己。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未来生活,袁民忠充满期待,更加便捷高效是他希望去努力的方向。“一小时生活圈”、“高铁运作‘地铁化’”等都是采访中提到的高频词。


以下为专访实录。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特区政府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是2020年11月成立的,刚刚听您介绍这个办公室已经筹备了一段时间,关于人员配备、资源等方面是怎样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我们办公室是在去年11月立法会通过拨款之后才正式成立的,但实际上差不多在两年前,政府就已经把成立这个办公室的建议拿到立法会和相关的委员会咨询,听一听他们的意见,所以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将建议变成现实的。想法本身已经超过两年了。


实际上特区政府参与大湾区发展也都不止于办公室成立简单,我们是早在2017年7月1号、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之下,国家发改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一个文件时,香港就已经启动了去研究如何参与大湾区发展,研究包括成立办公室、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政策突破、建设这个大湾区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内容等等,都已经在那个时候开始了。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听您的介绍,这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相当于一个秘书处,在人手方面或者功能方面如何区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主要我们的功能有四大方面,除了协调我们特区政府内部不同的政策局有关大湾区的政策该怎样去推动之外,我们还会负责和内地相关部门沟通,作为一个联络的主要的渠道和桥梁。主要的内地部门当然包括了在北京的发改委,因为有个领导小组办公室是设立在发改委底下的,他们和与国务院港澳办都很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发展。


北京方面,其他的部委参与大湾区建设,其实不单只是我们办公室会和他们对接,特区政府相关的政策局,譬如财经部门和内地的财经相关部委沟通,我们并不是唯一的沟通渠道,反而是辅助他们和内地部委沟通。除了和中央沟通外,我们也和广东省、深圳市或者是其他几个大湾区内地城市都保持沟通的渠道,因为相关的城市或者广东省都有大湾区发展办公室,都是我们的对口单位,所以我们会做一个铺桥建路的角色,便利两边的沟通,无论是什么政策范围都是。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刚才讲到广东省大湾区办公室的对口单位,大家之间的日常工作合作方面密切吗?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我们的沟通和合作是无间的,当然这两年疫情的影响让面对面开会的机会少了一些,但其他形式的沟通我们是从来没有间断过的。在粤港大湾区发展的沟通层面,除了我们办公室和广东省的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之外,领导们也非常的积极和关注。所以之前举办的粤港合作会议上,我们的行政长官和广东省省长直接沟通了很多未来需要做的工作,譬如怎样去推进大湾区发展,配合国家相关的政策。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你刚才讲到大家之间的合作其实是无间的,但是在一国两制之下大家体制不同,在具体的政策面前如果因政治体制和想法不同所产生的问题,大家是如何做到求同存异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我会这样形容你刚才说的这个情况:在有关大湾区发展的大的方面上,其实大家的想法很相似,但是怎样去推进?怎样去执行?可能这过程中会有一些制度上的不同,就是说不会每一个步骤都完全一样。但这在我的角度来看的话不是一个大问题,反而最重要的点是香港和广东省或者和相关的内地城市,大家在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面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去协同发展?怎样去获得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这一点大家认同的话,怎样去解决中间的那个过程就比较容易了。


事实上,如果是需要一些更高层次的部委或者部门去解决一些不同的看法的话,这个不正就是中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央领导小组所扮演的角色吗?意思是,如果在执行上面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而地方部门解决不了的话,就可以有这样的一个渠道。我们非常幸运,大湾区发展有一个这样的专门渠道去处理这些事情。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说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其实从2017年时就在筹备了,您是什么时候实质参与大湾区发展计划中的、或者是相关的项目?您本人如何理解国家对于大湾区项目建设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我个人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它的目标包括希望帮香港更好地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里。为什么要这么做?相信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四十几年,无论香港也好又或者广东省其他城市也好,它们发展起来的比较优势其实是遇到全世界这么多不同的竞争者的竞争,越来越受到挑战,如果我们不进一步去思考一个协同发展的方法的话,还是吃老本、用以往的方法去继续发展的话,相信面对的困难和瓶颈会越来越大。


所以中央可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规划,就可以帮助到大家可以更好和全世界竞争。这是个良性的竞争,也都是我们其中一个发展的目标,可以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让香港更好融入到国家的整体发展大局中。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您刚才提到的面对世界的挑战,那比如说已经发展起来的纽约、东京、旧金山等湾区,它们的经验对于我们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有哪些启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世界各地著名的湾区给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参考,无论是发展的过程、内容、或者是发展的方向,它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应用它们的经验去找到我们自己觉得比较适合粤港澳大湾区因素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方面,因为有“一国两制”这个独特的制度,比如香港有自己的货币,澳门也有自己的货币,香港和澳门也是独立的关税区,这种的特别情况其实在世界各地其他湾区是找不到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能会面对这一方面的挑战,但如果正面一点来看,这些都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优势,是世界上其他大湾区没有的。


在“一国两制”下我们有三个不同的关税区,也有三种不同的货币,所以我们在设计湾区发展内容的时候,针对这些地方,该怎样将这些重要的发展资源,发展要素,怎样在湾区里面更好的融通?又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政策来帮助融通?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很多相关的政策去解决。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刚才您讲的融通,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方面能做到更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其实在交通基建方面有几个很明显的地方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需要去处理的。第一,因为有独立关税区的问题,所以我们会有一个过境的安排。过境的口岸作为一个基建设施,怎样去提升它的功能和能力、怎样能够更加有效的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后的人流过关以及货物过关的需要?这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这方面我们能见到譬如最近和深圳的皇岗落马洲口岸的重建方面,我们提出了用“一地两检”的方式,便利未来通关。这个计划正在进行中,如果落成后将大大改善皇岗落马洲这个以往都非常多人使用的关口,未来过关的效率和功能都会大大地提升。这个不单只对粤港或者深港两地居民的一个便利,还便利了所有外来的人才或者投资者,他们到大湾区发展也需要过关,过关时的效率和体验有必要大大地提升。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您刚才讲到一地两检,接下来会不会其他口岸也会推行一地两检,以改善各个关口的效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这个特区政府会积极研究。每一个口岸将来的功能?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用一个什么样的通关的形式会最好?这方面我们正积极的研究。现在已经有深圳湾口岸一地两检,刚才提到的皇岗落马洲新口岸成立之时都可以推行一地两检,其他的口岸也会陆续作出研究的。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您之前曾经历任多个职务,历任驻京办、驻华盛顿的工作,以您的经验来说,居民们往返大湾区各个城市的生活工作形式,在您看来你觉得怎样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有一个所谓“一小时生活圈”的概念,我觉得非常吸引。当然,每个人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每个人都会有小小的不同;但在我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一小时生活圈”的概念还是很值得推广的,因为不单可以给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居民的工作或者生活提供一个更大的便利,我可以形容为大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可以做得更好。


简单一点讲,我可能要搭三个小时的车才能去上班,接着下班又要搭三个小时车的话,那你的生活水平都不会高到哪儿去。如果有一个更便利的生活和上班的条件,那这个在我心目中是比较理想的结果。在这一方面,就像刚才说过的,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口岸建设等这些基建建设外,怎样达至到这个一小时生活圈的目标,也都在全力进行中。


在香港我想到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疫情后,譬如高铁将来的运作怎样能够便利到乘客。乘客如果坐高铁来回广州和香港,现时大概是47分钟,但是相关的配套会不会做得更好一些?譬如在广州市的高铁站会不会有一个延伸项目。广州已经公布了希望将广州南站再延伸到广州市中心,这将来对于乘客来说就是更大的便利。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您说的配套具体是什么样的?因为如您所说坐高铁47分钟,但是通关和查验证件也是需要时间的。这在软件方面您会不会有一些可以改善的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这个是需要考虑的。因为刚才你提到譬如过关时需要的时间以及究竟要过几次关,这对于旅客来说可以是一个很大的分别。如果用高铁的例子来研究的话,将来究竟有没有可能将高铁的运作变成所谓的“地铁化”呢?“地铁化”之后运作会不会更加方便,当然你得有相关的所谓的清关、过关的配套,这些功夫需要去做,也需要粤港澳或者粤港双方面去做。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刚才您提到了“地铁化”概念,目前路面通关,像是巴士在皇岗通关等确实不是很方便,之前有些人提到大湾区护照这件事,您觉得能否办得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是的,有人提出过一些更加便利的过关的安排,例如大湾区通行证的形式,这些需要三地政府研究。但是譬如这样说,对于一些指定的人群,例如我们知道在深圳和香港的边界上有个河套区,也就是深港创新科技园区将来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在里面的工作人员或者研究人员,他们也都需要过关的,那他过关的安排是不是就需要更加的便利一些?如果一河之隔都不能取得一个更大的便利的话,那其他的不就更加难做到?


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会比较着重首先在这些地方寻找一些创新和突破。希望可以将来为这些创科园区内的相关人士或者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过境安排,所以你提出的是非常好的建议,其实我们和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我们的对口部门都正在着手研究这件事。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前段时间粤港联席会议举行,当中有好几个内容比如青年发展和创新科技,这两个题目在这一两年中的讨论也是比较多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在香港有没有进行相关的推广和宣传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对的,尤其是青年发展。大家留意到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里也都宣布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我们也希望相关的企业能够继续支持。由去年11月公布到现在,其实民间的反应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好,原先我们预计两千个名额,现在已经有超过三千二百个职位将会邀请香港的年轻人去参与在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工作。这些职位中的一半是与创科有关的职位,这令到我们非常的鼓舞,也相信对于年轻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希望能更加好的宣传这些机遇让香港年轻人知道。科创方面更不在话下,因为这几年在香港科创方面,所谓的气候或是环境都获得一个很大的改善,通俗一点讲就是人气旺了。在科创方面,无论是一些创投资金,或者是一些科创专才都发觉到香港有越来越多的机遇,也自然而然吸引到更多相同的或类似的人才资金向这个方向聚集,这一方面令我们非常鼓舞,下一步工作重点也希望在科创方面和深圳合作的更好,不单是刚才我提到的深港创新科技园区的发展,那个项目本身已经是一个内容丰富和起到一个令人鼓舞的效果,除此之外,无论是在合作的资金方面、科研人员的合作、一些科技实验室之间的合作,香港和深圳将会有一个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这方面我们拭目以待。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两地的收入、福利、消费都有所不同,根据您的了解,香港的年轻人去大湾区内地城市应聘岗位的时候对条件满意吗?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作为年轻人来说,工作的补偿或者说条件是他们考虑的一部分,但我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会更加看重工作本身对他的吸引力,就是说工作的内容是不是他们所喜欢的。譬如一些创新的工作,譬如一些专业服务业的,可能他觉得这对于个人发展来说是一个好的机遇,当然基本的工作条件是重要的,但我相信这不是他们考虑的唯一条件,特别是当他们看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有一个好的发展机遇的话;加上短时期的补偿,尤其是最近特区政府提供的一个资助也有很大的意义。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这两年香港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大湾区的公司应聘香港青年人时会不会有一些相关的考量和标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过往这两年香港除了疫情外,还受到黑暴事件的影响,这个众所周知,但如果我们放眼未来的话,尤其是当香港有了国安法和完善了选举制度后,相信这些政治的争拗会远离,未来两年的香港环境也会有很大的分别。


我认为未来民生方面的需求将会再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民生项目当然包括就业,年轻人就业的问题也都广为关注,所以我自己觉得大湾区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一个机遇,给香港的年轻人多一个选择。我必须要强调是多一个选择,而不是唯一的选择,他自己可以看得到这个选择的好处在哪里,该如何把握就要看他自己。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说到民生问题,其实我们都知道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像是民生、金融等都有很多的领域范畴,我们的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是如何分工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你问得非常好,这个分工的问题我必须要解释一下,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主要是负责协调和推动特区政府相关的政策局去推出大湾区的政策。


行政长官有一个大湾区督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就是特区政府里面十三个政策局的局长,大湾区发展的整体策略,以特区政府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是透过这个督导委员会去制订和推行;而我们办公室作为督导委员会的“秘书处”,我们会协助行政长官去跟进这些政策的推行和落实。


对于一些实质的功夫,譬如金融开放,有许多金融行业的合作要同内地商讨,必须要依赖财库局或者金管局的同事处理以及大力的推进,意思是说我们人手的限制是没办法做完整个特区政府要做的事的。


另外两地重新有序恢复通关也是我们办公室的其中一个日常工作内容。自从去年11月开始,我们推出一个回港易的计划,其实这只是便利了在内地居住或者生活的港人在入境香港时符合一些条件、豁免一些检疫限制。“回港易”的下一步将会是“来港易”。我们希望可以在整体疫情受控之下、逐步有序地开放;首先开放给在广东省的非香港人来香港这一程是免检疫的,这是希望可以首先帮助到一些包括在广东的外地人士,甚至是在广东的外国人也好,当然这只是循序渐进的其中一步,始终大家希望的是能够尽快见到恢复两地正常的、双向的免检疫的往来。这是回港易或是来港易之后我们努力争取的一件事。


大家普遍问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成真,我没有水晶球,但我相信两地,包括澳门在内的三地的疫情发展是一个关键,疫情的好坏对于通关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面对香港一波又一波的疫情,特区政府其实一直想清零,说到双向通关方面,大湾区发展办公室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推动政策、或者如何沟通协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我们当然会有一个推动的作用,但是我们推动都要有个基础,我们推动的基础就是疫情要受控,香港卫生福利部门对于疫情的控制非常的努力,但是我必须指出香港的疫情控制离不开国家联防联控的政策。我们和广东省、国家卫健委有很紧密的联系,我们是联防联控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疫情的防控达不到内地联防联控政策下的要求或标准的话,那通关方面的难度就很大了。我们的角色是尽量去协调,或者去理解清楚究竟双方面的要求是什么样的,或者香港遇到的一些特别的问题是不是需要向内地好好的解释一下等等,这些我们都会去做,所以我们协调或者推进的基础就是这个联防联控的机制。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秦玥:以您的了解,在国家联防联控的政策下,对于香港的防疫要求有没有变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 袁民忠:行政长官讲过很多次了,就是我们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目标是要清零。但是何时能够做到,未必大家能够马上就说到做到,但这个清零的目标我们是要坚持的,但是不是清零的那一刻才能做到有序的恢复通关?这个是未必的,这个需要双方面来商讨疫情发展到哪个地步,但以目前来说,在联防联控之下,香港本地个案清零这个目标是很清晰的。

作者:秦玥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