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拜登着急出了下下策,但伊朗很可能让步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据路透社报道,五角大楼表示,美国军方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伊朗支持的武装分子发动空袭,以回应这些武装分子对美国在伊拉克的人员和设施发动的无人机袭击。对此,你做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对于这次空袭的原因,美方自己给出的说法,是为了保护美国公民、报复伊朗支持的武装分子对美国在伊拉克的人员和设施发动的无人机袭击。我认为,这一说法,纯粹是属于“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式的欲盖弥彰。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这一次袭击发生的时机点,正好位于美国与伊朗就伊核问题进行了六轮谈判之后以及即将举行第七轮谈判之前。根据外电报道,经过六轮艰难的唇枪舌战,双方的谈判已经到了接近达成协议的最后时刻,双方都在敦促对方“抓紧最后的时间”,做出“最为艰难的决断”。然而就在此时,伊朗方面却突然强硬起来了,要求美方先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尤其是特朗普执政时期额外对伊朗施加的不合理制裁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拜登政府突然空袭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获得伊朗支持的武装分子,其目的就是要逼迫伊朗在伊核谈判上不能往回缩逼迫伊朗进一步做出重大的让步。这就正好印证了一句话,即军事是政治与外交的延伸。
美军的这次空袭行动,其目的是为了伊核谈判,是为了政治与外交,或者说得更加难听一点,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勒索与敲诈行动。那拜登政府为什么又要急于通过打击伊朗支持的在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分子,来逼迫伊朗在伊核协议上做出让步呢?这背后的深层次动机又是什么?
直新闻:那拜登政府为什么又要急于通过打击伊朗支持的在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分子,来逼迫伊朗在伊核协议上做出让步呢?这背后的深层次动机又是什么?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觉得,拜登这次打击伊朗支持的在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分子,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说明美伊关系已经破裂了,伊核协议要谈崩了。恰恰相反,它说明拜登政府不仅想谈成伊核协议,而且急于要尽快达成伊核协议。正是因为急不可耐,拜登政府才不得不想出了用军事行动逼迫伊朗妥协的下下策。
而拜登政府之所以会想出这样一个下下策,主要原因还不是因为伊朗方面太过强硬,而是因为拜登自己面临着几大难言之隐。
第一个难言之隐,跟美国国内的政治密切相关。因为在美国国内,反对拜登政府跟伊朗重新谈判伊核协议的,并不仅仅是曾经蛮横地废除了伊核协议的特朗普与共和党,它还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这个周末,才丢掉总统宝座几个月的特朗普,就已经耐不住寂寞,开始跳出来为明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以及三年后再度挑战拜登而热身造势了,而伊核问题将会是特朗普打击拜登的主攻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伊核争议最终影响到拜登与民主党的选情,拜登政府显然是想尽快重新达成伊核协议,以尽快结束这场纷争;
第二个难言之隐,就是来自于以色列和中东逊尼派的阻挠。我们知道,当年特朗普执意废除伊核协议,其真正的战略目的,就是要通过把伊朗树为敌人、挑起中东逊尼派与什叶派教派之争的方式,来团结以沙特为首的中东逊尼派,为以色列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围生存环境。而现在拜登政府要重谈伊核协议,重新改善跟伊朗的关系,那无疑会遭到以色列与中东逊尼派的共同反对,尤其是在美国的以色列犹太人,他们对美国政治与经济的影响力,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第三大难言之隐,则是源于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大家已经看到了,拜登政府上台之后,在特朗普已经实行了多轮财政与货币刺激政策的基础之上,再度出台了好几个大水漫灌式的经济与基建刺激计划,并已经导致美国的通胀水平尤其是包括石油大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飙升。而尽快跟伊朗达成核协议,把伊朗的廉价石油投放到国际市场上来,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美国国内通胀上升的速度。但是,这一措施,既会遭到中东产油国的反对,也会遭到美国国内页岩气生产商的反对,也是阻力重重夜长梦多。
而面对这些难言之隐,拜登政府迫于国内的政治压力,又不敢对伊朗做出过多的让步,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通过在军事上敲打伊朗的方式,来逼迫伊朗尽快做出让步了。
直新闻:那你认为,美国最终能够通过打击伊朗支持的在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武装分子的方式,来达到逼迫伊朗在伊核协议上做出让步的目的吗?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个人觉得,伊朗最终做出让步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为当前的美伊关系实际上是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实力不对称状态,面对强大的美国,伊朗手上压根就没有什么牌可以打。这就是在过去这些年里,虽然特朗普政府蛮横无理地退出了伊核协议,但伊朗仍然不敢彻底退出伊核协议仍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份协议,甚至积极主动地要求重谈协议的原因。
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来,由于美国严厉的经济封锁与制裁尤其是严厉的石油禁运措施,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伊朗国内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五十,大量工人因此失业,民生已经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新当选的总统莱希的宗教信仰与反美决心有多么坚定,他都必须要把符合伊核协议、改善美伊关系、让美国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放在优先与突出的地位。否则面临的后果有可能就是政局动荡政权不保。
而在我看来,被号称为宗教保守势力与强硬派的伊朗新当选总统莱希,相较于他的前任也就是被号称为温和改革派的鲁哈尼,更有实力与资本来对美国做出让步,因为他背后有哈梅内伊在为其撑腰打气。除此之外,我相信,伊朗方面也想趁拜登还在台上的时候,尽快跟美国达成协议,否则的话,一旦三年后特朗普再度上台,一切就都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看到,伊朗方面在伊核协议谈判的最后时刻把话说得很强硬,但是并没有把话彻底说死,而是仍然认为美伊有可能会达成协议。说白了,伊朗只不过是想在最后时刻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利益。
所以我们看到,美方的这次军事行动,第一打击的仅仅是长期盘据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地区获得伊朗支持的武装分子,而没有直接打击伊朗的军队,更没有直接打击伊朗本土,二是强调这是一次所谓“防御性的精准空袭”。这就说明,美方的军事目的,既要达到威慑与恐吓伊朗的目的,又要小心翼翼地避免玩过了火,导致事态彻底失控,并最终导致伊核谈判一拍两散。
除此之外,我认为,美方的这次军事打击行动,还有另外一重目的,也就是警告伊朗新当选的强硬派总统莱希,想要挫一挫莱希的气焰。因为莱希长期在伊朗保守派掌控的司法部门任职,被视为伊朗保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而且莱希深得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信任,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和分析,莱希在完成总统任期之后,很有可能会接替哈梅内伊担任伊朗的最高精神领袖。因此,警告了莱希,也就等于是间接敲打了哈梅内伊。
作者: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