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德领导人定调,中欧投资协定还有戏?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这次三方视频峰会恰好发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之后,而且是三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就应对全球性挑战发出“合作优先”的声音。您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健:我不妨把两张照片结合起来看,这是昨天(7月5日)视频连线的画面,三位领导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洲际交流,那么再看这一张,2019年上海进博会,习主席作为东道主,和马克龙探讨中欧加深合作的前景,请注意那次,我们所接待的马克龙访华团,可不全是法国人,而是包含德国部长还有德国企业主的“泛欧访华团”,尤其马克龙在同我们交流时,多数时间都不说“法国与中国”,而是“欧洲与中国”,在中国面前塑造一张“统一的欧洲面孔”。
我为什么强调这些细节,是因为中法德三国,今天无论是双边交往还是多边交往,“欧洲因素”“欧洲视角”的影响正越来越浓,也促使我们要跳脱出传统对法对德交往的思考维度。众所周知,欧洲虽然富裕发达,但缺乏政治自主,迷信外交盲从,导致在一系列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边缘化,难民危机如此,新冠抗疫如此,5G开发、贸易自由、气候变化亦如此。尤其身为欧洲“发动机”的法德,因为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喊一嗓子“我回来了”,便不假思索地拥抱过去,在涉疆涉港涉台等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攻击我们,实在是无视中欧彼此全面战略伙伴的最大公约数。
让人欣慰的是,这次三方峰会,实际以法德为一边,欧盟两大主导国家坦率承认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再次确认以务实态度推进对华合作,特别是“从易到难”,先就符合各自利益的投资贸易便利性、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加强沟通协调,甚至谈到如何支持非洲发展上。这说明经过领导人把舵,中欧关系仍把握住大前提,就是“握手而非对抗”,才能应对全球挑战,互利共赢。
直新闻:大家最关心,欧洲一体化动力不足,美国又大力在中欧关系中注入“消极因素”,特别是因欧洲议会反华情绪绑架而搁置的是中欧协定批准进程。您认为,这次峰会后,会有改善吗?
特约评论员 吴健:我个人看法, 尽管今后还会和中国有摩擦,但包括法德在内的欧洲主流各国仍会努力改善对华关系,尤其经济关系,就像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肯普夫说的:“中国或许是欧洲系统性竞争对手——但它一直是欧盟重要伙伴。”欧洲工商界对中国的兴趣现在不是减少,而是增加,除了是中国巨大销售市场,也在于中国经济环境特别适合研究和创新,而且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就像欧盟外交安全代表博雷利说:“没中国参与,我们就创造不了多边世界。”中国欧盟商会一份调查结果也清楚证明,不仅是庞大的中国中产阶层,哪怕是那些刚刚脱贫成功的中国农民,都是欧洲企业未来可期的庞大的客户群,其总数足足是快十个亿啊。与之相比,欧盟总人口才4.5亿,美国才3.3亿。
就像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夏澜说的,尽管受政治因素冲击,欧中贸易关系有时候要“在黑暗中摸索”,但欧洲依然对“基于规则的自由多边贸易”,对“欧中稳定的双边交流关系”保持信心。这种态度,实际上相当于否决了美国对华“脱钩”或“小院高墙”的经济方针,也拒绝了在欧盟内落实美国对华制裁措施的想法。就像欧盟代表博雷利曾多次强调的是,布鲁塞尔不认为“中国正在威胁世界和平”,相反,“没有中国参与,我们就无法创造多边世界”。
作者:吴健,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