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思南:新制度让香港选举重拾民主意义

张思南 直新闻 2021-11-15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香港选委会选举是今年3月国家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以来举办的首场选举,外界关注度很高。你有哪些观察点呢?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这场选举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选民投票的踊跃性。不管是香港选举管理委员会的实时数据还是我们从媒体直播的现场画面都在在显示出这次选举气氛相当热烈,让选前一些鼓吹“选民冷感”的论调破功。我个人认为,这种踊跃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选制让选委会的代表性大为增强。选委会由之前的1200人增加至1500人,并新增代表“中小企业”“基层社团”“同乡社团”“内地港人”等界别分组。香港不只是都市精英的香港,更是市井百姓的香港。一个能更广泛代表700多万香港居民的选委会自然也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选民的参与热忱。


二是选举过程的和平安定。我注意到,今天全港每一个投票站都秩序井然,没有出现任何无底线的滋扰或是抹黑。要知道,2年前的2019年区议会选举是完全笼罩在黑暴阴影之下举行的。暴徒及其幕后黑手不断针对爱国爱港候选人进行滋扰,恐吓威胁支持爱国爱港派的市民、扰乱投票秩序,甚至在选举前一度出现打砸纵火候选人办事处,对候选人进行人身攻击乃至是刺杀等等恶性行为。


而这一前后对比体现了国安法落地之后,香港社会由乱及治,社会秩序得到有效恢复,也反映出新制度下的选举政治,作为香港民主制度的核心之一,不再是过分强调个别群体的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的社会裂痕。当然对这样久违的有序景象,也有人遗憾,认为“对抗性”不足。对这种论调,我认为“对抗性”从来就不是判断民主的标准,因为民主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协商来求得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弥合不同政治团体、阶层的利益分歧,求得全社会范围内的最大共识。为了“对抗”而“对抗”,往好了说,不过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表演性政治狂欢,往坏了讲,则极容易演变为脱离理智与目的的盲目对抗,甚至是政治仇恨,而这一切我们在2019年修例风波中已经看得足够多了。



直新闻:我也注意到,自3月香港完善选举制度以来,部分西方媒体和香港一些人就一直渲染中央要搞所谓“清一色”,实际是“小圈子”选举,并认为“爱国者治港”就是“排斥反对派参选”。对此你有何看法?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我认为新制度之下的选举委员会选举,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第一,新选制是否在搞所谓的“清一色”和“排斥反对派参选”,不仅要看某些媒体怎么说,也要看具体选举怎么做。8月26日,香港资格审查委员会完成全部选委会提名审查工作。1496名参选人提名有效,仅两人被裁定无效。其中一人是2016年因“倒插国旗”被控“侮辱国旗罪”的郑松泰,另一人则是因为所属界别登记有误等技术问题而失去参选资格。参选人被审核拒之门外的概率仅有千分之1.3,1496人中不乏各党派人士以及独立参选者,汇集了包括与政府相左的各种意见、声音乃至是意识形态。


所谓“排斥反对派参选”关键在于外界如何理解“反对派”。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此前多次表示,在事务性议题上反对政府从来都是可以的,“但不可做侵害国家和特区的事情”。某些人企图借助选举政治来对抗中央在香港的主权与治权,更将对中央权力的基本尊崇视为所谓“提线木偶、橡皮图章”,这不是追求什么“包容性”,而是别有用心。


其二,民主选举有多重价值考量,“包容性”要建立在基本的政治伦理之上。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所言,香港的选举制度有一条铁的底线,那就是“绝不容许任何一个反中乱港分子通过任何途径和方式混进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这并非任何难以理解的严苛政治标准,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所通行的对从政者的最低要求。一个公权力的持有者如果连公权力本身所基于的秩序与法律都不尊重,不拥护,不致力于在具体事务上提升大多数人的福祉,公权力本身当然也有驱逐其出局的自由。


此次选举之后,香港社会将迈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处于这个新阶段的前夜,面对一些港人的不适应或是迷茫,我们也应当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与理解。香港由乱及治,再由治及兴,早已是定局,现在需要的只是时间。


作者: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点“在看”才能收到即时推送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