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香港政治梗阻不再,新《施政报告》将真正聚焦民生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将于10月6日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这也将是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林郑月娥5日对外预告,该报告将聚焦未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及香港市民最关心的土地、房屋等议题,引发香港各界高度关注。
林郑月娥指出,香港正迎来新局面、新机遇。中央出台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使香港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给予香港前所未有的支持,香港会继续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新《施政报告》将交代香港如何放眼未来,抓紧上述机遇。
近日已有多家港媒先后披露,新《施政报告》在开发土地方面将有一连串大动作,包括计划放宽“祖堂地”出售门槛、增加新界北地积比率,提高与开发商以“公私营合作”模式开发新界农地的潜力,以及利用绿化地段建楼等。此外,还将降低旧楼强拍门槛,落实龙鼓滩填海计划;同时考虑将葵涌码头迁往屯门新填海土地,腾出的葵青区市区临海地日后会继续建楼,以加速土地发展。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就《施政报告》的有关内容采访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他认为, 这份新《施政报告》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和完善选举制度后,排除了其他政治杂音与梗阻因素、真正聚焦民生的一份报告。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如何让香港每一个人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屋。这样一种“居住正义”是人的权利与人格尊严的最基本保障。特区政府应多动脑筋、依法依规,真正秉着对民生负责的精神,增加土地供应、做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化改革,给香港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打一剂强心针。
以下是采访实录。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狄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将于10月6日上午在香港立法会会议上发表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林郑月娥5日在记者会上透露,报告内容将涵盖土地、房屋等重点民生问题,引发香港市民及各界的强烈关注。您对该议题如何解读,该内容体现出哪些新气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这份《施政报告》虽然是林郑月娥任内最后一份报告,却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报告。因为它是在一个排除其他政治杂音跟干扰因素之后、真正聚焦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施政报告。其中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如何)能够让香港每一个人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屋,这样一种“居住正义”是人的权利跟人格尊严最基本的保障。
在《施政报告》前期吸收意见以及社会建言的过程当中,实际上特区政府有一些倾向性的意见,一方面是要整理香港已有的各种类型土地,将一些闲置的土地以及可以通过修改规划、作为公共土地资源的有关土地进行整理集中起来,这样的话就能够增加特区政府开发公屋的土地储备,增加公屋的投放量。其次,特区政府还可以通过填海计划在特定的区域增加土地供应。而填海造地实际上是一个成本可控、且各方面利益纠纷较少,在法律程序上的阻力相对较少的一种方案。
再有,实际上房屋的供应还需要有“公屋”跟“商品房”两条腿走路的思路。对于一些可以进行相应的拆迁、或者收回重新开发的一些老旧小区,涉及到都市更新的部分,可以通过修订相关法律,降低相应门槛,来引入一些市场的力量,或者说政府跟市场共同开发的力量,在一些都市更新的区域增加房屋供应。
总之,特区政府要多动脑筋、依法依规,真正秉着对民生负责的精神,去增加土地供应,增加公屋;以及引入市场的力量,共同做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化改革。我相信这些诉求会在这份《施政报告》当中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回应,也给香港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打一剂强心针,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狄竞:林郑月娥明天的报告也将是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份《施政报告》,您怎么看其对香港长远发展,尤其是与内地融合发展的意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香港特区政府的管治能力以往受到了本地政治结构的严重围困,在我的研究当中把它形容为是“四座大山”的围困结构,使得“行政主导”要做任何突破性的事情来解决,无论是社会正义还是融合发展的问题,都无能为力。“四座大山”分别就是立法会的恶意“拉布”,公务员体系的保守抵制,司法过于能动的复核,还有不断激进的社会运动。这些本地政治因素导致特区政府虽然能够研判出正确的政策方向,却不能够正确地推进并有效落实相关政策目标。
这一次通过沿着“爱国者治港”的根本原则,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就能够打通行政立法的梗阻环节,快速通过有关的拨款法案以及政策法案,使得特区政府的公务计划、调动市场力量推行的“公私营合作”计划能够快速向前推进;也使得特区政府推出强有力的措施,去引导业界以及社会各阶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抓住前海(扩区)、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应该说是一个政治梗阻的问题解决之后,民生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就迎来了一个发展的良机。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狄竞:国庆节前一天,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何靖走进新界北,就未来发展进行调研。他鼓励当地村民和商户等积极支持特区政府,做好新界北整体规划,更好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您如何解读何靖走访这一区域释放的信号,其中体现了中央怎样的态度与思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以往在香港“本土主义”的政策围堵之下,在抵制内地、拒绝融合发展的社会氛围之下,中央对香港基层社区的许多关怀措施无法有效推进。
如今,中央通过落区释放声音的方式明确表达了对香港民众的关心,将支持特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与深港融合、大湾区发展联系起来,这会给整个新界北区域的居民,无论是他们的住房问题还是发展问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给当地民众点亮了未来。
当然工作要做细,而且有关的补偿安置一定要依法依规公正地处理。因为这里面肯定涉及到大量的土地收购、补偿、搬迁以及住房安置等等一系列具体工作;这当中如果政策处置不当,细节未能够落实好,不能依法公平公正地处理,就有可能激起一些基层的新矛盾、新冲突。
所以中央机构落区沟通民意,实际上也给特区政府做了一个示范:民生工程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涉及到具体利益的调整以及一系列法律程序的应用,涉及到听取居民意见以及回应居民具体诉求,这方面一些细节的工作一定要依法依规做细,而且要秉持一种“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民本思维与民主责任制的伦理,将相应工作做透,这样才能使对新界北的重新规划跟开发以及更大发展支持的稳健推展开来赢得社会的信任。
作者:狄竞,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