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冬雁:香港疫情前所未有严峻,需更有力措施遏制疫情

罗代姣 直新闻 2022-04-23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农历虎年春节前夕,香港特区暴发第五波疫情,事态在近几日骤然加剧。据特区政府有关方面披露,2月7日当天新增确诊病例614宗,已是香港抗疫两年多来的单日新增之最,截至记者发稿时,2月8日中午至少新增625宗确诊病例。医疗资源紧张抗压,部分隔离检疫中心面临“爆棚”状况,全港隔离病床使用率已超过八成,这是一个值得警示的危险信号。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8日下午会见记者,交代最新一系列防疫措施。林郑月娥表示,香港限聚令由四人收紧至二人;禁止两个家庭以上在私人处所聚集;如果市民沒有遵守強检令,罚款由五千元加至一万元。修订预防控制疾病条例,将宗教场所、商场、百货公司、超市、街市、理发店6类处所纳入受防疫规例第599F章规管的处所。


而在2月8日上午,林郑月娥在召开行政会议前夕会见传媒记者。林郑透露,2月7日已接获国务院港澳办传达中央对香港疫情的关切和问候,有关方面已作出增援安排,支持香港抗疫。实际上,就在2月7日晚些时候,“火眼实验室”就已在香港马鞍山体育馆充气架设。该检测实验室由广东省深圳市企业华大基因旗下华升诊断中心承办,将会与广东省派驻赴港的专家通力合作,为香港市民提供检测。核酸样本检测能力的提升对香港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2月7日,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罗代姣视频专访了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围绕香港当下的疫情防控形势回应舆论关切。其中最为敏感的议题便是所谓“动态清零与病毒共存”之间的交锋,当美西方国家疫情防控普遍进入“躺平模式”,疫情承压的香港很自然地泛起“向英国学习”的观点。“奥密克戎病毒到底是不是流感而已”、“全民检测的作用究竟几何”、“香港是否还有希望做到动态清零”等等问题皆是香港社情民意的集中关切。以下是金冬雁教授的观点。
金冬雁教授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罗代姣的视频专访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 金教授您好,香港现在的每天的新增确诊数目都是数百,您认为香港的疫情失控了吗?传播链至今还没有查明,新的传播又已经开始,这是一种指数级的恶性循环吗?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病毒学专家 金冬雁:你说的对,现在我们香港第五波的疫情所面临的局面是从来没有过的严重,所以说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就是说挑战也是巨大的。但是说如果我们按照过去仍然成功的实行的这些经验,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当然也借鉴我们内地防控的经验,还有全世界各地防控的经验。我相信我们还是经过一段时间内的努力,可能还是能够实现动态清零。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目前香港第五波疫情既有德尔塔毒株,也有奥密克戎毒株,这是否加大了香港抗疫的难度?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病毒学专家 金冬雁:你可以这么说。香港目前德尔塔毒株和奥密克戎毒株并行,这增加了复杂性,但是我们这一波疫情主要的其实是奥密克戎,德尔塔的是一小部分,可能跟仓鼠这些有关系的,现在占非常非常小的比例,所以我们主要是要应对奥密克戎,我们这一波的奥密克戎的毒株,它是 BA.2分支, BA.2分支应该说是现在世界上传播率最高的一个新冠病毒,是比原来的奥密克戎 BA.1分支传染性更强。


所以就是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很大的,也是内地和其他大部分地区,没有遇到的。BA.2毒株的传入对我们的挑战性非常大。过去我们都是能够走在疫情的前面,现在我们跑不过它,比我们走得更快,所以我们急需要采取新的措施,更有力的措施来遏制疫情。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有西方观点认为“奥密克戎病毒不过是流感”而已,请您从专业角度分析下这个看法。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病毒学专家 金冬雁:应该肯定的是奥密克戎看它跟什么东西比,如果用奥密克戎跟德尔塔毒株比,或者我们更早的一些最早在武汉流行的毒株,还有在英国或者在欧洲流行的这些比较早的毒株来说,奥密克戎是所有的新冠毒株里面可以说是现在为止最弱的一个,就是说它的致命性非常弱,传染性非常高,这是一个事实。


我们香港现在一共有1500例,只有两例危殆,就是要进 ICU的这种,还有一例是严重,其他的都是轻症跟无症,所以这个是它的特点。但是不是它已经比流感更弱?现在我们还没能够看到有证据说明现在它比流感或者比普通感冒更弱,因为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可能有长期的新冠,也可能就是说它有一些我们还没有发现到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它确实是比较轻的,所以我们也需要抗疫的成功,其实是需要政府跟民众高度的配合。现在有些民众他是不怕被传染,更怕是被隔离,所以这一点我们是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民众的担忧的。


我们要实事求是,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要不然的话,如果大家已经被感染了,都不去就医,都不去报告,这样的话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隐匿传播,隐匿传播传到了一些高危的人群,他们就有可能得重症,甚至有可能死亡,这样的话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人民日报2月7日发表题为《“动态清零”是香港抗疫的科学选择》的评论文章,您怎么理解“动态清零”?香港现在还能做到“动态清零”吗?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病毒学专家 金冬雁:我们目前特区政府还有专家还是希望能够实现动态清零,我们看到的我们香港在过去好多个月都是完全零确诊,已经有超过100天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的这一套防疫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坚持。


但是我们遇到BA.2这么一个非常传播力非常强,致命性非常低的这么一个毒株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新的举措,要有针对性的来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希望我们在下一波疫情发展的前提底下,还是能够实现动态清零,但是动态清零并不是永久的,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现在没有充分的条件来改变这个动态清零的策略,因为出于对市民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这么一个观念,我们还必须采取动态清零,因为我们的老年人,我们的有基础病的人士疫苗接种率还非常的低,如果新冠病毒一旦传入这个群体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就如我们的在第三波疫情里头发生的情况,就是这个新冠病毒传入我们老人院,在老人院里头就有上百位的老年的朋友离世,这种情况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提高老年人和基础病人士的疫苗的接种率,加强他们的免疫屏障,这一点也是我们在这一波的疫情里面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推进的。


2月7日晚间,“火眼实验室”在香港马鞍山体育馆重新架设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现在香港社会对“全民检测”的呼声是前所未有的高,您认为香港目前是否需要做“全民检测”?如果做“全民检测”的话,有没有这个条件?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病毒学专家 金冬雁:这是两个问题,我是一贯反对全民检测的,香港的全民检测,我是持比较反对的意见。因为这个确实是花费非常大的一个资源,并不是“说说话”就能够解决的。


像香港的就是这个问题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全民检测,面对现在 BA.2这样的一个变种,全民检测的方法来对付它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就是说你如果全员核酸检测,它做的周期都比较长,这个周期比较长的情况下,如果运用混样不够敏感的情况下,根本就追踪不到这些病人。


而且就是说现在香港疫情已经比较严重,有比较多的感染者,在这种情况下,你靠这个全民检测一次,根本就找不到所有的病例,可能要进行10次的全民检测,而且还需要全城停止。香港根本就没有条件进行这样的全民检测。所以全民检测是一部分的朋友,他们不理解全民检测的用处和它的困难,所以还主张全民检测。如果从我来说,我认为像现在让香港进行全民检测,基本上是缘木求鱼,你现在先进行全民检测,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全民检测,收效是事倍功半。


我们现在需要急切地找到这个病毒量高的传染性高的这些人,这些人采取像利用这个抗原快速检测的方法,是能够比较有效的找出这部分的传染性高的这部分人。如果我们应用得当的话,通过我们现在特区政府采取的广泛派发抗原检测试剂的办法,如果我们后面的配套措施是能够跟上的话,可能是在抗疫里面是能够发挥比较好的作用的,配套的措施,包括你怎么样让民众要主动检测,而且主动报告,可能我们采取的一些方式,比如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就是说如果你主动报告,我们可以给予你病假,我们可以与你金钱上的补偿,来鼓励你去报告。


因为如果受感染者他没有症状,然后又或者是很轻的症状,然后他如果不主动去报告的话,即使全民检测这样的人可能也是会被漏检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在同一个时刻都是阳性,他要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才会出现阳性,所以这样的话,实际上全民核酸检测这个办法,对于目前的今日的香港来说,实际上是收不到他想收到的效果,我们也没有条件开展全民检测,如果你采取全民检测这样的方法,我们把我们有限资源用在这个地方,疫情一定会蔓延的。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现在香港社会上有很多观点认为香港需要向内地学习精准防控等等的经验,您对此怎么看?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病毒学专家 金冬雁:我历来主张香港应该向内地学习,内地也应该向香港学习,通过互相学习,把一些做得好的防疫经验发扬光大,然后把一些做的不够好的不足的地方,能够克服这样子的是一个最佳的状态。


实际上内地在精准防控有做得非常好的经验,香港也有。香港长期在一个这么严峻的情况之下,有这么大的对外交流的情况下,曾经实现过100多天的零确诊,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说明我们这一套的防御方法其实是奏效的。只是现在碰到了传播性特别强,感染性特别高,而且致病性又特别低的欧美款的BA.2,所以我们遇到了新的问题,我们需要在里面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补足短板,而且就是说在救治病人这个方面进行分流,还有在检测方面也做好分流。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还是有信心能够按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还有就是常态化防控,实现这三点还是个可能达到的,我们也有可能重新达到动态清零。


疫情防控一旦“躺平”,将给医疗资源带来挤兑效应,后患无穷。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特区政府宣布将于本月的24号开始推行疫苗通行证,进入多个场所或者出席活动都必须先接种疫苗,以此是来鼓励市民接种,您认为这对控制这波疫情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病毒学专家 金冬雁:现在我们不幸的是,特区政府已经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就是社交距离等等,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收到实效。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包括我们民众的防疫疲劳,还有说大家对于奥密克戎的特点,看到它的致命性比较弱,传播性又比较高的情况下,很大的情况,很多情况下不知不觉的容易受到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针对奥密克戎的特点来说很好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子才能够收到实效。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目前病人的出院条件是恢复到了去年9月之前的规定,也就是说病人的三个呼吸道的样本的CT值至少有33就可以回家隔离了。这个其实是回到了和内地专家对接之前的标准,您对此是怎么看?这个是不是意味着现在香港的医疗系统的压力很大?是不是也意味着暂时就放弃了通关?


编者注:CT值即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在进行核酸检测时,样本中的DNA越少,需要进行越多次循环才能达到检测门坎,DNA越多,需要进行的循环次数就越少。换言之,如果被检者的样本需要经过多次循环(CT值高)才能发现病毒痕迹,说明病毒携带量越低。疫情防控部门往往根据CT值大小来决策该样本提供者是否需要隔离。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病毒学专家 金冬雁:当然像香港现在这样一种情况,你要跟我们内地通关,短期内肯定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我们原来的出院标准和现在恢复到当时CT值33或者30这样的标准,这一点,从科学上来说,这个标准是可行的有效的,因为CT值33以上的人,他的传染性极低,如果有任何专家他们认为一定要CT值45才安全的,请他拿出证据来,我们看不到有任何的证据。CT值33以上的这些个病人,传染性非常低的这些人,你把他留在我们医院里头,我们现在确实是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因为我们的医疗资源已经有开始要受到挤兑了,所以是必须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做法。


我们香港前一段情况,因为我们防控做得太好了,所以我们病人非常少,少之又少,所以你用40也没关系,但是实际上在 CT值33以上的这些病人,根本传染性是非常非常低,根本就不可能传染很多人,更不可能造成超级传播。


我们新冠防疫,最关键就是要防止超级传播。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造成超级传播。把他们放到社区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低,应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就是说你要采取过高的标准,要 CT值45,我认为现在在香港,今天的香港,是达不到的,不可能做到这样。做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病床就不够用了。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罗代姣:您带领的研究团队研发的是“减毒活”技术的喷嚏式的新冠疫苗,可以模仿自然感染来激发免疫反应,预计今年就可以进入临床实验,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的研究进展度如何?还想请问新冠病毒在不断的进行变异,疫苗研究能否跟上它的变异速度?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 病毒学专家 金冬雁:首先我解答你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我们人类同样也可以很快的研制出来变种特异性的疫苗,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还是其他的腺病毒疫苗,我们都完全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研制出变种特异性的疫苗。


我相信我们内地的同行,科兴跟国药集团,他们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制这些个疫苗,我们有信心他们也会在不远的将来推出奥密克戎特异性的疫苗,新冠病毒的变种,有变种特异性的疫苗的研制,我们是能够及时抑制这种新的变种出现,它们就提供更好的保护,这一点是我们有信心能够做到的。


至于我们要做的“减毒活”疫苗,我们的团队应该就是说初步有一个雏形,我们有一个雏形,就是说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制造“减毒活”疫苗,我们下一步要进行改进,然后希望在今年内能够把它推向临床试验。


我们的这个特点就有点像一个更弱的奥密克戎毒株,就是说它能够起到一个“减毒活”疫苗的作用。


我们过去学习疫苗学的时候,我们中国疫苗学的奠基人朱既明教授教导我们,经常跟我们说的一个他的名言就是说“一个最好的疫苗不引起疾病,或者是引起的症状非常轻的自然感染”,所以我们是以这一个目标来进行我们科研工作的,现在初步有一些取得一定的成功,希望我们在后面能够更快的把它推向临床试验。


作者 | 罗代姣,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编辑丨吴蔚,深圳卫视直新闻高级主笔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