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河记》第四集:东深供水工程彻底解了香港后顾之忧

王凯弘 直新闻 2022-07-02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歌咏香港的《东方之珠》脍炙人口,但鲜为人知的是,歌里唱的这条小河,其实是深圳河。它是深圳和香港两座城市的界河。2020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接受深圳卫视专访时表示 ,香港和深圳要“互相过河”,精辟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历史大势。只有互相过河,深圳和香港才能合力在国家的宏图大计里扮演应有的重要角色。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直播港澳台栏目推出特别策划《过河记》。众所周知,供港水用的是东江水,可香港不在东江流域,如何引东江水至香港?这就不得不提一项重要工程——东深供水工程。1964年,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展开施工,从1965年正式向香港供水开始,至今已安全、优质、不间断对港供水50余年。



东深供水工程最后一站——深圳水库迎来了50多名香港青年。2021年香港青年“思源之旅”活动在深圳粤海水务创新中心正式启动。由香港深圳社团总会等爱国团体于2005年创办的“思源之旅”,萧燕珍每年都不会缺席。


香港深圳青年总会副主席 萧燕珍:思源之旅也是受到我父母的影响,因为10多年前由他们来创办,之后一直延续举办了很多年。

萧燕珍的父母都是爱国爱港人士,早年带着资金跨越深圳河回到家乡宝安投资产业,兴办医院,支援家乡社会公益及教育事业发展,是连接深港两地的先行者。


香港深圳青年总会副主席 萧燕珍:他们都经常跟我们说,无论到了哪里,你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自己的源是在哪里。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思源之旅组织深港两地和海外青少年溯源而上,远赴河源、江西考察东江水源,目的是让青年一代了解东深供水,以及隐藏在这个世纪工程背后的动人故事。



作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三面被南海环绕的香港,没有大江大河,曾是世界上人均淡水拥有量垫底的城市。今天的香港人很难想象,历史上,市政饮用水主要依赖收集在水库里的溪水和雨水。1962年到1963年,香港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水库的所有存水,只够350万人饮用43天。


1963年5月,中共中央迅速做出决定,在中共广东省委的特殊安排下,港英当局派巨轮进入内地水域,到珠江口装运淡水,深圳在自身用水也极度困难的状况下,向香港增加供应60万加仑饮用水。但久旱之下,香港依然无法“解渴”。最终,广东省决定兴建从东江引水供应香港的工程。

1964年,中央拨专款3800万元兴建东深供水工程,从此,清澈洁净的东江源头水下九曲,入东江,跨过河源和惠州,一路奔流到东莞桥头镇拐弯向南,通过东深供水工程的明槽暗道抬高水位46米注入深圳水库,再由深圳水库供应香港。


香港深圳青年总会副主席 萧燕珍:当了解到这个故事背景之后,我是非常的感动,这个也是我为什么自己参加每一年的思源之旅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

江西安远县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是东江水的源头。景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纪念碑,碑上刻有周恩来亲笔题写的“一定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这11个大字。


截至2020年底,东江水源通过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向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洞庭湖的水量,保障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在香港市民的家中,看到的是打开水龙头就流出来的自来水,但这水绝不是“自来”的,水管的另一端是祖国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与守护。


香港深圳青年总会副主席 萧燕珍:我可以说一句没有东江水,就没有日后香港的发展,也更加没有今天的香港,所以我感觉就是那么多年来香港与祖国一直心连心,而祖国一直是我们最坚强的一个后盾。



作者丨王凯弘,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编辑丨曾子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李梦圆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