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版“狂飙”将如何结局?|一撇一捺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人生百态,世事万绪
阿达尼集团风波已经进入到第三周,影响仍在持续。
美东时间1月24日,一份长达106页的调查报告在美国纽约的华尔街横空出世,将万里之外尚未开盘的印度股市搅得天翻地覆,更是以一己之力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声讨阿达尼集团的舆论狂潮。
这份引发印度市场信心危机的百页报告,来自纽约知名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Hindenburg Research)。经过2年时间的调查,兴登堡指控市值一度超过两千亿美元的阿达尼集团存在着多达88个问题,在过去几十年中参与了“无耻的股价操纵和财务欺诈计划”,制造了“企业历史上最大的骗局”。不久后,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经理阿克曼(Bill Ackman)称报告“高度可信且研究充分”,更加强了报告的可信度。
处在这场舆论漩涡中心的人物,是阿达尼集团创始人高塔姆·阿达尼(Gautam Adani)——他曾被外界看作是一名象征着印度经济迅速崛起这一叙事本身的资本巨鳄和商业英雄。就在去年,他还成为了新晋亚洲首富,财富甚至一度超过贝佐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登上世界第二富豪的宝座,仅次于马斯克,因此声名大噪。
阿达尼 图源:华尔街日报
然而,一切都像泡沫一般,终究迎来破裂的时刻。在报告公布后不到两周的时间里,阿达尼集团旗下包括阿达尼企业、阿达尼传动、阿达尼绿色能源、阿达尼电力和阿达尼道达尔天然气在内的公司的市值大幅下跌,集团市值蒸发了上千亿美元,印度首富、亚洲首富的宝座也随之双双易主。
从钻石分拣工到资本巨鳄
阿达尼的故事,其实颇为励志,甚至还有些传奇色彩。他的发家史,在中国舆论场,被拿来与当下最热电视剧《狂飙》主人公“高启强”相提并论。
和《狂飙》中的高启强出身草根、以卖鱼起家相似,阿达尼的人生起点不高。1962年6月24日,阿达尼出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艾哈迈达巴德的一个耆那教家庭,父母都是古吉拉特邦北部的塔拉德移民。阿达尼有着7个兄弟姐妹,父亲靠一座纺织厂维持全家的生计。
童年时期的阿达尼喜欢跑到附近的港口,看着船只来来往往。“我当时是个毫无背景的小男孩,看见的或许只是一艘小船,但在我眼里却是一艘梦幻的大船。”多年以后,阿达尼在一次访谈中如此回忆道,而如今他所拥有的早已不止“这一艘大船”。
在印度过去的种姓制度中,阿达尼(adani)这一姓氏只能被归入“无种姓”的贱民阶层,在印度文化中甚至还有“野蛮人、敌人”的意思,可见阿达尼本人的出身之低微。在印度独立之后,尽管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已被正式废除,但短期内社会对低种姓的歧视仍然根深蒂固,底层人民要想实现社会阶级的上升必然面临各种无形的阻力。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阿达尼心中自然萌发出改变命运的斗志。年轻的阿达尼一身傲气,有着敢想敢干的劲儿。1978年,年仅16岁的阿达尼果断辍学,带着几百卢比只身前往大城市孟买,在马亨德拉兄弟公司做钻石分拣员。
在大西洋两岸吹起的一阵风,刮到了印度的古吉拉特邦,命运将阿达尼召回了他的“应许之地”。
上世纪80年代,由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掀起的新自由主义浪潮席卷整个世界,而在全球化浪潮下,印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开始实行贸易、工业和金融自由化政策。
阿达尼人生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出现在1981年。那年,阿达尼的哥哥开始经营一家塑料加工企业,并让阿达尼回去协助管理这家企业。以此为契机,阿达尼开始负责进口制造塑料的关键原材料,建立国际联系清单,并开始接入全球商品贸易网络,投入到全球化浪潮中,积累了不少国际贸易的经验。
1988年,阿达尼以自己的姓氏成立了阿达尼公司,不满足于仅仅从事塑料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他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更多领域,包括农产品和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之中,实力迅速增长。1988年至1992年间,仅算上生产塑料的原材料,阿达尼公司的进口量就从100公吨增加到40000公吨。
事实上,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是阿达尼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尽管彼时的阿达尼或许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大约在这一时期,阿达尼幸运地乘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东风”,享受着时代带来的红利,并在不久后再次迎来了人生中的重大转折。
1990年,在海湾战争以及次年苏联解体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下,外汇储备迅速缩减的印度面临着难以清偿外债的巨大风险,即使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有条件的援助”面前,印度最终也不得不为之折腰。
随之而来的是由印度时任拉奥政府于1991年开启的经济体系大改革,其核心宗旨就是经济自由化的路数——全面私有化、放松市场价格管制、降低关税、扩大外资准入等。这些措施虽一举颠覆了印度独立以来经济体系的根本结构,但也有效帮助印度度过了上世纪90年代初“建国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也突破了传统的老牛式“印度速度”,1992~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6.8%,成绩亮眼。
在全面私有化的改革政策下,将财政无力负担的国家基础设施承包给私有企业运营,成为印度政府的首要考量之一。古吉拉特邦政府于1994年决定将新港口作为国有和私营公司的合资企业进行管理,并决定了这10个港口的名单,其中就包括蒙德拉港口。
蒙德拉港口 图源:《纽约时报》
在这一背景下,阿达尼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运作能力,在1995年拿下了港口的共建经营权,与政府成了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阿达尼的经营下,蒙德拉港起死回生,甚至成了印度最大的私人港口。
对于阿达尼的商业帝国而言,拿下蒙德拉港口是一个关键的节点。事实证明,阿达尼的决策完全正确。自那以后,阿达尼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看到了巨大的盈利空间,无比热衷于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的阿达尼集团,掌控着从机场、铁路线和港口到数据中心、绿色能源、煤矿开采、水泥、媒体以及印度政府认为对实现国家长期经济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切。阿达尼在投资着印度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以及背后的支撑系统,甚至可以这么说:阿达尼在投资印度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未来,同时也是他自己的未来。
在新自由主义浪潮席卷后的印度,国家的行为趋近于企业,而企业则成为实质上的国家。相比起印度现任总理莫迪,阿达尼或许才是印度真正的“话事人”——或者两者都是。
图源:金融评论
历史总是不断证明阿达尼决策的正确性。去年,受俄乌冲突引发的国际煤价上涨影响,阿达尼集团旗下股票市值翻涨,也正是这一变化将其推上了亚洲首富的位置。在疫情期间,阿达尼还扩大了多元投资力度,布局国家基础设施、能源的投资,开展矿山、港口、机场、数据中心和国防(无人机、军武)等项目,都与政府的规划目标契合。
曾经有过这么一种说法:如果说有一种投资的回报率是无限大,那一定是对人的投资。阿达尼对莫迪的投资,似乎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外界往往将阿达尼近年财富跃升与印度总理莫迪扯上关系,暗示政商勾结的潜在可能。《金融时报》引述市场人士称,阿达尼是“莫迪的洛克菲勒”(Modi's Rockefeller)。
2014年,莫迪前往新德里任职总理时,乘坐的飞机机身写着adani——这是阿达尼的私人飞机,阿达尼也在飞机上随行,可见两人私交甚密。
事实上,莫迪与阿达尼出身相似——出身于古吉拉特邦的低种姓家庭的莫迪,一路奋斗至一国之首,其中阿达尼的支持不容忽视。上世纪末,阿达尼已经是古吉拉特邦知名的企业家,而莫迪则是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二人或许早在世纪更替以前就已有过接触。
大量报道称,在2001年,莫迪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后,两人关系密切。2002年古吉拉特邦爆发暴乱,造成逾千人死亡,令莫迪当时领导的地方政府备受压力,美国甚至一度禁止莫迪入境,理由是他未能妥善处理暴乱。在商界精英纷纷与莫迪划清界线之际,阿达尼却对莫迪鼎力相助,不仅公开为其辩护,还帮助启动了投资峰会,为古吉拉特邦带来了不少外国投资,成为了莫迪的政绩之一。
莫迪 图源:美联社
2014年,莫迪凭借着“古吉拉特模式”成功赢得印度大选,而阿达尼集团承担的大量公共项目,也成为莫迪口中“古吉拉特模式”的重要象征。需要指出的是,莫迪的“古吉拉特模式”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吸引投资、扩大就业的增长模式,二是与政府、机构各部门的各级官员紧密合作,直接介入所有重大政策议题的执政风格——这也使得莫迪能够直接影响到商界盟友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阿达尼旗下蒙德拉港也是在2001年才开始高速起飞,也是自那以后,阿达尼开始大举进军基础设施建设。印度反对党质疑莫迪政府当时以极低的价格将土地租给阿达尼,帮助他扩建港口。2018年,从无机场运营经验的阿达尼一举获得了即将私有化的6个国内机场的竞标,一夜之间成为印度最大的民营机场运营商。2019年,阿达尼还获批在东部贾坎德邦建立一个利润丰厚的经济特区。凡此种种,反对派自然长期质疑莫迪政府存在不透明性以及与阿达尼等“跨国托拉斯”潜在的政商勾结问题。
阿达尼集团在报告公布后迅速发起反击,在1月29日发布了一篇400多页的报告,驳斥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公司的不当行为指控。该集团称,兴登堡的报告“对我们的投资者造成了严重和前所未有的不利影响。”“这不仅是对任何特定公司的无端攻击,而且是对印度、印度机构的独立性、诚信和质量,以及印度的增长故事和雄心的蓄意攻击。”
尽管许多印度人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他们对这位陷入困境的富豪的支持,但华尔街不相信眼泪,更别说是阿达尼这位资本巨鳄试图勾起的民族主义情绪。阿达尼的反戈一击并没能止住做空潮,甚至被兴登堡“打脸”称这份报告在“转移话题”,实际上只回答了他们88个问题的一部分。
阿达尼的反击策略似乎并不倾向于从事实角度进行论证,而是将自己与印度民族经济这艘大船绑在一起,以此激起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反击华尔街的“浑水们”——将企业的成败与印度的成败高度绑定的民族主义叙事,符合阿达尼的一贯作风。
虽然阿达尼集团否认了这些指控,但形势发展对其越来越不利。2月1日,阿达尼以股价波动为由,取消了阿达尼企业25亿美元的股票发售计划,令投资者的信心再次遭到打击。
2月7日,在阿达尼集团旗下数家企业发布财报,且再度采取偿还贷款等紧急自救措施后,阿达尼股票终于反弹,上涨趋势延续到8日,但9日再度下跌。另一方面,期权市场的交易数据显示,投资者对阿达尼的看空情绪仍在继续,外界认为反弹恐难以持续。
截至2月10日,阿达尼的净资产约587亿美元。
阿达尼风波在经济上的影响暂时有所缓和,但在印度国内,其政治影响正在日益显现。
2月2日开始,反对党议员要求设立议会委员会或者最高法院监管小组调查阿达尼事件,指责在莫迪政府的强迫下,印度国家银行和印度寿险公司对阿达尼的投资危害了普通印度人的储蓄安全。6日,大批民众走上新德里街头抗议阿达尼集团,部分抗议者甚至遭到警方逮捕。
尽管印度财长西塔拉曼日前紧急出面灭火,称两家国企受阿达尼风波冲击有限,强调印度金融市场有完善的制度,但人们并不买单。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标普则在上周五(3日)晚些时候下调了阿达尼集团下属公司的评级,该机构将阿达尼港务和阿达尼电力的评级从“稳定”下调为“负面”,提醒兴登堡研究报告或导致集团融资紧张,引发一场信心危机。
根据外媒调查显示,兴登堡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包括阿达尼电力公司的独立股东Opal似乎与阿达尼家族“存在关联”,阿达尼集团存在着大量问题,这导致了泡沫的产生。
考虑到阿达尼集团的体量,一旦泡沫彻底破裂,势必动摇印度国本,甚至引发一场经济危机——当然,印度政府其间不可能坐视不管。
阿达尼风波也让长久以来批评印度经济不良结构的声音壮大了不少。但潮水退去之后,这些声音或许又将归于沉寂。关键在于,人们需要明白,阿达尼的成功,绝非“政商勾结”四个字便能解释的。某种程度上,阿达尼确实比常人更为深刻理解自己与印度国家之间“高度绑定”的意涵——印度不能失去阿达尼,阿达尼也离不开印度。
为什么印度会出现这样几乎“坐拥从港口到煤矿的一切”的寡头?
核心原因在于,印度独立以来以政府主导的工业化进程需要汲取大量资本,而长期以来国家财政能力的低下和财政短缺几乎注定了印度走向1991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私有企业承担部分国家职能。
私有化和自由化的进程不受限制,意味印度国家“有形的手”几乎发挥不了作用,高度依赖于私有企业,留下了潜在的政治风险,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莫迪与阿达尼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似乎看不到任何背叛的可能。
阿达尼集团,似乎印证了华尔街的那句老话:“大而不倒”。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以及暂时看不到终点的阿达尼风波,莫迪如今处于两难之中——既不能以国家的名义向阿达尼公然伸出援手,又不能真的撒手不管。不久后,印度中央政府是否会采取强硬的行动,莫迪又会付出怎样的代价,我们仍不得而知。
而阿达尼的结局会和电视剧《狂飙》中的高启强一样吗?
作者丨陈淼松,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