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港大教授陈冠华:河套像磁铁,吸聚企业与人才

倩怡 俊强 振华 直新闻 2023-09-09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按国务院日前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其中明确了河套合作区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等一系列问题,当前,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形势复杂,《规划》为国家创科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动力和吸引力?直新闻驻港记者就此专访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化学系首席教授陈冠华。陈冠华带领的初创团队专注于半导体及芯片研发,计划今年底入驻河套合作区。他认为“河套规划”解决了过去困扰两地科研人员的痛点和难题,通过整合深港优势,也对全世界的高端科研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在香港科学园的一个办公室里,直新闻驻港记者见到了几位正在电脑前埋头苦干的青年。虽然办公环境简单,但他们正在研究的技术与精密复杂的芯片设计密切相关。

近年来,美国多次在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方面设置障碍。香港科学园的这个初创团队研究的是TCAD工具,也就是半导体工艺和器件仿真软件,是芯片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商用TCAD工具大多来自美国,因此国产替代的需求非常迫切,属于“卡脖子”技术。

为了在研发、中试以及应用方面得到充分的政策支持,这家高科技电子设计自动化初创公司将目光瞄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并计划在年底入驻。创始人陈冠华教授告诉直新闻驻港记者,当河套规划出炉后,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兴奋和惊喜。

陈冠华创办的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心,囊括香港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国际知名科研教授团队,是香港特区政府重点发展的创科平台项目的成员。该中心专注于AI与量子化学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关注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材料等行业的数字化变革及发展。

陈冠华认为,“河套规划”对他们这样的研发团队来说是重要利好,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深港两地科研人员的难点和痛点。规划中清晰指出的三个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不仅给投身河套合作区的科研团队指明方向,更是让他们看到了充满希望的前景。

陈冠华说:“我们一直觉得河套、北部都会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块地方应该起到的一个作用,那就是最终目标要成为超越硅谷和旧金山湾区的一个国际创科中心。这个中心一定是深港合作才能做到的,‘河套规划’三个定位就把它写得很清楚了。如果跟硅谷比,硅谷就是一个创业中心,但它不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所以我们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加上了大湾区这么丰富的一个产业链,加上深圳在科创方面的先行的一步,所以我是对这个深圳香港共同建国际第一流的国际创科中心充满信心。”

“河套规划”提出了多项创新性举措,在体制机制层面为科技创新和改革提供重要支持,同时在科创资源共享方面,将香港的基础研究和科技服务能力与深圳的科技资源有机整合。在陈冠华看来,“河套规划”大大增加了河套合作区的吸引力。他强调,对于创新科技领域来说,多样性和差异性可以迸发创新的火花,河套地区无疑将是全世界科研人员在这里扎根成长的沃土。

陈冠华表示,任何一个地方发展壮大其实要靠人,把人要聚集起来,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聚集后释放出的效应会更大。多样性对科创来说绝对是好事情,但香港以前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容量太小,高科技生态圈难以建立。河套深港合作区现在已经是‘特区中的特区’,整个大背景是大湾区,一下子容量就大了,机会就多了。

“企业以后可以在‘特区中的特区’生根,长成参天大树,然后就留在这了,并像磁铁一样,把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吸引过来,之后他们又会散发出去。我们最终能够达成我们的愿景,就是把人才、把好的企业聚集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陈冠华说。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丘倩怡专访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化学系首席教授陈冠华。



记者丨丘倩怡,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摄影丨黄俊强 杨振华,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编辑丨刘莹,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张静,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