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特稿·洞察世界变局中的深圳:风驰“电”掣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风雨送春归。2023年的世界历经霜雪扑面,变乱交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格局加速震荡,粮食、能源、灾害、生态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纵横交错。中国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也随之被推到大国竞争的风口浪尖,直新闻带您洞察2023世界变局中的深圳,如何在地缘格局的演进中把握“时”与“势”,为国家抢占先机,为自身谋划发展。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美国财政部近日宣布,从2024年开始,美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中如果包含中国等国家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将不再有资格享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而欧洲认为,美国正在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挖墙脚”,将欧洲汽车生产商都吸引到美国去。另一方面,欧盟却对中国汽车生产商展开反补贴调查,不过欧盟内部对此的意见也并不一致。
全球新能源领域竞争就是如此错综复杂。2023年,从北美到欧洲再到非洲,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再到市场,在美国不断搅动全球供应链稳定之际,深圳外贸“新三驾”马车——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如何能保持强劲动能,建设“汽车之城”“超充之城”是怎样的先手棋,解码2023年世界变局中的“时”与“势”,才能找到深圳作为的答案。
拜登的“过时”太阳能电池厂与深圳速度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本质上就是强势推动供应链的分化,该法案延长了对美国本土电动汽车税收减免的政策,但对其所用动力电池和原材料来源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意在构建除中国锂电产业链外的独立供应链。拜登的首席清洁能源顾问约翰·波德斯塔说得坦白:“我们要确保美国的电动汽车未来将在美国制造。”
按照拜登政府的理想方案,原材料来自澳大利亚与南美,再运至加拿大或墨西哥进一步加工,最后在美国拼装成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全流程都要在美国的“朋友圈”内部。
但这个方案的先天缺陷在于,动力电池行业主要在亚洲运营,美国供应链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美国本土没有大规模的电池材料基地,产能规模不足,制造端也偏弱。而电池则是电动汽车制造的核心。如果美国将自己的市场封闭起来,电动汽车成本要比中国高出约15%-20%,中间差价需由消费者与政府补贴埋单。
动力电池加工产业链集中在中、日、韩三国。早在2009年,中国就开始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市场大,加上完备的工业体系支撑,在冶炼、材料、电池、电动车以及更细分的隔膜、电解液、正极、负极、设备等诸多环节,已经成长出一批全球领先企业,打造出了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
拜登的首席清洁能源顾问波德斯塔表示:“中国仍然在关键技术的供应链上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在电池及其组件的生产方面完全超过了美国和我们的盟友。”
同时,标准普尔全球大宗商品洞察分析指出,仅仅依靠美国本土的资源和自由贸易伙伴,美国难以满足对镍等关键矿产的需求。加之,美国的劳动力短缺以及市场需求疲软,在美国建立工厂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建设时间较长和亚洲的新发展,美国新的太阳能电池工厂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功能过时”,而且许多项目预计要到这个十年的下半期才能投产。由于需求放缓,福特、通用汽车和特斯拉等美国汽车制造商推迟了在美建厂计划。
而《通胀削减法案》更大风险则在于特朗普,因为接近特朗普的人士称,只要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立刻就会废除相关法案。“共和党候选人和民主党候选人在政策上的最大区别之一,将是在能源问题上的态度。”特朗普政府前官员、现就职于“传统基金会”的戴安娜•弗奇戈特-罗斯(Diana Furchtgott-Roth)说。
特朗普毫不掩饰他对《通胀削减法案》的反对,称之为“历史上最大的增税”,他也毫不掩饰对绿色能源的反感。特朗普称美国能源现状“薄弱、不达标、代价高昂”,“风车会生锈,会腐烂,还会杀死鸟类”。
就在拜登经济学深陷党争之际,深圳已经制定好了时间表与路线图,分秒必争。11月28日深圳召开的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孟凡利专门强调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11月30日,深圳再召开超充之城建设动员部署现场会,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会上详解了深圳为何要建超充之城以及目标和推进的具体路径。
11月29日的动员会上进一步明确:明年一季度前深圳全市公用超充站不少于300座,公用超充站、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公共充电桩实现100%车网互动,480kW以上超充桩占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力争2024年底全市公用超充站达到1000座,实现“一秒一公里”“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也就是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到来之际(2024年11月),深圳全市的充电站就有望达到1000座。美国充电站建设本就不够普及,有媒体说,在美国很多地区,可能会有“电动车焦虑”,因为找到充电站很难。如同在锂电池领域,当美国回过神来,中国已经出发了很久,还是以“深圳速度”。
深圳企业布局全球关键矿产资源国
中国不仅在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还加工了全球超过一半的锂、钴和石墨。根据美国内政部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一项分析,有54种矿产类大宗商品被认为对美国至关重要,中国是其中35种矿产的供应链中至少一个环节的领先生产商。
而且中国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这种优势,不是因为先天资源禀赋好,而是有全球布局的战略眼光。比如中国的石墨储量的全球市场份额仅略高于20%,但中国在石墨加工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接近70%。
深交所上市企业中伟新材料是全球最大的镍基负极供应商,拥有23%的全球市场份额。镍基负极是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最近,这家公司计划在摩洛哥兴建一家正极材料厂,供应美国和欧洲电池市场。摩洛哥磷酸盐储量占全球总量的70%。磷酸盐是生产价格更低廉、续航里程更短的电池的关键原料,中国在这种电池的全球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切有迹可循。2022年12月,工信部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深圳市有四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1/8,电化学储能产值占全球1/7。
今年前11个月,深圳市出口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驾马车”合计824.2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分别出口602.4亿元、190.8亿元、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273.9%、32.1%。
中国领跑全球清洁能源市场 比亚迪出海探新路
掌握了从原材料到加工制造的环节,中国在“正极材料一动力电池一新能源汽车”这条产业链上具有先发优势,核心产品供应量超过全球近半份额。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63.6%,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总量的69%,正、负极材料出货量分占全球出货量的85.5%、92.7%。市场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电池制造能力将是美国和欧洲电池制造能力总和的两倍以上。
同时,中国是清洁技术许多关键原料遥遥领先的成本最低、规模最大的供应国。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控制60%以上的全球风能、电池和太阳能供应链。全球约90%的稀土元素以及60%的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电池都产自中国,至少80%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环节也在中国。在一些用于电池和更小众产品的材料中,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100%。英国媒体认为中国对清洁技术供应链的掌控相当于沙特在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
如今,比亚迪在美国西海岸成功投运全球最大的1.7GWh单期储能电站,华为数字能源在沙特红海新城交付了1.3GWh的全球最大光储离网储能项目。深圳已建成全球首个光储充放一张网和虚拟电厂2.0平台,已接入全市26.1万个充电桩、47座超充站、5100座5G基站、1200个光伏站等分布式资源。
而对产业链的垂直控制力,转化成了电动汽车领域,降本增效的规模化效应。今年比亚迪与特斯拉一度有价格之争,根据比亚迪在10月17日晚上公布的第三季盈利预告,期内净利润在95.5亿至1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升67%至102%,平均每天赚逾1亿元。这意味着在市场大打减价战的时候,每辆车的利润反而增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目前居于全球首位。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比亚迪等企业也加速出海进程,比亚迪目前已经进军巴西、澳洲、日本、东南亚等地区,打入欧洲19个国家市场。最近比亚迪还宣布在匈牙利建立工厂。
2023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访问深圳的时候,也到比亚迪参观,欧尔班说:“匈牙利的企业家总说,这座城市必须来一趟,所以我们来了”。而匈牙利的德布勒森也已经成为欧洲电动汽车重镇。预计到2030年,德布勒森的电池产量可以超过除了德国的所有欧洲国家。
中资企业全球灵活布局 深圳放眼中东地区
从布鲁塞尔到伦敦,再到华盛顿,对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能力,眼红者众多。欧盟委员会表示,中国汽车在欧盟占有的市场份额在3年内从几近为零跃升至8%,如果不采取行动,再过两年将达到15%。无论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还是欧洲的反补贴调查都是国家焦虑的投射。
而中国企业的抉择是,更深融入全球产业链,善用多边国际贸易规则。
沙特阿拉伯的“未来投资倡议研究所”近日在香港召开会议的时候,沙特一名银行家对媒体透露,有中国电动汽车公司计划在沙特建立制造工厂,沙特阿拉伯希望成为该行业的全球参与者。
今年9月,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访问沙特时表示,《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开启了中沙关系发展的全新阶段。沙特是深圳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深圳将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全方位加强与沙特在新能源、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现代金融、科技创新、文体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同时,中国企业还采取在墨西哥投资建厂的方式,利用“美墨加贸易协定”对冲《通胀削减法》的影响,华为、联想、TCL等企业都已进入墨西哥。不过不排除,随着中资企业在墨的日益增加,美国会主导进一步修订协议细项。
不过,发展经济本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大国竞争波涛汹涌,要读懂风向,又能敏锐地御风而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就是深圳面对世界变局的对策。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往期回顾
▼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