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姚:哈尼亚之死不断发酵,中东局势迎来最危险临界点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同样在8月1日这天,在黎巴嫩首都巴鲁特南部郊区,另一场大规模葬礼也几乎同步进行,主角是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最高军事指挥官舒克尔,他也是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的首席助手,在周二晚的以军空袭猎杀行动中丧生,与哈尼亚之死只隔了几小时。
这样看来,从本周二深夜到本周三凌晨这个时段,堪称伊朗全力支持的所谓“抵抗轴心”的最血腥一夜。或许基于安全考量,纳斯鲁拉本人周四并未出席舒克尔的葬礼,但在葬礼现场大屏幕播出的视频讲话中,纳斯鲁拉誓言报复以色列的猎杀行动,真主党武装将作出“真正回应”,他指责以色列越过红线,冲突进入到新阶段。哈马斯今天也号召为哈尼亚祈祷,并将周五设定为“愤怒日”。
我认为,这个周末可能是最危险的一个时间窗口,更大规模的中东全面战争犹如箭在弦上。而美西方媒体今天普遍报道的所谓猎杀哈尼亚内幕,更是有如烈焰烹油,令冲突形势越发紧张。
图源:央视新闻
直新闻:对哈尼亚之死,境外媒体爆了哪些料,这又意味着什么?
特约评论员 管姚:就哈尼亚之死,昨天曾有哈马斯在卡塔尔的政治官员称,他是被以军发射的导弹击中身亡。境外舆论对此也多有猜测,认为以方可能是利用大型无人机或战机发射导弹施袭得手。
不过,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向媒体言之凿凿,称本周二晚除了轰炸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最高军事指挥官的藏身地之外,没有额外空袭行动。当然,以军包括媒体提及率最高的“暗杀之王”摩萨德,至今并未对德黑兰定点猎杀行动认账负责。而“导弹猎杀说”也有各种疑问,首当其冲的就是,以色列到底如何避开伊朗的防空系统,对首都德黑兰的安全重点,进行如此明目张胆的空中打击?而情报专家对哈尼亚下塌遇害地的卫星照片分析也显示,导弹袭击的外部痕迹无从确认。
美国《纽约时报》今天的最新爆料,让全世界大吃一惊:哈尼亚死于德黑兰当地时间周三凌晨2时,由预设炸弹引爆身亡。该报引述5名中东官员称,相关爆炸装置早在两个月前,就已被偷运至哈尼亚前来德黑兰惯常下榻的宾馆,这家宾馆地处德黑兰北部一高档社区,由伊朗武装伊斯兰革命卫队运营并保护。美媒引述两名听取事件通报的革命卫队官员称,炸弹被远程引爆,哈尼亚当场身亡,与其同在房内的保镖身负重伤,被赶到现场的医务人员急救后不久,也宣告不治。住在哈尼亚隔壁的巴勒斯坦杰哈德领导人纳哈利赫惊险逃生,其房间并未严重损坏,美报称,这表明哈尼亚是精确计划、定点清除的暗杀目标。英国《每日电讯报》今天也披露,以情报部门事后已向美英等主要盟国作内部通报。
但如果“炸弹袭击说”成立,我认为其影响与冲击,甚至会比“导弹猎杀说”更严重,也更持久。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猎杀伏击,何以能精密设计、定点施袭到这种程度?爆炸装置到底如何被运进宾馆,并且一直能在宾馆房间隐身好几周,直至最终引爆?固如金汤、戒备森严的安防重地,为何安保体系如此脆弱不堪?以方眼线难道已对德黑兰完成全面渗透?正因此,美媒引述三名伊朗官员承认,这一安全漏洞是伊朗情报和国家部门的“灾难性失败”,是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奇耻大辱”。
直新闻:那么您预判中东全面战争会就此引爆吗?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前面说了,现在中东局势又到了一个最危险的临界点,未来几天的事态发展很关键。
就短期影响而言,美方抛出的和谈计划势必触礁,这意味着巴以冲突仍将持续甚至升级,加沙老百姓的地狱式苦难没有尽头。就在两场葬礼举行当天,以色列也首次证实,哈马斯加沙军事指挥官、被认为是去年10月大规模袭击及人质绑架事件策划者的戴伊夫,已在上周对加沙的空袭中丧生。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多个方向大打出手后,昨天继续强硬喊话,扬言以色列高度戒备,将令在任何战线攻击以方的军事行动付出沉重打价。这意味着,以总理已经沦为事实上的“战争狂人”,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任何后果。这也意味着至今还被扣押的最后100多位以方人质,随时可能成为代价与后果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以色列《国土报》在网站头条刊发即时评论,用了这个标题——《暗杀哈尼亚昭然若揭 以色列人质安危根本不是内塔尼亚胡优先议程》
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也已下令,对刺杀哈尼亚作出严厉回应。伊朗英文报章《德黑兰时报》分析,哈梅内伊上次对以发出同等强度的警告是在四月,当时以方攻击伊朗驻叙利亚使馆馆舍,军方多名高官丧生。其后,伊朗首次对以色列本土发动大规模攻击,出动攻击无人机并发射导弹,但以色列方面宣称,对伊方越境飞行攻击的武备拦截率高达99%。我个人认为这一数字有夸张成分,但伊朗方面绝大多数无人机及导弹未命中目标或中途坠毁,应是不争的事实。在那次军事对抗中,美国、英国、法国乃至约旦等国,都参与了以方拦截行动或开放空域提供便利。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在展开大规模攻击前,提前向多个国家提前预报,这被认为是伊朗无意升级战争作表演式反击的关键信号。同样一幕,这次会不会再度重演,值得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