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11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一个叫张桂梅的校长,高喊“全职太太滚出去”,被100万人骂上热搜

难说真话 2020-11-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闲时花开 Author 刘娜

本文作者:刘娜

公众号:闲时花开(ID:xsha369)

张桂梅校长,挨骂了,而且被骂得很惨。

这突如其来的骂,就像今年夏天,她突然红遍全网一样,汹涌异常,又震撼人心。 

这位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诸多荣誉的63岁老校长,之所以被骂,是因为“说错了话”。

网上的热议和争论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有记者采访张桂梅校长,听说她有个女学生,大学毕业后,生了孩子,没再出去工作,而是当起了全职太太,带着先生和孩子到华坪女中,捧着一摞钱来捐款,被张桂梅轰了出去。 

“有没有这么回事儿?”记者问。 

把1804名云贵山区的女孩,送到大学的张桂梅校长,不仅承认了这件事儿,而且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这段话: 

“我对她(指那个学生)说,你给我滚出去! 

(你的)家庭那么困难,我们(学校)把你供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你看男的在外面找小三的多少啊?把你甩在那个地方。你原来那么有水准,结果当起了全职太太。 

男的回家什么都是现成的,你和他时间长了没有共同语言了,你就被社会所淘汰了。 

他回家跟你没啥好说的了,他的事业你也没有办法帮忙,就连出主意的能力你都没有了。

整个把你控制在原来的水准上了。磨来磨去,连原来的水准都没有了。 

所以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了。 

女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要相信他们这些男人。” 

这段话被传到网上后,瞬间给张桂梅招来了骂名: 

你为什么歧视全职太太? 

你号称为女孩子争取权益,骨子里其实最看不起女人! 

你为什么认定男人会找小三? 

你这是打心眼里患有厌男症,你三观不正! 

甚至有人上升到人格攻击: 

这个沽名钓誉的女人,压根儿就是一个反婚反育反家庭的老妖婆!

网上对张桂梅的攻击

客观地说,张桂梅校长这段话,仔细推敲有没有毛病? 

有! 

是不是不够客观? 

是!

但,我们哪个人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随时随地说出的每句话,都是客观公正的?!

何况,这就是张桂梅啊。 

这个说话有毛病,观点也偏激,知道大众传媒和乌合之众的喜好,但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要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老教师,就是真实的张桂梅啊。 

张桂梅

她要是也像那些出名后,再面对镜头时,说话开始不偏不倚、不温不火、瞻前顾后、卖乖讨喜的人。

那么,她就不是张桂梅。

恰恰因为,她一直是又轴又犟又狠的张桂梅,她才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45年;她才在丈夫患癌去世后,把自己嫁给大山褶皱处的学校; 

她才拖着数公斤重的肌瘤,还要坚持给学生们上课;她才要在得到乡亲们的捐助后,想回报他们一所独一无二的女子中学; 

她才要一趟趟的家访,把那些被重男轻女的父母带回家嫁人的女孩,拽回课堂;她才要把自己一二百万的薪酬,全部捐给那片渴望改命的山水; 

她才要在身患多种疾病的前提下,依然把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送到川大、厦大、武大、浙大……

张桂梅和大山里的姑娘们

长久以来,在世俗而功利的语境里,她一直都是偏激的,另类的,孤独的,饱受争议的,心有执念的,格格不入的。

她和投河自杀的毛洪涛一样,本质上都是理想主义者。 

一个理想主义者,是说不出精致巧妙又讨喜客套的话的。 

看见这一点,我们才理解张桂梅。

才有资格探讨她对当了全职太太的女学生,说出的那句“滚出去”,饱含隐藏的4层深意—— 

母爱·信仰

她有多狠,就有多爱

我自己是农村长大的姑娘,也是我们那个三乡交界的小村上,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大学生。 

我一辈子生活在乡土中国的父母,虽然没有像张桂梅校长那样,强烈反对我当全职太太——他们大概也不懂这个词,但我工作至今,他们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 

“女孩子,更要争气。” 

为什么“更要争气”,他们的文化撑不起更多解释。 

但他们靠自己双手双脚的耕耘,撑起一个家的身体力行,一直在向我传达一个道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也正是他们对我的这种教育,让我不管在20岁还是30岁,都不去走捷径,去攀附他人,去坐等丈夫的施舍,而是去主动搏击,去跌倒站起,去用自己的劳动给最爱的人丰盛和宽裕。 

我想,这谈不上什么优秀和努力,而是一个穷孩子骨子里的信念: 

没有靠山的孩子,要活成自己的靠山; 

没有背景的孩子,要活成自己的风景; 

没有伞的孩子,要活成自己的大树。 

张桂梅家访学生

所以,我理解张桂梅老师“家里这么困难,学校把你供养到现在,你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这句话背后的意义: 

那是目睹过乡土中国的残酷和愚昧,也见证过底层女性悲欢和苦难的人,才说出的话。 

她说得有多狠,她心里就有多怕。

她怕自己视为女儿的那些姑娘,一旦退缩到家庭的方寸之地,就会被人理所当然地剥削,会沦为向人伸手要钱的寄生者,会被人嘲讽为“只知道花钱却不会挣钱”的受害者。 

她像老母亲那样,希望这些从山区来到城市,好不容易摆脱了上代女性悲惨命运的姑娘,不要再迷失在钢筋水泥的压榨里,重蹈母亲们的覆辙。 

她的怕里,藏着爱: 

一个师者的情,一个母亲的心,一个过来人的洞见和真诚。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厘清,她说出这段话,暗含的特定对象—— 

语境·深情

她有多无奈,就有多期待

我接听情感热线和心理咨询这么多年,接触过不少全职太太。 

说句客观的话: 

全职太太这个群体,存在集体的暗伤。 

不管是家里有矿,每天负责买买买的女人,还是家里有债,每天都要抠抠抠的女人,都有伤。 

伤害她们最深的,不是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搞不定的婆媳矛盾,辅导不完的作业,有没有喜欢上别的女人的丈夫。 

而是,她们因困守在家庭里,活在“妈妈”“妻子”“儿媳”“女儿”的角色里,渐渐弄丢了自己。

女性的集体哀伤

直到,她们在伤害和焦虑中,学会反思,开始走出去,就像《三十而已》里的顾佳那样,把人生的期待从男人身上,移到自己这里,步步努力,东山再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大部分女性,是不甘愿当全职太太。

她们选择的,是孩子需要我时,我回家带孩子,等孩子离手后,我马上再返职场。 

她们更愿意跻身人流滚滚的城市,行走热气腾腾的人间,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在圈子的不断扩大中,确认更开阔的自己,

这让她们感觉到: 

我又活了过来。 

而活着,不是成为某某某的谁,而是成为自己喜欢的自己。

而越是苦出身的孩子,越要有工作傍身,越要成为自己喜欢的自己。 

因为,你的人生曾那样苦过,余生一定要活得辽阔。 

这,是我对张桂梅校长那段话,第二个维度的理解: 

她反对女性去当全职太太,并不是反对所有女性,而是反对自己的学生——那些没有靠山、曾经贫穷、终于成才的姑娘。 

她曾像周扒皮一样,每天拿着鞭子“赶”着她们学习,早上5点必须起床,晚上12点才能睡觉,掐着表吃饭,不停刷题做题,才能把她们从大山里,体面地“赶”到城市去。

她期望,这些生而不被善待,逃离了重男轻女山村,从父母安排的婚事中挣脱,吃尽苦头终于成才的女生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而不仅仅是,当个全职太太。 

张桂梅被学生形容为“周扒皮” 

她痛恨的,从来不是“全职太太”这个群体。 

而是她深爱的学生们,吃了那么多苦后,却活成她不愿看到的样子——

身为全国唯一女子高中的校长,她最大的敌人,不仅是贫穷和落后,更是牺牲女性、剥削女性、压榨女性、把女性当成生育机器的落后观念。

她一直宣扬的是“奋斗才有出路,学习改变人生”,而不是“学得再好,也不如嫁得好”。 

华坪女中的口号

所以,提起自己的学生当了“全职太太”,她才表现得如此激烈。

因为,这与她宣讲和信守的大道,有别。这与她拿命坚守的初心,有悖。 

而她激烈的态度,恰恰是参透现实残酷物语后,一个教育者的警觉—— 

现实·真相

她有多偏激,就有多清醒

我辞职后,在家办公,和我们楼上的一个阿姨总是撞见。

她出门买菜碰见我出去锻炼身体,她下楼遛弯碰见我出去倒垃圾,她晚上去公园又碰见我带娃去公园。

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了,走到我跟前说:“姑娘,你听我说,这女人啊,还真得有份自己的工作。”

——是不是和张桂梅校长对她学生的劝告,有着同样的意味! 

我曾发的一条朋友圈

我一问,才知道阿姨是大家闺秀出身,上世纪60年代就读过大学,退休前是银行的副行长。 

这样一位见证了大风大浪的老人,也认为当全职太太是一件冒险的事儿: 

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

金钱上依赖他人,说话底气就不足,就会不自觉比人家矮半截。 

在谁挣钱谁说了算、大男子主义盛行的中国,全职妈妈,是一份出力不讨好、劳动不值钱的苦差事。 

很多丈夫这么看,很多人都这么看,就连法律也这么看。 

一旦遭遇情变,法律也不会因为你是全职太太,念在你为家庭和孩子付出很多的份儿上,就多分一点财产给你——丈夫出轨就净身出户,不过是电视上的爽剧,根本不是婚姻法的条款。 

现实中,因为你没有赚钱的能力,就连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都会处于劣势。 

这才是全职妈妈最真实的处境: 

当全职妈妈没有错。

但我们这个时代,从观念到法律,从保障到福利,都配不上全职妈妈。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讲述了全职妈妈的哀痛。

我们能改变时代吗? 

很难! 

我们只有改变自己。 

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用勤奋和工作,用薪酬和价值,用底气和尊严,去证明自己不可小觑。 

进而,去抵御婚姻内外的风险,去打破世俗偏见的镣铐,去行走人间烟火的深处。 

而这,也是张桂梅校长为什么要说出“女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不能依靠他们男人”: 

自己才是自己的归宿,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不仅仅是女人。

也包括男人。

也包括任何人。 

而这种过于刚直的论断,不仅非常写实,而且非常张桂梅。

如果我们看她的视角,不那么单一僵化的话—— 

神坛·美化

她有多真实,就有多可贵

很多人认识张桂梅老师,源自今年夏天央视的报道。

她黝黑干瘦的脸庞,她皲裂掉皮的嘴唇,她坚贞不渝的爱情,她身患重病的悲壮,她坚守山村的选择,她创办女中的善举。 

还有,她发自肺腑说出的“我是拿命在教书”“女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一家三代人”“我这辈子的价值,是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还是少,只愿她们比我活得好,我就幸福了”的真话热语。 

张桂梅谈她的价值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震撼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也温暖着这个凉薄势利的时代。

一时间,她被官媒自媒花样书写,被戴上闪耀的桂冠,被授予璀璨的荣誉,被披上完美的圣衣。 

而这,恰是危险的开始。 

我们这个时代,乐意塑造一个神,把她推上高高的神坛,然后再逮着一个机会,把她狠狠地摔到阴沟。 

在这短短的一年内,这样的伤害,在钟南山和张文宏身上,也相继上演过。

仅仅因为,钟南山的儿子接受采访时,戴着一条奢侈品牌的皮带,就被人认定生活奢靡;而张文宏在普及抗疫知识时,提到要喝牛奶不要喝粥,就被人骂为崇洋媚外。 

何至于此? 

因为很多人,仍活在非黑即白、非善即恶、非好即坏的二元论里。

他们渴望神,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太无望。

他们打倒人,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太阴暗。

他们只会活在追捧或棒打的快感里,从来不会透过那黑白交织、善恶共生、好坏一体的真相,去看清:

所谓偶像,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自由、有残缺有暗伤、有成就也可享受的人。

所谓良人,不过是看透这一点,依然坚持最大的善,最亮的白,最真的我,进而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慈悲。

张桂梅和她的学生一起

所以,那些骂张桂梅校长的人,拜托你们,放过她吧。 

别为了所谓宣传的需要,将她置放于高高的神坛,利用她。 

又为了博人眼球的流量,把她推向脏臭的污泥,误解她。

请客观而慈悲地看待她,不要神化她,也不要丑化她,更不要苛责她。

何况,这位一直“轴,傻,疯狂”的师者,“犟,狠,坚硬”的女人,“真,善,美丽”的母亲,从来不代表正确,一直都坚守自己。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张桂梅校长写给她华坪女高的校训: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愿我们都有高山的胸襟,流水的深情,群峰的坚韧,树木的慈悲。 

这样,我们就懂了,那位把最美韶华和最盛青春,留在云贵山区的张桂梅,有着怎样的辽阔和坚韧。 

尽管,她从来不完美。

作者简介: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闲时花开(ID:xsha369)


【强烈推荐一个优质公众号】

实话青年

(ID:Truthyouth)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推荐理由:青春何谓?青年何为?这是每个时代的发问,每位青年都矢志追求着答案。年轻人关心的,就是【实话青年】关注的,【实话青年】聚焦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多视角、多纬度解析,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

医生参与地下捐精,可与“女买家”直接交易:不要让你老公来
泛滥成灾,悲剧频发!流水线上的中国人造神童梦
不可触碰的新闻禁区
全中国最底层的打工人:2元睡一晚,20个女人挤10平米…...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一键星标公众号
世界上最难说的是真话,最动听的话也是真话。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