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30+女性”难拍,还是观众难搞?
作者 / 尔尔
当下剧综不断更新,话题度和热度表现最高的,还是非《三十而已》和《乘风破浪的姐姐》莫属。
如今女性题材正热,《三十而已》《乘风破浪的姐姐》纷纷以30+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承包了最近的大半热门话题。不仅题材相同,这两部开播便引发全民关注的作品,命运也正相仿。
8月3日,《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超前点映,从观众的反馈来看,与开播收割的共鸣和好评相比,这部剧的结局反响并不如预期。另一边,《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行至第四次公演时,脚步越来越蹒跚。
从热度上看这两部作品势头强劲,但从内容上看,不少观众都为这两部以“30+女性”为主的命题作文,打上了“不如预期”的标签。
究竟是“30+女性”难拍,还是观众难搞?
顾佳终于离婚了。
在超前点映放送的结局中,观众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顾佳手撕小三以及离婚情节。虽然从内容上看,这样的剧情颇为符合“爽剧”的走向,但仍有观众对于部分情节感到不满:“小三”林有有就这样全身而退了?王漫妮只凭借十万块积蓄就能去留学了?
从开播至今,《三十而已》的讨论不断,戳中现实痛点、打造多元30+女性群像等元素引发大量热门话题讨论。
之所以有如此盛况,一方面,这部剧中的三个女性各有看点:全职太太顾佳不仅超越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完美人妻”设定,也是有魄力、有手段的“人间过绿器”;
沪漂王漫妮孤身在外打拼,年至30岁面临没房、没钱、没爱情的窘境;钟晓芹的生活虽然稳定,实际上是用“办公室便利贴女孩”和没有温度的婚姻所换来的。
另一方面,《三十而已》包含了多种观众想看的“爽剧”元素:顾佳在婚姻中屡次碰到插足危机,上演了一场场“完美人妻手撕小三”的名场面;王漫妮遇上“渣男”的背后,是“海王”“捞女”等人设的争议;钟晓芹与钟晓阳、陈屿的感情,是“婚姻破裂再遇真爱”的玛丽苏结局......
尽管编剧强调《三十而已》“不是爽剧”,实际上它的内容多次在爽剧边缘徘徊,最终观众所期待的爽点剧情并没有达到极致,造成了这种哑火的境遇。
与开播时的好评如潮相比,《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叫好声越来越小了,这档凭借30+姐姐选秀成团成为今年最大爆款的综艺,走上了“高开低走”的道路。
《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什么没有之前好看了?
若与之前我们所看到的偶像选秀相比,《乘风破浪的姐姐》优势尽显:
形式上,30+姐姐们所呈现的成熟女性魅力,为看多了“养成系”的观众换了口味;内容上,姐姐们的真性情让观众看到了综艺节目中正缺乏的“真实感”;细节上,唱跳全开麦、细致、把握观众喜好的剪辑都成为值得称赞的要素。
不过,随着节目播出,《浪姐》也逐渐面临着不少争议:节目引以为傲的“全开麦”,在一次次公演中消失了;现场观众的投票与网友期待差距明显,“内幕”争议声不断。
而压倒《浪姐》口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后半程没有新内容来发力。
解构这档综艺节目的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姐姐们组队、排练、公演。从本质上看,与其余选秀类节目相差无几。对于观众来说,30+女性选秀成团的立意固然新鲜,但若只是将偶像选秀的主角进行更换,在内容上没有创新,最终也难以延续热情。
《三十而已》和《乘风破浪的姐姐》都承载着观众对于影视综艺作品挖掘熟女题材的期待,但一次次创作与预期不符,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近年来,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表达倾注了极大的关注,这也是30+女性命题饱受热议的原因之一。
观众期待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塑造,但实际上目前的“30+”只是用年龄拐点作为噱头和想象,即便是三十岁的顾佳、王漫妮、钟晓芹,也与《欢乐颂》《完美关系》等作品中的20+、40+女性一样,经历情感危机、斗小三、拼事业等故事。
女性表达仍然是当下影视作品中需要挖掘的内容和题材,只是现实与创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虽然“多元化”是创作者和观众所追求的,但有些探索其实并不吃香。
正如《三十而已》与“爽剧”逻辑有偏差,便遭到了部分观众的不满,《浪姐》在二公演后便得出了一个逻辑:情绪舒缓的歌曲难以“打”过“燃炸”的唱跳舞台。
我们仍需要看到更多的女性角色表达,在这方面,观众对于综艺的接受度较剧集更慢。
剧集中“30+”打造的年龄拐点,并没有完全的覆盖性,作品虽能够依赖婚外情、渣男、绿茶等引发观众情绪爆点的设定获取一时的热度,若要完成“展现女性魅力”的命题,还需用更加多元、丰满的人物塑造来获得进步。
而在综艺上,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除了需要体现女性的性格、故事、经历之外,还需要在内容上打破当下的创作桎梏,开发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
针对女性题材进行的垂直探索,道阻且长。
近期热文
约稿 请联系:
A2011402(微信ID)
转载/加入社群 请联系:
WANGCHUNXIAO14(微信ID)
商务合作 请联系:
18510712046/17710781131(微信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