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意新貌 典雅明丽-宋玉麟先生细笔山水

2016-10-03 中国画研究► 当代国画


宋玉麟《处处有清趣》69×17cm×4

古意新貌 典雅明丽

宋玉麟先生细笔山水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宋玉麟先生典雅蕴籍、温润明丽的细笔山水,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坛独树一帜,并成为以复古为革新的“中国画演进的一条大道”。


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宋玉麟的细笔山水一出现,便承载着对传统的重新召唤和敬意。


其时,“八五新潮”潮汐未退,美术界“创新”之风甚烈,此时的反溯和回归传统则是需要勇气的。而宋玉麟以他的细笔山水显示出,在经历了长长的文化虚无主义以后,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国画界的中青年一代中,仍然有人对传统怀有敬畏热爱之心,有着不为时风所羁的修养品格,更有着致广大尽精微的实际能力。



宋玉麟《玉屏雪霁图》68×33cm


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经典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是以一种全新的审美形态来呈现的。它是“有家学而又古茂胜之”,是取法古典又自创新法,古意拂拂又新意迭出,成为了化故为新的极好范例。这种对古典的回顾回归,源自他心中大的胸襟,在“熟外熟”的圆通境界中从容地汲取。他儒雅优美的精细笔法中,有着宋人的气象万千之壮阔, 清丽婉约之多姿,还让我们见识元人的盎然意趣,明人的清旷放达,清人的谨严雅致,以及延至今日的吴人海派的风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石涛语)这种不再囿于一家一法、一门一派,而是为我所用,自在自为的境界,正是在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视野下,师古而不泥古,崇尚经典,传承传统的正脉。



宋玉麟《野渡无人舟自横》29×39cm


宋玉麟的山水,已进入了妙契自然、天机自张的境界。他的细笔山水中,熔铸了雄视古今、穿越时空的大山水精神。不管是丈余长卷或盈尺扇面,都是笔势宏伟,烟云满纸,笔墨严谨精致,内质却生机勃勃,画面繁复密实,其中却阔大灵动,正合其同乡先贤王时敏所言:“纤细而气益闳,填塞而境愈宽。”他的代表作《山容树色图》、《雁荡山居图》、《翠岭晨岚》、《松石斋图》,用优雅而细腻的笔触,细细勾画皴擦点染,展示了高华、古穆、静逸之境,写出人们对传统经典的敬意回望,对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也寄寓了自己心中美好的情感,展现出我们这个时代极为罕有的理想主义和责任抱负。



宋玉麟《秋江草堂图》30×39cm


宋玉麟细笔山水中的静境,是其最为显著的一个艺术特色。他以旷达虚静之心,妙悟自然,乐观人生,诉诸于笔墨,便呈深幽之境。宗白华先生认为,“画中静境最不易达到。……唯有深心人才能刊落纷华,直造深境幽境。陶渊明、王摩诘、孟浩然、韦苏州这些第一流大诗人的诗都是能写出这最深的静境的。不能体味这个静境,可以说就不能深入中国古代艺术的堂奥。”宋玉麟山水中的静境,是一种告别痛苦的愉悦是穿越世俗后的宁静,是抖落了历史沉香屑的境界。其立意与中国文人画淡泊、宁静、清逸的风格是相通的,又一扫前人空寂无为的荒疏,而是以新的审美理念,新的格局与程式,关注当下,感悟生命,让寂静山水能够安放纯洁的心境,成为可居可游的温馨世界。



宋玉麟《静泊图》68×46cm


宋玉麟细笔山水的产生和形成,有着必然和偶然。如果说,1987 年陆俨少先生从西子湖畔要求他“必须吃透传统”的来信,令他醍醐灌顶般“顿悟”,那么,他同样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渐修”过程,包括家学蒙、中西背景以及艰苦的探索历程。尤其是他在对待传统所取的态度,更是直接地成就了他的细笔山水。



宋玉麟《江南春色》30×40cm


在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时,他“不要背上‘创新’的包袱”的理论,至今在美术界影响不衰。他认为:“传统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术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巨人。创新则是要求我们从巨人的肩上继续向上攀登,去创造新的传统。”在这种观念下,他对“传统”取回归态度,从不妄言“超越”、“突破”,而是心存敬畏却又从容镇定地进行对话。他提出的“我以传统的技法来表达自己对传统的理解”这一新的艺术观念,正是这种平等对话的成果。这不仅给他的细笔山水作了准确的理论概括,也精辟地回答了回归传统中必然会出现的差异性,凸显了作为以个性创造为特征的艺术创造的唯一性和独创性。以此来观照他的细笔山水,便可见到独具风格、卓尔不群的“玉麟风格”所在。



宋玉麟《黄山松云》68×45cm


这种个人风格的形成,实际上就是见证了“以复古为新”的演进之路。在中国画史上,赵孟頫、董其昌、王原祁等,正是通过对古典艺术的承接,来对当时的画风反向革新,成为了复古开今的代表人物。当代的陆俨少、谢稚柳也是在直接晋唐宋元中成为了一代大师。作为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宋玉麟取了和父亲宋文治先生的反向之路,效法先贤,直入传统,在滚滚红尘中立定精神,在古代经典中发现自己,也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所在。他对细笔山水的选择,不仅仅是一种笔法画风的确立,更多的是慑服于古典绘画的魅力后,内心所涌动的对民族传统文化延续和发展的责任,这也是他作为一个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和文化工作领导者在文化发展方向上的修为和导引。



宋玉麟《处处有清趣》69×17cm×4


宋玉麟自开始习古摹古一直到细笔山水形成,建立起了属于他个人的美学意蕴。他的画中洋溢着古雅高深的文化气息和古典之美,又焕发出瑰丽的时代光彩。他取法其上,直窥堂奥,最重晋唐宋元中所表达的林泉高致的精神,宏大壮阔的气象,高雅精致的笔墨,融入自我对生命和自然的体验感悟,营造出为当代人心向往之的新境。他笔下开合起伏或高大壮阔的山壑,可见绵绵不绝的“龙脉”气势,既有宋人构架,又融入几何交叉法则,写群山如簇,又见“山静似太古”之幽深。在画面的整体气氛上,他用元人松秀笔法来写山色葳蕤,用扁锋刷法创造苍润郁勃的效果。他重视境界的创造,他的网巾水,过去常见之于古代界画和金碧山水,他取来一用,波光粼粼,与高山大壑相映互照,动静适宜。连最为常见的“天地一草庐”,也给我们留下了诗意的遐想。


宋玉麟独特的山水图式和山水精神,已为中国山水画领域人所公认。作为新的传统的创造者,其显示的开拓精神和能力,意义更是深远。




宋玉麟《溪山霜枫》40×59cm


如果说,当年宋玉麟“不要背上‘创新’的包袱”的提出,对于国画界是一帖实际的清醒剂,那么,其后他细笔山水的成功,则是他这一观点的实际例证。他以细笔山水,展示了传统经典的生命和活力,见证了“传统只要打进去,就不要怕打不出来。如果打不出来,说明还没有真正打进去”(陆俨少语)的精辟,同样也昭示着我们,在艺术已趋多元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以对传统经典的敬畏和追慕的情感,以素心健毫,取其形重其神,汲汲于开拓中国画的时代新貌。


玉麟的细笔山水是“技与道”的高妙互见。他所追求的“进技于道、化技为道”,使两者之间互为依存,更是在精神境界上的相通相融,连接古今。正是有了这种对艺术本源的深刻领悟,有了精神上的高度呼应以及对生命本真气象的追求,才使他的细笔山水超越了“技”的层面,澄澈其心,心手相应,画出又新又美的图画,今人观之,叹服之外,亦能辨其图式。他特有的“严谨的造型,精细的笔墨,匀净的线条,典雅的色彩”(萧平语),是中国山水画形式美的一个典范,也成为独立于中国画坛的模山范水。这种新的山水图式,也将作为风格、作为传统,留存于新的画史。



宋玉麟《秋江泊舟图》68×45cm


画为心灵之映照。玉麟的细笔山水笔墨纯净不染,画面典雅高洁,如果不是心灵不惹尘埃,胸有逸气,何来如此之理想境界?他以自己特有的禀赋和才学,以自己的操守和风骨,从容地在古典和现实中缓缓而行,续以十日一水,五日一石之精神,写出一幅幅集天地之大美的画卷。



End



关链文章 >>   回到江南-张谷旻的山水画

近期精选 >>  韩羽:人、文、画的和谐 / 李翔:道法自然,物我浑化 / 王家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 陆俨少谈有生命的创新 






| 分享朋友圈才是王道 |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本文/图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