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失能、半失能老人4400万,如何满足老年护理需求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很快就是5·12国际护士节了,护理工作者是我国卫生健康战线的重要力量,在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和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护理健康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护理事业的发展,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老龄化有着重要作用、积极贡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山西省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阴彦祥北京医院副院长奚桓等出席发布会。以下是此次发布会的几个重点:
一、全国护理工作的发展情况
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岗位平凡,使命高尚。多年来,我国广大护理工作者秉承南丁格尔精神,履行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神圣责任,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护理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近50%,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近70%,护士专业素质和专科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明显改善,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患者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内涵不断丰富,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及医疗机构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护理服务逐渐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指导、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事业和护理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老年护理快速发展,提高老年人获得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康复医院、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2018年底,我国护理院(站)近800余个,康复医院800余个。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壮大,医疗护理员培训制度正在建立,老年护理服务逐渐由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得到快速发展。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更加多元化。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等与护理领域的深度融合,智慧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护理服务供给增加,护理服务更加专业、便捷、多元化,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
二、如何满足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的护理需求?
[中国人口报社记者:]目前我国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刚才焦雅辉副局长提到要加强老年护理服务。请问如何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的特殊群体需求有什么具体举措?请问奚桓院长,现在医疗机构这一层面在加强老年护理上还面临哪些难题?北京医院有没有可供大家推广的实践和探索?
[焦雅辉:]先说一组数字,在座媒体朋友已经比较熟悉了,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49亿,占比17.9%。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66亿,占比11.9%。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400万。从这组数字来看,我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比较高,这是我们面临的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这是刚需。这些老年人中,我们现在聚焦440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去年5·12国际护士节的时候当时也回答过媒体一个问题,对于老年护理需求重点要解决几个问题,就是谁照顾、照顾谁、在哪儿照顾、谁出钱来照顾的问题。今年又是5·12国际护士节,这里有一些问题我们正逐步的提出解决答案。
[焦雅辉:]首先是“谁来照顾”的问题。现在有400万的护士,400万护士面对的庞大老年护理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现在正在制定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大纲和服务规范的要求,这个文件颁布以后,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大老年医疗护理员培训培养的力度和速度。主要通过医疗护理员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日常医疗护理需求问题。这是重点解决谁照顾的问题。
关于“在哪儿照顾”的问题。我们印发了护理中心、康复中心的标准,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基本标准的主导思想是基于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包括政府来举办集团化、连锁化的护理中心和康复中心,规模不需要太大。同时我们正在起草关于加强老年护理工作的通知,我们鼓励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康复中心,一方面提供老年机构护理的需求,提供病床服务,同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签约服务,建立家庭病床,提供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日间的老年照护中心。这是解决在哪里照顾的问题。
关于“照顾谁”的问题,4400万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无疑是我们的重点照护对象,但是还有一个评估问题,所以我们即将出台一个对于失能、半失能医疗护理需求评估的标准,这个标准既兼顾医疗护理需求,同时兼顾到心理照护的需求。所以是相对综合、全面的分级评估和照护标准。这个标准出台后可以更加精准地解决照顾谁的问题。通过分级评估标准的建立,也与我们筹资机制、将来的报销政策做很好的衔接和对接。
关于“谁出钱照顾”的问题。现在国家医保局在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正在全国对试点工作进行一些调研、跟进和评估相关工作。
[焦雅辉:]最后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解决护理服务需求的问题。目前我们在全国6个省市推进试点工作,我们利用互联网的方式精准对接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盘活现有的存量。将来长远的目标是要做大增量,一方面是增加护士的培养,一方面是医疗护理员的培养。通过以上这些措施逐步满足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问题。
[奚桓:]回应一下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问的问题。在医疗机构当中我们面临着老年护理方面的难点是哪些?简单概括一下,刚才焦局长也谈到了,我们有一个供需矛盾,供给还需要增加,这是大家都了解的情况。就我们机构本身,我们还面临着转变观念、推广理念和建设队伍这三项任务。
转变观念,首先由过去越来越专科化的模式向面对老年群体的全周期医学理念的培养;
推广理念,推广老年医学理念和适宜的核心技术,包括老年综合征评估,以及老年相关的各种疾病预防和维护健康的措施和技术的应用;
队伍建设,我们不能等社会给我们提供人员,我们自身也要加强建设,这是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尽的一份责任。
从过去的专病到现在的老年医学,换句话说用全人观念看待医疗服务模式,同时推广个性化护理。我们还要加强出院的护理指导以及出院后的护理随访。过去是疾病随访,更多是关注疾病的治疗甚至愈后,现在还要增加护理随访,更多是进行指导和帮助,让病患回到基层医疗机构、回到家庭以后遇到问题能及时得到帮助,这也能够实现我们国家倡导的分级诊疗,或者在分级诊疗当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助力。更主要的一条,我们要借助医疗机构的优势加强师资和人员培训,近期我们以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名义,与相关的部门共同合作,并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开展师资培训。通过师资培训的方式不断地扩大师资队伍,加强基层护理人员的培训,推动护理队伍建设,有力保障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我就介绍到这儿。
三、护理工作智能化及康复方面的人工智能
[凤凰卫视记者:]刚才焦局回答问题时提到“互联网+”,我们想请问新技术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护理工作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推进作用?
[焦雅辉:]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文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三个关于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和远程医疗管理的配套文件。作为配套措施我们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在全国6个省份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工作,这是互联网和护理服务融合非常具体的一个表现。在前一阶段网约护士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也是社会需求带来的服务模式的相应创新和变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把现有的护理服务在总量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方式来提高有限的护理服务资源的利用率,盘活有限的存量。护理工作的智能化,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前一阶段,在天坛医院开了现场新闻发布会,很多媒体记者也到天坛医院参观了智慧病房,可以看到护士的护理PDA、移动的护理服务车在有些医院广泛应用,以前输液的时候要有人看着,现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输液结束的时候在护士站有提醒。还有现在一些可穿戴设备对居家老年人和慢病患者进行血压和血糖监测,并与社区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立了联系,并且提供远程的健康指导,应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老年人的康复方面有一些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我想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医疗领域的融合,一方面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了便捷性,对于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奚桓:]从医疗机构本身来说,“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互联网+服务”等,这些工作需要做得更扎实一些。“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需要有序开展和推进,才能真正服务到位,而不是简单的宣传这个概念或者一哄而上的来做。有时候有些事情如果没有统筹安排、计划推进,会出现积极性和出发点很好,但可能带来一些组织管理不配套、发展无序的情况。所以,对于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等工作,我们医疗机构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情况
[未来网记者:]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年初在6省市推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目前试点情况是什么样的?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说取得了哪些比较好的成绩?
[焦雅辉:] “互联网+护理服务”大家都比较关注,现在最大的进展是6省市已经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每个省市都结合实际,在我们的方案框架下制定了本省的具体做法,并明确了试点医院。总体来看进展很不错,一方面明确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服务主体,另一方面对责任的分担、责任的认定、医疗安全和护士的人身安全,无论是国家方案还是地方的试点方案都进行了细化和研究。试点工作刚刚启动,目前我们非常关注两个问题:
一是安全问题,希望,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要重视护士人身安全和医疗安全,不要因为一些安全问题而影响这个新型业态的推进。
二是配套政策,比如收费问题、报销问题,患者有这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和这些老人的家庭还是有刚性需求。在可负担性和可及性方面是将来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一旦出现了不良事件,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责任分担问题,也是我们试点启动初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希望通过试点,各地能够总结出好的试点经验,将来能够形成适合全国推广的政策。
五、我国目前护理工作的难点?
[中国网记者:]请问焦局长,我国目前护理工作的难点是什么?您刚才说到我国注册的护士数达到400万,去年是380万,每千人口是3人,这个标准和国际比是什么水平?下一步我们提高护士数量和护士服务质量方面有哪些举措?我国护理服务目前的分级情况怎么样?
[焦雅辉:]护理工作当中的难点问题首先还是人力供给不足。我们国家护士一方面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在护理的优质资源方面还是短缺的。护理方面的优质资源是指能够精准对接满足需求的资源,护士的要求是“三贴近”,即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现在优质的护理的资源主要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在基层护士人力资源相对缺乏,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点。第二个难点,如何增加护士的职业荣誉感、职业认同度。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人愿意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现在医疗领域需要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有些医疗机构出现的年轻护士离职问题,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中有关于价格的问题,劳动价值能不能得到体现,待遇和付出是不是相匹配,是重要影响因素。
[焦雅辉:]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马上编制“十四五”的规划,我们国家现在护士的人力资源发展应该是取得了一个非常大的飞跃,护士的人数每年是以几十万的速度在增长,也扭转了我国医护比倒置的局面。目前,我国护士的人力资源指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还有大力发展的空间。
护理质量的提升和队伍的素质提升和医学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都密切相关。首先对护士的培养要按需培养,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进行培养。在分级诊疗的框架下,倡导护理服务也要相应的分级提供,这个分级和分级诊疗的大医改方向和制度建立是相匹配的。现在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要实现分级诊疗。因此对于三级医院主要是发展专科护理,培养专科护士,通过专科技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中心、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则要根据需求有针对性的确定功能定位,如二级医院可能更多地承接三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慢性病恢复期和术后的病人,针对这样的功能定位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培养护士的专业技能;而对于基层的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主要提供老年、康复、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等护理服务。
为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阅读与转发,即日起本公众号平台与陆氏药膳将发起一系列活动以回馈各位粉丝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参与方式:在文章底部留言并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获取您的朋友对您的留言点赞,超8个❤,即可获得奖品。
赶快去留言区留下您的精彩点评吧!!!
这次我们的奖品是: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