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万余居民一半都是“老外”,上海这个涉外社区怎样做好疫情防控?

养老关切你我他→ 亚太养老产业力量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多饮金银花茶:清热解毒,预防流感,抗炎消肿,治疗外感风热,抑制各种病毒,保障身体健康,有利于增加抵抗力

      在上海有这样一个居民区:3.3万常住居民中,境外人士有1.65万人,并且来自全球约50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期间,这样一个每两个居民中就有一位境外人士的社区,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沟通机制的流畅、处置办法的高效、基层干部的能力和社区治理的积累,都面临着考验。


“一二三四”让中外居民都“明明白白”



王力负责值守的古北国际花园境外人士约750余人,占小区居民总数的1/3,其中日韩人士超过半数,因此会中英韩三国语言的王力,就担负起为这里的外籍居民讲解回沪登记流程、居家观察要求、介绍居民区服务的重任。



“其实流程不复杂,用‘一二三四’就能概括。”

■ “一测”即无论居民还是访客,进入小区都要测量手腕体温。

■ “二看”即查看小区出入证或“随申码”。

■ “三问”指的是“从哪里来、是否来自重点地区、身体状况如何”这三项“灵魂叩问”。

■ “四登记”自然是指回沪人员主动向小区物业或荣华居委会进行登记。

不过,涉外居民区,语言沟通是社区工作的“第一要务”。在疫情特殊时期,防疫信息的快速准确传达,更关乎防疫举措是否能真正取得成效。为此,荣华居民区在“四”这个数字上再进行了“深加工”,借鉴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时的经验做法,将社区里每一项涉及全体居民,尤其是外籍居民的疫情举措、政策都采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发布。


王力的工作桌面前摆放了一排蓝色的小卡片,每一张卡片均由一面中文告示和一面外文告示组成。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介绍,这是疫情期间居民区新制作的“融情卡片”,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简洁明了地告知返沪居民需要主动配合登记、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观察,并附上了小区物业和居委会的电话。

“相比挨家挨户上门,提供一张小卡片让居民带回家贴在冰箱上,或者一家人传阅一下,比面对面告知或是微信通知更容易让人记住,大家进入小区时抽取自己熟悉的语言就行。”

荣华居民区每栋居民楼内都张贴了多语种的疫情防控宣传内容


在古北国际花园11号居民楼,走道墙上张贴的的一组语言各异的告知单也显示出国际社区的特色。“这四张是街道对回沪人员信息登记的告知书,下面这些是新冠肺炎的预防告知,这些都是四种语言。”荣华居民区新上任的党总支书记秦怡雯介绍,由于整个居民区日韩人士占比达45%,一些专业的政策和措施如果仅用英文解释,存在中译英再英译日/韩两道关卡,容易有措辞不准确甚至产生歧义的可能,因此“四国语言”就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精准传递信息的重要一环。


“三驾马车”疫情到来跑得更稳健

居民区干事张贴四国语言的告知书


疫情期间,居委干部们“连轴转”成为常态。记者采访时,盛弘抓紧时间塞了一片咽喉含片,不一会她又要到下一个小区查看疫情防控情况。企业陆续复工后,居民区内境外人员回沪数量有所增加,仅靠居委会操持所有42个小区的防疫工作,显然力不从心。“‘三驾马车’到底稳不稳,靠不靠谱,这次就检验出来了。”


在古北国际花园物业管理处,记者在接待台看到了四本整齐摆放着的登记册,分别为日韩住户明细、家政人员信息登记、韩国回沪健康管理、健康状态信息登记等四册,对小区每户居民的姓名、住址、证件、联系方式、居住类型、回沪日期和家庭人员数都进行了统计。其中,物业工作人员专门用粉色荧光笔标注了需要进行14天居家观察的居民,让每一个来轮班的工作人员及时关注该户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


“居民信息居委会很早就让我们排摸清楚了,这次疫情发生我们的人员登记就很成熟,也说明平时练好‘内功’的重要性。”古北国际花园物业经理朱丽花告诉记者。


在程家桥街道君悦花园小区,负责小区管理的上海金晨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经理王剑的手机中,有4个微信群在疫情到来后就长期置顶:居民区物业经理群;南龚居委群;街道2020防疫群;街道房办微信群。而与她沟通最多的人,自然是南龚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桦。


“跟普通小区里居民有问题先找居委会不同,涉外居民区里大家都习惯先找物业,物业再把问题报给居委会。”

是居民们“信不过”居委干部吗?自然不是。张桦告诉记者,外籍居民从文化背景上更习惯先找专业机构,因此,小区物业就成为沟通居民和居委会的重要一环,也是让“三驾马车”跑得更稳的关键。


2月上旬,来自宋庆龄幼儿园的外籍教师安东尼·安德鲁斯与妻子钟玮雯准备从澳大利亚返沪前,向王剑发了一条咨询短信:“我们现在可以回上海吗?回来后需要在家呆14天吗?”得到了两个肯定回复后,2月10日晚9时,安德鲁斯二人开车回到了君悦小区的家中,但就在小区门口,车辆被门前值守的保安“拦住去路”。


“对不起,你们需要先登记,测量体温后才能进入小区,二维码在这里。”安德鲁斯尼告诉记者,相较春节离开上海时,回沪后上海的疫情防控举措让他大为惊讶。

“更严格,因为登记信息更详细了,但是也更方便,因为什么事扫一扫二维码基本都能解决。”


外籍居民主动当起志愿者

“你好,我是你的邻居,我姓文,我也是韩国人。”

今年是家住古北国际花园的文先生从韩国到上海定居的第20年。在一家韩国贸易企业任职的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荣华居民区的居民志愿者。


疫情期间,由于一些防疫要求表述非常专业,中文流利的他成了居委会和物业的“御用顾问”。尤其在与新入住的韩国居民沟通时,遇到对方中文尚不流利,交流出现“卡壳”时,文先生就“挺身而出”,向对方耐心解释上海疫情防控的举措。

“大家最关心回来后是否要隔离观察,观察期间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向韩国邻居们翻译政策,比如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回到上海后要主动向居委会或者物业登记,建议居家观察14天复工,这些都是文先生需要帮助邻居们解释的内容。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我要帮助大家分清什么是官方消息,什么是谣传,让大家不要慌张。”


小区物业经理朱丽花告诉记者,作为同胞,文先生的措辞会让小区里的韩国居民感到更加亲切,沟通效果也更好。事实上,让“老外”帮助“老外”的做法在荣华居民区早已有之。今年春节期间,来自日本的居民菅沼真理子回国期间得知中国疫情,回到上海后她带着一包日本家庭常用的消毒药片来到居委会,免费提供给社区使用。为了方便社区工作者正确使用,她还贴心地自制了中文版的使用说明。在翻译日语告知书时,真理子则与盛弘多次开会讨论,力求让防疫举措的表达更精准。


今年同样也是真理子来到上海定居的第20年,曾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她说,这次疫情让她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团结和坚定的信念,“相信疫情过后一定会有阳光灿烂。”


来源:上观新闻 

更多推荐
京汉股份天津养老项目挂牌转让 转型之路停滞
南京东路街道“四色地图”,给管控上色给服务增色给人心暖色!
国家卫健委:疫情防控期间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指南(试行)
武汉多家养老机构疫情受关注:被提上查漏补缺“优先级”
民政部召开视频会议 研究部署民政“一老一小”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各位朋友,您好!

对于目前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们大家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疫情发生后,在民众线下看病求医行为遇到较大障碍时,互联网医疗显示了其线上的优势。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家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状况,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发起了本次线上问卷调查,希望您能在工作之余或者居家之时抽出宝贵的时间,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来协助完成本次问卷调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