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养老社区和适老化住宅中如何体现积极老龄化理念?(以美英日为例)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来源: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提供一个宜老、便老、助老的生活环境,不同国家和地区纷纷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养老社区建设模式、养老设施服务供给体系以及住宅适老化改造举措等。本文简要梳理美、英、日三国关于养老社区及适老化住宅建设的模式、举措和经验,以资借鉴。
全球老龄人口发展现状和预(2000/2015/2030/2050)
国际养老社区及适老化住区建设实践
群村建设布局和住区环境(图片来源:殷洁,彭仲仁.积极老龄化:美国活跃退休社区对中国养老社区建设的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7(6))
2.持续照料退休社区
主要采用居家式的自主养老方式,其核心理念为入住老人提供三种服务形式:独立生活服务、辅助生活服务和护理生活服务。所有的服务内容都是由入住者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由选择。
该类社区最大的特色在于提供商业性养老服务购买,以满足不同阶段老人的持续性的照护服务。作为复合式的养老社区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及建筑构架都从满足老人需求为核心理念出发而设计的,从独立生活到必要时的辅助生活和护理院、老年人不会因为健康状况衰退而需迁出社区,重新适应陌生地区。
此外,老人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在社区里购房定居,房屋有高中低档之别,分别为无陪护型、陪护型、特护型等不同的类型,能满足不同年龄、财力层次老人的需求。
3.高校参与退休社区
自1960年代起,美国一部分高级社区开始与爱荷华州立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逐渐发展成为以高校为依托的退休社区模式。这一类型养老社区的发展要求包括:
(1)社区应靠近校园而建。校园部分设施如剧院、图书馆、体育场等能直接为老年人使用;能够促进老年人与大学生之间的跨年龄交往。
(2)社区与大学应建立起正式编制关系,社区不仅需要法律程序的审核,还需要以书面协议的方式将社区与学校间的合作关系透明化以及专业化的机构来维系这一关系的建立,帮助监管社区运营和服务质量。
(3)社区开发商应与大学建立起财政合作关系,如在签署合法契约的基础上,共享景观及其他服务设施,可以确保双方在长期合作中共同承担风险,共同获益。
(4)社区应包含至少10%的大学教职工,以促进社区居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此外,社区与学校的关系也能够帮助开发商获得来自这一部分校友的资金支持,带动社区更好的发展。
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圣十字村社区为例,该社区成立于2010年,位于圣十字学院内,并与圣母大学以及圣玛丽学院毗邻。社区与圣十字学院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规划布局也遵从该学院的风格,提供如大学校园般的生活环境。
社区与学校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是众多以大学为依托的养老社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例。设区内拥有丰富的服务设施,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此外社区诊所拥有先进的护理技术及持续照护设施,为老人提供独立及辅助型生活服务,并对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特殊护理,在医疗服务这一方面被相关机构评为五星级水准。
此外,社区还为居民提供圣十字学院的校园卡,凭借此卡进入校园学习,并有机会使用校内的图书馆、餐厅、体育馆等设施,高校资源几乎向社区老人全面开放。为了增加学生向社区的输入服务,社区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兼职岗位,以增加老人与学生的互动机会。同时,学校允许社区以该校的名义获得相关的财政支持,负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圣十字村社区规划布局示意(图片及资料来源:李爽,赵鸣.依托高校开发养老社区的借鉴与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8(3))
近年来,美国家庭照顾政策研究中心(CHCPR: Center for Home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为了实现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原居安老,创造适合所有年龄群体的宜居社区,实行了“优势老年计划”,提出老年友好社区(Elder-Friendly Community)框架的四个主要构成要素: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及增强幸福感;尽可能让身体衰弱或残障老年人能独立生活;促进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及公众参与。
2002年,在“老年行动”(Aging Initiative)及相关政策的背景下,美国于2007-2011年实施了“积极老龄化健康社区计划”(Building Healthy Communities for Active Aging),并设置了成就奖和承诺奖,以表彰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积极老龄化的社区建设项目。参评项目须是政府组织牵头,在社区、城市或区域规划层级符合精明增长和积极老龄化的要求。自2007年来,共有15个州的21个社区项目获奖,每个项目均在老年友好的几个方面有突出的成就或创新。
英国:终生社区和终生住宅建设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步入老龄化的国家之一,大约于192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型社会。1985年,英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为15.1%;预计到2026年,老龄家庭将占英国家庭总数的48%。
早期,英国政府将老人视为需要特殊照料的群体,通过完善福利体系和住房体系,对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权益进行保障。1960年代开始,英国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明确了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标准。199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对老年人居住状况的关注由专门的机构养老设施逐步拓展到普通住宅和社区的包容性。
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的社区,面向未来的建设”(Sustainable Communities, Building for the Future)计划,呼吁卫生、住房等部门联合起来,提出了“终生住宅”概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适合居家养老的住房。
2008年,英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终生社区、终生住宅(Lifetime Homes,Lifetime Neighborhoods)”的目标,希望通过在住房中加入通用性设计,支持使用者的弹性使用需求,并特别针对全体老年人和普通城市住宅区与住宅提出了规划设计要求,将适老化措施全面推向城市普通居住区,以改善以老人为代表的各年龄段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2011年,英国《终生住宅设计导则》(Lifetime Homes Design Guide)正式颁布,提出住宅设计标准应满足居住者不同时期的要求,为全龄化住宅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
根据英国终生社区政策,“终生社区、终生住宅”的建设需要来自居民个体、志愿社团和社会企业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等的多方协作与共同支持,从居住授权、使用可达、服务和设施、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网络等方面来实现终生社区。
终生社区主要包括以下特点:一是环境具有可达性,兼具艺术美感和使用安全性;二是社区能提供充足的服务、设施和开放空间;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公民组织,包括义工和非正式的网络;四是具有良好的决策机制;五是具有良好的社区认同感和地域感。终生社区的规划设计尊重八方面的原则:居住环境的适应性、合适住宅的选择性、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可识别性、社交性、综合性、广泛使用性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
根据英国政府的政策目标,自2011年起,所有政府新建住宅项目必须要达到“终生住宅”标准(Lifetime Homes Standard);自2013年开始,则要求所有的新建住宅项目必须要达到“终生住宅”标准。在社区建设方面,政府要求将人口老龄化作为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规划建设新社区的重要内容,提出将“终生社区”有关理念和标准运用到英国生态城镇的建设中,促进典型的包容性设计。此外,为推动“终生社区”的发展,英国政府对采用这一标准的住房开发也给予优惠政策和部分资金支持。
老年住宅和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的供给计划需经过都道府县知事的认定。该类住宅和设施认定标准主要包括:
5户以上的住宅(每户25平方米以上,公共的卧室、食堂、洗漱空间达18平方米以上);满足防火结构或准防火结构的要求;高龄者身体机能的应对设备、结构和设施;运营方需拥有10年以上的管理经验且具备有步骤的修缮计划和适应的事业计划;入住者的资格设定为60岁以上的独身高龄者或独户夫妇。
为了增加附带服务功能的老年住宅供给量,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
一是整修和租金的补助。地方公共团体为高龄者型优良租赁住宅提供补助(其中,国家层面提供45%的社会资本综合交付金);
二是税收优惠政策。所税和法人税5年间20%减免,如使用年数达35年以上,可减免28%的税收;配置生活支援设施5年间减免40%,如使用年数达35年以上,则可减免55%的税收。
三是为增加无障碍建设的住宅提供融资支持等。其较为常见的模式大致有以下两种:
(1)利用原有设施或空洞化地块改造建设。利用原有民居或废弃的公建设施,经过改造使其成为具备日间照料、短期居住和上门服务的小规模多功能养老住宅/设施。在国土交通省最新制定的“城市空间重组提升城市活力”发展导则中,针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空洞化较严重的地区(零碎、不规则地块),把小规模、多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作为一种有助于激发地区活力的举措,鼓励多方合作参与规划构想,通过用地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在实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提升居住环境的吸引力和场所品质。
寻求:受多家海内外公司委托收购,投资!!!
要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项目,投资老年护理院,投资居家护理, 有养老土地的项目等……证照齐全!北上广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各种方式合作可谈!
电邮:228545312@qq.com
微信:jgj228545312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